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肝切除术(LLR)与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肝脏良恶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实施LLR 的患者20例作为 LLR 组,同期以患者年龄、性别、肝硬化程度、疾病种类、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为配对条件在 OLR 中按1∶1抽选20例作为 OLR 组。比较两组手术方式、输血例数、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LLR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 OLR 组(P <0.05)。结论LLR 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 OLR,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前者具有良好的安全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肝悬吊术(LHM)是指在肝切除术中利用一根胶带从肝后潜在间隙穿出环绕肝脏将其提拉。自该技术问世以来,其主要运用于开放式肝切除术中。近年来,腹腔镜肝切除(LLR)已成为一种标准的手术方式,在LLR中使用LHM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同时可以保护肝短静脉、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利于患者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郑捷  陈景繁 《广西医学》2012,34(9):1205-1207
目的 探讨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将42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组21例和正常中心静脉压(NCVP)组21例,CLCVP组术中应用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使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 cmH2O,保持动脉收缩压>90 mmHg;NCVP组则按常规手术操作,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 cmH2O.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切肝时间、有无气体栓塞发生及术后肝肾功能.结果 CLCV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65±141)ml,少于NCVP组(645±167)ml;CLCVP组患者切肝时间为(14.5±7.3)min,少于NCVP组(19.3±6.4)min(P<0.01).两组术后肝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气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可控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不同类型肝脏切除术中使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术中出血量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257例择期肝脏切除手术资料。手术方式分为半肝切除术、标准肝叶/段切除术和非规则性肝部分切除术。在肝脏分离和切除过程中接受CLCVP处理的患者分至CLCVP组。该组患者通过调整体位、限制性输液和静脉泵注硝酸甘油等措施保持中心静脉压(CVP)小于或等于5cmH2O,同时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大于或等于60mmHg。术中保持正常CVP水平的患者分至NCVP组,该组患者通过调整输液维持CVP于正常水平(6~12cmH2O)。比较两组患者在各类肝脏切除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评价手术类型对CLCVP血液保护效果的影响。结果CLCVP组的出血量、浓缩红细胞输注量以及术后住院天数与NCV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中,CLCVP组术中出血量和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低于NCVP组(P<0.05),CLCVP组术中出血量少于200mL和不需输血的患者比例高于NCVP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CVP的血液保护效果受到肝脏切除手术类型的影响,在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中其减少出血的效果最显著。CLCVP对肝切除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癌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肝癌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NH联合CLCVP组(试验组)和CLCVP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血液稀释前(T0)、血液稀释后(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24 h(T3)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压积(Hct)及血乳酸值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一般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和输血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T1时Hct明显下降,T2、T3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时点血乳酸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切口拆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H联合CLCVP技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且对器官灌注及组织氧供无明显影响,能促进肝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刘丽丽 《黑龙江医学》2021,45(5):478-479
目的: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患者术后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于佳木斯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术中实施CLCVP,B组术中未实施CLCVP.观察两组手术、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的肝切除时间、肝门阻断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BIL、AST、ALT水平比治疗前高,ALB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TBIL、AST、ALB及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23%)较B组(3.13%)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细胞癌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患者术中实施CLCVP,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肝切除和肝门阻断时间,且未影响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肝切除(laparoscopic liver resection,LLR)与开腹肝切除(open liver resection,O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的围术期结果和远期疗效,探讨L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接受LLR或OLR的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患者42例,LLR组、OLR组恶性肿瘤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5、26.0个月.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结果和远期疗效.结果 行LLR和行OLR患者各21例.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LLR组中1例患者中转开腹.LLR组与OLR组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输血率、恶性肿瘤切缘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OLR组比较,LLR组术后进食时间早(P=0.042)、住院时间短(P=0.008),术后第1、3、7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P=0.004、0.010、0.018).LLR组与OLR组恶性肿瘤患者的1年、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vs 87.5%,P=0.292;87.5%vs 68.8%,P=0.326),1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62.5%vs 50.0%,P=0.488;50.0%vs 37.5%,P=0.455).结论 LLR治疗腔静脉旁部来源肿瘤对于选择性患者安全、可行,同时具有术后进食早、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所收治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建立临床观察小组,所有患者均已通过术前检测,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方式,记录其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感染率等相关指标,判断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0%,平均手术时间为(35.25±14.5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87±14.62)mL,平均切口长度为(3.95±1.22)cm,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6.28±7.48)h;术后感染率为4.0%。结论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且术中损伤较低,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肝切除术是肝良性肿瘤,肝癌,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中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肝切除术中由于肝脏静脉窦丰富,肝脏质地较脆,术中操作和肝脏的创面不容易止血,这可能会导致大量出血,并引发相关的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生命可能受到威胁。有研究显示,死亡率与肝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有关。[1]目前,临床上为减轻肝脏的出血和保证术者手术视野的清晰度,麻醉师常在术中应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CLCVP)。胸段硬膜外阻滞的镇痛是有利的,它能抑制交感紧张,显著抑制应激激素的增加,减少交感紧张,还可扩张冠状动脉[2]和末梢血管,降低血液流回。因此,胸段硬膜外麻醉有利于减小中心静脉压和减少术中出血。因此,本文将讨论在肝切除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及胸段硬膜外麻醉对器官灌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2):175-177
