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膜瘤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对瘤周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林  柯以铨  徐如祥  彭萍 《医学争鸣》2007,28(17):1603-1605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PTBE)与瘤体位置、大小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颅内脑膜瘤手术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利用CT或MR检查评估瘤体部位、体积及瘤周水肿指数(EI),术后进行脑膜瘤组织学分型.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瘤周水肿指数与瘤体位置、体积及组织学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前颅窝及中颅窝脑膜瘤PTBE发生率和EI较其他部位均增高(P《0.05);恶性脑膜瘤(WHO-Ⅲ)PTBE发生率和EI较典型脑膜瘤(WHO-Ⅰ)均升高,分别为81.8% vs 57.8%(P《0.01), 3.4 vs 2.5 (P《0.01);纤维型脑膜瘤瘤周水肿EI较低,同分泌型和过渡型脑膜瘤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 vs 7.4 (P《0.01), 1.5 vs 2.8 (P《0.05);脑膜瘤体积在80 cm3以下时肿瘤体积增加与PTBE的发生率增高有关,且肿瘤体积增大与EI降低有关.结论: 脑膜瘤位置、大小及病理分型与PTBE的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颅内肿瘤周围水肿药物治疗专家共识(第1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前言 肿瘤周围水肿(peritumoral brain edema,PTBE)多见于胶质瘤、脑膜瘤和转移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临床问题,直接影响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本文旨在加深神经外科医生对神经系统PFBE的认识,明确对PTBE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提供切实可行的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建议.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瘤周水肿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临床观察脑膜瘤中有60%左右出现瘤周水肿(peritumoralbrain edema.PTBE)[1].PEBE增加了肿瘤的占位效应,破坏了血脑屏障,引起了持久的弥散性颅内压增高,加重了已有的临床症状,使脑膜瘤患者术后治疗时间延长,并增加了术后并发症.PEBE与脑膜瘤的大小、位置、组织学类型有一定关系[1],最近研究发现脑膜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的接触面的形态变化以及水动力学等理化因素也与PEBE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关于脑膜瘤瘤周水肿(PTBE)相关文献的报道, PTBE 的发生机理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于临床,生化、免疫分子技术的提高,对 PTBE 的机理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脑膜瘤瘤周水肿的MRI与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 :对 33例经手术证实为脑膜瘤的瘤周水肿征象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MRI所示的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肿瘤的良恶性程度有关联性 ,而与发生部位、大小无显著关联性。MRI上恶性脑膜瘤的瘤周水肿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肿瘤浸润的实际范围。结论 :根据脑膜瘤瘤周水肿的 MRI表现可推测肿瘤侵犯程度 ,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酪氨酸激酶EphB2在脑膜瘤中如何表达,以及与瘤周水肿的关系,并探讨瘤周水肿(PTBE)的可能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44例脑膜瘤病人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和作为对照的14例正常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评价EphB2在不同类型的脑膜瘤中表达情况,根据病人术前的MRI资料、按照0~4级5点法评估瘤周水肿等级,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EphB2在44例脑膜瘤标本表达情况:“4”级7例,“3.5”级5例,“3”级6例,“2.5”级2例,“2”级8例,“1”级13例,“0”级3例,平均“2.19”级;②EphB2在14例正常脑膜中表达情况:“1”级4例,“0”级10例;③44例病人术前MRI显示33例有不同程度的PrBE,占75%。PTBE指数分别为:“4”级4例,“3”级11例,“2.5”级4例,“2”级3例,“1.5”2例,“1”级8例,“0”11例,平均“1.82”级。结论 ①EphB2在多数脑膜瘤细胞质中表达;②EphB2在脑膜瘤中表达与瘤周水肿呈正相关,提示EphB2参与脑膜瘤PTBE。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脑膜瘤增殖活性,微血管密度及瘤周脑水肿(PTBE)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脑膜瘤组织中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第Ⅷ因子(F8)的表达,测定其阳性细胞数;PTBE通过术前颅脑MRI/CT来评估。结果:脑膜瘤VEGF表达率为72%(26/36),5例可疑表达;PCNA,F8全部表达,VEGF表达与PTBE和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其r分别为0.878和0.631,VEGF表达与PCNA表达没有相关性,其r为0.087。PCNA标记指数<25%占97%(35/36)。结论:VEGF存在于脑膜瘤组织中,在PTBE和微血管形成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脑膜瘤属于低增殖活性的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产生的机制,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预后估计和治疗。方法 透射电镜观察星形细胞瘤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3例人脑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并研究其与肿瘤病理分级和瘤周水肿(peritumoral brain edema,PTBE)的关系。结果 星形细胞瘤微血管超微结构表现为:微血管形态不规则,结构不完整,内皮细胞缺氧退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星形细胞瘤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PTBE明显相关(P<0.002和P<0.02)。结论 人脑星形细胞瘤瘤内微血管超微结构的特征性改变是PTBE产生的形态学基础。星形细胞瘤VEGF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PTBE明显相关。