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雷公藤单体T_4对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增殖的影响。将PBMC与不同剂量的T_4(10、20、30和40ng/ml)在PHA刺激或不刺激下共同孵育72h,用MTT比色法测定发现,T_4可显著抑制正常人经PHA刺激或不刺激的PBMC增殖;对经PHA刺激的RA患者的PBMC增殖亦有抑制作用,刺激的RA患者的PBMC增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提示T_4通过抑制PBMC增殖可能用于RA的治疗。其对RA患者PBMC增殖的双向作用的意义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_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RA-DSSC)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_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延长T_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_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_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A-PBMC作用不同时间的抑制率分别为25.54%及40.51%(P<0.01),说明T_4抑制作用可能与作用时间有关。同时T_4亦可抑制RA-DSS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P<0.01),提示T_4有望成为一新的植物性治疗RA药物。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经雷公藤单体T4处理2h后对正常人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RA患者消化的滑膜单个细胞分泌TNF的影响。在35ng/ml浓度下,正常人PBMC(n=10)及RA-PBMC(n=6)T4处理组产生TNF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001)。延长T4作用时间至6hRA-PBMCT4处理组TNF活性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01),表明T4可抑制PBMC体外产生TNF活性水平,其对R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CD137在正常人静止状态和活化T细胞上的表达特点及CD137单抗协同PHA 刺激T细胞增殖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37的表达,利用3H-TdR掺入法测定T细胞增殖。结果显示:静止T细胞上CD137表达率为(0.65±0.05)% ,经PHA 刺激后24、48、72h,T 细胞上CD137表达率分别为(8.16±1.28)% 、(12.39±2.15)% 、(21.6±4.36)% 。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均可表达CD137,且CD+4 T细胞的表达率高于CD+8 T细胞。单独用CD137单抗对T细胞的刺激指数(SI)为1.04,单独用PHA 刺激指数为2.31,不同浓度CD137单抗(1、5、10)m g/L和PHA 共同作用刺激指数分别为2.83、4.25、5.74。CD137McAb(10m g/L)+ PHA 组刺激指数比其他各组均明显增高(P< 0.05),并随CD137McAb 浓度增高对T 细胞的增殖逐渐增高。表明静止T细胞上不表达CD137,T细胞活化后,CD137表达量逐渐增加。CD137单抗可显著增加PHA对T细胞的增殖作用,而在无PHA 时,CD137单抗对T细胞无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α1-AT,CER,CRP,PAB在PHC中的含量变化及意义,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35例PHC患者及30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清α1-AT,CRP,PAB,CER含量测定。结果表明:PHC患者α1-AT,CER,CRP含量与正常对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PAB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提示四种急性时反应蛋白的测定对PHC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测定20例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中SIL-2R水平,并对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不加激活剂培养,加PHA培养及加rIL-2培养后3种情况上清中SIL-2R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IL-2R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恶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的PBMC不加激活剂培养的上清中SIL-2R水平均略有增加,且正常人高于恶性肿瘤患者.加PHA或者加rIL-2激活培养的上清中SIL-2R水平上升很高,PHA激活培养的PBMC上清中SIL-2R水平要比rIL-2激活的PBMC培养上清中SIL-2R水平上升的快.但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PBMC在各种条件激活培养的上清中SIL-2R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HBV侵入PBMC后对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BV侵入PBMC后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本文应用PCR技术和生物素—链霉亲合素(BSA)系统分别检测97例乙肝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和CO+3、CO+4、CO+8、CO+4/CO+8及经PHA诱导前后膜白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m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PBMC内HB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CO+3、CO+4百分率降低、CD+8百分率增高、CO+4/CO+8比值下降及mIL—2R表达水平低下,二组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HBV感染PBMC后可引起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8.
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技术,观察RA和不同来源的造血调控因子对HL-60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作为观察各种试剂对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指标;以NBT还原反应和细胞形态变化作为分化成熟的指标。结果是RA、PHA-LCM单用时对HL-60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PWM-SCM、LP3-CM仅部分抑制增殖,而FGF、Hu-CSF和EPO等无效。各种造血生长因子分别与RA合用时,能加强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的有FCF、PWM-SCM、PHA-LCM和Hu-CSF等;LP3-CM仅增强抑制增殖:EPO未显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14名肿瘤患者和14名正常人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结果,肿瘤患者PBMC对PHA诱导的增殖反应较正常人明显下降(P<0.01)。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其血浆(或血清)及PHA诱导的72h淋巴细胞培养上清sIL-2R含量检测。结果,肿瘤患者淋巴细胞培养上清sIL-2R含量显著地低于正常对照组,其水平与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有非常显著意义(Tr<0.01)。而肿瘤患者外周血sIL-2R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P<0.01)。表明,肿瘤患者的T淋巴细胞表达、释放IL-2R有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0.
