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α- 倒捻子素对MCF-7 乳腺癌增殖、生长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实验(MTS 法)研究α- 倒捻子素对MCF-7 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α- 倒捻子素对MCF-7 乳腺癌体内生长的影响;采用Transwell 实验研究α- 倒捻子素对MCF-7乳腺癌细胞侵袭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α- 倒捻子素对MCF-7 乳腺癌皮下移植瘤组织中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及MMP-9 蛋白表达的情况;采用Western blot 研究α- 倒捻子素对MCF-7 细胞中Erk、P38、MMP-2 及MMP-9 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体外增殖实验结果显示,α- 倒捻子素能够抑制MCF-7 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α- 倒捻子素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 乳腺癌的体内生长;α- 倒捻子素能够抑制MCF-7 乳腺癌细胞的侵袭;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α- 倒捻子素能够下调TCTP、MMP-2 及MMP-9 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α- 倒捻子素能够抑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如磷酸化的Erk、磷酸化的P38、MMP-2 及MMP-9。结论 α- 倒捻子素能够抑制MCF-7 乳腺癌增殖、生长及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及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顺吉  朱洪宽  李超  王刚 《西部医学》2021,33(5):676-681
【摘要】目的 探讨异丙酚(PROP)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PROP处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2.5 μmol/L PROP组、5.0 μmol/L PROP组、10.0 μmol/L PROP组和20.0μmol/L PROP组;以不加PROP的为对照组(NC组);PROP+转染组分为PROP miR-con组、PROP anti-miR-con组、PROP miR-520a-3p组、PROP anti-miR-520a-3p组。MTT法测定MCF-7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检测miR-520a-3p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yclin D1、MMP-2、MMP-9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比较,PROP组可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趋势,促进miR-502a-3p的表达,抑制β-catenin蛋白表达;与miR-con组比较,上调miR-520a-3p 可下调Cyclin D1、MMP-2和MMP-9,抑制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与PROP+anti-miR-con组比较,抑制miR-520a-3p表达可部分逆转PROP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论 异丙酚通过上调miR-520a-3p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异丙酚对乳腺癌具有潜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造血祖细胞激酶1(HPK1)慢病毒载体,探讨HPK1过表达对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过表达HPK1的慢病毒感染细胞,获得稳定表达HPK1的细胞系(MCF-7-HPK1和MDA-MB-231-HPK1),将2个细胞系分别分为3组,即空白组、对照组(空载体组)和过表达组;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中HP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Transwell法分析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 3、PTEN、MMP-9、MMP-2、Ki-67和HPK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比较,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过表达组中HP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 < 0.05),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5),穿越Matrigel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 < 0.05),MCF-7细胞周期阻断在G1期;过表达组细胞中caspase 3、PTE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 < 0.05),MMP-9、MMP-2、Ki-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 < 0.05)。结论:HPK1过表达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及迁移并诱导凋亡,其可能与caspase 3、PTEN蛋白的表达上调及MMP-9、MMP-2和Ki-67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芹菜素(APG)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自噬的影响及其与AMPK/mTOR通路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芹菜素处理A549细胞不同时间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后续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0 μmol/L APG),低、中、高浓度实验组和抑制剂组5组,采用MDC染色法检测各组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以及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芹菜素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20、40、80 μmol/L芹菜素组随作用时间延长,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时间依赖关系(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A549细胞中含高亮点状荧光的自噬小泡数量及IOD值逐渐增加(P<0.05),芹菜素可浓度依赖性上调LC3Ⅰ、LC3Ⅱ、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及p-AMPKα/AMPKα比值(P<0.05),下调p-mTOR、p62蛋白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P<0.05)。与高浓度实验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中含高亮点状荧光的自噬小泡减少,IOD值下降,LC3Ⅰ、LC3Ⅱ、p-AMPKα蛋白表达水平及p-AMPKα/AMPKα比值降低,而P62、p-mTOR蛋白表达水平及p-mTOR/mTOR比值升高(P<0.05)。结论 芹菜素能抑制肺癌A549细胞增殖,诱导其自噬,作用机制可能与AMPK/mTOR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芍药苷(5、10、20μmol/L)作用于MCF-7细胞株。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MCF-7细胞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增殖和转移相关蛋白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38、p-p38、热休克蛋白27(HSP27)、p-HSP27的表达水平;MCF-7细胞培养添加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后,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芍药苷5、10、20μmol/L组细胞增殖倍数明显降低,划痕闭合程度明显降低,侵袭细胞数目显著减少,Ki67、PCNA、MMP-9、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p38和p-HSP27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均P 0.01),且随着芍药苷浓度的升高,效果越明显。添加SB203580后,MCF-7细胞p-p38和p-HSP2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Ki67、PCNA、MMP-9和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 0.01);芍药苷与SB203580共同作用于MCF-7细胞后,p-p38和p-HSP27表达水平显著升高,Ki67、PCNA、MMP-9和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 0.01)。