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后残肝再生促进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大鼠部分肝缺血后肝部分切除除模型,研究了术后第1、3、7天残肝肝再生度、肝细胞有丝分裂指数、血清甲脂蛋白阳性率、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白蛋白的变化,以及动物10d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入肝血流阻断对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肝血流阻断对部分肝切除术后正常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PTC组,肝门阻断15min切肝组;PH组,部分肝切除组;SO组,假手术组,测定术后肝脏重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24、48、72h和7d各时相点PCNA标记指数;观察各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的变化。结果 PTC组较PH组术后肝再生率下降;PCNA标记指数降低,高峰延迟;PA水平恢复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脏大肝大部分切除后对其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白鼠随机分成两组;A组:行脾切除加70%肝大部分切除;B组:模拟脾切除加70%肝大部分切除,结果:在肝大部分切除后第1天和第2天,A组肝再生指数分别为2.63%±0.29%和3.51%±0.22%,B组分别为1.65%±0.27%和2.62%±0.32%,A组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转氨酶:B组术后第1天972.47±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了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经乳清酸治疗(AMIOA)和生理盐水治疗(AMINS)后梗塞面积、非梗塞区心肌肥大及能量的改变。结果表明:在AMI后1,3,7,14d,AMINS与AMINS组梗塞面积无明显区别(P>0.05);在AMI后14d,AMIOA组大鼠体重明显高于AMINS组(P<0.05);梗塞后7,14d,AMIOA、AMIOS两组全心重量、右室重量/体重比相近,但高于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栓失败者行补救PTCA术对其住院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6例AMI者进行溶栓治疗,依TIMI分级分为无效组(0~1级)和有效组(2~3级);并对溶栓失败(无效组)的患者进行补救PTCA术治疗。结果PTCA成功率为91.7%,与择期PTCA成功率94.7%相比无显著差异;与操作有关的血管并发症并不增多;IRA再通后二周左室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补救PTCA可以作为溶栓失败后的补充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探讨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鼠再生肝细胞体系,数量和DNA含量的影响。分别测定大鼠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加肝叶大部分切除及肝叶大部分切除术后7d再生肝DNA含量,肝细胞数和体积。用多功能显微图像测量仪测定切片中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面积及肝细胞核直径。按体视学方法测算整个肝脏的肝细胞数。用细胞分光光度技术测定切片中单个肝细胞和肝细胞核面积均较单纯肝叶切除组增加(P〈0.05)。提示胃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对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电图QT离散度(QTcd)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收集72例AMI测定住院首次及溶栓后2h、第2、3、4、7、15d的12导联心电图QTcd,用尿激酶(UK)溶栓,按冠状再通和未通分组比较。结果:冠脉未通组QTcd溶栓前后无差异(P〉0.05);再通组于溶栓后2hQTcd减少直至前3d,但无意义(P〉0.05),于第4、7d明显减少(P〈0.01),第7  相似文献   

8.
刘津龙  钟棠 《河北医学》1998,4(8):12-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传统剖腹手术行腹腔胆囊切除术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腹腔镜组(A组)、16例剖腹手术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仅在术后d1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在术后d1 ̄d7时肺功能指标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术后至d5或d7时差异仍有显著意义(P〈0.05),A组术后肺功能明显优于B组。结论:使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对肺功  相似文献   

9.