肿瘤细胞分泌VEGF是星形细胞瘤PTBE产生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可把PTBE和VEGF表达程度作为参考因素进行星形细胞瘤分级,分期判断和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级别脑膜瘤平扫信号、瘤周水肿与其病理亚型之间的关系,以提高MRI对脑膜瘤术前病理亚型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低级别脑膜瘤74例,对其T1WI信号、T2WI信号、瘤周水肿等MRI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亚型进行比较。结果在T1WI序列上,23例(71.9%)上皮细胞型脑膜瘤以等信号为主,而8例(44.4%)过渡型、6例(54.5%)纤维型、3例(50%)血管瘤型以稍低信号为主,低级别脑膜瘤各病理亚型T1WI信号强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083,P=0.050)。在T2WI序列上,血管瘤型、微囊型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而上皮细胞型、过渡型、纤维型、砂粒体型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各病理亚型与T2WI信号强度有统计学差异(χ^(2)=29.864,P=0.002)。各病理亚型的PTBE发生率从高到低分别约血管瘤型(100%)、上皮细胞型(56.3%)、纤维型(54.5%)、微囊型(50%)、过渡型(44.4%)、砂粒体型(40%),各病理亚型与瘤周水肿无统计学差异(χ^(2)=5.532,P=0.354)。结论低级别脑膜瘤各病理亚型可通过T2WI信号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脑膜瘤体视学特征,分析MRI影像上侵袭性脑膜瘤与非侵袭性脑膜瘤体视学参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在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MRI增强扫描诊断脑膜瘤的患者影像中,以随机等距抽样的方法抽出126例患者影像,统计分析脑膜瘤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部位分布;选择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7例磁共振增强扫描影像,其中侵袭性24例(男:女=9:15),非侵袭性13例(男:女=2:11),采用体视学方法测定瘤体体积V(cm~3)、全脑体积V(cm~3),求得瘤体体积分数(%)。结果 侵袭性脑膜瘤体积介于(3. 210~78. 630) cm~3,平均体积为26. 2002cm~3,平均体积分数为2. 246%;非侵袭性脑膜瘤体积介于(1. 206~20. 336) cm~3,平均体积为8. 3638cm~3,平均体积分数为0. 732%;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脑膜瘤患者瘤体体积与体积分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侵袭性与非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体积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认为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及体积分数均大于非侵袭性脑膜瘤;瘤体体积可作为临床医师判断脑膜瘤是否具有侵袭性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非典型性脑膜瘤CT、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搜集10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5例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4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多发于大脑凸面、大脑镰和矢状窦,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平均径线多≥5cm;边缘多不规则;CT及MRI平扫呈不均匀密度和信号,注入造影剂后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水肿;硬膜尾征及病变于DWI上多呈高及稍高信号。结论当发生于常见部位的脑膜瘤并具有一定的CT、MRI表现时,应考虑非典型性脑膜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Jiang Z  Zh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15-1117
目的 探讨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瘤周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40例脑膜瘤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用双盲法对染色结果及术前MRI和脑血管造影资料进行评估。结果 VEGF表达强阳性组与表达阴性组相比 ,水肿指数(EI =4 6与EI=1 5 ,P =0 0 0 3) ,脑水肿发生率 (88 2 %与 41 7% ,P =0 0 2 3 68)、微血管密度 (MVD =53 0与MVD =2 6 5 ,P =0 0 1 8)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有软膜供血组与无软膜供血组相比水肿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 (EI=4 4与EI=1 8,P =0 0 4 4 ) ;肿瘤与脑组织重度粘连组较轻度粘连的脑水肿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88 9%与 45 5 % ,P =0 0 0 4 1 7) ;肿瘤大小与水肿指数无相关关系 (r =0 2 64 ,P >0 0 5)。结论 脑膜瘤的VEGF表达、肿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形成之间有重要关系 ;VEGF能促进脑膜瘤的肿瘤血管生成及瘤周脑水肿的形成 ;肿瘤有软膜供血的、与脑组织粘连严重的脑水肿发生率高 ;肿瘤大小与脑水肿程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官瑾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105-106,109
目的探讨CT及MRI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结果肿瘤发病部位包括额叶、顶叶及基底节区,CT多呈等或略高密度,MRI多呈等或略长T1、T2信号,肿瘤实质多呈明显强化。肿瘤边缘不清,有不同程度水肿区及占位效应。肿瘤实质区Cho/NAA、Cho/Cr及NAA/Cr均显著高于瘤周水肿区及健侧对照区(P〈0.05)。肿瘤实质区弥散显著受限,其ADC值显著低于瘤周水肿区及健侧对照区(P〈0.05)。结论 MSCT和MRI可以清晰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淋巴瘤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47例脑膜瘤和10例正常脑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正常脑膜中无iNOS,明显低于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膜瘤组织中,iNOS阳性表达率为68.09%;iNOS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大小、形状无关(P〉0.05),各级脑膜瘤组织均有iNOS蛋白阳性表达,其中Ⅰ、Ⅱ、Ⅲ级中分别随病理分级和瘤周水肿分级升高逐渐增高,不同级别脑膜瘤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瘤组织中iNOS的表达与脑膜瘤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密切相关,iNOS可作为预测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孟海霞  马强  刘娜嘉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40-1141,F0003