【结论】芍药苷可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与调节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槌果藤对肾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槌果藤与肾癌细胞共培养,利用MTT、Transwell小室、westernblot法检测槌果藤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以及mTOR、p-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槌果藤可显著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10、20、40μg/mL浓度可显著下调p-mTOR表达水平(P<0.05,P<0.01,P<0.01),但对mTOR表达无影响(P均大于0.05)。结论槌果藤通过下调p-mTOR表达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联苯型新木脂素类化合物厚朴酚葡萄糖苷(magnolol-2-O-β-D-glucopyranoside,Mag-glu)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研究。方法:MTT法检测化合物对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运动、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化合物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ag-glu具有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划痕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后,细胞水平运动运动能力明显下降(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浓度的Mag-glu处理细胞24 h和48 h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随着Mag-glu浓度的增加,HIF-1α、MMP-9、COX-2的表达均下调。结论:Mag-glu在体外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HIF-1α信号途径,导致其下游顾客蛋白COX-2和MMP-9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7-烯丙氨基格尔德霉素(17-AAG)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 mRNA及其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及不同作用时间的17-AAG进行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CF-7细胞的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10.000、5.000、2.500、1.250、0.625、0.310、0.165 mg/L 17-AAG及空白对照组培养24 h和48 h时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作用24 h后IC50均值为34.61,体外作用48 h的IC50均值为6.22。(2)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17-AAG对MCF-7细胞MMP-2、MMP-9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及1.00 mg/L组、2.00 mg/L组、3.00 mg/L组、5.00 mg/L组MMP-2/β-actin和MMP-9/β-act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浓度17-AAG对MCF-7细胞MMP-2、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及1.00 mg/L组、2.00 mg/L组、3.00mg/L组、5.00 mg/L组MMP-2/β-actin和MMP-9/β-act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AAG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郭慧琳  张献全 《重庆医学》2013,42(2):170-17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白藜芦醇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介导的促乳腺癌细胞增殖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及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IGF-1(10、20、40ng/mL)可促进MCF-7细胞增殖,而不同浓度白藜芦醇(10、25、50μmol/L)对MCF-7细胞具有的增殖抑制作用,均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白藜芦醇与IGF-1共同作用后,MCF-7细胞增殖明显降低(P<0.05);Wortmannin(10-6 mol/L)预处理后,IGF-1对MCF-7细胞的促增殖效应受到明显抑制(P<0.05);IGF-1(40ng/mL)作用MCF-7细胞后,细胞中p-PI3K与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而以白藜芦醇(50μmol/L)、IGF-1(40ng/mL)共同作用MCF-7细胞后,细胞中p-PI3K与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GF-1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IGF-1介导的促乳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抑制效应与PI3K-AKT信号途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蒜提取物二烯丙基二硫(DADS)对乳腺癌MCF-7 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 100,200,400 μmol/L)DADS处理MCF-7人乳腺癌细胞24 h,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DADS对细胞侵袭的作用,划痕愈合实验 观察DADS对细胞迁移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中上皮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间质标志蛋白波形蛋白 (Vimentin)和基质金属蛋白MMP-9的表达和p38活性;TGF-β1上调p-p38表达后上述作用的变化。结果Transwell和划痕愈 合实验发现DADS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 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 结果表明DADS可抑制Vimentin 和 MMP-9 的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 的表达而下调p38 活性;TGF-β1 可上调p-p38 和MMP-9 表达,明显抵消DADS对MCF-7 细胞的抑制效果。结论DADS可下调p38活性,抑制MCF-7细胞的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诊疗费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87例消化科门诊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采用既往检查调查表(自编)、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既往检查总费用212-28652元(中位数为3792元),检查频率为5-82次,检查项目为3-11项,重复检查频率为3-72次,检查项目为血常规、彩超、X线、内窥镜、MRI、粪常规,重复度高的项目为彩超、内窥镜、X线、MRI.检查频度与病程、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相关性,检查费用与检查频度呈正关(P<0.01).结论 消化科门诊躯体化障碍患者检查项目多,频度高,医疗花费多.  相似文献   

18.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9.
解剖学与中医理论的隔阂与融合(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解剖学与中医理论发展的历史关系。指出古代的解剖在构建了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逐步走向式微,中医理论与解剖学之间的隔阂在近代达到顶峰。这种隔阂是一种历史性的结果,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中医理论可以实现与解剖学的融合,从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蕴含的阴阳规律具体论证了这一问题。在现代条件下,对解剖的反思和排斥已不具有积极意义,建立中医理论的形态学基础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4 解剖脏器非对称特征中的阴阳规律显示出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 中医学认识解剖结构问题,当然要从自己的基本理论出发,最重要的首先是阴阳,同时要以确切的现代解剖内容为客观研究对象。就阴阳和解剖的关系这一具体问题而言,内脏基本结构的非对称性符合阴阳规律,中医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实现与解剖的融合,从而为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