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癌基因p21ras和抑癌基因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与乳腺肿瘤良、恶性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和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p21ras和p5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良、恶性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中,p21ras和p53阳性表达率为52.5%和70%,在1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p21ras和p53阳性表达率为10%和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中,p21ras和p53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织,P<0.05;在20例有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p21ras和p53阳性表达率为80%和95%,在20例无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p21ras和p53阳性表达率为25%和45%,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p21ras和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P<0.05;p21ras和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 p21ras和p53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腋淋巴结转移有关,两者存在一定的协同性,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助于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以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34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间质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经病理科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5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50例)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乳腺间质细胞中CD34和α-SMA的表达.结果 CD34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4%、78%、48%及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0,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D34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α-SMA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8%、46%、62%及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72,P=0.000),乳腺浸润性导管癌α-SMA阳性表达率高于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乳腺上皮非典型增生及乳腺导管原位癌.结论 富含α-SMA阳性表达而缺少CD34阳性表达的乳腺间质细胞更加有利于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郭钰  卫建平 《中外医疗》2014,(12):11-12,15
目的:探讨ALDH1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以及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乳腺及90例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的ALDH1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ALDH1在正常、乳腺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以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23.3%、23.3%、60%。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ALDH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及其它乳腺导管疾病,提示ALD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增生至乳腺癌变的演进,且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LF4、p21、p53、APC及CyclinD-1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该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淋巴结转移者或无淋巴结转移者)及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或纤维腺瘤)中KLF4、p21、p53、APC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KLF4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大小、不同年龄依次递增(P<0.05),p21表达率随淋巴结转移和APC表达率随TNM分期依次递增(P<0.05);(2)KLF4与p21表达呈正相关(P<0.01);(3)KLF4、p53、p21、CyclinD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P<0.05),而APC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其在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内KLF4、p21、APC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癌中p27,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探讨20例导管内癌、20例微浸润导管癌和4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27,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导管内癌、微浸润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27蛋白的高表达率呈递减趋势,CyclinD1和Ki-67的高表达率呈递增趋势。②p27,CyclinD1和Ki-67的高表达率在导管内癌、微浸润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阶段乳腺导管癌中p27与CyclinD1/Ki-67的高表达率均呈负相关。结论:p27在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检测p27与CyclinD1/Ki-67对反映乳腺导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可能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bcl-2、bax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对50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p53、bcl-2、bax蛋白进行组化染色。结果:50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53阳性表达44例,其阳性表达率为88%;bcl-2阳性表达44例,其阳性表达率为88%;bax阳性表达10例,其阳性表达率为10%。p53与bax、bcl-2与bax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p53与bcl-2在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5)。结论: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与癌组织中p53、bcl-2基因的高表达和bax基因的低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联合检测ER、PR、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来探讨与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的表达。结果24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C-erbB-2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2%,63.22%,46.28%,34.30%。ER、PR基因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C-erbB-2、p53阳性表达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erbB-2、p53共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PR、C-erbB-2和p53基因表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Wntl蛋白和13-caten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Wntl和B—catenin蛋白在1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25例乳腺增生组织和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检验,以仅=0.05为检验水准。结果乳腺癌组Wntl的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2.5%(50/80)、68.8%(55/80),显著高于增生组[28%(7/25)、20%(5/25)]和癌旁组[13.33%(2/15)、13.33%(2/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之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ntl的阳性表达和8一catenin的异常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5.10,4.87,P〈0.05),B—catenin的异常表达还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2=5.61,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ntl和B-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13,P〈0.05)。结论Wntl蛋白高表达与8-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Ki-67蛋白、p53蛋白及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互关系以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中Ki-67、p53及uP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5/110)和13.3%(4/30),p53的阳性率为51.5%(57/110)和20.0%(6/30),uPA的阳性率为64.6%(71/110)和10.0%(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Ki-67与uPA和p53的表达均相关(r=0.282,P<0.05;r=0.387,P<0.01)。结论: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Ki-67、p53及uP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为乳腺癌预后和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组织中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腺正常组织、15例轻中度和2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RL-3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痛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RL-3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导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乳腺导管浸润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6.7%、80.0%和95.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RL-3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χ2=6.494,P=0.011和0.008).结论:PRL-3蛋白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66例患者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meal receptor 2,HER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9/10)和42.4%(28/66),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率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低于阳性组(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结论 E-Cadhe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erbB-2、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c-erbB-2、p53和ER、PR标记.结果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p53阳性率分别为48.3%(28/58)、41.4%(24/58);其与细胞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25);并与ER、PR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BRCA1、Bad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 BRCA1、Bad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28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5例乳腺癌中BRCA1、Bad表达情况.结果 (1)BRCA1在乳腺导管普通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39.3%(11/28)、76.0%(19/25),三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2)Bad在三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分别15%(3/20)、35.7%(10/28)、72.0%(18/25), Bad蛋白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普通性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BRCA1、Bad在乳腺病变中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提示BRCA1、Bad表达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urvivin、eIF4E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Survivin、eIF4E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urvivin、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20)、15.0%(3/20),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urvivin、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1%(41/46)、87.0%(40/4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Survivin、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27/28)、92.9%(26/28),无淋巴结转移者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2/18)、61.1%(11/1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Survivin、eIF4E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OP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20.0%(5/25)、43.1%(25/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否家族史、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ascin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乳腺导管上皮单纯性增生、9例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性增生、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fascin的表达。结果Fascin在单纯性增生、非典型性增生、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22.2%、8%。Fascin在导管上皮单纯性增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典型性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P<0.01)。结论Fascin在乳腺增生向乳腺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着某种作用,但目前尚难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和肿瘤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Ⅲ期、Ⅳ期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率为78.9%(15/19),高于Ⅱ期(13/27)Ⅰ期(5/12)表达率(P<0.05);硬癌间质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率最高,为84.2%(16/19),高于单纯癌(11/21)和不典型髓样癌(6/16)表达率(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分期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α-SMA表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π)和肿瘤抑癌基因产物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4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GST-π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的GST-π的阳性表达率为72.1%;p53的阳性表达率为67.4%,与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GST-π和p53蛋白,对预测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危险性、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PPARγ、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10 号染色体缺失且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脂酶基因(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化进行染色,检测30例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UDH)、30例不典型增生(ADH)、30例导管原位癌(DCIS) 及6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石蜡包埋组织中PPARγ和PTEN的表达.结果:(1)PPARγ在UDH、ADH、DCIS及IDC中的阳性高表达率呈递增趋势,依次为16.7%(5/30)、43.3%(13/30)、50.0%(15/30)、60.0%(36/60);PTEN呈递减趋势,依次为73.3%(22/30)、63.3%(19/30)、40.0%(12/30)、35.0%(21/60).(2)PPARγ在UDH组与ADH组、ADH与IDC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ADH与DCIS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PARγ和PTE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23 6, P<0.05).结论:PPARγ、PTEN在乳腺导管上皮良、恶性病变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检测 PPARγ、PTEN有可能成为预测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