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的关系,为贫血的监测及处理提供依据,提高治疗应答率.方法 对214例CHC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贫血(Hb≤100 g/L)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Hb变化与SVR的关系,评估Hb检测在治疗应答中的作用.结果 214例患者中,156例(72.9%)Hb下降≥30 g/L,86例(40.2%)出现贫血,26例(12.2%)Hb≤80 g/L.性别(P=0.000)、年龄(P =0.000)、体重(P =0.001)、基线肌酐清除率(P =0.000)、基线白细胞计数(P =0.000)、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9)、基线Hb(P =0.000)及基线血小板计数(P=0.037)均与贫血的发生有关.治疗2周Hb≤120 g/L(P =0.000)或Hb下降≥15 g/L(P=0.000)与治疗2周后的Hb水平有关.治疗期间Hb下降及下降幅度与SVR无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体重轻、肌酐清除率低及基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血小板水平低者是贫血发生的高危因素;治疗2周时的Hb水平可以预测2周后的Hb水平;Hb的变化不可预测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HIV阳性产后妇女血常规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82例参加者,随机分为产后继续服抗病毒药物组(A组,40例)与产后停止服抗病毒药物组(B组,42例),检测并比较两组0周、4周、12周、24周、36周、48周红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的计数。结果 0周两组比较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周相比,B组产后48周内各时间点红细胞计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B组相比,A组红细胞从4周开始至48周持续降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A组中性粒细胞从4周开始至24周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36周至48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12周开始至48周,A组血小板计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 HIV阳性产后妇女48周红细胞计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下降;抗病毒治疗使HIV阳性产后妇女48周内红细胞上升幅度减慢,产后早期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但可改善HIV阳性产后妇女血小板下降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卓  吴海艳  周晋 《黑龙江医学》2011,35(2):81-83,86
目的 观察对骨髓增生活跃、网织红细胞计数>1%、排除白血病等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及无足够证据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的临床难于诊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给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例符合上述条件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浓度有明显...  相似文献   

4.
常俊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99-202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9-26和2014-12-10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症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后出现乏力、发热等全身症状,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口腔破溃,消化道出血等消化道症状,血细胞三系减少(粒细胞缺乏、血小板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减少),骨髓穿刺及活检示骨髓增生低下,血清甲氨蝶呤水平均较低,经停用甲氨蝶呤,亚叶酸钙解毒、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白介素11及血小板悬液升血小板、抗生素、营养支持治疗等处理后,2例患者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在1周后逐渐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在2周后恢复正常,1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 基础肾功能下降、合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的患者及特殊遗传背景尤其是MTHFR C677T患者容易出现甲氨蝶呤的骨髓毒性,其表现为严重的口腔黏膜破溃及血细胞三系减少,血清甲氨蝶呤水平可不高,血液净化治疗效果不佳,及时停药,应用解毒剂,预防及处理感染、全身营养支持治疗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贫血患者外周血细胞特点,探讨影响贫血分类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9月河南省3个地区AIDS高发村服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后出现贫血的患者121例,收集其外周血细胞、CD+4T细胞计数及临床资料信息,分析患者外周血细胞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1例患者中,52例(43.0%)为单纯贫血者;53例(43.8%)合并单纯白细胞计数减少;9例(7.4%)合并血小板计数减少;7例(5.8%)合并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大细胞性贫血66例(54.6%),正细胞性贫血46例(38.0%),小细胞性贫血9例(7.4%).不同贫血程度患者细胞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较中度组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CD+4T细胞计数、体质指数、婚姻状况对患者贫血程度和细胞形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合并贫血患者外周血在Hb减少的同时常合并多系血细胞减少,3种细胞形态的贫血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6.