目的评价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指标平均弥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在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的40例幕上脑肿瘤患者的DTI资料,比较不同肿瘤瘤周水肿区及高级别胶质瘤不同成分间的MD值、FA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比较,MD值、FA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与脑膜瘤比较,MD值、FA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FA值明显低于脑膜瘤(P〈0.01),两者MD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周水肿区MD、FA的定量测量结合FA图的形态学改变,有助于鉴别瘤周水肿区域性质,进而界定肿瘤的真实际边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灌注加权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高级别脑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进行过磁共振PWI与SW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1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与11例单发脑转移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肿瘤实质区与周围水肿区的rCBV值,并以肿瘤SWI图像中低信号程度对两种肿瘤进行评分分析。结果16例高级别脑胶质瘤与11例单发脑转移瘤的肿瘤实质区rCBV值分别为9.87±2.76和10.97±2.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水肿区rCBV值分别为1.99±0.50和1.1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脑胶质瘤组SWI低信号评分高于单发脑转移瘤组,以非参数Mann—Whitnev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PWI及SWI有助于显示肿瘤及瘤周组织细微结构.对高级别脑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住恶性脑膜瘤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和其他临床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MRI信号特点、瘤周水肿情况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结果肿瘤多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窦旁,直径为1.6~11.8cm,肿瘤呈分叶状7例,不规则形8例,类圆形4例;6例边缘清楚,13例边缘不清楚,对周围组织不同程度侵犯;15例肿瘤周围见不同程度水肿;平扫T1WI呈低信号8例.低、等混杂信号10例,高信号1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4例,高、等信号13例。6例信号均匀,13例信号不均匀,内见不规则坏死或囊变区;增强扫描4例呈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13例肿瘤周围见短粗不规则的“脑膜尾征”。结论恶性脑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在恶性脑膜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MRI平扫及增强表现,探讨MRI特征,并分析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及非VHL综合征血管母细胞瘤MRI表现的差异。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肿瘤(72.7%),3例VHL综合征均为多发肿瘤(27个)。MRI表现多与肿瘤大小相关。除体积较小(上下径≤1cm)者多位于颈髓外,以胸髓多见,邻近背侧软脊膜。肿瘤边界清楚,强化明显。≤1cm的肿瘤呈点状或结节状,为均匀等T1、稍长T2信号,强化均匀;〉1cm的肿瘤多呈香肠状、葫芦形或不规则形,多以稍长T1、稍短T2为主的混杂信号,不均匀强化。肿瘤常继发大范围脊髓囊性改变(77.8%)及水肿,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1cm的肿瘤内部及周围常见流空血管影(100%)。除VHL综合征患者常发生多发、体积小的肿瘤,VHL综合征与非VHL综合征患者在MRI表现中无明显差异。结论: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检查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探讨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收集1995年~2006年间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颅外侵及13例,并随机抽取相应部位、资料齐全的良性脑膜瘤60例作为对照(良性脑膜瘤为1993年WHO所界定),对其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瘤周水肿宽度、肿瘤形态、瘤脑界面、肿瘤大小、肿瘤强化均匀度等。所有指标均进行量化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脑膜瘤位于大脑凸面或蝶骨嵴,其脑膜尾征长度、肿瘤基底宽度、肿瘤形态、肿瘤大小和瘤周脑水肿宽度与一般良性脑膜瘤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瘤脑界面、肿瘤强化均匀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膜瘤颅外侵及在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上亦有一定的特性。结论脑膜瘤颅外侵及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充分认识脑膜瘤颅外侵及的临床与MRI特征,对其准确诊断与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颅MRI强化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强化扫描,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大脑镰旁、侧脑室、桥小脑角的分别有33例、17例、9例、14例、2例、5例,尺寸在1.3×1.0×1.2cm-6.3×4.8×6.2cm之间,形态主要呈圆形或类圆形、半月形;MRI对所有病灶的检出符合率为91.25%,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是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信号,少数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不均匀信号,强化扫面后,大多数病灶显示明显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结论经头颅MRI扫描,尤其是MRI强化扫描,脑膜瘤在的信号特点及表现都具有特征性,且头颅MRI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较高,具有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作用,在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