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海马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老年Wistar大鼠160只按Pn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1 min组、脑缺血3 min组、脑缺血5 rain组和假手术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12 h、1 d.2 d.3 d和7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应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神经元微观结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4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 缺血1 rain及3 min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5 min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及缺血1 min组有少量神经元凋亡,缺血3 min及缺血5 min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在缺血后再灌注12 h即有表达,在1 d达高峰,持续至第3天开始下降.结论 老年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短暂的脑缺血即可造成老年大鼠脑组织的水肿和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增加,神经元的凋亡较脑水肿或AQP4表达对缺血更为敏感;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高峰出现得早,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Wistar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通过阻断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右侧颈总动脉45 min制备脑缺血模型,设置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三组新生鼠不同时点海马CA1区脑组织GAP-43的动态变化及三组光镜下脑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 ①脑组织病理改变:假手术组大鼠无异常病理改变,缺血再灌注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预缺血组-病理损伤较缺血再灌注组轻. ②GAP-43表达:缺血再灌注组海马GAP-43表达在再灌注后24 h时开始增高,7 d达高峰,至14 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缺血-缺血再灌注组GAP-43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更明显,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生鼠脑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再次严重脑缺血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CA1区GAP-43表达和合成增加,GAP-43表达增加可能与神经元再生和轴突重塑有关,是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内源性代偿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比较醒神解毒方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组、药物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热凝椎动脉,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缺血预处理组预缺血3min,3天后给予缺血1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大脑颈总动脉10min,再灌注24h后处死。药物预处理组,灌胃2周后,做缺血再灌注处理,运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存活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形态的改变。结果:药物预处理存活神经元与缺血预处理存活神经元比较,P〉0.05,两者与缺血再灌注比较,P〈0.01。假手术组可见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正常,脑缺血预处理组和药物预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只有少量细胞有轻度水肿,未见坏死。而脑缺血再灌注组神经元变性严重。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ese,nNOS)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变化,从而探讨一氧化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组,采用大鼠4血管夹闭方法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nNOS、iNOS在缺血20min再灌注2h、6h、1d、3d、5d、7d时的变化及大脑皮层、海马、丘脑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nNOS在缺血再灌注后2h开始升高,1d达高峰,3d开始下降,iNOS在再灌注2h开始表达,3d达高峰,5d开始下降,并持续至7d。结论 脑缺血再灌流时nNOS和iNOS表达增强,尤其是iNOS在灌注后期表达,提示N0生成增多可能与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在血性老年大鼠海马及皮层神经元中的作用并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建立老年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nNOS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检测海马及皮层神经元nNOS的观察其受损情况。结果 缺血30min后再灌注12h组nNOS活性显著升高。而假手术组、缺血30min即刻取材、再灌流1h,96h组nNOS几乎无表达;6h少量表达;24h和48h组中量表达;再灌流超过24h组神经元损伤较重。结论 NO在脑缺血发生中对海马及大脑皮层神经元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利多卡因大剂量组(C组)和利多卡因小剂量组(D组),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脑缺血10 min再灌注24 h时,断头处死大鼠。用RT-PCR技术检测海马组织ICAM-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CAM-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利多卡因可下调ICAM-1表达,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出现明显坏死,利多卡因可减轻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结论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ICAM-1表达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己酮可可碱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家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免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己酮可可碱组,后两组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4 h后检测脑组织匀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a -K -ATP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并用电镜和光镜作病理观察.结果:PTX能部分减轻由于IRI所引起的神经元细胞的破坏性改变.