目的探讨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合理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 519例胃肠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道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 519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中,切口感染63例,切口感染率为4. 15%。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与术中失血量、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切口等级有关(P <0. 05),与患者年龄、性别、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吸烟无关(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切口等级、手术方式、术中失血量、Hb及Alb是影响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 <0. 05)。结论手术时机、切口等级、手术方式、术中失血量、Hb及Alb水平是影响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的比较,探讨腹腔镜肝切除的适用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手术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病例57例,其中腹腔镜肝切除25例(LLR组),开腹肝切除32例(OLR组)。结果:LLR组手术时间长于OLR组(P=0.001);LLR组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OLR组(P=0.025,P=0.045);LIR组住院总费用高于OLR组(P=0.002),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术后血浆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多次胆道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是可行的,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其具有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盛博  张帮健  杨昶 《四川医学》2017,38(12):1403-1406
目的观察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联合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技术(AHH)对右半肝切除术中出血量的控制及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行右半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20):肝门阻断组(A组),CLCVP组(B组)和CLCVP联合AHH组(C组),分别在不同时点记录各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术中液体输入量、出血量、红细胞悬液输入量、血浆输入量和尿量等指标。所有患者在术后1d、3d和7d取中心静脉血6m L,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结果与A组患者相比,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量和血浆量也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术后恢复的更快,尿素氮(BUN)和肌酐(Cr)波动更小。结论 CLCVP联合AHH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且有更好的肝、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个连续、实时、无创的监测手段,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围术期,以监测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局部组织氧饱和度,反应组织灌注及氧供需平衡,在指导围术期管理、降低婴幼儿心脏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回顾近年相关临床研究,介绍NIRS的基本原理、影响因素、基础值和临界值,并对NIRS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探讨NIRS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其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应用椎管内麻醉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麻醉科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诊治应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患者35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对其麻醉方式差异将其每组175例分为对照组(全麻)与观察组(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手术下相关临床指标并归纳椎管内麻醉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中观察组患者各项并发症事件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记录两种麻醉方式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麻醉质量情况,包括:术后麻醉留观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在术后麻醉留观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应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选择椎管内麻醉能够保持机体相关指标始终保持在平稳状态,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也降低了术后不适症状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红  郭旭 《北京医学》2011,33(8):608-611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实施的65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腔镜+CLCVP组)30例,正常中心静脉压(腔镜+NCVP组)35例.同时选取开腹肝切除术应用CLCVP技术(开腹+CLCVP组)3...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超高场强(3.0T)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不同麻醉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择期行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T)组和静吸复合(B)组,每组15例。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相关成像时间与成像次数。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麻醉和高场强磁场相关的不良事件,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时间、磁共振成像次数、每次成像时间及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应用超高场强术中磁共振的神经外科手术中,全凭静脉和静吸复合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明确,同时我们也应关注高场强磁场的相关麻醉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7.
王文权 《医学综述》2013,19(5):898-900
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是临床常见的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治疗不当易引起髋内翻畸形,甚至严重影响行走。IFF的治疗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应用已很少;手术治疗方法多,应用器械多,各有优缺点。该文从手术治疗的不同方法、器械阐述其优缺点及适应证,为临床IFF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好  金瑛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14):133-135
胃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大多通过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营养不良为其常见并发症,易对手术效果及预后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风险预测模型的基本概念、胃肠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国内外相关风险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现状和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胃肠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旭 《微创医学》2012,7(2):169-172
复合小梁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青光眼的主流手术方式,是现代改良的标准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MMC)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在降低眼压(IOP)的同时,显著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1],克服了传统小梁切除术的缺点,获得与黏小管切开术类似的术后效果[2]。MMC抗增殖作用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临床近20年证明,合理应用MMC是安全而有效的。然而,部分术后患者虽然已获得满意的眼压控制,而其视神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春雁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65-166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或AM)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搜集整理180例行手术治疗的EM或A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24个月,观察患者年龄、术中和术后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内异症分期标准(R-AFS评分)、手术方式及术后药物治疗共4项指标,随访记录病变复发情况及复发时间,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80例患者中共有44例患者复发,第1年复发例数26例,一年复发率为14.4%(26/180),二年累计复发率为24.4%(44/180),未复发患者136例。经统计学分析危险性相关因素为:生育年龄、R-AFS评分高、保守性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未用药治疗,而保护性相关因素为:年龄超过45岁、R-AFS评分低、根治性手术方式以及术后孕激素治疗6个月。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年龄、期别、手术方式及术后是否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