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患者中心静脉压与外周静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心静脉压是临床上监测血容量及右心功能的基本项目之一,对患者输血,输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CVP监测有众多不便,本文试图对CVP和外周静脉压的关系加以研究和分析,寻找其相关系,利用德国西门子心电监护仪的测压装置,来判断PVP值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3个月.因右眼流泪伴分泌物2月余来诊.眼部检查时挤压右眼泪囊区溢出少许脓液,冲洗泪道不通畅,诊断为先天性泪囊炎(右).滴抗生素眼水和隔日多次冲洗泪道后不愈,于2000年1月10日试行泪道探通术,用0.5%丁卡因点眼后,用直径0.6mm探针自下泪点垂直插入1mm转90°朝鼻侧推进,抵触到眶骨,稍退后以针头为支点缓慢将针竖起,探针与额骨面约成30°,与矢状缝约成15°,向下缓慢进针约10mm时感到阻力增大,欲退针时感阻力明显消失,退出针后发现针尖部缺失约15mm,患儿泪道无出血,下睑皮肤无红肿,表面未触及硬性异物.拍摄颅面部X线正面片,见右泪囊区有一15mm纵向位条状阴影,诊断为泪囊异物(右).次日在全麻下行右泪囊内异物取出术,取出残留探针,术中直视下同时行泪囊探通术(右).术后冲洗泪道3次,泪道通畅,无溢泪症状和分泌物,治愈.  相似文献   
3.
结节性硬化症临床以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为特征,其皮肤症状可在初生发现,但多在3~10岁才出现,且表现繁多,容易造成漏诊或延误诊断,CT的普遍应用,使诊断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小军  刘国华 《眼科》1999,8(4):248-248
婴幼儿泪囊炎临床上较多见,绝大多数通过泪道冲洗或泪道探通术获得治愈,但也有少数非骨性狭窄病例用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我科将自制的空芯探针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以凡用泪道探通术治疗3次不愈者为治疗对象,共13例,男9例,女4例。右眼8例,左眼5例。年龄为7个月至1岁5个月。本组13例均自出生后7~14天内发病,表现为持续流泪伴脓性分泌物。2 方法与结果2-1 试行空芯探针探通术期间,仍坚持滴用抗生素眼液。2-2 用长为60mm的7号穿刺针,将其针尖部磨成钝圆,芯为针灸针,尖…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大鼠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对体外软骨细胞表型稳定性,SOX6及培养基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股骨头软骨帽,提取软骨细胞,并在体外单层传代培养。培养体系为含高、中、低浓度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血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软骨细胞表型Ⅱ型胶原的变化及SOX6表达分布,通过Westernblot及ELISA检测SOX6、Collagen Ⅱ、Aggrecan及IL-1β、IL-6、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均可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产生增殖促进作用,并能增加Ⅱ型胶原稳定其软骨表型;其中以中浓度最为显著(P<0.01);与生理盐水血清组相比,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可以增加SOX6在细胞核的分布,而且能抑制培养基中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 独活寄生汤含药血清可以上调体外软骨细胞SOX6及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以稳定软骨细胞的表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转染逆转录病毒载体 (G1CEACDNa)的肠癌细胞LoVo株的死亡机制。方法 脂质体法转染G1CEACDNa至LoVo细胞。TRIzol试剂提取总RNA ,行RT -PCR间接验证CD基因的表达情况。用含 1mmol·L-15 -FC的 164 0培养基培养细胞 ,MTT法测细胞生长曲线和旁观者效应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 ;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和PI双重染色行凋亡相关检查。结果 RT -PCR产物电泳显示在 1 5kb处可见相应的显影条带。MTT比色实验示 1mmol·L-15 -FC作用下CD+ LoVo细胞 48h开始生长抑制 ,72h、96h、12 0h抑制率分别约为 3 0 %、5 0 %、80 %。电镜下可见凋亡的早、中、晚期细胞及凋亡小体 ,同时可见部分细胞呈坏死改变。流式细胞仪显示 48h开始有少量细胞出现凋亡 ,72h、96h细胞群凋亡和坏死的比例分别为 2 3 8%、3 5 1%和 2 0 4%、2 6 0 %。结论 转染G1CEACDNa的LoVo细胞给予 5 -FC治疗 ,其细胞死亡机制为坏死和凋亡并存 ,凋亡相关过程的诱导可能是该治疗过程中旁观者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皮下埋植左旋炔诺孕酮硅胶棒(Levonogestrel silastic implant,LSI)节育技术的广泛应用,LSI取出方法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应探讨的问题。以往都是凭借手感定位盲取,尚未见有在B型超声介导下的直视取出LSI的报道,为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小军  陈永华  程昊  张占丰  林清宇 《浙江医学》2017,39(16):1373-1375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评估氨甲环酸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术前所有患者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氨甲环酸组术中将1g氨甲环酸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分别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3d的血常规,并记录患者红细胞比容(HCT)和Hb水平,定期复查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超,根据公式计算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容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等指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1、3d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输血率为37.1%,低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但临床应用仍需谨慎选择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人Wnt7b基因并且观察对大鼠原代软骨细胞的退变作用。方法取出生24 h SD大鼠关节处软
骨,Ⅱ型胶原酶多次消化后获得原代软骨细胞,取P1 代细胞进行实验。扩增人Wnt7b 基因及克隆至PCDH-GFP 上,转染
PCDH-GFP和PCDH-Wnt7b 至293ft 细胞中,48 h 后收集细胞上清及转染细胞,Western blot 鉴定Wnt7b 在293ft 细胞中的表
达。收集的上清分别稀释10倍和50倍培养大鼠软骨细胞,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细胞蛋白和抽提RNA,Western blot和定
量PCR检测软骨退变指标MMP13、MMP3、Ⅱ型胶原、A-can、ADAMTS5、ColⅩ和SOX9的表达。结果成功克隆人Wnt7b基
因至PCDH-GFP载体上且在293ft细胞中得到有效表达。含Wnt7b培养基干预软骨细胞24 h后,软骨细胞形态由原来的多角形
变成长梭形,Wnt7b处理组软骨细胞MMP13和MMP3表达显著上调,Ⅱ型胶原的表达下调。PCR结果表明A-can和Sox9表达
下降,ColⅩ和ADAMTS5表达增强。结论有效在真核细胞中表达Wnt7b基因并且促进大鼠软骨细胞退变,建立软骨细胞退变
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西南医院肝胆外科采用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的29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中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为10.3%,2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切除部位例数分别为:Ⅰ段3例、Ⅱ段2例、Ⅲ段3例、Ⅳ段4例、Ⅴ段6例、Ⅵ段7例、Ⅶ段2例、Ⅷ段2例.手术时间(220.17±61.56) min,术中出血量(311.72±127.70) mL,围手术期输血率3.44%,肿瘤直径(3.66±1.14)cm,切缘(2.11 ±0.87) cm,术后开始进食时间(1.69 ±0.71)d,术后住院时间(8.72±2.95)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肝细胞肝癌,其中高分化癌6例、中分化癌20例、低分化癌3例.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2.8%、81.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9.5%、71.7%.将本研究病例按切除部位分为左前下段组(Ⅱ/Ⅲ/Ⅳb/Ⅴ/Ⅵ段)(19例)与后上段组(Ⅰ/Ⅳa/Ⅶ/Ⅷ段)(10例),对比提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肝门阻断率、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手术期输血率、中转开腹率、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切缘、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选择性病例中,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细胞肝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好、早期复发率低,且初步证实腹腔镜解剖性肝段切除术不仅适用于左前下段肝癌的治疗,亦可运用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的后上段肝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