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与健康人群右心室与左心室血池的T2 map特征,探讨T2 mapping技术在评价CTEPH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42例CTEPH患者和42例健康人(对照组)。CTEPH患者均行心脏磁共振和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对照组行心脏磁共振检查。在心脏磁共振中行舒张期四腔心层面T2 mapping成像。比较CTEPH组与对照组右心室血池与左心室血池T2比值(RVT2/LVT2),分析CTEPH组RVT2/LVT2与右心漂浮导管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结果 CTEPH组RVT2/LVT2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0.16比0.86±0.12;t=3.673,P<0.001);CTEPH组RVT2/LVT2与肺血管阻力呈负相关(r=0.534,P<0.001),与心指数、右心房血氧饱和度、右心室血氧饱和度、肺动脉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600、0.603、0.648、0.582,P<0.001)。结论CTEPH患者心室血池RVT2/LVT2比值与右心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2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6个月内是否出现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其他脑血管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临床高风险斑块组和临床低风险斑块组,纳入关键变量建立极致梯度提升、支持向量机、高斯朴素贝叶斯、逻辑回归、K最邻近以及人工神经网络6种机器学习模型,随后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652例,其中男427例、女225例,平均年龄68.2岁。分析结果显示在6种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中,极致梯度提升模型的表现最好,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同时利用临床资料以及颈动脉影像资料建立的极致梯度提升联合预测模型验证集AUC为0.823。结论 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构建模型可以有效预识别临床高风险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greatsaphenousveins,GSV)主干在预防静脉曲张手术中隐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连续治疗2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40例,观察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膝下水平,对照组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至内踝水平。2组均结合透光旋切(transilluminatedpoweredphlebectomy,TIPP)及泡沫硬化剂(foamsclerotherapy)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疼痛、隐神经缺失、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复发的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时,观察组有5.71%(8/140)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有14.29%(20/140),(P=0.02)。术后随访12个月时,观察组有1.47%(2/136)主诉手术肢体感觉异常,对照组有7.14%(9/126),(P=0.02)。结论选择性保留膝下大隐静脉主干可减少隐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作用及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41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内窥镜血管取材系统(endoscopic vessel harvesting,EVH)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传统手术组)21例.比较2组术后48 h和术后1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PS),术后1周皮下淤血、血肿、皮肤麻木等症状,术后第3个月CEAP临床分级(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手术效果及手术满意度评分情况. 结果 术后48 h和术后1周VAPS评分,EVH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对照组高于EVH治疗组,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下肢麻木发生率对照组均明显高于EVH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肢CEAP分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CEAP分级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3个月手术效果评分,EV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整体满意度评分,EVH组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H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治疗静脉曲张时有同样的手术疗效,EVH是一种微创治疗静脉曲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中风以及与脑中风相关的死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成为人类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而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其相关的脑中风占所有缺血性脑中风的8%-29%.临床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与中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规范及标准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颈动脉血管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也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手段,特别在治疗高风险的患者中有出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2月在我科行CEA的126例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均是初次手术,4例为双侧狭窄对侧治疗后再次手术;108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7例术前曾患脑梗死,1例术前无症状(狭窄率〉90%)。所有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率70%~99%。其中35例患者术前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6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围术期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其余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TIA消失。术后随访2~24个月,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主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手术可及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EA)是首选的治疗方案,因为手术有希望为患者带来根治机会。目前国内PEA手术仍处于起步阶段,能够规模开展PEA的中心并不多。在经验丰富的PEA中心,围手术期和术后病死率非常低,长期预后良好,术后3年生存率超过80%。CTEPH的治疗决策主要基于血栓栓塞的位置,对于肺动脉主干、叶及段水平的栓塞首选PEA,而肺动脉球囊成形术(BPA)主要治疗更远端的小血管。对于PEA或BPA术后残余或复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选择。随着手术经验的增加和手术器械的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包括一些亚段病变的患者)。此外,PEA可以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包括:(1)BPA及靶向药物治疗PEA术后残余或复发肺动脉高压患者;(2)BPA及靶向药物治作为PEA术前桥接治疗。目前关于这些联合疗法的临床数据很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肺动脉内膜剥脱(PEA)术中患者血乳酸升高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PEA的患者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乳酸峰值水平对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预测能力, 并通过最大约登指数确定cut-off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血乳酸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 男69例, 女41例, 年龄(50.6±12.8)岁。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提示, 预测主要术后并发症(术后48 h再手术、再次气管插管、需要肾替代治疗的急性肾损伤、伤口感染、脑卒中、心房颤动、体外膜肺氧合)的血乳酸水平cut-off值为7 mmol/L。39例患者(35.5%)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根据术中血乳酸峰值≥7 mmol/L与<7 mmol/L分为两组,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血乳酸峰值与机械通气时间(r=0.262, P=0.008)、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r=0.304, P=0.002)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