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16例,恶性胰岛素瘤3例,多发性瘤1例。20例均有Whipple三联征。本组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12例有阳性发现,阳性率为60%,4例术中B超检查确定肿瘤部位,2例术中反复手法抠及,其余2例取可疑病灶快速病理诊断。行胰岛素瘤切除8例,胰尾切除8例,胰体尾切除加脾切除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20例术后血糖均恢复正常。术后发生胰漏2例。结论胰岛素瘤临床表现为典型Whipple三联征。外科手术是治疗胰岛素瘤的主要方法,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的性质、部位、数量等因素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功能性胰岛瘤误诊原因,评价多种定位诊断和术中监测措施。方法:该院近15年收治胰岛素31例,23例出现典型的Whipple三联症,病程中曾误诊为癔病7例,癫痫5例,精神分裂症4例,脑血栓2例,脑出血及散发性脑炎各1例,误诊率达64.5%(20/31)。空腹血糖或发作血糖平均为2.1mmol/L,空腹血胰岛素平均为31.7mIU/L.B超及电子计算机机层扫描(CT)检查阳性率分别为38.7%(12/31)、40.7%(11/27)。结果:术中探查门诊正确率为100%(31/31),其中27例行单纯胰岛素瘤摘除术,2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胰颈部肿瘤摘除及胰体尾空肠Roux-en-Y吻合术。肿瘤切除后血糖即显著升高,2-5min,1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24h,48h,72h血糖均值分别为5.9、7.7、8.4、9.7、11.6、13.4、13.6、13.5、11.8、9.3mmol/L结论:(1)误诊原因;胰岛素瘤少见,低血糖症有多种原因,检查方法存在局限。(2)诊断方面:关键是考虑到此病,定位诊断尤为重要,以术中的细致触诊最为重要。(3)术中活检和动态血糖监测是减少手术失误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30例胰岛素瘤患者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诊治分析。结果30例胰岛素瘤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胰岛素瘤28例,恶性胰岛素瘤1例,胰岛细胞增生1例。本组30例均有典型Whipple三联征。术前B超、CT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16%(4/25),17%(3/18)。术中B超检查25例,24例与术中探查相符,1例发现了未能扪及的肿瘤。行单纯肿瘤摘除术23例,胰体尾部切除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29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1例术后仍有低血糖,二次手术后血糖恢复正常。但有3例发生胰漏并发症,1例发生假性囊肿,2例伴有精神症状者术后症状无改善。结论胰岛素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对如性胰岛素肿瘤宜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对恶性肿瘤应采用扩大范围的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市肿瘤研究所肝胆外科2008 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生化检 查提示所有病例在发作期均有血糖降低及胰岛素升高,影像学检查有术前超声、增强CT、MRI、超声内镜(EUS )及术中超声(IOUS).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6.3%(9/16),77.8%(7/9),80.0%(8/10),100.0%(2/2),100.0% (5/5).16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局部切除6例,单纯胰体尾切除3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5例,胰十二指肠 切除2例.所有病例在肿瘤被切除后血糖均明显上升.术后随访1~5年,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岛素瘤的定位 诊断首选CT和MRI,术中扪诊联合术中超声检查是术中定位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的惟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评价术前、术中多种定位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1968~2004年来收治的46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CT、MRI及选择性血管造影(SAOG)诊断胰岛素瘤的敏感性分别为74.3%,47.6%,71.4%和77.3%;手术治疗46例中,实施肿瘤剜除术32例,楔形切除术1例,胰体尾切除术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姑息性手术1例。应用术中B超(IOUS)13例;本组无手术死亡,46例肿瘤切除者术后均无低血糖发作;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结论联合B超、SAOG及IOUS定位诊断胰岛素瘤是手术成功切除的关键;手术方式决定于胰岛素瘤的大小、部位、数目及性质。  相似文献   

6.
背景 胰岛素瘤是常见的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症状复杂多变,误诊率高,定位诊断及最佳治疗是胰岛素瘤诊治过程中的重大挑战。 目的 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9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及随访资料。 结果 15例患者中单发13例,多发2例,其中1例合并多发内分泌肿瘤1型(MEN-1)。15例患者均有Whipple三联征表现,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均>0.3。15例患者均行经腹超声检查,无阳性发现;行胰腺强化CT检查,阳性14例,阴性者进一步行MRI检查发现病灶。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9例行肿瘤摘除术,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4例腹腔镜手术,1例开腹手术),MEN-1患者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胰尾肿瘤摘除术,术后病理均为良性胰岛素瘤。术后临床相关性胰瘘(B/C级)4例,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后患者血糖均恢复正常且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新发糖尿病患者。 结论 Whipple三联征结合IRI/G是术前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胰腺增强CT及MRI是术前一线定位诊断手段,内镜超声(EUS)是重要的补充手段。手术切除是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符合条件者首选肿瘤局部切除以充分保留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7.
