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钡餐造影和CT扫描的临床影像表现对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钡餐造影及CT扫描的临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IST钡餐造影表现包括黏膜平坦、隆起或破坏(12/16),伴有钡斑(9/16),管腔偏侧性狭窄(8/16)及腔外压性改变(9/16).CT表现为腔外或腔内不规则肿块(1 0/1 6),肿块不均匀强化.结论 结合临床及钡餐、CT表现,特别是偏侧性管腔狭窄,多发性溃疡及不规则腔外肿块对GIST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GIST患者中发生于胃27例,小肠11例,其他部位18例。肿块平均直径7.9cm,腔外生长者24例,腔内生长者16例。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16例):腔内充盈缺损,局部黏膜展平,胃、肠腔被推挤,可见黏膜破坏,蠕动消失。CT9例,肿块密度均匀1例,不均匀8例。增强后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7例。MRI4例,肿块T1WI呈均匀低信号1例,3例不均匀低信号;T2WI肿块呈高信号。结论GIS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胃肠钡餐造影上以消化道腔外肿块为主,CT和MRI在GIS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及小肠间质细胞肿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及小肠间质细胞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4例中,胃3例,小肠11例,良性4例,恶性10例,9例肿块大于5cm。14例均行胃肠钡餐造影,表现为粘膜皱襞变平或消失,胃肠腔偏心性狭窄,龛影或窦道。12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胃肠道腔外密度不均匀性软组织肿块8例,在肿块内见气体及口服的碘水造影剂影,增强后均有中等度以上不均匀性强化。结论:钡餐造影是诊断GIST的首选方法,能较好地显示GIST粘膜皱襞及腔内改变。CT可清楚地显示胃肠腔外肿块及其周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IST的CT表现.结果 CT主要表现为胃或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倾向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见出血或不规则坏死区,CT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一致,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病理明确诊断的81例GIST临床及CT等影像学资料.结果 81例中,良性24例,恶性57例.肿瘤大小0.5~17.0 cm,平均6.8 cm.病灶位于胃50例,小肠22例,直肠结肠6例,肠系膜3例,4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良性GIST螺旋CT显示一般小于2 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若大于5 cm、腔外不规则或长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明显的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则多为恶性.结论 CT是胃肠道间质肿瘤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消化道偏侧性狭窄伴溃疡、不规则腔外肿块、多灶性低密度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等征象对恶性GIST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和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26例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气钡双重造影及CT扫描,总结其气钡双重造影及CT影像特点。结果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表现为消化道腔偏心性狭窄、腔内充盈缺损、龛影,局部黏膜破坏中断、平坦或消失,瘤周黏膜不规则聚集,小肠腔狭窄和胃肠道外压性改变;CT图像特点表现为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的肿块影,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心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可见液化、坏死、囊变及钙化等。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不均匀明显强化,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明显强化。结论胃肠道气钡双重造影对黏膜及黏膜下病变和管壁功能性改变及管腔狭窄、胃肠道受压推移等具有优势,而CT能明确显示肿瘤的的形态大小、内部密度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能提供更多的胃肠道腔外影像信息,对肿瘤的良恶性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气钡双重造影和CT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胃肠间质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29例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骏 《当代医学》2010,16(12):88-8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胃肠钡剂造影征象和CT的影像表现。方法参照手术病理结果,对29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同性质GIST的钡剂造影及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GIST良性体积小,钡剂造影主要表现腔内小充盈缺损,蠕动波变小,CT平描时密度多较为均匀,且呈均匀强化;交界性肿瘤体积较大,钡剂造影显示小溃疡,可见腔内较大充盈缺损,蠕动波消失,CT平描一般密度不均匀且不均强化;恶性肿瘤体积大,钡剂造影时一部分表现为龛影及较大充盈缺损,局部腔壁僵硬;另一部分仅表现为胃肠道受压。CT平扫显示跨壁或壁外巨大肿块,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为主。恶性肿瘤可发生肝脏、胰腺及周围腹膜等组织转移,但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GIST的钡剂造影缺乏特征性,但该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及初步定性还是有利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该检查对GIST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及钡餐造影的影像表现,以提高胃肠钡餐造影及CT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GIST影像检查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胃15例,小肠2例,结肠1例.8例行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7例病灶呈圆形、卵圆形,界限清晰,边界光滑,1例呈分叶状,瘤体周围黏膜呈推移改变,管壁无僵硬.18例行CT检查,16例 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分叶状,其中13例密度不均匀,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可见明显瘤内坏死、液化;5例密度均匀,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恶性15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 cm,边界不清楚,2例出现肝脏转移灶;,交界性1例,良性2例,肿块直径小于5 cm,边界清楚,均匀强化.结论 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及CT检查对GIST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诞实的GlST的CT表现。结果CT主要表现为胃或肠腔的偏心性狭窄、局部倾向于向外生长的肿块、肿块内见出血或不规则坏瑰羼,CT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特点一致,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食管癌的X线钡餐造影与CT检查结果。结果10例早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局限性粘膜中断破坏,小的龛影和充盈缺损,局限性腔壁线毛糙和管壁僵硬;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X线表现为:明显的粘膜紊乱、中断及破坏,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和龛影,管腔狭窄,管壁僵硬,扩张受限,钡剂通过受阻,纵隔内软组织肿块影。10例早期食管癌CT检查仅发现6例,表现为局限性的管壁增厚;48例中晚期食管癌的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软组织肿块,周围组织器官侵犯,淋巴结和肝肺等远处转移。结论食管癌首选食管钡餐检查,对于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X线钡餐造影优于CT检查。CT除可显示食管癌病变本身外,还可显示周围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远处转移情况,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