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变化,阐明影响外周血细胞数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34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慢性肝炎的症状且抗-HCV和HCV-RNA阳性),均给予药物INF-α 2b 500 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 15 mg·kg-1·d-1 口服,疗程48周;在基线、2周、12周、24周、36周和48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HCV RNA定量等检测,治疗后60、72和96周进行随访。出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数减少、贫血及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患者依据《2010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相应治疗或随访观察。结果:治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为40.5%(139例),贫血发病率为48.4%(166例),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为39.9%(137例)。治疗结束后仍有个别患者出现外周血细胞数量改变。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多出现在治疗开始至12周内。治疗2周内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即有明显下降,至第12周时同时降到最低值,12周后出现缓慢上升,治疗结束时(48周)虽较12周恢复明显,但仍未达到治疗前水平,60~72周时趋于平稳且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纤维化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联(P<0.05)。性别与贫血的发生有关联,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贫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均有关联(P<0.05)。性别、基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AST、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肝纤维化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有关联(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2周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即有明显下降,12周时降至最低,临床医生应及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干预,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根据基线性别、外周血细胞水平、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可评估抗病毒过程中患者外周细胞数量是否减少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碘伏冲洗会阴侧切口预防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文丽 《职业与健康》2004,20(8):110-111
以往产科会阴侧切口缝合前多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伤口预防感染,但研究表明,甲硝唑用于创面消毒,抗菌谱较窄,主要对厌氧菌有杀灭作用,对需氧菌、病毒、支源体无效.自2002年6月以来,我们对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口的产妇,在缝合切口前用1‰碘伏(Iodophor)冲洗伤口预防感染,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在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中,长链磷脂(Cer)切除导致鞘氨醇水平持续升高,可引起严重肝病。最近研究者发现,在慢性肝病患者中血清鞘脂水平下调。然而,到目前为止,其在预测肝纤维化生化指标方面的作用还没有被研究。来自法兰克福歌德大学附属医院的Grammatikos G等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406例(203例为HCV基因1型感染者,203为HBV感染者)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各种鞘脂代谢物的水平。结果发现,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血清鞘脂(鞘氨醇、二羟鞘氨醇)的变化与HCV患者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有关[比值比(OR)=1.111,95%可信区间(95%CI):1.028~1.202,P=0.0007;OR=0.634,95%CI:0.435~0.925,P=0.018]。在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体内平衡模式指数评估发现,血清鞘脂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有关。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是由于淀粉样蛋白在全身细胞外组织间隙中沉积,从而破坏细胞和器官功能的疾病,约30%淀粉样变性累及肝脏[1]。肝淀粉样变性是一种罕见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而极易误诊、漏诊[2]。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4岁,因"腹部不适半年余,加重10余天"入院。患者半年前开始自觉腹部不适,两次就诊于外院,首次就  相似文献   
5.
<正>【据《J Hepatol》2014年4月报道】题:用纤维化血清学检测(FibroTestTM)和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将慢性丙型肝炎分为7个类别(作者Poynard T等)纤维化血清学检测(FibroTestTM,FT)和瞬时弹性成像(Transient Elastography,TE)被证实是检查肝纤维化的非侵入性方法,通过活组织检查,METAVIR纤维化分期可将其分为F0~F4,并可作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相关死亡的预后预测标志物。为了扩展FT和TE定义肝硬化进展关键点的准确性,定义没有并发症的为F4.1,食管静脉曲张为F4.2,严重的并发症(原发性肝癌、静脉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扰素α2b(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肝功能变化的特点,探讨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肝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选取CHC患者264例,给予INF-α2b 500万U,隔日1次皮下注射;利巴韦林15mg·kg-1,每日1次口服,疗程48周。检测不同时间点(基线,治疗12、24、48和72周)患者HCVRNA定量和肝功能等指标。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治疗中反弹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及与应答的关系。 结果: 264例患者中171例(64.8%)获得SVR,37例(14.0%)治疗中反弹,47例(17.8%)复发,9例(3.4%)无应答。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较ALT正常的患者易获得SVR(P<0.05)。经抗病毒治疗,4组患者血清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下降,且12周时下降最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反弹组患者在48周时ALT和AST回升,复发组患者停药后24周时ALT和AST回升,直至停药后24周SVR组患者的ALT和AST可维持稳定。与治疗中反弹组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ALT和AST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无应答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始终高于SVR组、复发组和治疗中反弹组 (P<0.05)。与治疗前比较,SVR组患者在12周时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较其他时间点明显下降(P<0.05),直至停药后24周可以维持稳定。在治疗24周时,无应答组患者血清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SVR组和治疗中反弹组患者(P<0.05)。 结论: CHC患者基线ALT水平可能与病毒学应答有关。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功能改善,尤其SVR患者改善更明显,随着病毒的复发或反弹,转氨酶会再次升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