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术后复发的81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将第1-8M站定义为上中纵隔淋巴结区,8Lo、9、15站定义为下纵隔淋巴结区,16-20站定义为上腹部淋巴结区。标记患者的复发部位,并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模式。结果:中位复发时间为12个月(2~103个月)。6例(7.4%)患者发生单纯局部复发,64例(79.0%)患者发生区域复发,11例(13.6%)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复发中最高危的复发区域为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此区域包含了82.8%的复发淋巴结,其次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13.6%)。11例患者发生上腹部淋巴结复发,其中10(90.9%)例为胸下段,7例(63.6%)患者术后分期≥Ⅲ_(b)期。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复发为主,上中纵隔淋巴引流区为最高危复发区域,术后放疗靶区应重点包含。对于术后分期较晚的胸下段食管鳞癌,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可能需要涵盖在放疗靶区内。吻合口、瘤床和下纵隔复发风险低,可不必常规涵盖在放疗靶区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变化,并观察其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根据纽约心脏协会分级(NYHA),分为NYHAⅡ组55例、NYHAⅢ组56例、NYHAⅣ组49例,同时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根据LVEF水平,分为LVEF40%组76例、LVEF≤40%组8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APN、LP-PLA2水平,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LVEF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NYHAⅡ级组患者比较,NYHAⅢ级组、NYHAⅣ级组患者APN、LP-PLA2、NT-pro-BNP明显升高(P0.05),与NYHAⅢ级组患者比较,NYHAⅣ级组患者APN、LP-PLA2、NT-pro-BNP明显升高(P0.05);LVEF40%患者血清APN、LP-PLA2、NT-pro-BNP水平均低于LVEF≤40%患者(P0.05)。经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APN、LP-PLA2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36,P0.05),APN、LPPLA2与LVEF呈负相关(r=-0.426,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APN、LP-PLA2与心力衰竭发生有关。结论 APN、LP-PLA2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病情加重逐渐升高,可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预防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对象,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2)和研究组(术后实施"5A"护理干预,n=38),观察护理干预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预防DVT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aPTT、Fbg、PT、D-D、WHOQOL-BREF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较,护理干预后研究组aPTT、PT上调,Fbg、D-D下调,患者从高凝状态向低凝状态转化;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短(P0.05);研究组预防DVT的临床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与护理干预前相较,护理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评分明显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5A"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DVT预防中效果明显,可有效调节患者凝血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干预方式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3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并在干预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耐多药肺结核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杜氏利什曼原虫葡萄糖转运蛋白LmGT1的蛋白结构和功能。方法从NCBI网站上获取杜氏利什曼原虫LmGT1基因及编码LmGT1蛋白的基本信息,利用Ex-pasy网站Proparam、Proscale、STRING、TMHMM和SWISS MODEL等在线分析工具对葡萄糖转运蛋白LmGT1的生物信息学进行预测及分析。结果葡萄糖转运蛋白LmGT1基因全长为1 962 bp,有12个开放阅读框架,相对分子质量为70.716 52×10^(3),分子式为C_(3171)H_(4901)N_(823)O_(918)S_(46),原子总数为9 859,等电点5.91,为稳定的疏水性蛋白。LmGT1蛋白跨膜螺旋数为12,可能为跨膜蛋白。LmGT1蛋白包含59个磷酸化位点,无保守域;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占比分别为37.52%、16.39%、3.52%和42.57%;可能含有17个B细胞抗原表位(>0.85)和34个T细胞抗原表位(≥15);含有34个CTL细胞抗原决定簇(≥21),无Th细胞抗原决定簇。结论葡萄糖转运蛋白LmGT1含有多个可能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可作为杜氏利什曼原虫致病性、感染预防与治疗及疫苗开发的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6.
7.
8.
<正>婴幼儿阑尾炎因年龄和解剖特点,发作时缺乏典型的病史及腹部体征,易误诊或漏诊,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现将我院儿内科10年来收治的11例婴幼儿阑尾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如下,以进一步提高对婴幼儿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自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采取不损伤颞肌,不选传统额底入路的"关键孔"点,而选取"美容孔"点,骨瓣大小和位置选择灵活的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后4例病人癫痫未再发作,无垂体功能低下病例,无尿崩病例,无额纹消失病例,无颞肌萎缩病例。有5例术侧嗅神经断裂。术前有48只眼视力下降,术后有46只眼视力明显改善,有1只眼视力无明显变化,1只眼视力下降。simpsonⅠ级切除25例中,有1例于术后2年复发。simpsonⅡ级切除5例中,有1例于术后1.5年时复发。simpsonⅢ级切除1例,随访2.5年残余肿瘤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额底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具有灵活、安全、暴露充分、切除彻底、损伤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食欲素A(Orexin A)对慢性间歇缺氧(CIH)大鼠呼吸活动及颏舌肌肌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分别建立对照组(大鼠置于常压常氧动物仓中,连续处理4周)及CIH组(建立CIH大鼠模型,慢性间歇低氧处理,交替给予氮气及空气,每天8 h,连续处理4周)。分析对照组及CIH组大鼠的呼吸活动及颏舌肌肌电(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颏舌肌肌电); 50μmol/L,100μmol/L及200μmol/L三种剂量Orexin A对CIH大鼠的呼吸活动及颏舌肌肌电的影响; Orexin A受体拮抗剂对CIH大鼠呼吸活动及颏舌肌肌电的影响及内源性Orexin神经损毁大鼠呼吸活动及颏舌肌肌电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CIH组的颏舌肌紧张性活动、呼吸性相关性活动明显较低(P 0. 05);两组的呼吸频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给药前,三组大鼠的颏舌肌紧张性活动肌电、呼吸性相关性活动肌电、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给药后,颏舌肌紧张性活动肌电及呼吸性相关性活动肌电均明显上升,且随着Orexin A剂量的增加,以上指标明显增加(P 0. 05)。给药后,OX1R组与OX2R组的颏舌肌紧张性活动肌电与呼吸性相关性活动肌电均明显降低,两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Orexin神经损毁后,颏舌肌紧张性活动肌电与呼吸性相关性活动肌电均明显降低(P0. 05);呼吸频率、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外源性Orexin A会增强CIH大鼠的颏舌肌活动,且随着Orexin A剂量的增加,其对CIH大鼠的颏舌肌活动增强,损毁或抑制CIH大鼠Orexin神经,会降低颏舌肌活动;增加或抑制Orexin A对CIH大鼠的呼吸活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