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雄性SD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1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强力霉素处理组(DC组)。再灌注3 h后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MMP-9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组的ALT、AST、TNF-α、MD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组(P<0.05),而DC组中各指标得到改善。在I/R组中,MMP-9及caspase-3较S组表达增强,而在DC组中其表达较I/R组减弱。结论:MMP-9的低表达,可减轻炎症细胞及因子的释放和浸润,抑制caspase-3介导的肝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予以高脂饮食8周建立高脂血症兔模型.随后分成3组:缺血再灌注(I/R)组;阿托伐他汀+缺血再灌注(ATV+I/R)组;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血脂、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心肌TNF-α mRNA的表迭.结果 ATV+I/R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I/R组和假手术组(P<0.01);ATV+I/R组再灌注后血浆CK-MB、LDH、TNF-α明显低于I/R组(P<0.01);ATV+I/R组心肌梗死面积较I/R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观察可见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轻再灌注,心肌的病理损伤;ATV+I/R组心肌TNF-α mRNA的表达低于I/R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长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可减轻高脂血症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脂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CHF患者48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9和TIMP-1的含量,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的含量,分析MMP-9/TIMP-1值与TNF-α和左室舒末内径(LVEDD)及射血分数(EF)的关系。结果CHF患者血清MMP-9、MMP-9/TIMP-1值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P均<0.01),TIMP-1含量明显减少(P<0.01),MMP-9/TIMP-1值与TNF-α含量和LVEDD呈正相关(P<0.05),与EF呈负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MMP-9/TIMP-1值与TNF-α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MMP-9/TIMP-1值可作为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恶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无创性肢体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无创性肢体预适应(RIP)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形态学、梗死面积和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min缺血、5min再灌注,建立RI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CIP组)和RIP组。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以红四氮唑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范围;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CIP和RIP均能明显改善心肌损害的形态学改变,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P〈0.01);降低缺血区心肌MMP-2和MMP-9的水平,增加TIMP-1的水平(P〈0.05)。结论 RIP不仅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而且能降低心肌细胞基质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NF-α和IL-1β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1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0只、I/R组和IP组各50只,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每组又分为6、12、24、48、72h等5个亚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I/R模型,后处理方法为大脑中动脉阻闭2h后,再灌注15s-缺血15s,反复3次。对各组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NF-α和IL-1β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TNF-α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 I/R组大鼠可见神经行为学的缺失及缺血侧大脑半球的梗死,与之相比,IP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神经行为学评分改善(t=2.683~5.657,P<0.05)。TNF-α、IL-1β蛋白及mRNA在sham组额顶叶有微弱表达,其在I/R组和IP组的表达于再灌注6h时开始升高,24h达高峰。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IP组TNF-α和IL-1β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t=2.333~7.814,P<0.05)。结论 IP可显著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缩小I/R大鼠的脑梗死体积,提示IP可抑制I/R的炎性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缺血后处理(I-postC)减轻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无创动脉夹夹闭右侧股动脉4 h,松夹再灌注12 h或24 h建立大鼠右后肢I/R损伤模型,随机分为I/R组(n=16)、缺血预处理(IPC)组(5 min缺血/5 min再灌,3个循环,n=16)及缺血后处理(IpostC)组(1 min再灌/1 min缺血,3个循环,n=16).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24 h取标本.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OR的表达.结果 I-postC和IPC组的骨骼肌水肿明显减轻,MDA和MPO指标亦明显降低,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postC组和IP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I-postC和IPC组mTOR蛋白产物表达显著增加,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I-postC减轻大鼠后肢骨骼肌I/R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及通过激活mTOR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缺血预处理(IP)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向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脏原位I/R模型观察血清中ALT、AST、TNF-a,肝组织匀浆中MDA、SOD、Cat及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各检测指标显示IP(5/5 min,10/10 