张水军  叶学祥 《华中医学杂志》1998,22(3):103-104,134
对85例胰岛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认为Whipple三联征及胰岛素释放指数(IRI/G)〉0.3可作为定性诊断的主要依据;对少数血糖〉2.75mmol/L者,可结合饥饿试验进行诊断;胰岛素瘤多数直径较小,术前定位不易,术中探查及术中B超是发现肿瘤的主要手段,二者互为补充。对良性胰岛素瘤应力争行肿瘤摘除术,对肿瘤位于胰体尾,较大且深,或为多发肿瘤者,应行胰体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临床应用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笔者自2003年3月-2010年2月完成的23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病例,男8例,女15例,年龄(45.2±11.75)岁,术前诊断良性病变21例,恶性疾病2例。结果21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方法包括胰体尾联合脾切除15例,胰体尾(保脾)切除8例。全组手术时间(184.6±122.7)min,出血量(189.8±256.32)ml。3例术后出现胰瘘,其中2例延迟拔除腹腔引流管后自愈,1例超声下穿刺引流置管后治愈。术后平均进食时间(3.79±1.25)d,住院(8.28±2.40)d。病理结果:胰岛素瘤13例(1例多发),无功能胰岛细胞瘤2例,副脾1例,囊腺瘤4例,囊腺癌1例,腺癌2例(中高分化各1例)。平均随访(28.79±19.25)月,1例出现2型糖尿病,1例于术后6个月死亡,1例于术后7月发生脑血栓,其余患者均健在,肿瘤病人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是安全的,适合于胰体尾部良性疾病、交界性肿瘤和早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瘤是最常见胰腺内分泌肿瘤[1 ] ,术中超声是其定位诊断的最佳方法[2 ] 。1 987年以来 ,采用术中B超诊治胰岛素瘤患者 33例 ,获得满意效果 ,现将有关围手术期护理问题及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3例患者中 ,男 1 1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70岁 ,最小 1 8岁 ,平均 47岁 ;肿瘤最大直径 4cm ,最小直径 0 .3cm , x±s(1 .4± 0 .7)cm。分别采用瘤体切除、胰尾 +脾脏切除、瘤体+脾脏 +胰尾切除、瘤体 +胰腺部分切除 4种手术方法 ,并采用术中B超探查 ,手术均获成功 ,术后出现胰瘘 2例 ,均发现胰岛素瘤 ,阳性率为 1 0 0 % ,手术均…  相似文献   

10.
报告胰岛素瘤18例,8例长期被误诊为癫痫(6例)或精神病(2例),误诊率高达44.4%,主要依据Whipple三联征诊断,凡遇有精神病或癫痫样症状而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人,即应疑及本病,术前经各种检查仍不能定位时,可根据临床表现行剖腹探查,最好行胰岛素瘤除术(enucleation)必要时也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切除,但应尽量避免盲目性胰体尾及脾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为胰瘘,假性胰腺囊肿,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恶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2年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胰岛细胞瘤23例。结果其中恶性胰岛素瘤6例,平均直径2.1 cm,首发症状为Whipple三联征或低血糖昏迷,肿瘤均单发,位于胰体尾部,5例伴有肝脏转移,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低血糖症状均改善。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7例,平均直径6.2 cm,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腹痛或无痛性黄疸,15例肿瘤单发,11例位于胰腺体尾部,10例有肝脏转移,12例手术,术后梗阻症状均有显著改善。23例术前均应用多种影像学方法定位。结论恶性胰岛细胞瘤主要包括恶性胰岛素瘤和恶性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大多单发,位于胰腺体尾部,肝转移最常见;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低血糖及梗阻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胰岛素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66年至2008年收治的130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30例均有Whipple三联征表现,平均病程5.17年.37.7%的患者曾被误诊,仅43.8%患者在发病1年内得到正确诊断.术前超声、CT、MRI和ASVS的正确定位率分别为32.9%、70.6%、70.3%和88.9%.其中单发胰岛素瘤121例(93.1%),多发胰岛素瘤4例(3.1%),增生5例(3.8%);良性病变127例(97.7%),恶性胰岛素瘤3例(2.3%).130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岛素瘤摘除术89例.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9.2%,胰腺炎发生率为3.9%.结论 Whipple三联征具有定性诊断意义,胰腺薄层三期增强扫描仍是目前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方法,ASVS则可作为常规影像学定位阴性的补充定位手段.手术摘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36例合并胰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方法(B超、SCT、MRCP、ERCP及内镜超声)得到诊断。根据胰管结石位置分为3型:I型位于胰头处,共22例;II型位于胰体尾处,共10例;III型位于全胰腺,共4例。36例患者中,31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内镜下取石术,2例保守治疗。