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在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术中及手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并对颈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进行评价。结果在手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检测患者均为重度狭窄,检测结果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基本一致。术前与术后血管狭窄率、血管流速及管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适用于颈动脉剥脱术前的筛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于茂名市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并于术后对患者实施超声检查,比较术前和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狭窄处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水平。结果超声和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大于术前,EDV、PSV、PSVICA/PSVCCA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有助于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提供指导,且可预防脑卒中发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李琳  魏世辉  安立春  陈洁  朱丹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10):1159-1163,1279,1280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狭窄对眼部血流频谱形态影响及颈动脉切除术后眼部血流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7~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住院至少一侧颈内动脉狭窄并拟行颈内动脉内膜剥除术治疗患者20例,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了颈内动脉狭窄率≥60%。入选患者均用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眼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峰值,同时记录频谱形态。其中,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后第7 d再次行上述检查。结果:74.2%患侧眼动脉频谱出现改变,83.9%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频谱形态出现改变。行手术治疗患者,与术前相比,眼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术后均有增加(P<0.05)。结论:当颈内动脉狭窄率≥60%时,眼部的球后血流频谱形态已经出现改变。从血流动力学角度和频谱形态分析,CEA可以改善眼部血供。  相似文献   

4.
叶晓燕  陈金丽  李刚  王淑漫 《重庆医学》2021,50(20):3502-3505
目的 探究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行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术的162例患者资料,均行颈动脉超声联合TCD检查.以脑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动脉超声联合TCD、颈动脉超声、TCD诊断符合率,比较治疗前后管腔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血管搏动指数.结果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诊断符合率高于颈动脉超声、TCD(P<0.05);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管腔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减慢(P<0.05);TCD检查发现术后1周及术后1年患侧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较术前增快,血管搏动指数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 颈动脉超声联合TCD能够提高颈动脉、椎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可用于支架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7例术前曾患脑梗死,1例术前无症状(狭窄率〉90%)。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率70%~99%。其中35例患者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围术期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TIA消失。术后随访2~24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主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血流显像(CDFI)、CT血管造影(CTA)检查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颈动脉狭窄且需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102例,术后实施为期6月随访调查,术前及术后随访均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DFI、CAT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两种检查方式术前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及诊断效能分析,并评估患者术前、术后随访血管狭窄情况。结果78例手术患者实施DSA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8例(74.35%),CDFI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2例(66.67%),CTA检查重度狭窄患者54例(69.23%),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两种检查方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差异相当(P>0.05),且两种方式检查一致性均较高(Kappa>0.7)。CDFI检查患者术后PSV、EDV均低于术前(P<0.05),CTA检查患者术后狭窄远端直径、最小残余直径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使用CDFI及CTA诊断效能相当,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且两种诊断方式对患者情况评估特点各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也可将两种诊断方式进行联合提高信息获取量。  相似文献   

