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薤白胶囊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中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复方薤白胶囊高剂量组和复方薤白胶囊低剂量组。采用MCT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按60 mg.kg-1)造模,22 d后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平均右心室压以及血浆中ET、TNFα的含量,并观察肺小动脉及右心室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压以及血浆中ET、TNF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余各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压以及血浆中ET、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且复方薤白胶囊高、低剂量组优于卡托普利组。结论:复方薤白胶囊能有效降低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肺动脉压,可能的机制是抑制TNFα、ET产生,减轻MCT引起的炎性细胞浸润,改善肺小动脉及右心室重构。提示复方薤白胶囊将是防治肺动脉高压很有前途的中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叶油对肺心病模型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艾叶油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野百合碱(60m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肺心病模型,造模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艾叶油高、低剂量组给于艾叶油混悬液(1.8、0.2g/kg)灌胃,连续21天。采用右心导管法测定平均右心室压(m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最大肺动脉压力(Max mPAP),处死动物测定称取肺湿重(wW)、右心室游离壁(RV)、左心室加心室间隔(LV+S)质量,计算肺指数(LI)和右心肥厚指数(RVHI)。结果:模型组大鼠mRVP、mPAP和Max mPA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艾叶油低、高剂量组大鼠mPAP、mRVP和Max mRVP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大鼠RV、LV+S、wW、RVHI及LI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艾叶油高剂量组大鼠wW、RVHI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艾叶油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琥珀酸能否促进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心肺小动脉间质纤维化,并初步探索其机制。方法:4~5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20~180 g,随机分为对照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野百合碱和琥珀酸(succinic acid,SUC) 联合使用组(MCT+SUC组),每组10只。MCT组和MCT+SUC组予腹腔注射MCT建造大鼠肺小动脉高压模型,MCT+SUC组继续予SUC干预4周。4周后,利用漂浮导管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ean pressure of pulmonary artery,mPAP)、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肺动脉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安乐死后取组织测定右室肥厚指数,行HE染色观察心脏和肺组织小动脉的肌化情况,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测心脏和肺小动脉周围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小板衍生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BB)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等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MCT组、MCT+SUC组大鼠均表现食量减少、倦卧等症状,MCT+SUC组大鼠出现唇周紫绀、气促等表现较早。MCT+SUC组RVSP、mPAP、肺动脉SBP和肺动脉DBP、右室肥厚指数、心肺小动脉中层增厚程度均明显大于MCT组(P均<0.05)。HE染色显示,MCT组心肺小动脉轻度增厚,MCT+SUC组心脏小动脉壁增厚程度较MCT组更加明显,局部心肌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加。天狼星红染色与Masson染色结果显示,MCT+SUC组心肺小动脉周围间质内胶原纤维异常增生,MCT组心肺小动脉周围未见胶原纤维异常增生。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MCT+SUC组和MCT组肺组织AngⅡ、PDGF-BB、FGF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MCT+SUC组较MCT组上升水平更加明显。结论:SUC可以促进MCT诱导的心肺小动脉间质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可能是上调FGF2和PDGF-BB等促纤维化的细胞因子,AngⅡ表达升高,导致心肺小动脉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对野百合碱(MCT )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模型组(模型组)、γ氨基丁酸干预组(干预组),每组10只。观测平均右心室压(mRVP),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动脉外直径的百分比(WT%)及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MMP-9、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VEGF mRNA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干预组mRVP、RVHI、WT%、WA%、MMP-9蛋白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GABA可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模型大鼠肺组织VEGF mRNA和MMP-9蛋白的表达,对肺动脉高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表达,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PH 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治疗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一次性腹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治疗组自注射MCT之日起以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每日1次.3周后达实验终点,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大指数均较PH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PH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于PH模型组(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平均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MCT所致的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MCT诱导的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运动诱发肺动脉高压(exercise induced PH,EiPH)大鼠模型,早期明确诊断,及时给予治疗,评估大鼠PH进展、肺血管重塑情况及生存率。方法:雄性Sprague Dawely(SD)大鼠60只,体质量200~220 g,大鼠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60 mg/kg)后,分别在第1、3、5、7、9天检测大鼠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力(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及运动状态下峰值mPAP(maximum mPAP,mPAPmax)。选取大鼠静息mPAP<25 mmHg且运动状态下mPAPmax>30 mmHg定义为EiPH组;将大鼠静息mPAP≥25 mmHg随机分为静息PH(rest PH,rPH)组和PH组;注射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对照组。EiPH组与rPH组大鼠分别给予等量他达那非灌胃2周。各组大鼠于实验终点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改良右心导管测压,留取心肺组织。结果:MCT注射后第7天,大鼠运动状态下mPAPmax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8.5±2.7) mmHg vs. (27.24±0.46) mmHg,P=0.000]。MCT注射后第35天,rPH+T组大鼠静息mPAP升高[(26.67±0.11) mmHg vs. (35.23±0.47) mmHg,P=0.000]、右室肥厚指数增加(0.34±0.01 vs. 0.46±0.02,P=0.004)、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增加(44.4% vs. 55.6%,P=0.008)。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EiPH大鼠模型。