谢蓉  林丹 《海南医学》2012,23(2):34-35
目的 观察生血宁治疗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致血细胞减少的丙肝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8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导致血细胞减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口服生血宁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以及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显效19例(67.85%),有效8例(28.57%),无效1例(3.57%),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后Hb、RBC、Hct、WBC、PL均显著上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生血宁治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致血细胞减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效果明显,可促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计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男性慢性乙型肝炎153例,其中病理诊断为非肝硬化的患者122例,肝硬化的患者31例。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肝硬化患者(P〈0.01),淋巴细胞、中间细胞计数相近于非肝硬化患者(P〉0.05)。基于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建立的Fiser’s判别函数预测肝硬化和非肝硬化的正确率分别为64.52%和74.59%。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95%可信限:0.57~0.78)和0.24(95%可信限:0.15~0.33)0、.32(95%可信限:0.22~0.42)0、.34(95%可信限:0.24~0.45)。根据ROC曲线确定的最佳截断值,年龄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68、0.63、0.32、0.89、0.64,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0.55~0.77、0.59~0.71、0.31~0.38、0.86~0.92、0.61~0.70。结论年龄和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为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重要指标,其预测肝硬化的价值主要在于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炎性介质水平和炎性细胞百分比,阐明白细胞介素8(IL-8)和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CV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择60例CVA患者,分为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n=30)和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n=30),同时选取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n=30)。检测3组研究对象诱导痰上清液中IL-8水平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观察诱导痰中细胞学分类,记录咳嗽症状评分。结果: 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诱导痰中IL-8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诱导痰中ECP水平明显低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P<0.05),但与正常组水平接近(P>0.05);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与诱导痰中IL-8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764,P<0.01),并与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关系(r=0.889,P<0.01)。结论: IL-8和中性粒细胞参与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无效的CVA的发病,可加重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使咳嗽症状加重;在临床上IL-8和中性粒细胞检测可作为CVA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判定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我院院内制剂扶正颗粒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50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组患者予以扶正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3周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3.72±0.31)×109/L,(2.55±0.62)×109/L,治疗组分别为(4.33±0.39)×109/L,(3.36±0.43)×109/L,两组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扶正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增加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药物安全可靠,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革兰阴性菌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多系统感染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革兰阴性菌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多系统感染是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危险因素;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中以发热、合并贫血、白细胞正常为主,白细胞减少等次之.结论 重症感染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年龄偏大,而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水平高以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呼吸道感染、多系统感染比例大,临床上应根据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干扰素-α (interferon α,IFN-α)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模型组(n=15)、IFN-α治疗组(n=15).正常组大鼠予以橄榄油2 mL/kg腹腔注射,每周注射2次,共8周;模型组及IFN...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具有协同治疗作用、促进 CHB肝纤维化逆转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2010 年6 月~2015 年6 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接受抗病毒治疗的 CHB肝纤维化患者197例构成随访队列,按年龄、性别、LSM配对后分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以下简称A组,n=98 例)和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n=99例),每12周随访1次。检测两组患者HBV DNA定量、血清学指标、血生化指 标,肝脏硬度值(LSM)采用FibroScan检测,并转换为Metavir分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SM均明显降低(P<0.05),A组与B 组Metavir分级下降中位时间分别为72周、96周,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A组和B组ALT复常中位时间分别为12周、24周, AST复常中位时间分别为24周、3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两组HBV 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明显差 异。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能进一步改善CHB肝纤维化患者的总体疗效;对CHB肝纤维化具有协同治疗效应;复 方鳖甲软肝片尚具有独立的护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T细胞亚群与调节性T细胞进行分析,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T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 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对照组(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的表达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high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4+和CD4/CD8低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患者外周血CD3+CD8+的表达高于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0.05)。 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和严重程度可能和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与糖尿病(DM)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例CHC并DM患者(CHC+DM组)与242例CHC不合并DM患者(CHC组)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甘油三酯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将CHC+DM组分为携带者?轻度?中度?重度及不同年龄段进行对照比较,探讨CHC易发生DM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CHC+DM组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AST?ALT?GGT高于CHC组(P < 0.01);②CHC+DM组肝硬化比例(24.0%)?肝癌比例(6.0%)?高血压比例(29.0%)明显高于CHC组(3.3%?0.5%?2.1%;P < 0.01);③丙肝并糖尿病与病变程度及年龄呈正相关(P < 0.01),CHC+DM组中度?重度患者比例明显大于C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年龄>50岁CHC的DM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④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ALT?GGT?肝硬化?高血压及HOMA-IR与丙肝糖尿病发生呈正相关(P < 0.05)?【结论】 年龄>50岁?ALT?GGT?HOMA-IR?肝硬化?高血压及肝癌这些因素与CHC并DM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袁剑峰  张志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166-1168,1172
