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北宁  周南  林淑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5):4836-4837
目的:对川崎病(KD)患儿血浆IL-10与T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0例KD患儿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健康儿童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一步染色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和血浆IL-10浓度测定。结果:KD组急性期CD3~+、CD4~+细胞百分率均上升。但与恢复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CD4~+/CD8~+值上升,与恢复期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浆IL-10浓度在急性期显著上升,与恢复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CAL)组较冠状动脉(CA)正常组急性期各项免疫指标改变更显著。血浆IL-10测值与CD8~+细胞百分率闭呈负相关性(r=-0.54,P<0.05)。结论:KD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增强及血浆IL-10分泌上升说明机体免疫系统活化与免疫活性细胞的过度应答密切相关,血浆IL-10浓度的明显增高,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BCG-PSN治疗前,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O.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 BCG-PSN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Th1/Th2模式及Tc1/Tc2模式失衡现象,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Th1/Th2免疫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3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及20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以上儿童血清IFN-γ(ng/L)、IL-4(ng/L)。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CD4^+百分率略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CD4^+/CD8^+比值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CD4^+百分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哮喘组与对照组IFN-γ、IL-4、IFN-γ/IL-4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5)。哮喘组IL-4水平略高于毛细支气管炎组(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IFN-γ水平低于哮喘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患儿均存在细胞免疫失调,以Th2型细胞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百令胶囊组和福辛普利组各30例,治疗3个月。在治疗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结果:治疗前福辛普利组和百令胶囊组患者血清IL-2水平、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福辛普利组和百令胶囊组患者血清IL-2水平、CD4^+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百令胶囊组患者血清IL-2水平、CD4^+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福辛普利组(P〈0.01)。结论: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水平可能是百令胶囊治疗早期DN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8例RA患者,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生物素扩大)法,测定各例血浆IL-4,IL-6,IL-8,RNATES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计数CD3^+,CD4^+,CD8^+,CD28^-,CD25^+,CD19^+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A病人各项细胞因子均有明显升高(P〈0.05,P〈0.01,P〈0.01,P〈0.01);CD25^+,CD19^+细胞水平升高(分别为P〈0.01,P〈0.05),CD8^+/CD28^-细胞减少(P〈0.01),CD3^+,CD4^+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亚群参与了RA的发病机制和细胞、体液免疫调节,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是RA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0LP)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OLP组外周血中除CD8^+细胞外,余CD3^+、CD4^+和CD56^+细胞(NK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OLP组血清中IL-12产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10的产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OLP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临床治疗须掳高OLP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圣愈汤对免疫低下小鼠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环磷酰胺诱导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用不同剂量的圣愈汤经灌胃给药,每天1次。用药第30天时,称小鼠体重,摘眼球取血,肝素抗凝,采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外用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ELISA法检测血浆中IL一2及IL一4的含量。结果各组小鼠外周血的CD8+T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环磷酰胺组小鼠外周血CD4+T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比对照组低(P〈0.05)。环磷酰胺+低剂量组的CD4+T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与环磷酰胺组高。环磷酰胺+高剂量组与环磷酰胺+免煎组的CD3+T、CD4+T的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比环磷酰胺组高。环磷酰胺组小鼠血浆中细胞因子IL一2及IL-4的浓度比对照组低(P〈0.05);环磷酰胺+低剂量组、环磷酰胺+高剂量线以及环磷酰胺+免煎组血浆中IL一2及IL一4浓度比环磷酰胺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酰胺+高剂量组与环磷酰胺+低剂量组IL-2浓度蓐异也有显著性(P〈0.05),但与环磷酰胺+免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圣愈汤能纠正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小鼠T细胞亚群的异常,升高血液中IL-2及IL-4的含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免疫功能动态变化,观察EB病毒(EBV)感染对免疫功能影响,为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3例IM患儿急性期及恢复划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进行检测.并与3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比较。结果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19^+抗原分别为(80.74±8.51)%、(17.53±6.08)%、(57.38±14.90)%、(7.35±6.24)%。CD3^+、CD8^+显著高于对照组[(68.47±7.01)%、(24.10±4.65)%,P〈0.01]。CD4^+、CD19^+较对照组降低[(38.63±6.14)%、(19.00±5.27)%,P〈0.01]。恢复期CD8^+降低[(34.52±12.28)%],仍高于对照组(P〈0.01);CD4^+升高[(26.91±6.24)%],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IM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显著异常,恢复期机体仍处于免疫紊乱状态,CD4^+T细胞持续低下可能需免疫调节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急性期的外周淋巴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变化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35例HSP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细胞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对其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进行定量检测。结果HSP急性期患者CD4^+,CD4^+/CD8^+,CD16+56^+细胞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P〈0.01),而CD19^+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免疫球蛋白IgA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P患者急性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及体液免疫失调,且与病情相关。提示可加用免疫调节剂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补体、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UC患者(UC组)和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经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UC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UC组CD4^+与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补体C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UC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例健康人群设为健康对照组,62例乙肝患者设为治疗组,治疗组予以口服匹多莫德;分别取健康对照组和乙肝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INF-γ、IL-2、IL-4和IL-6;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和CD4^+/CD8^+)。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IL-2、IL-4、IL-6有明显增高(P〈0.05);CD4^+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NF-γ、IL-2有明显增高(P〈0.05),CD4^+细胞数增高,CD8^+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增高(P〈0.05)。结论 乙肝患者感染慢性化后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匹多奠德可以明显提高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为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有效辅助。  相似文献   

12.