min)能减轻I/R对肝脏的损伤(P<0.05),IP(1/1min,20/20min)对肝脏I/R损伤无保护作用(P>0.05);腺苷受体激动剂可模拟IP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IP能减轻I/R对肝脏的损伤,过短或过长时间的IP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腺苷在IP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transaminase,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测定其肝脏组织SOD水平的变化并与单纯缺血预处理组 (OIP组 )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IP组的肝脏损害虽较C组重 ,但明显较I/R组轻 ,其 3种血清生化酶均显著低于I/R组 ;OIP组肝组织的SOD水平 (2 14 .95± 2 4 .38)NU/mgprotein均显著高于IP组 (172 .4 3± 15 .2 3)、I/R组 (16 4 .0 3± 30 .0 8)与C组 (16 7.0 3± 2 7.6 0 )NU/mgprotein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激活肝组织中的SOD有关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细胞凋亡和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比较各组血清AST、ALT和LDH水平,肝组织中凋亡细胞及细胞凋亡指数,肝组织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IP组血清AST、ALT和LDH水平、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表达低于I/R组.IPC组血清ALT水平高于N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Fas蛋白高表达、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 (IP)对兔肺缺血 /再灌注 (I/ R)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 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C组 )、缺血 /再灌注组 (I/ R组 )和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 ,每组 10只。对比观察各组同侧肺静脉血氧分压 (Pa O2 )、肺湿 /干重比、血清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和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再灌注后 I/ R组 Pa O2 呈进行性下降 ,尤以再灌注 30 min内明显 ;IP组 Pa O2 、SOD活性和 MPO含量均优于 I/ R组 (P <0 .0 5 ) ,肺湿 /干重比和 MDA含量均低于 I/ R组 (P <0 .0 1) 。结论 :肺的缺血预处理可通过减轻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提高机体抗氧化自由基的能力 ,减轻 I/ R损伤 ,起到保护肺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于肠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小鼠36只,随机分为如下3组:假手术组(S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组(IPO+I/R组,n=12).采用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及缺血后处理模型,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肺水肿程度,每组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肺血管通透性以检测肺功能改变,半数小鼠取血检测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及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结果:I/R组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增高(P<0.05),肺水肿程度增加(P<0.05),肺血管通透性增强(P<0.05),I/R组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增高(P<0.05),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较之于C组显著降低(P<0.05).进行缺血后处理后,IPO组较I/R组TNF-α、IL-6显著降低(P<0.05),但仍高于C组(P<0.05).IL-10较I/R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肠缺血后处理的节律刺激干预可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增加抗炎因子IL-10表达、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表达,进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6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I/R组)、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组),I/R组和Dex组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Dex组右美托咪定干预。再灌注后12 h,采集血清并测定ALT、AST、BUN、Cr的水平,收集肝脏组织并测定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再灌注后12 h,I/R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I/R组大鼠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肝脏组织中IL-1、IL-6、TNF-α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I/R组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Cr)的水平高于对照组,Dex组大鼠血清中BUN、Cr的水平低于I/R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肝损伤,改善肾功能,其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期(MIR)血清及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并探讨其心肌保护机制。方法24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空白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组)。IP组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5min,恢复血流10min后,再行缺血30min,再灌3h;IR组仅单纯缺血30min,再灌3h;C组仅分离血管,不阻断血流。各组分别于缺血前5min(I0)、缺血30min(I1)、再灌注1h(R1)和3h(R2)取颈内静脉血,IP组于缺血5min,再灌注10min时(IP)加抽一次血样,3组实验结束取心肌组织,批量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TNF-α、IL-6浓度,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结构变化。结果IP组血清TNF-α于IP时点迅速增高(P<0.01),I1~R2恢复至基值;IR组I1~R2增高,分别是I0的1.61、1.50倍。IP组血清IL-6在I1时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1、R2与I0比无变化;IR组于R1迅速增高,R1、R2分别是I0的1.56、1.74倍。IP组心肌TNF-α、IL-6高于C组(P<0.01),显著低于IR组(P<0.01)。光镜下IP组心肌水肿与白细胞浸润程度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IP对TNF-α、IL-6合成分泌的调控可能是IP保护再灌注心肌的又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功不全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肝、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和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在肾组织含量的动态变化,测定能量代谢的指标琥珀酸脱氢酶(SDH)、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D)及观察肾形态学改变,探讨肝I/R损伤时肾功能不全机制。