目的:探讨中脑星形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ANF)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病人87例和健康志愿者8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MANF蛋白水平,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肝脏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8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肝纤维化程度S0~S1有21例,S2有35例,S3~S4有31例;炎症活动度G1有20例,G2有25例,G3有23例,G4有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水平为(2.51±0.56) mg/mL,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的(1.43±0.32) mg/mL (P<0.01);肝纤维化程度S3~S4患者外周血MANF蛋白明显高于S2和S0~S1病人(P<0.01);炎症活动度G2、G3和G4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明显高于G1病人(P<0.05~P<0.0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MANF蛋白与肝纤维化程度、炎症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rs=0.448和rs=0.324,P<0.05)。结论:MANF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真实世界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RBV)方案治疗云南地区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219例3型CHC患者,以SOF/VEL联合或不联合RBV方案治疗12周或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HCV RNA定量、肝功能、肝硬度测定值等指标。  结果  219例3型CHC患者中,停药12周时异常生化指标和肝硬度值较基线明显降低,持续病毒应答率为95.4%(209/219),共有60例报告轻度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乏力和头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SOF/VEL联合或不联合RBV方案治疗无肝硬化或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3型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应答率,但治疗合并慢性肝衰竭的3型丙肝患者应答率较低。患者使用该方案后不良反应较轻,安全性可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慢性酒精摄入大鼠门静脉血中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探讨LPS-Toll样受体4(TLR4)通路在慢性酒精摄入大鼠模型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酒精组和对照组,分别喂养等热量的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和对照饲料,10周后采集大鼠门静脉血,留取肝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估肝脏的组织学特点,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门静脉血浆内LP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纤维母细胞特异蛋白1(FSP-1)和波形蛋白(vimentin)以识别肝星状细胞(HSCs),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组织中TLR4 mRNA表达水平。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FSP-1阳性HSCs和TLR4 mRNA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IA)。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酒精摄入10周末酒精组大鼠肝脏出现中央静脉周围及肝血窦周边纤维化,肝脏TLR4 mRNA表达水平及FSP-1阳性激活HSC均有明显增加(P<0.01),大鼠门静脉血浆LP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大鼠肝脏致炎症因子IL-1、IL-6、TNF-α及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Bivariate相关分析,10周末酒精组大鼠肝脏TLR4 mRNA表达水平与门静脉血浆LPS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856,P<0.05)。结论: 慢性酒精摄入可引起大鼠肝脏TLR4信号通路活化,通过释放致炎因子和纤维源性因子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朝医泻肝补肺针法治疗太阴人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探讨其内分泌及免疫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太阴人抑郁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朝医泻肝补肺针法针刺太渊、太冲穴;针刺对照组采用朝医常规针法针刺百会、内关穴;药物对照组给予西药百忧解口服。疗程8周。对比3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积分,外周血皮质酮/肾上腺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HAMD抑郁量表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效果最佳(P<0.01);3组患者外周血CORT、ACT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最明显(P<0.05~0.01);3组患者外周血IL-6、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3组间比较无差别。结论?泻肝补肺针法能明显降低太阴人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优于朝医常规针法及西药百忧解,且能降低太阴人抑郁症患者外周血CORT、ACTH水平及IL-6、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CHC患者264例,给予INF-α2b 5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5mg·kg-1,每日1次口服,疗程48周。检测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12、24、48和72周)患者HCVRNA定量和肝功能等指标。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治疗中反弹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与应答的关系。 结果: 264例患者中171例(64.8%)获得SVR,37例(14.0%)治疗中反弹,47例(17.8%)复发,9例(3.4%)无应答。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较ALT正常的患者易获得SVR(P<0.05)。经抗病毒治疗,4组患者血清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下降,且12周时下降最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反弹组患者在48周时ALT和AST回升,复发组患者停药后24周时ALT和AST回升,直至停药后24周SVR组患者的ALT和AST可维持稳定。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ALT和AST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应答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始终高于SVR组、复发组和治疗中反弹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其他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直至停药后24周可以维持稳定。在治疗24周时,无应答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SVR组和治疗中反弹组患者(P<0.05)。 结论: CHC患者基线ALT水平可能与病毒学应答有关。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尤其SVR患者改善更明显,随着病毒的复发或反弹,转氨酶会再次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