再灌注24 h后PTX组比较对照组:SOD、Na -K -ATPase,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和TNF-α明显降低(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对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硫酸镁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及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硫酸镁(MgSO4)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一氧化氮(NO)和ATP酶的影响,探讨其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昆明小鼠10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MgSO4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加压颈部软组织的方法复制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1 h。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NO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及病理学变化。结果:MgSO4各组脑组织NO含量和NOS、iNOS活性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并能提高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P<0.05~P<0.01)。结论:MgSO4预处理能显著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O含量和NOS活性,并提高Ca2+-Mg2+-ATP酶和Na+-K+-ATP酶活性,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及PI3K/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分别再灌0、6、12、24、36 h),每组1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大鼠海马神经功能,HE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内自噬小体,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LC3 II、p62、p-PI3K、p-Akt及p-mTOR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随着脑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延长,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自噬小体数量均增加(均P<0.05);随着脑缺血再灌注的时间延长,大鼠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 II表达显著上调、p62表达下调(P<0.05);PI3K/mTOR通路相关蛋白p-PI3K、p-Akt、p-mTOR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增强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抑制PI3K/mTOR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3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再灌注0 min、30 min、3h、6h、12h、1d和3d各时间点,运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海马CA3区Akt1的磷酸化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焦油紫染色分别检测LY294002(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Akt1(p-Akt1)的表达及神经元存活的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30 min,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海马CA3区p-Akt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再灌后3h至峰值,一直持续至3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与相应的再灌注组相比,给予LY294002后,p-Akt1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R6 h组和LY294002+ R6 h组的阳性细胞数(个/mm^2)分别为(134.6±7.8)和(54.8±5.1)],海马CA3区的神经元大量死亡[R5 d组和LY294002 +R5 d组神经元数量(个/mm^2)分别为(152.0±17.4)和(62.7±5.1)](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蛋白激酶Akt的持续激活,是海马CA3区神经元存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损伤组和补阳还五汤组。通过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制作小鼠脑缺血模型,缺血20min再灌注7d后采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并计数1mm区段内正常形态的锥体神经元数目——神经元密度。结果:补阳还五汤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组织学分级(与缺血损伤组相比P〈0.05),提高神经元密度(与缺血损伤组相比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其机理有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段的表达规律,探讨ICAM-1、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分别再灌注2、6、12、24、48、96h,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AM-1、TNF-α表达水平.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永久缺血组对照.结果ICAM-1的表达永久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永久缺血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除再灌注2 h时段外,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缺血再灌注2 h组局部脑组织ICAM-1的表达于再灌注48h达到峰值,再灌注96h仍保持较高水平.TNF-α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半球TNF-α的表达于再灌注2 h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阳性细胞显著增多,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96h达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比永久缺血组TNF-α阳性细胞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在24、48、96h时间段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86、0.787,P<0.05);TNF-α的表达早于ICAM-1的表达,且TNF-α与ICAM-1表达部位相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TNF-α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TNF-α可能诱导了ICAM-1的上调,在神经元迟发性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吕建瑞  马宏钟  薛荣亮 《医学争鸣》2006,27(16):1449-1452