他达那非干预实验结果表明,早期阶段给予PH大鼠治疗的降压及抑制肺血管重构效果优于同等剂量药物的晚期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 (MCT)复合单肺切除诱导的实验性肺动脉重建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方法  16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 2组 (n=8)。 (M+P)组 :大鼠行左肺切除 ,7d后皮下注射 MCT6 0 mg/ kg;对照组 :大鼠仅行假手术处理。每组大鼠于术后 5周检测肺动脉压、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V/ (L V +S) ]的比值 ,同时观察右肺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M+P)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和 RV/ (L V+S)比值明显增高 (P<0 .0 1) ;病理观察显示 (M+P)组大鼠 MCT注射后 4周肌型肺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 ,肺腺泡内小动脉明显肌化、内膜增厚。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未见血管结构重建。与对照组相比 ,(M+P)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坏死及内弹力膜断裂明显增加。 结论 肺小动脉内皮损伤、肌型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和肺腺泡内小动脉肌化、内膜增厚是 MCT复合单肺切除诱发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对野百合碱(MCT)所致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模型组(H组)和干预组(S组)。H组及S组一次注射MCT60mg/b制作肺动脉高压模型,4周后,S组大鼠灌喂西地那非25mg/kg·d^-12周。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体循环平均动脉压(mPA)、右心室肥厚、肺小动脉管壁增厚指标和血浆中cGMP浓度。结果:S组mPAP明显低于H组(P〈0.01),3组循环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右心室游离壁(RV)与左心室+室间隔(LV+s)的重量比和肺小动脉平均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S组均明显低于H组(P〈0.01),而血管腔面积与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VA)(%)高于H组(P〈0.01)。S组肺小动脉管壁及管腔狭窄较H组显著减轻,心肌细胞的显微结构比H组好转。S组cGMP浓度显著高于H组(P〈0.01)。结论:西地那非扩张肺血管和逆转肺血管重构,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右心室重构,但西地那非不影响体循环动脉压,可能与血浆中cGMP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转染对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动脉高压形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组采用气管吸入法转染重组腺病毒AdCMVeNOS,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NOS蛋白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eNOS活性,测量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平均压(mRV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肥厚指数(RVHI),采用HE染色观察肺动脉形态学改变,计算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值(WT%).结果 实验组免疫组化染色可见全层血管壁内棕黄色颗粒,eNOs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eNOS表达的阳性细胞介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手术组和对照组的eNOS活性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e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较假手术组亦明显升高(P<0.05).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的mRVP、mPAP、RVHI和WT%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mRVP、mPAP、RVHI和WT%均显著降低(P<0.05);手术组与对照组各值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eNOS基因转染能够上调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eNOS表达及其活性,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和肺血管的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曲前列环素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及其对肺组织分化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ID)1、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模型,设模型组、干预组、对照组,每组10只。干预组在模型大鼠背部微泵注射曲前列环素2周,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右心室平均压(mRVP);称量心脏各部分重量,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制作肺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与动脉外径的百分比(WT)及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截面积的百分比(WA)。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血管ID1、ID3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肺组织ID1、ID3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肺组织ID1 mRNA、ID3 mRNA的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和干预组mRVP、RVHI、WT、W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肺血管和肺组织ID1、ID3及肺组织ID1 mRNA、ID3 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干预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曲前列环素能促进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ID1、ID3及ID1 mRNA、ID3 mRNA的表达,对大鼠肺动脉高压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环氧合酶-2(COX-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水平及相互作用,以及薤白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用高L-蛋氨酸复制SD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并附以束缚法制造气滞实验模型。应用蛋白质印迹分析内皮损伤相关关键蛋白COX-2和iNOS蛋白水平的变化,免疫共沉淀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探讨COX-2和iNOS的相互作用,光镜和电镜分析血管内皮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血管COX-2和iNOS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并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与血管内皮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损伤相一致;与模型组相比,薤白组COX-2和iNOS的蛋白含量降低,两者的相互作用减弱(P<0.05或P<0.01),且血管内皮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气滞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中,COX-2和iNOS蛋白含量增高,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可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薤白能够纠正这些异常,起到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支咳喘宁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慢支咳喘宁胶囊在改善COPD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72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慢支咳喘宁低、中、高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的影响,探讨补肺汤治疗COPD肺气虚证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9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作为造模组,采用烟熏及气管滴入脂多糖(lip polysaccharide,LPS)双因素复合制作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  相似文献   

15.