中药肝舒胶囊对慢性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邓铁涛教授研制的具有益气健脾,活血解毒功效的中药制剂肝舒胶囊(由太子参、茯苓、白术、川萆艹解、楮实子、丹参、珍珠草、白芍、白花蛇舌草等中药组成)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将59例病人随机分为肝舒胶囊合干扰素组即联合组(20例)、干扰素组(21例)、肝舒胶囊组(18例)。3组患者经治疗后丙氨酸转氨酶(AL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在治疗4个月后,3组ALT复常率分别为55.0%、33.3%、27.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复常率分别为30.0%、19.1%、5.5%,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结果表明,联合组的疗效优于干扰素组和肝舒组。说明中药制剂肝舒胶囊可提高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且有助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利福平增加异烟肼肝毒性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利福平增加异烟肼肝毒性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异烟肼组、利福平组和联合用药组小鼠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肝指数、肝匀浆丙一醛(MDA)含量、肝微粒体P450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及肝病理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或实验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异烟肼和利福平联合用药组的MDA、GPT明显增高,线粒体Ca^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肝细胞坏死较为明显。结论 异烟肼和利福平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核素显像测定大鼠肝部分切除后残肝有效血流量,并观察应用丹参后对其残肝血流量的影响。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单纯切肝组(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应用丹参治疗组(丹参组)。术前、术后1h、1、3、7d分别测定残肝血流量变化。结果表明,缺血组较对照组残肝血流量减少更显著(P<0.01);应用丹参后残肝血流量得到明显改善,并于1周恢复术前水平。核素显像测定肝血流量具有方法简单、准确、无创等特点。提示丹参可能具有改善残肝微循环、增加其有效血流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在肠腔分流条件下正常巴马小型猪肝脏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为临床上阻断肝脏血流的时间及设计合理手术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18只正常小型猪随机分为A组(肝血流阻断90 min)、B组(肝血流阻断100 min),在肠腔分流的条件下,观察2组动物的术后存活情况、入肝血流阻断前后,再灌注0、1 h、1~5 d时肝功能及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①A组动物长期存活率显著高于B组(100%与44.4%, P<0.05).②2组动物ALT在术后2、3 d显著升高,术后4 d时与术前无显著差异,术后2、3 d时B组显著高于A组;复流1 h时2组AST水平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术后3 d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复流1 h、术后1、2 d时B组AST显著高于A组;A组动物缺血时D-BIL、T-BIL显著升高,复流1 h后降至正常水平,B组动物至术后5 d才恢复正常水平,于复流前、复流1 h、术后1、2、3、4 d时B组动物D-BIL、T-BIL均显著高于A组.③2组动物缺血时肝组织损伤明显,复流1 h时损伤进一步加重,A组及B组长期存活动物肝组织结构于术后4 d恢复正常;与A组比较,B组肝组织损伤显著,坏死灶明显增多.结论 避免门静脉淤滞条件下正常巴马小型猪常温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可达90 m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18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术前组(6只)、肝部分切除术后行8.5%Novamin肠外营养5 d组(6只)和肝部分切除术后行10%Hepa肠外营养5 d组(6只).测大鼠血清白蛋白(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和血浆氨基酸谱,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ALB mRNA表达.结果 与8.5%Novamin肠外营养比较,10%Hepa肠外营养5 d后血清ALB无明显差别,血清IGF-1水平、Fischer值和肝组织ALB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富含支链氨基酸的肠外营养可以改善肝硬化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血浆氨基酸谱的构成,促进蛋白质合成.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肝组织游离氨基酸谱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观察了大鼠肝部分切除(66%)后肝再生过程中1、3、5、10、20天肝组织游离氨基酸谱、肝重和肝细胞核分裂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①肝部分切除术后残肝重量增加迅速,术后10天基本恢复至术前肝重,肝细胞核分裂指数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第3天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恢复正常。②肝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第3天时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第5天时 GLY、MET、LYS 降至正常,其它氨基酸在术后第20天时恢复正常,说明氨基酸代谢变化贯穿于肝再生的全过程。肝细胞核分裂指数变化与氨基酸含量变化呈一致性正相关,提示氨基酸在肝再生过程中对调节肝细胞分裂增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肝益气通络方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向肝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MSC,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灌胃调肝益气通络方后提取药物血清,用含药血清,对照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MSC向肝细胞的分化若干天后;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1.