目的: 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在SD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阐明ERK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 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n=30),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热休克预处理组(HSP组,n=30),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2, 6, 12, 24 h, 3, 5 d再灌注后处死,取海马组织行HE染色,ERK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 结果: IR缺血再灌注后2 h ERK在CA1区开始表达,24 h达到高峰,5 d仍有表达,CA3区弱于CA1区,同时CA1区细胞损伤明显,HSP组ERK在CA1和CA3区相应时点均弱于IR组(P<0.05),细胞损伤轻微,凋亡细胞减少(P<0.05). 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ERK过度表达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热休克预处理通过下调ERK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GS)对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间后海马CA1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放血的方法制成大鼠不完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以还原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及再灌注后海马CA1区NOS阳性神经元变化及GS对其的影响.结果单纯缺血组海马CA1区在缺血30min时NOS阳性细胞数最高(44.5±7.42),为假手术组2倍,再灌注2h、12h、24h、3d后逐渐下降,5d时恢复正常水平(21.12±3.50),缺血再灌注3d、5d时出现神经细胞损伤.GS能抑制缺血30min及再灌注各时程中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并能预防缺血再灌注后迟发的神经元损害.结论GS对大鼠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不同时程后海马CA1区NOS的异常表达有抑制作用,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HPK1对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15min后分别灌注30min、3h、6h、24h、3天和5天。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给药组和缺血/再灌注溶剂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给药组再分为2组,分别脑室注射100g/L的HPK1 AS—ODNs、HPK1 MS—ODNs,每24h注射1次,连续3天,在最后一次注射24h后行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使用免疫沉淀和焦油紫染色法等技术检测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活化水平及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结果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有HPK1的表达,脑室注射AS—ODNs大鼠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明显增多。结论HPK1反义寡核苷酸对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动脉结扎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缺血5 min时,溶剂对照组、Genistein处理组分别尾静脉注射二甲基亚砜(l ml/kg)和Genistein(1 mg/kg).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AX-1蛋白的表达,焦油紫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enistein处理组在再灌注3h时HAX-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荧光实验结果与此一致.焦油紫染色结果显示,Genistein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细胞明显增加(P<0.05).结论 缺血早期Genistein对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HAX-1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氯酯醒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重复缺血10min于再灌后2、24、48h分别取脑组织,密度梯度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生化测量突触膜Na^+-K^+-ATP酶、Ca^2+-ATP酶活性。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急性缺血再灌注能引起小鼠脑组织水肿,伴随着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降低,以及皮层海马神经元损害。术前3d预服氯酯醒(100mg/kg,1次/d),可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提升异常降低的ATP酶活力,改善神经元结构异常。结论:氯酯醒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脑水肿的发生,改善脑缺血后能量代谢失衡和钙离子超载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培高利特(pergolide)对沙土鼠前脑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海马CA1区神经元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5 min I/R损伤模型。54只雄性沙土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I/R组、培高利特组。分别于再灌注第1、3、7天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HIF-1α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沙土鼠海马CA1区HIF-1α有较弱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海马CA1区再灌注1天HIF-1α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至再灌注3天及7天HIF-1α表达消失(P〈0.01或P〈0.05)。培高利特可显著诱导海马CA1区神经元中HIF-1α的表达,以再灌注1天表达最多(P〈0.01),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缓慢减少,至第7天仍有较高水平的表达(P〈0.01)。结论培高利特可显著诱导脑I/R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HIF-1α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神解毒方预处理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方法:实验选用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将2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药物预处理组、缺血预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热凝椎动脉,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暴露双侧颈总动脉不夹闭;缺血再灌注组,夹闭双侧大脑颈总动脉10 min后再灌注;缺血预处理组预缺血3 min,3 d后给予缺血10 min后再灌注24 h后处死;药物预处理组,灌胃2周后,作缺血再灌注处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的表达.结果:药物预处理及缺血预处理缺血区HSP70表达与与缺血再灌注比较,P<0.01.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随后的脑梗死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诱导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APK家族三成员在脑缺血再灌注期间其于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的表达及活性变化。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3min缺血组(IA)及5min缺血组(IS);各组根据再灌注15 min、2 h、4 h、6 h、1 d、3 d、5 d及7 d又分8个亚组(n=8)。在预定时间点行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各亚区MAPK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三组海马三区ERK、JNK及p38三种蛋白的总体水平在缺血后再灌注期间未发生改变。IS组磷酸化ERK(p-ERK)在缺血后CA3/DG区颗粒细胞及神经元树突上表达,而在CA1区几无表达;磷酸化JNK(p-JNK)在缺血后再灌注7 d内CA3区神经元均有少量表达,在CA1区表达量多并有二次表达高峰(2 h和1 d);磷酸化p-38(p-p38)缺血后再灌注期间的表达区域与p-JNK相似,有一次表达高峰(2 h)。IA组三激酶磷酸化水平均较IS组明显减少(P<0.05),表达规律相同。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MAPK三成员在海马各亚区差异性表达,此特征可能与MAPK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