7.
血浆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86例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根据颈动脉检查的结果分6组,比较不同组间血清的CRP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血CRP水平分别为:颈动脉重度狭窄组(7.31±3.32)mg/L、颈动脉中度狭窄组(5.16±2.94)mg/L、颈动脉轻度狭窄组(3.78±2.47)mg/L、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组(2.67±2.06)mg/L、颈动脉内膜增厚组(2.03±1.85)mg/L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1.79±1.63)mg/L。颈动脉中度狭窄组和颈动脉重度狭窄组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1),颈动脉轻度狭窄组和颈动脉内膜正常组及颈动脉内膜增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余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浆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对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共 2 0例患者在中山医院接受 2 1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男性 19例 ,女性 1例 ,年龄 4 7- 76岁 ,平均 6 4± 9岁。其中缺血性中风患者 7例 ,一过性脑缺血者 11例 ,无神经症状者 2例。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颈动脉Duplex超声检查 ,19例同时行DSA检查 ,18例行MRA检查。狭窄度测定方法同NASCET。 2 1侧手术的颈内动脉中 ,19侧狭窄≥ 70 % ,2侧狭窄 6 0 % - 6 9%伴斑块溃疡。手术均采取颈丛麻醉 ,术中选择性地应用转流管和补片缝合。术后定期行超声检查和随访。结果 术后 30天内无死亡和中风。围手术期有 1例TIA和 2例术后颅神经损伤。 2 0例患者随访 1- 6 3月 ,平均31± 2 0月。术后 2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92 3%和 0 % ,5年生存率和中风发生率为 79 1%和 12 5 %。 2例随访中超声检查发现手术侧颈内动脉 5 0 % - 6 0 %的再狭窄。结论 本组病例中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颅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取得了满意的围手术期结果和预防中风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19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脑部多普勒检查,所有患者颈动脉血管狭窄缓解,脑部供血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脑卒中事件。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及短期疗效。 方法 :自 2 0 0 0年 10月至2 0 0 1年 12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2 6例 ,其中 7例为无症状患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4 .0± 3.1) %。 1例出现同侧颞叶梗死 ,但恢复良好。其余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 10~ 2 2个月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随访 6~ 18个月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适合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高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科行CEA的95例患者(97次)的临床资料,97次均为初次手术,无二次手术;65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均大于70%,其中50例狭窄程度大于95%,35例对侧伴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分叉位置平第2颈椎水平5例,第2颈椎水平以上1例。43例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其中1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所有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表现为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和语言障碍恢复等;1例患者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该患者颈动脉分叉位于第2颈椎水平以上。术后随访6~60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狭窄度。方法 :1 1 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 3组 :颈动脉正常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 ;3组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记录颈动脉的梗死灶数 ;以超声测算患者动脉管腔狭窄度 ,分为轻、中、重度狭窄 3组。结果 :颈动脉正常组 33例 ,稳定性斑块组 38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3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组中 ,重度狭窄 7例 ,中度狭窄 1 6例 ,轻度狭窄 5 6例。结论 :基于颅脑CT平扫的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数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 ;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以轻度为主 ,其构成以为 70 .89%。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无症状性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该科住院患者156例(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支架置入术前1周内及置入术后3个月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简易智能量表(MMSE)、连线测验(TMTa、TMTb)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成功的置入颈动脉支架,其中1例患者术后失访。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术前术后比较:ADAS‐Cog[(6.60±2.04)分vs.(5.16±1.63)分,P<0.01],MMSE[(26.32±1.06)分vs.(27.05±1.46)分,P<0.01],TMTa[(108.94±17.42)分vs.(94.70±20.27)分,P<0.01],TMTb[(178.65±21.77)分vs.(148.92±23.65)分,P<0.01],术后3个月内无新发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狭窄可能为认知功能减退的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改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早期再狭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为临床预防再狭窄提供依据。方法:以干燥气体损伤(120ml/min,持续充气15min)结合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6%花生油、2%胆固醇加入普通饲料,按每只100g/d进食饲料)制作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模型家兔进行CEA手术,分别于术后1d、5d、10d、20d、30d、40d、60d处死取材,对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PCNA、α—SMA、PDGF—A、TGFβ、CD3、CD6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ASS模型CEA术后早期再狭窄在不同时间的主要表现为:术后1—2d血栓形成;术后5d以内为急性炎症,以后为慢性炎症;5—40d为平滑肌细胞增殖;60d时中膜显著内膜化不易分辨。结论:CASS模型CEA术后再狭窄大约分为4个时期:术后1—2d为血栓形成期;术后5d以内为急性炎症期;5—40d为平滑肌细胞增殖期;60d为后期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1996~2006年)、Medline(1996~2006年)和Cochrane图书馆(2006年12月前已发表的文献和已注册但未发表的临床试验),并与研究者取得联系获得更多的相关研究资料。纳入比较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和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术后30d内卒中发生率和卒中与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以卒中发生率作为疗效评价指标,以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2名评价员独立检索和提取资料,对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在术后30d内的卒中发生率方面,共纳入4项临床试验的2541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278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263例,在术后30d的卒中和死亡的联合发生率方面,纳入5项临床试验,共2760例患者,其中颈动脉血管成形术组1385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组1375例。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30d内的卒中发生率方面,颈动脉血管成形术与颈动脉内膜切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44;95%CI:1105~1197,Z=2128,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疏松(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LA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住院患者共44例,支架组、对照组各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MMSE、WAIS-RC测验,比较2组的基线及随访结果。结果: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LA体积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473,P<0.05),MMSE得分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330,P<0.05)。治疗后,支架组LA体积、MMSE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CAS后WAIS-RC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测验。结论:颈动脉狭窄与LA、认知功能相关,狭窄程度越重,LA体积越大,认知障碍越明显。CAS后LA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强化降脂治疗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方法 98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并随机分为常规降脂治疗组(A组,n=48,予辛伐他汀20 mg/d)和强化降脂治疗组(B组,n=50,予辛伐他汀40 mg/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结果 B组治疗12周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血TC、TG、LDL及hs-CRP下降较A组更显著(P〈0.005), CIMT降低较A组更显著(P〈0.01),颈动脉斑块2、3级显著减少(P〈0.01).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可显著降低CIMT,并可明显消退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8.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ischemic strokes.1 To prevent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s of ischemic strokes, carotid endarterectomies (CEA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from November 2000 to June 2003.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were analyzed and presented here.  相似文献   

19.
Carotidendarterectomy (CEA )hasbeenshowntobesuperiortomedicaltreatmentinpatientswithsymptomaticorasymptomatichigh gradecarotidstenosis AlthoughCEAremainsthemostcommonlyperformedoperationfor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sintheWest,itisnotaspopularinChina This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