各浓度含药血清在加入1、7、14d后,其细胞数量均显著多于常规培养组。2.含药血清诱导MSC分化7d后,高剂量组甲胎蛋白(Alpha Fetopmtein,AFP)与白蛋白(Albumin,ALB)的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高于HGF组,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的阳性细胞率与HG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MSC分化14d后,高剂量组AFP、ALB、CK18的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HGF组。结论调肝益气通络方具有诱导MSC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鼠单纯门脉高压对血清内毒素以及肠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4只)和模型组(3 d组、7 d组、10 d组,每组4只),模型组构建门脉部分结扎模型,分别在3 d、7 d、10 d采集血液及大鼠的空肠、回肠和结肠,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内毒素含量观察内毒素的变化情况,采集各组不同部位肠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均成功构建了门静脉部分结扎模型。三个不同时间点血清内毒素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成模3 d后各肠段还未发生很大的损伤;成模7 d后各肠段较3 d粘膜层的局部肠绒毛出现了部分破坏和肿胀,上皮细胞与固有层间连结出现了松散的状况;成模10 d较3 d和7 d的肠粘膜层、固有层均出现了明显的损伤。结论在肝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门脉高压短时间内可以造成肠黏膜的损伤,但肠道产生的内毒素不会超出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出现血清内毒素的升高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蛋白199(CA199)、α-L-岩藻苷酶(AFU)、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CEA和CA199;采用速率法检测AFU;用酶法检测γ-GT。结果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AFP、CEA、CA199、AFU、γ-GT的血清水平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阳性率达94.12%,显著高于单项AFP阳性率68.62%(P<0.01)。结论AFP、CEA、CA199、AFU、γ-GT等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阳性检出率,特别是单项AFP检测阴性的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实用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肝细胞损伤条件培养基(CM),体外模拟损伤组织微环境,探讨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肝向分化的作用。方法:取1周龄乳鼠,经差时贴壁和差速梯度法结合优化梯度离心和贴壁换液时间分离培养BMMSCs。取6~8周龄大鼠,腹腔注射60%四氯化碳溶液(0.75 mL·kg-1)制备肝细胞损伤组织匀浆上清(CM1)和肝细胞损伤血清(CM2)。将第3代(P3)BMMSCs随机分为0% CM组(对照组,采用10% FBS L-DMEM培养)、10% CM1组、20% CM2组和10% CM1+10% CM2组。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BMMSCs表面标志物CD105和各组细胞中白蛋白(ALB)的阳性表达率,油红O染色法检测BMMSCs成脂分化的脂滴形成阳性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甲胎蛋白(AFP)和ALB的表达水平,糖原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糖原合成阳性率,鉴定并比较各组BMMSCs肝向分化能力。结果:骨髓细胞原代培养72 h,贴壁细胞呈圆形或梭形,铺满瓶底时呈均匀有序的成纤维梭形状,P3 BMMSCs表面标志物CD105呈阳性表达。P3 BMMSCs经地塞米松、胰岛素、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和消炎痛(DX+IBMX+IS+ID)联合诱导后4 d,镜下可见脂滴形成。P3 BMMSCs经CM诱导后细胞中AFP和ALB呈阳性表达,细胞糖原染色呈阳性。诱导后7 d,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均可见细胞胞浆内容物变得丰富,细胞呈圆形、三角形或肝板样排列;诱导后7、14和21 d,与对照组比较,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ALB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增加(P<0.01);10% CM1+10% CM2组BMMSCs中ALB阳性表达率高于10% CM1组和20% CM2组(P<0.05)。诱导后7和14 d,与对照组比较,含CM成分的3组BMMSCs中糖原合成阳性率均明显增加(P<0.01);10% CM1+10% CM2组BMMSCs中糖原合成阳性率高于10% CM1组和20% CM2组(P<0.05)。结论:CM1和CM2可诱导大鼠BMMSCs向肝细胞分化,在达到相同诱导作用效果时所需的CM1和CM2浓度更低;CM1和CM2提供的微环境更有利于BMMSCs向肝细胞分化,其诱导细胞分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犬肝切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肝切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对肝的保护作用,1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冷灌组,在对照组行70%肝切除前先行阻断保留肝(30%)血流30min并同时经保留肝门静脉常温林格氏液灌注;在冷灌组则改为4℃林格氏液低温灌注,其他同对照组。定时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氧酶(LDH)、总胆汁酸(TBA)及动脉血酮体比(AKBR)的变化,并行生存期、组织学的观察。结果表明冷灌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肝功能、AKBR及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表明在肝切除时部分门静脉低温灌注对肝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