方法:健康的Wistar大鼠48只,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共分为6组:对照组(假手术组,CTL)、缺血30min组(I)、缺血30min再灌注组(I/R)、缺血30min再灌注2、4、6h组(I/R2h、I/R4h、I/R6h)。肝、肾组织TNF-α的测定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肾组织MPO、MDA、SDH、LDH、LD。同时观察肾脏HE染色的变化。结果:肝组织和肾组织TNF-α在I/R、I/R2h、I/R4h、I/R6h组与CTL、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t;0.05)。肾组织MPO在I/R2h、I/R4h、I/R6h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t;0.05)。肾组织MDA在I/R4h、I/R6h组开始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t;0.05)。肾组织SDH活性在I、I/R、I/R2h、I/R4h、I/R6h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MMP-2及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缺血后处理保护心肌间质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记录各组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心肌胶原含量,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α(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fliukine-6,IL-6)浓度改变。以RT-PCR法测定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浆TNF-α、IL-6明显升高,NO降低,心肌MMP-2表达明显增多,而心肌胶原含量降低、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受损。IPTC组在血浆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NO明显升高的同时,心肌MMP-2表达明显降低,而心肌胶原含量、左室舒缩功能明显高于I/R组。结论:IPT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之一可能是通过NO增多,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抑制MMP-2的表达,减轻心肌间质的损伤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过程中肝组织TNF-α和心肌组织TNF-α、ICAM-1的表达;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对心脏的影响以及其机制。方法:选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每组8只,共分6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肝组织TNF-α和心肌组织中TNF-α、ICAM-1的表达。结果:在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TNF-α在肝脏中的表达在I/R组就有升高(P<0.05),在I/R1h组增高明显,I/R2h、I/R4h组虽然略有波动,但I/R2h组与I/R1h组,I/R4h组与I/R2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I/R1h组与I/R组、I/R4h组与I/R1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R2h组与I/R1h组、I/R4h组与I/R2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I/R1h组与I/R组相比、I/R4h组与I/R2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TNF-α和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844,P<0.01),心肌组织TNF-α与I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44,P<0.01)。肝HE染色切片见I/R导致肝明显的损伤,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肝细胞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甚至肝细胞坏死。心肌HE染色见心肌部分横纹不清楚,有炎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360-1362
目的:比较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功能缺损及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是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组),观察各组神经行为学,测定脑组织含水量、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 :与S组相比,I/R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出现大面积梗死,且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MMP-9的表达升高;而IPC组及IPost组大鼠的经功能损害较I/R组有明显改善,且脑组织梗死面积减小,脑组织含水量降低,MMP-9的表达强度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均能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大脑损伤,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R组细胞凋亡率(43.37±4.82%)高,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4.53±2.95%),但较I/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小.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细胞凋亡,I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P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C)保护作用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IP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IPC后肝组织中腺苷和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IPC前应用腺苷A2受体拮抗剂后NO的升高被抑制.缺血再灌注(I/R)2h后血清中TNF-α,AST,ALT,LDH及W/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而IL-10含量降低;IPC、I/R前加入腺苷、IPC前应用腺苷A1受体拮抗剂显著地降低TNF-α释放和AST,ALT,LDH及W/D水平,提高IL-10含量,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但IPC前应用腺苷A2受体拮抗剂和NO合成酶抑制剂NAME并没有能像IPC组那样有效降低TNF-α,AST,ALT,LDH及W/D的水平,提高IL-10的含量;而IPC前给IPC+A2antag组提供NO前体精氨酸又获得和IPC组同样的结果.结论:IPC引起细胞外腺苷水平升高,腺苷A2受体活化,介导了NO合成增加,最终抑制效应器TNF-α的释放、增加IL-10的合成来实施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UTI组。UTI组在制模前30min,经尾静脉注射UTI 2万U/kg。再灌注1h后剖杀大鼠,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测定肝脏匀浆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I/R组血清中ALT、AST和TNF-α的水平较SO组明显升高(P<0.01)。UTI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ALT、AST和TNF-α的水平(P<0.05)。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肝脏中NO和MDA的含量升高(P<0.01),UTI预处理可以降低肝脏组织中NO和MDA的含量(P<0.05)。同时,UTI组较I/R组肝脏病理学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UTI可通过降低TNF-α水平、改善微循环和减少氧自由基释放等方面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