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蒲黄炒炭前后亲脂性成分的变化。方法:将生蒲黄和蒲黄炭分别用石油醚(60~90℃)连续回流提取,提取物甲酯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并利用NIST谱库检索鉴定化合物,用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生蒲黄和蒲黄炭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了32个化合物,其中相同化合物20个、不同化合物各6个。在相同化合物中,炮制后相对百分含量显著增加的有3-甲基-2-丁烯酸-2-苯乙基酯、己二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二苯胺、癸二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甲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甲基-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等,炮制后相对百分含量显著降低的有壬二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5-二烯豆甾烷等;在不同化合物中,生蒲黄有而在蒲黄炭中没有检测到的化合物是8-羟基辛酸甲酯、9-羟基壬酸甲酯、10-十八碳烯酸甲酯、间羟基肉桂酸甲酯、3-[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基]-2-丙烯酸甲酯、11-十八碳烯酸甲酯等,蒲黄炭有而生蒲黄中没有检测到的化合物是3-羟基-螺甾-8-烯-11-酮、氢化肉桂酸甲酯、2,4-二甲基己二酸、2,4-二叔丁基苯酚、十一碳二酸二甲酯、9,10-二羟基硬脂酸甲酯等。结论:蒲黄炒炭前后亲脂性成分种类和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化合物类型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中文版回报可能性指数量表(reward probability index,RPI)在阿片类物质成瘾治疗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在武汉市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门诊随机招募接受治疗的160例阿片类物质成瘾患者,使用中文版RPI量表进行调查,IBM SPSS22.0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AMOS 24.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中文版RPI量表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度为0.325~0.657(均P<0.01),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区分度;探索性因子分析抽取了正向回报和环境抑制2个因子,各条目在所属因子上的负荷为0.519~0.744;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拟合指标为χ^2/df=1.623,RMR=0.030,RMSEA=0.063,IFI=0.902,TLI=0.885,CFI=0.900。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800。各维度及总量表均不存在天花板/地板效应。结论中文版RPI量表维度划分基本合理,该量表作为评价阿片类物质成瘾者从环境中获取回报能力的测量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武汉市2010—2018年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获取武汉市2010—2018年病例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对2010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新发现HIV/AIDS病例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8年间,新报告16岁及以上HIV/AIDS 5 404例,新报告病例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HIV/AIDS在报告后14 d内接受首次CD4细胞检测的比例由2010年的42.0%上升至2018年的75.4%(χ2趋势= 251.594,P<0.001)。CD4细胞及时检测率在不同年龄、性别、样本来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发现比例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报告年份、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样本来源和人口性质是影响CD4细胞检测及时性的相关因素;年龄、婚姻状态、职业、感染途径、性病史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晚发现的相关因素。结论 武汉市2010—2018年间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细胞检测比例和及时性均有明显提升,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对首次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晚发现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总体晚发现现象仍然比较严重,50岁及以上、已婚有配偶、无稳定职业以及因症状就诊的患者是重点关注人群,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加艾滋病防治工作,在全社会推广防艾宣传教育、扩大检测覆盖面,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患者发现率是当前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热稳定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加热温度和时间对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不同时间,对各样品进行HPLC分析。结果: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在加热过程中,生成一系列分解产物,其中异鼠李素为二者所共有。140℃加热3 h或160℃加热1 h,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无明显变化;180℃加热10 m in,可检出分解产物,加热3 h后仍能检测到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及其分解产物;200℃或220℃加热1 h,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及其分解产物均不能被检测。结论:在烘制蒲黄炭时,烘制温度宜控制在160~180℃(170℃),而加热时间也应相应控制在3~1 h(2 h)。  相似文献   
5.
李群英  马红飞  陈守会  徐俊丽 《重庆医学》2012,41(26):2719-2721
目的了解重庆市口腔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并对重庆市口腔专科护士培训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针对医生与护士自制相应调查问卷,在重庆市内各级口腔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23%的护士表示需要接受培训,43.40%的护士认为目前培训效果欠佳,43.56%的护士期待系统专科培训。超过95%的医生和护士认为四手操作诊疗模式值得推广,并希望采取四手操作模式运用于临床实践,但目前仅有14.54%的医生和25.77%的护士正在采用四手操作诊疗模式。结论开展口腔专科护士专业知识培训是现实需要,且培训应多种方法并举,同时加强四手操作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蒲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蒲黄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YWG-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乙腈系统,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为5μL。结果建立了蒲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香蒲新苷峰为参照峰,确立了蒲黄药材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测定了8批蒲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适用于蒲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抗栓素片中异亚丙基莽草(IS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Nova-pak-C18柱(3.9mm×150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15:85);检测波长:220nm;流速:0.8mL·min-1。结果异亚丙基莽草酸在0.1024~4.7268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6),平均回收率为103.04%,RSD为1.21%(n=5)。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重现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蒲黄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红飞  刘斌  周军挺 《中草药》2006,37(3):433-435
目的建立蒲黄药材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蒲黄的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YWG-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乙腈系统,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为5μL。结果建立了蒲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以香蒲新苷峰为参照峰,确立了蒲黄药材指纹图谱中的12个共有峰,测定了8批蒲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有很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适用于蒲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武汉市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报告病例,探讨丙肝疫情控制策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武汉市6家医院作为调查单位,对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诊断并报告的丙肝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72例新发丙肝报告病例,男女比例为2.18∶1,平均年龄为(53.41±13.50)岁。病人因医疗服务前筛查、转氨酶升高和急性丙肝症状进行HCV感染检测的比例分别为67.65%、63.60%和13.24%,病人主动要求检测或因体检进行HCV感染检测的比例为23.16%。病例中,78.68%无高危行为,11.03%曾接受过血液或血制品,8.46%曾进行过不安全注射、共用针具吸毒或街边店美容纹身等操作。丙肝病例诊断类型的正确率为94.12%。病例中,29.0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2。确诊病例中本次选择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为25.81%,其中90.00%为小分子药物抗病毒治疗。结论 有针对性地开展丙肝防制工作,促进丙肝病例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有助于控制丙肝疫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红飞  徐俊丽 《重庆医学》2012,41(35):3739-3741
目的了解重庆市口腔专科四手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对该市口腔专科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分析。结果口腔专科医生、护士四手操作知晓率分别为96.73%和95.85%,使用率为14.16%和25.28%,占现行口腔诊疗模式的34.72%。口腔护士四手操作的培训率为55.09%,口腔专业理论知识经系统培训获得的仅占23.02%。结论口腔专科医护人员基本了解并且认可四手操作技术,但是四手操作在临床上开展受限,需进一步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