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近年来动物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作用等途径起到了神经保护作用.而他汀类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报道较少.我们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患者98例,动态观察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CD62P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术在海岛医院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岛医院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超早期脑梗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四排螺旋CT对24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h、CT检查阴性的患者,即行CTPI和CTA检查,定量分析病灶侧灰质区及皮层区的脑血流量(cer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并与对侧相应部位进行比较。在第2天及第7天行CT及MRI复查,对照观察CTPI和CTA的诊断价值。结果24例入选病例中4例CTA检查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其余20例中右侧颈内动脉段梗塞3例,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支梗塞4例,右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梗塞8例,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支梗塞3例,左侧大脑中动脉分支梗塞1例,左大脑后动脉主干支梗塞1例。上述病例在第2天、第7天在CT或MRI检查中均被证实,诊断符合率100%。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侧的灰质CBF、灰质与白质CBV明显低于对侧(均P〈0.05)。CI组患侧脑白质区及灰质区的CBV明显低于TIA组(均P〈0.05)。结论联合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和CTA检查,有助于临床超早期识别CI、TIA;患侧脑白质区及灰质区的CBV状态是识别CI较为敏感的指标;CTA图像能敏感反映是否存在血管阻塞,是区分TIA与CI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CT灌注成像指导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前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状态,分析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和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相关CTPI数据,为预测静脉溶栓后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可能性、判断预后提出CT成像的影像学指标.方法 选择24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h、CT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CTPI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检查,在排除TIA 4例后,1h内给予15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对溶栓后患者的不同情况与CTPI的不同参数、图像进行观察分析,所有病例在第2~7d给予CT和MRI检查.结果 (1)在24例患者中发现TIA 4例.其余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继发脑出血6例(6/20)、死亡3例(3/20);(2)溶栓后继发脑出血病灶侧脑白质区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为(2.50±2.68)ml·min-1·100ml-1,与没有发生脑出血患者数据比较,前者病灶侧的白质区CBF明显下降(P<0.05)结论 CTPI病灶侧脑白质区的CBF明显下降,可能是静脉溶栓后易发生继发性脑出血的预测性指标,当超早期病灶侧脑白质区CBF<5 ml·min-1·100ml-1时不宜选用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白质疏松(LA)、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LA与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舟山医院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颈动脉狭窄大于70%的住院患者共44例,支架组、对照组各2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头颅MRI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MMSE、WAIS-RC测验,比较2组的基线及随访结果。结果: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后,LA体积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473,P<0.05),MMSE得分仍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相关(r=-0.330,P<0.05)。治疗后,支架组LA体积、MMSE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CAS后WAIS-RC得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算术、数字广度、数字符号、木块图测验。结论:颈动脉狭窄与LA、认知功能相关,狭窄程度越重,LA体积越大,认知障碍越明显。CAS后LA体积缩小,认知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angioplasty and stent,CAAS)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在CAAS手术前后分别进行CEUS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计算颈动脉狭窄率和血管内径.分别对CEUS和DSA的检测结果进行狭窄分级,Kappa检验评价两种方法的检测一致性.结果 CEUS检测显示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从术前(83.12±16.23)%降至术后(15.32±8.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6,P<0.01);DSA检测显示颈动脉平均狭窄率从术前(81.32±13.63)%降至术后(13.11±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6,P<0.01).血管内径从术前(1.51±0.61)mm提高至术后(4.36±0.5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9,P<0.01).24处颈内动脉起始段及15处颈动脉分叉段狭窄CEUS和DSA检测狭窄分级一致性均较好(Kappa=0.753、0.779,P<0.01).结论 CEUS可作为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筛查、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的检查方法,对不便接受DSA检查的患者能基本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舟山海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后炎症因子、血小板功能、血脂、颈动脉粥样斑块状态变化。方法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mg组、40mg组、对照组三组。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5d做血常规、炎症因子、血脂、活化血小板检查,在第2天及3个月后,做颈动脉B超。结果C反应蛋白(CRP)在用药两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α—酸性糖蛋白(AAG)及触珠蛋白(HPT)在辛伐他汀40mg组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铜蓝蛋白(CER)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血小板(CD62P)在辛伐他汀40mg组用药后上升幅度明显减小,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胆固醇(CHOL)在用药两组明显下降(均P〈0.05):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在辛伐他汀40mg组明显下降,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在用药两组治疗3个月后减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岛居民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可出现炎症因子下降、PL降低和CD62P升高幅度减小等作用,辛伐他汀40mg组作用强于20mg组,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并可降低CHOL,在使用3个月后可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减退。  相似文献   
7.
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1996年英国人Sacks等[1]发现服用普伐他汀的冠心病病人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这种降低与血清胆固醇下降无关,推测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特性外,可能还有其他作用.近年来动物实验证实[2]:他汀类药物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等途径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作者通过对脑梗死病人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急性期炎症因子变化观察,探讨辛伐他汀对神经和血管保护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变化,分析超早期脑梗死区域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7例突发偏瘫或失语、发病时间少于6 h、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常规扫描阴性的患者,立即行灌注成像检查。分析灌注成像相关数据,并且与20例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结果6 h内脑梗死患者患侧灰质及白质脑血流量、脑血流容积明显低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脑梗死组对侧与对照组比较,灰质区域的脑血流量下降、脑血流容积上升、达峰时间上升,白质区域的脑血流量上升、达峰时间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年龄与病灶侧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呈显著性相关(脑血流量r=-0.707、脑血流容积r=-0.658)(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灌注成像不仅有病灶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且还有对侧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年龄也是影响病灶侧大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相关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对34例颈内动脉狭窄病人进行了支架植入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脑保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是目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研究较多,包括生化代谢、基因表达等方面,目前分子生物学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