HCV侵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FMC)HCV-RNA(+)后对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以RT-PCR法检测135例丙肝患者PBMC内HCV-RNA,同时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SA)系统检测其T细胞亚群及经PHA诱导前后膜白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丙肝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CD^+3,CD^+4及mIL-2R表达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1.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结核杆菌抗原(Mtb-Ag)、IL-2、PHA做为刺激原,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淋巴细胞的表型,用MTT法测定活化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Mtb体外活化PBMC可于18天获得大量淋巴细胞,且γδT细胞占有较高比例,对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用Mtb为刺激原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且在体外  相似文献   

12.
CMP对HPBL的促诱生IL—6效应及IL—6中间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后经PHA或ConA刺激的促诱生组IL-6效价,结果比无CMP的PHA或ConA刺激的常规诱生组高0.5-0.8倍,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IL-6效果最中达生物制剂的药用标准,经临床试验验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的IL-2mRNA和IL-6mRNA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mRNA水平探讨白细胞介素2、6(IL-2、IL-6)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慢性迁延性乙肝炎(CPH)、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患者以及接种乙肝疫苗的青少年和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HBasAg、HBeAg以及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后,提取其总RNA,采用半定量核酸杂交技术,检测经刺激后的PBMC表达的IL-2mRNA、Il-6mRNA水平。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对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和正常人的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植物血凝素,抗CD2和抗CD3单克隆抗体刺激后,并以^3H标记的胸腺嘧啶测定其增殖反应,结果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PBMC对抗CD2的增殖反应(9257±8543cpm)明显低於正常人(20619±15279cpm),这种低反应尤在8例未经治疗的活动期病人更为突出。还对4例活动期病人的纯化T细胞进行了体外增殖反应观察,发现去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单体TZ93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作用机制,以激活的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细胞模型,应用 荧光激活细胞分类 仪(FACS)分析以藤单体TZ93对PBMC细胞表型的影响。10名正常女性的PBMC分成3组:I组PBMC,Ⅱ组PBMC+PHA,Ⅲ且PBM+PHA+TZ93,分别加入鼠抗入CD8、CD4、CD25、NK抗体。结果:FACS显示TZ93能显著抑制激活的PBMC中CD4、CD8、CD2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IL—2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方信  邓芝云 《上海医学》1995,18(3):135-137
作者对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HC)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IL-2水平、IL-2R及sIL-2R表达和血清sIL-2R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患者PBMC的IL-2水平及IL-2R表达明显下降,而血清的sIL-2R水平呈显著升高,但患者PBMC培养上清sIL-2R与正常人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患者与正常人PBMC的IL-2R与sIL-2R呈正相关,血清sIL-2R与上清IL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的脑干听力诱发电位(BAEP)与脑血流量(CBF)和病理改变的关系,对65例VBTIV患者(患者组)作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和BAEP检查,对26例对照组患者作MRA和TCD检查。结果;MRA显示患者组50例血管病理改变明显,15例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对照组脑血流量为112.3-278.9ml/min(2s),较患者组48.0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口腔颌面部亚性肿瘤患者抑制的原因。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腻亚群及体外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患者的CD4^+T细胞数量增多,但对PHA和SEB刺激的反应均低于正常人。在PHA刺激下,恶性肿瘤患者组CD4^+T细胞百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表面受体的Vβ部分可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9.
司建华  李鸣 《当代医师》1998,3(6):13-14
采用免疫花环法对49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察,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性肝炎患者和T3、T4、T4/T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T8明显高于正常人;CAH-B、CPH-B的T3、T4、T4/T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T8明显高于正常人;CAH-B、CPH-B的T3、T4、T4/T8比值亦明显低于正常人,T8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二组间无明显区别,慢性乙肝(CAH-H、CPH-B)患者的T淋巴细  相似文献   

20.
采用IL—6细胞依赖株(B 细胞)及MTT法检测14树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的IL—6活性水平。结果,经PHA刺激并培养48h后,PBMC培养上清中IL—6的活性水平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此外,与PBMC培养上清中IL—6水平相对应的外周血B细胞数量及IgG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