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1967年由川崎首先报告,故又称川崎病。经临床病理研究,本病属新发现的一种小儿血管炎综合征。约5—10%的患儿可遗留冠状动脉瘤,其中部分可因栓塞而猝死,或可遗有心肌缺血性改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并推测将来可能成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之一。因而本病正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各地相继有发现本病的报道,唯尚未见到有  相似文献   
2.
对10例儿童莱特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患儿均为男性,夏秋季发病,均具有结膜炎、尿道炎和关节炎三大主征,但并非同时出现。关节炎为多发性和不对称性、轻重不一,大小关节均可受累。检测5例HLA-B_(27)均为阳性,RF,ANA,抗ENA均为阴性,提示HLA-B_(27)与本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川崎病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细胞亚群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尤以冠状动脉炎改变最为突出。本病病因未明,已有学者证实急性期存在着明显的免疫功能失调,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失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81年11月至1989年4月经治的105例MCLS 的临床进行了分析,对88例经6个月至5年9个月系统随访结果进行报道,重点讨论心血管受累情况,心血管异常高达80%,其中冠状动脉受损多达76/101例。文中对累及冠状动脉的危险因素及MCLS 主症以外的少见症状与合并心血管受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讨论了受损后的冠状动脉的预后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南  林淑金 《陕西医学杂志》1996,25(10):616-618
对39例川崎病生期患儿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非丙种球蛋白治疗组39例,两组对比,前者热程较后者明显缩短(P〈0.01),冠状动脉损害,前者在病程第35日低下于后者(P〈0.05),其它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两组无差异。提示,早期使用IVGG治疗川崎病,可以太动脉损害和促进冠状动脉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1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对1984-1991年间收治的90例EF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提出仅靠临床表现早期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提出凡婴幼儿反复于上感后发生心衰,心脏扩大而无杂音,二维超声的心动图具有心腔扩大、心内膜增厚、回声增强等改变者,可作为EFE临床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8.
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病心血管损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9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非丙种球蛋白治疗组39例,两组对比,前者热程较后者明显缩短(P<0.01),冠状动脉损害,前者在病程第35日低于后者(P<0.05),其它主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两组无差异。提示,早期使用IVGG治疗川崎病,可以预防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和促进冠状动脉瘤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6例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累及心血管系统的临床资料。所并发的心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高血压10例(56.2%),尿毒症心包炎6例(37.5%),心肌炎变14例(87.5%)。并对上述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及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川崎病(KD)早期血脂代谢与冠状动脉受累的关系,我们测定了102例急性期KD患儿的血脂。结果显示: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明显降低,其中冠状动脉受累者改变最为显著。提示血脂的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估冠状动脉瘤(CAA)高危患儿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