T细胞亚群、IL-2、NSE与新生儿HIE的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外周血T细胞亚群、IL-2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为新生儿HIE的诊断、分度、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6例围生期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HIE组),同时选择2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足月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IL-2和血清NSE的动态变化。结果①急性期HIE组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及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及NS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②不同程度HIE组急性期T细胞亚群、IL-2及NSE水平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④恢复期T细胞亚群、IL-2及NSE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急性期相比随病情的好转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垒)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IL-2与NSE呈负相关。CD8T细胞亚群与NSE呈正相关。结论①新生儿HIE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②T细胞亚群、IL-2及NSE参与了新生儿HIE的病理生理过程;③外周血CD8T细胞亚群和NSE水平升高,CD4/CD8比值和IL-2水平下调.与新生儿HIE轻重程唐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其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对120例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60例健康人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数百分率及CD4/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数百分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HBVDNA(+)组与HBVDNA(-)组相比,CD3^+细胞数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细胞数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细胞数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将HBVDNA(+)组按高、中、低病毒载量分组进行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4^+/CD8^+在数值上呈下降趋势,CD8^+呈上升趋势。结论HBV感染后可导致乙肝病毒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HBVDNA复制进一步加重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了52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IFN-γ、TNF-α细胞因子,并与50例同龄健康儿童组比较.结果:急性期KD患儿IFN-γ、TNF-α、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恢复期(P<0.01),CD8值显著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患儿外周血CD8升高,细胞因子IFN-γ、TNF-α、CD4、CD4/CD8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有明显变化,检测其变化规律对评估KD患儿的急性期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CV感染者在病程各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CD4^+、CD8^+T淋巴细胞,并将其分为急性期组,慢性期组检测CD4^+CD25^+、CD4^+CD28^-T淋巴细胞。结果丙型肝炎患者CD4^+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组CD4^+CD25^+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2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期组CD4^+CD25^+T细胞显著增高,而CD4^+CD2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型肝炎患者CD4^+/CD8^+明显降低,机体免疫状态紊乱,在各病程阶段CD4^+CD25^+、CD4^+CD28^-T细胞比率明显变化,说明此淋巴细胞亚群与丙型肝炎的发病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麻诊患儿免疫状态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急性期与复期的免疫状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例麻疹患儿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和B细胞,用ELISA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M),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和C4。结果:急性期CD3^ 和CD4^ 比例下降,CD8^ 比例上升,CD4^ /CD8^ 比例倒置,NK细胞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P<0.01)。恢复期CD3^ 和CD4^ 比例逐渐上升,CD8^ 和NK细胞比例逐渐下降,CD4^ /CD8^ 比例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CD19^ 、C3和C4于急性期和恢复期间的差异无显性。麻疹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M)阳性例数与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麻疹患儿机体细胞免疫抑制以CD3^ 和CD4^ 下降为主,临床治疗应针对CD3^ 和CD4^ 下降相关的免疫抑制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感染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以单克隆免疫荧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伴感染病人23例(感染细)和2型糖尿病无感染病人20例(无感染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伴感染组较健康对照组CD3^+、CD4^+、NK细胞明显降低(P〈0.01);2型糖尿病无感染组较健康对照组CD3^+、CD4^+、NK细胞显著下降(P〈0.05);2型糖尿病伴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比较CD3^+、CD4^+、NK细胞显著下降(P〈0.05,P〈0.05,P〈0.01);2型糖尿病病人CD8^+、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糖尿病合并感染时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病人易合并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状态的变化及转归.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不同时期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的水平; 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含量.结果:观察结束时,96例抗-HEVIgM转阴,14例未转阴.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转阴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 恢复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急性期IL-12,IFN-γ,IL-4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CD8+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变化; 恢复期IL-12、IFN-γ和Th1/Th2水平、CD3+,CD4+和CD4+/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Th1/Th2水平、CD4+/CD8+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但IL-4水平、CD8+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戊型肝炎抗-HEVIgM未转阴阳性患者,恢复期持续高水平的IL-4不利于疾病恢复,Th1/Th2细胞的失衡可能是戊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的一条途径.增高的CD8+细胞亚群比例和CD4+/CD8+失调可能影响机体清除戊型肝炎病毒的能力,导致感染的持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匹多奠德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46例为丙肝治疗组,治疗组口服匹多莫德。分别取健康对照组和丙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采用双抗体酶联分析法检测INF-γ、IL-2、IL-4和IL-6,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CD4^+、CD8^+和CD4^+/CD8^+)。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较对照组IL-2、IL-4、IL-6有明显增高(P〈0.05),CD4^+细胞数下降,CD8^+细胞数增高,CD4^+/CD8^+比值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NF-γ、IL-2有明显增高(P〈0.05),CD4^细胞数增高,CD8^+细胞数下降,CD4^+/CD8^+比值增高(P〈0.05)。结论匹多莫德明显提高丙肝患者的龟疫功能.为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辅助。  相似文献   

20.
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凋亡,初步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在特发性减少性紫癜(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IT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栗ITP患者CD3^+、CD4^+和CD4^+CD25^+T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CD8^+T细胞和CD4^+T细胞表面Fas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P〈0.01);T淋巴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加。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T细胞免疫调控亚群(CD4^+CD25^+)凋亡增多,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亚群免疫下调作用降低,破坏自身免疫耐受,在IT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