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顽固难愈,现有疗法虽多,但效果不一,多难令人满意。1970年以来,我们着手在中医中药中探索,通过反复实践,去粗取精,自制了外用中药“复方斑蝥酊”,经系统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它对神经性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小,且药源广阔,价格低廉,方法简便。现将系统观察的152例局限型神经性皮炎治疗情况及动物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152例中,男110,女42,年龄在18~73岁间,病期最短一周,最长30年。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中药复方斑蝥酊治疗局限型神经性皮炎152例,治愈率36.84%,好转率53.28%,总有效率为90.12%,本疗法经济、实用、简便,不污衣物,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理想方法之一。并通过动物模型模拟试验,研究了神经性皮炎病变组织形成过程。探讨复方斑蝥酊的作用机制及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IL-12与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CD4+T细胞内IL-12,IFN-,γIL-4的水平,探讨IL-12,Th1与Th2亚群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发作期、15例恢复期RGH患者和15名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IL-12,IFN-γ和IL-4进行检测。结果发作期患者外周血IFN-γ+-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IL-12+-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患者外周血IL-12+-CD4+T细胞百分率仍显著低于正常(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Th1/Th2比例失衡和IL-12水平低下,而后者可能是导致Th1/Th2比例失衡和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重症多形红斑,又称多腔糜烂性外胚叶病或斯-姜氏综合征(Stevens-JohnsonSyndrome),是一种严重的皮肤病,多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冬春季节。病因未明,目前多认为是抗原-抗体的变态反应。变应原种类多,可以是药物、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或内脏疾病等。本病起病急,常突起高热,体温多持续在39一40℃间,伴头痛、关一竹痛、乏力、口腔与咽喉肿痛.  相似文献   
5.
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恶性黑素瘤患者外周血中酪氨酸酶mRNA,并与健康供血者和其它皮肤恶性肿瘤患者对照。结果:68例恶性黑素瘤患者,临床Ⅰ期和Ⅱ期酪氨酸酶mRNA的RT-PCR阳性率分别为6.5%和13.3%,Ⅲ期为42.9%,Ⅳ期(即有远距离转移者)为87.5%(P<0.001)。说明外周血中酪氨酸酶mRNA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有明显的关系,而与性别、肿瘤发病部位和病理学分类无关(P>0.05)。在健康供血者和其他皮肤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酪氨酸酶mRNA的RT-PCR均为阴性。提示酪氨酸酶mRNA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环吡酮胺属毗啶酮的衍生物,是一种与咪唑类药物不同的新的广谱抗真菌药。国外已较广泛用于皮肤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我们用环吡酮胺霜治疗浅部真菌病55例,并与克霉唑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药物:环吡酮肢霜与克霉唑霜均由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生产提供,基质、外观、包装、剂型完全相同,分别称为抗霉Ⅱ号和抗霉Ⅰ号。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 6 (IL 6 )和白介素 8(IL 8)在尖锐湿疣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了 2 1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浆、内毒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 1 7例患者疣体组织TNF α、IL 6、IL 8含量。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组的血浆刺激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分泌的TNF α、IL 6、IL 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疣体组织的IL 6、IL 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两组组织中TNF α均未能检出。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全身和皮损局部存在着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下降 ,而这种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提高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 ,对尖锐湿疣的防治 ,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1例着色性干皮病合并多种恶性肿瘤的护理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430030)曾秀荣,陈映玲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患病率达1:65000-1:100000。其特征为皮肤色素性改变、萎缩、角化及癌变。病变主要位于暴露部位,我科收治...  相似文献   
9.
激光治疗尖锐湿疣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年来,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临床中十分多见。虽然治疗方法不少,但就目前而言,激光治疗尖锐湿疣,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有关刊物已有许多这方面的临床报道。本刊也收到这类文稿三十余件,由于内容大多重复,加之本刊篇幅有限,因此不可能全部刊载。为了指导和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更好地认识和治疗尖锐湿疣,本刊特邀请同济医科大学陈映玲教授就此疾病撰写了“专家笔谈”;同时,根据专家审稿意见选择了其中七篇文章予以集中报道,想从不同侧面较为详细地介绍尖锐湿疣的有关情况和治疗方法,以求使读者对此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对这类文章的其他投稿者,我们则以题录形式刊登文章的题目和作者姓名。我们希望这种做法能对有关读者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有关专家和医务人员能就此疾患,撰写出带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和临床总结来。  相似文献   
10.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为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个体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机制,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系统地观察了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外周血、脾脏、胸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调节由于环磷酰胺导致的外周血、脾脏、胸腺中紊乱的CD4^ T、CD8^ T细胞亚群并使之恢复正常比例。提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直接调节外周血、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中枢免疫器官(胸腺)CD4^ T、CD4^ CD8^ T细胞的成熟与分化而维持CD4^ T、CD8^ T两亚群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