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0.9%氯化钠溶液冲洗对提高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质量的临床价值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对比剂:A组按照1.5 ml/kg体重计算;B组按照1.0 ml/kg体重计算,另注0.9%氯化钠溶液0.5 ml/kg体重(注射完对比剂后按照相同速率注入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结果 A组和B组重建门静脉赋分为优或良的百分比分别为53.3%和58.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结论 低剂量的对比剂(1.0 ml/kg)加0.9%氯化钠溶液冲洗与较大剂最对比剂(1.5ml/kg)可获得同等质量的重建图像.可作为手术前后评价肝脏门静脉血管情况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成像特点,提高诊断率。资料与方法:选取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均行CT平扫、MRI平扫及增强扫描,8例行CT增强扫描,分析其CT、MRI征像特点及检查手段。结果:CT能显示肿瘤钙化,眶壁骨质改变,呈渐进性强化,最后明显均匀强化,MRI三维成像能发现微小病变,显示肿瘤毗邻关系更佳,压脂像冠状位扫描能清晰显示肿瘤与视神经、眼外肌的关系。结论:CT、MRI互补,能明显提高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本院1989年1月~2002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腺肿瘤12例,对其CT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肝胆管囊腺肿瘤5例,其中囊腺瘤3例,囊腺癌2例;胰腺囊腺肿瘤7例,其中囊腺瘤4例,囊腺癌3例。钙化2例,腹腔及/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例,伴有其他脏器转移1例。结论:肝胆管或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瘤12例的CT表现。结果:本组12例中病灶圆形4例,椭圆形2例,纺锤形3例,锥形2例,不规则形1例;明显均匀强化8例,仅边缘强化2例,未见明显强化1例。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胸膜下,病灶基底较广泛贴于胸膜,伴局部胸膜增厚。病灶边缘有粗毛刺。血管向病灶集中。病灶可密度不均匀,有空洞。结论:CT诊断肺炎性假瘤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和CT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23例均行MRI检查,20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22例MRI表现T1WI和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T1WI为等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8例DWI表现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19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宽窗宽、低窗位,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另1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中8例CT和MRI可见蛛网膜下腔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和间质性脑水肿。结论颅内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MRI和CT表现,特别是皮样囊肿破裂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6.
肺错构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错构瘤是肺部常见的肿瘤,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4年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肺错构瘤,以探讨肺错构瘤的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大肠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大肠癌患者进行X线钡剂造影、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图像后处理(SSD、MPR、CTVE等),对其进行C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对其中有手术、纤维结肠镜活检病理资料完整的1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对大肠癌T分期的符合率为63.6%,其中T0-2分期符合率仅为28.6%(8/28),T3分期符合率为81%(56/69),T4分期为96%(26/27);N分期诊断符合率为12.7%;M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8.2%。结论: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能较好地诊断肠腔内病变、病变的浸润及转移情况,并可进行大肠癌术前分期,尤其对于远处转移M分期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T分期和N分期的诊断,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本文回顾性分析了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与CT检查的69例贲门癌,并对两种方法在不同类型贲门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旨在探讨贲门癌的影像表现及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病理明确诊断的81例GIST临床及CT等影像学资料.结果 81例中,良性24例,恶性57例.肿瘤大小0.5~17.0 cm,平均6.8 cm.病灶位于胃50例,小肠22例,直肠结肠6例,肠系膜3例,4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良性GIST螺旋CT显示一般小于2 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若大于5 cm、腔外不规则或长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明显的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则多为恶性.结论 CT是胃肠道间质肿瘤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消化道偏侧性狭窄伴溃疡、不规则腔外肿块、多灶性低密度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等征象对恶性GIST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在脊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脊椎外伤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摄X线正侧位片,cT轴位扫描并矢状位重建,MRI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像、T2WI轴位扫描,将每个患者的X线、CT、MRI图像显示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椎体压缩性骨折51个,椎体爆裂性骨折16个,椎体挫伤75个,椎弓骨折27处,脊髓损伤19例。其中x线平片漏诊椎弓骨折5处,未能显示椎体挫伤、脊髓损伤;CT亦未能显示椎体挫伤、脊髓挫裂伤;MRI漏诊椎弓骨折5处,椎体挫伤、脊髓挫裂伤均能清晰显示。结论MRI在脊椎骨折中较x线平片、cT有明显优势,尤其对椎体挫伤、脊髓损伤及软组织损伤有独特的优势,对椎弓骨折的显示有待CT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