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0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报告1例被误诊为肺结核的非HIV侵袭性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患者男,24岁。反复咳嗽、咳痰2年,加重伴咽痛2个月。皮肤科检查:口腔黏膜糜烂、溃疡,舌部红肿,舌苔厚,上覆厚层白斑,舌体中央可见裂隙,伴明显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局灶表皮坏死,真皮内阳性肉芽组织形成及多核巨细胞反应伴多量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具有横隔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胞体大小不一,胞质淡染。特殊染色:六胺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吉姆萨染色(+)。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侵袭性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治疗: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18个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的内转录间隔区(ITS)2和psbA-trnH序列,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基原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参考。方法:试剂盒法提取新塔花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ITS2和psbA-trnH间隔区序列,双向测序,拼接,基于Kimura两参数模型(K2P)构建邻接法(NJ)系统发育树。结果: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ITS2和psbA-trnH序列均有种内差异。ITS2序列长度平均为236 bp,检测有9个单倍型,遗传距离为0~0. 022,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聚为两支,XTH3,XTH6,XTH9等10个地理居群聚为一支,XTH4,XTH5,XTH10等8个地理居群聚为另一支。除XTH6的psbAtrnH序列存在6 bp缺失外,其他地理居群的psbA-trnH序列长度均为355 bp,检测有4个单倍型,遗传距离为0~0. 023,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聚为两支,XTH1,XTH3,XTH4等12个地理居群聚为一支,XTH14,XTH17,XTH18聚为另一支。基于ITS2+psbA-trnH组合序列的系统发育(NJ)树显示,不同地理居群的新塔花可分为两支,XTH11,XTH12,XTH16等12个地理居群聚为一支,XTH14,XTH17,XTH18聚为另一支。结论:不同地理居群的新塔花地理位置接近或相似,相对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说明不同地理居群新塔花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多样性与地理位置相关。  相似文献   
4.
例1 男,31岁,2019年11月3日因脑外伤后意识障碍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住院期间患者持续发热、昏迷。11月11日脑脊液培养示肺炎克雷伯菌阳性,药敏试验示多黏菌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敏感。诊断为脑室炎及肺炎……  相似文献   
5.
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组内源性、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少特异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无或很少有蛋白编码功能的RNA分子,能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等多个层面调控基因表达,广泛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在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如黑素瘤、非黑素瘤皮肤癌、银屑病等,对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将为这些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真菌定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念珠菌、红酵母、青霉、曲霉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定植情况,分析这4种常见致敏真菌与特应性皮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刮取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及非皮损部位的鳞屑(以四肢屈侧为主)、健康对照组肘关节屈侧皮屑行真菌镜检,无1例发现菌丝或假菌丝;将皮屑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养基,置25℃恒温箱内培养,发现真菌及酵母样可疑菌落,转种沙氏葡萄糖培养基斜面,获得纯培养后,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颜色、菌落生长的快慢、镜下孢子及菌丝的特征进行菌种鉴定。结果特应性皮炎组50例,皮损表面检出念珠菌29例(58%)、红酵母17例(34%);健康对照组20例,检出念珠菌5例(25%)、红酵母2例(10%),特应性皮炎组念珠菌、红酵母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23、4.10,均P<0.05)。重度患者25例,检出念珠菌19例(76%)、红酵母12例(48%);中度患者25例,检出念珠菌10例(40%)、红酵母5例(20%),重度患者皮损表面念珠菌、红酵母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度患者(χ2值分别为6.65、4.37,均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青霉、曲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念珠菌、红酵母定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度患者定植率高于中度患者,表明真菌定植的种类与皮肤的健康状况相关,与特应性皮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颗粒溶素是一种溶细胞和促炎症分子,表达于活化的人类细胞毒T细胞(CTLs)和自然杀伤(NK)细胞,参与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症(SJS/TEN)、银屑病、毛囊炎、扁平苔藓和病毒性水疱等多种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尤其在SJS/TEN发病过程中是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重要诱导物。本文就颗粒溶素在皮肤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的发生率、方式与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光镜下观察5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484张组织病理切片,分析肿瘤神经浸润的发生率、方式与规律;使用关联分析统计学方法分析神经浸润与淋巴结转移、血清CA19-9水平、血清CEA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肿瘤侵犯胆管壁程度的关系。结果肝门部胆管癌神经浸润总发生率为90.38%(47/52);高、低及未分化腺癌间神经浸润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浸润发生率与患者的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血清CA19-9水平、血清CEA水平、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而与胆管壁浸润程度有关(P0.01)。肿瘤浸润神经主要有4种方式,其发生率由高至低依次是:Ⅱ型Ⅲ型Ⅳ型Ⅰ型。浸润方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χ2=31.04,P0.01)。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具有神经亲嗜性,神经浸润发生率高;肝门胆管癌神经浸润有多种浸润方式,浸润方式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肿瘤是否浸润神经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而与侵犯胆管壁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颧骨骨折复位径路与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颧骨骨折复位的径路与钛板固定部位。方法 总结 6 5例 (6 5 / 70 )颧骨或颧骨复合体骨折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软组织切口、钛板固定部位、钛板数目 ,术后随访 3~ 2 4个月 ,按三级标准评价手术效果 ,其中包括面形和功能的恢复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 ;观察术后X线片 ,统计钛板的固定部位、数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手术软组织切口均一期愈合 ;面形恢复满意、两侧对称、开闭口功能正常 18例 (2 5 7% ) ;面形恢复两侧基本对称 ,开闭口功能正常 4 6例 (6 5 8% ) ;面形恢复两侧不对称 ,开闭口功能基本恢复为 6例 (8 5 % ) ;头皮下血肿 5例 ,钛板外露 1例 ,头皮有不规则瘢痕且宽度 >0 5cm 6例 ,额部和头皮感觉异常 8例。结论 应用冠状切口 (包括口内联合切口 )对 5 1例(5 1/ 6 5 )进行颧骨和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 ,具有术野显露广泛、在明视下解剖复位、精确固定的优点。 6 5例共用钛板 179块 ,坚固内固定具有精确固位、外形稳定的优点。单纯颧骨骨折下端内陷或外翘移位可做一点固定 ,其他骨折尤其是复杂或陈旧性骨折均应做二点或多点固定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5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各27例,观察治疗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6w末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显效率分别为74.1%、70.4%;神经功能康复显效率分别为63.0%、55.6%。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西酞普兰组治疗1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氟西汀组治疗2w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副反应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