手术患者中17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2例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RH)。术后33例患者随访3个月~6年,其中31例患者反复上腹部疼痛完全缓解,术前8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5例血糖得到控制,术前4例合并脂肪泻患者中2例脂肪泻好转。其余3例患者失访。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胰管结石的主要诊断手段,外科手术是胰管结石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上腹疼痛14例,腹部肿块12例,影像学均能发现腹部肿块但不能明确诊断。肿块平均直经10.3cm,包膜完整10例,包膜不完整9例,质地呈实性8例,呈囊实性11例。快速冰冻病理10例,6例获得确诊。病理特征为肿瘤细胞围绕纤细血管轴心形成特征性的假乳头状结构,细胞形态一致,异型不明显。4例证实有胰腺和血管浸润。11例免疫组化结果是: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a1抗胰蛋白酶(a1-AT)、突触素(Syn)、孕激素(PR)为阳性,上皮膜抗原(EMA)、雌激素(ER)、嗜铬颗粒素A(CgA)、S-100蛋白为阴性。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例胰体部肿瘤行胰腺阶段切除术。18例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1(2-103)个月,肿瘤无复发,除1例出现营养不良外,余患者生存满意。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为低度恶性肿瘤,确诊需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胰腺肿瘤局部切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6年1月至2007年6月实施的17例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与手术过程.结果 肿瘤位于胰头9例、胰体7例、胰尾1例.肿瘤直径1.5~8.0 cm,平均3.6 cm,其中直径>4 cm者8例.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8例,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神经鞘瘤1例,囊肿1例,间质瘤1例,低度恶性囊实性肿瘤1例.术后胰漏发生率41.2%,无手术死亡病例.无继发糖尿病、脂肪泻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障碍;无肿瘤复发.结论 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可以应用于胰腺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但胰漏的发生率较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胰腺浆液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0月本科收治的43例胰腺浆液性肿瘤病人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行腹部B超、胰腺增强CT、外周血肿瘤标记物检查,部分病人行MRI、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ereatography,ERCP)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32.6%),胰腺体部21例(48.9%),胰腺尾部8例(27.6%);40例(93%)行手术治疗,3例(7%)经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定期复查.手术病人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15%),胰腺体尾部切除术18例(45%),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15%),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10例(25%).手术时间60~ 400 min,术中出血20 ~ 400ml,术后胰瘘8例(20%),围手术期1例(2.5%)因术后腹腔大出血死亡,伤口感染1例(2.5%),未出现腹腔感染及胃排空延迟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浆液性囊腺瘤.术后随访3~16个月,手术病人未出现复发及转移,行定期检查病人肿瘤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良性病变.通过腹部B超、CT及MRI检查与黏液性肿瘤做好鉴别,根据病变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7例需手术治疗的肝胆胰患者,采用7.5~12 MHz术中专用探头,应用术中超声引导辅助手术切除或术中治疗,并发现隐匿性病变.结果术中确认33例活体肝移植供体肝中静脉全程走行,7例受体血管重建后发现5例血流异常;31例肝胆胰肿瘤患者术中超声与术前超声定性诊断率分别为74.19%(23/31)和70.96%(22/31),对直径≤1 cm的肿瘤检出率分别为93.33%(14/15)和66.67%(10/15);对5例结石患者及1例肝脏异物(缝衣针)进行精确定位并引导取出;动态引导穿刺活检、引流和射频消融6例.结论术中超声能提高细小结构的显示率,对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与术中病灶的定位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2年11月诊治的79例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组患者资料之间的差异以及可能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位于头部50例,体尾部29例。按照TNM分期,I期41例,Ⅱ期20例,Ⅲ期10例,Ⅳ期8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含脾切除)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9例,肿瘤局部切除24例,姑息性手术14例。多因素分析预后与TNM分期有关。结论根治性切除可明显提高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预后;TNM分期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