粉防己碱对大鼠肺动脉高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峰  吴乃石 《黑龙江医学》2010,34(10):737-741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左全肺切除及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应用粉防己碱灌胃干预治疗组。测定大鼠血液中NO的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右心指数;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肺动脉压力降低,血液NO含量增高,右心指数降低。结论粉防己碱能够逆转大鼠肺血管重建,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和肺小动脉重构的作用。方法 6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肺动脉高压组、辛伐他汀组、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用药组。野百合碱(60 mg/kg)皮下注射后第1 d至第28 d,分别给予辛伐他汀(2 mg/kg)、阿司匹林(1 mg/kg)或两药联合每日1次灌胃。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以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比值作为评价右心室肥厚的指标(RVHI)。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计算动脉管壁直径%以评价肺血管重构严重程度。ELISA方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肺动脉高压组比较,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均可显著降低mPAP(34.1±8.4)mm Hg、(38.3±7.1)mm Hg比(48.4±7.8)mm Hg],抑制肺小动脉管壁增厚(P〈0.05)。与单药组比较,联合用药对mPAP、RVHI和肺小动脉重构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并且联合药物进一步降低了肺组织IL-6水平和肺动脉周围炎症评分(P〈0.05)。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干预作用优于单药,其机制可能与两药的协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在瑞舒伐他汀钙干预大鼠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组(M组)和瑞舒伐他汀钙组(R组),M组和R组给予野百合碱皮下注射,R组同时给予10 mg/(kg·d)瑞舒伐他汀钙灌胃,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RV/(LV+S)、肺组织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野百合碱可以上调MCP-1表达,诱导mPAP升高,提高RV/(LV+S),瑞舒伐他汀钙可以下调MCP-1表达,降低mPAP,降低RV/(LV+S)。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下调MCP-1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抑制内质网应激肌醇必需酶-1(IRE-1)信号通路在野百合碱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的方法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药物治疗组在建模2周后给予灌服4-苯基丁酸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病理形态学及IRE-1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IRE-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后,模型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平均右心室压力(mRVP)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病理肺血管重塑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01),GRP78和IRE-1αmRNA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P<0.001).经过化学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干预后,药物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模型组减低(P<0.01),但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01);病理检测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管壁面积/管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减少(P<0.001),可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右室肥厚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减少(P<0.001),未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01);GRP78、IRE-1α的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01),可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IRE-1信号通路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的抑制,可以有效降低肺动脉高压,减轻肺小动脉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在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模型,及辛伐他汀干预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第8d野百合碱腹腔注射制备PH模型,并应用辛伐他汀进行干预,35d后观察各组肺动脉压及心室重量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各组肺组织内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PAP)模型组动物较对照组升高(P〈0.05),干预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模型组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干预组较模型组RV/LV+S降低(P〈0.05)。模型组动物肺部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干预组肥大细胞数量较模型组下降(P〈0.05),巨噬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或/和肺动脉高压造成的损伤促进了肥大细胞及巨噬细胞的聚集与活化。辛伐他汀对肺动脉高压有改善作用,减少肥大细胞的聚集与活化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肺血流并野百合碱注射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造瘘联合野百合碱注射制作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4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安慰剂组、辛伐他汀A组[1 mg/(kg·d)]、辛伐他汀B组[2 mg/(kg·d)]和正常对照组.造瘘术后第37d各组分别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肥厚程度[RV/(LV S)],观察肺小动脉血管厚度,比较无肌性动脉肌化程度,比较血清总胆固醇(CHOL)浓度.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安慰剂组大鼠的mPAP[(24.6±3.2) vs (13.9±1.4) mmHg,1 mmHg=0.133 kPa]、RV/(LV S)[(0.456±0.071) vs (0.245±0.026)]升高(P<0.05),肺小动脉血管厚度增加[(28.64±5.95)% vs (9.36±2.24)%,P<0.05],无肌性血管肌化百分比增加[(66.25±9.32)% vs (17.67±3.62)%,P<0.05)].辛伐他汀治疗减轻了安慰剂组各项指标的增加(P<0.05).各组间血清CHOL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通过抑制大鼠肺小血管重构,减轻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提示辛伐他汀可能对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