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全程超滤在重症风心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全程超滤对重症风湿性心脏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作用。方法25例肾功能不全的重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气管插管行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常规超滤,以中度血液稀释,术中使用TerumoH14超滤器,本组从体外循环开始至体外循环结束始终保持超滤,使体外循环结束时Hct>30%,胶体渗透压>2.08kPa(16mmHg)。超滤流量控制在200~400ml/min。结果术中血尿素氮(BUN)下降到(8.63±5.88)mmol/L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BUN为(10.67±3.89)mmol/L,与术前比有显著下降(P<0.05)。患者出院时肌酐(Cr)为(108.19±43.27)μmol/L,与术前比有显著下降(P<0.05)。20例患者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下转流时间大于180min,5例患者转流时间大于300min,25例患者术中超滤量均大于2000ml。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伴肾功能不全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外循环中全程超滤可降低BUN,除去体内过多的水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手术要求中深度的血液稀释,且低流量时可能引起大量血液积存在人工心肺机内。为此,我们在心脏复跳前后应用超滤技术,收到良好效果:①材料和方法: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未闭的动脉导管直视缝合术+室缺补片修补术6例,配对分成超滤组和对照组各3例。最低血温22.9℃左右时,灌往血流量每分钟1~42ml/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常规超滤联合血液回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出血?凝血纤溶系统和血制品输入方面的影响?方法:3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不使用常规超滤及血液回收,术后机血回收后直接回输给患者;联合组:体外循环中使用常规超滤,使停机时储血罐内机血在100 ml以内,体外循环开始前?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的术野出血以及体外循环结束后储血罐?膜肺?管道内的机血回收至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回输给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24 h的出血量,24 h红细胞悬液?血浆输入量,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全血凝固时间?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较对照组6?24 h的出血量及24 h血制品输入量显著减少,联合组D-二聚体较对照组显著减低,而两组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全血凝固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联合使用常规超滤和血液回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出血及异体血液输入,减轻患者术后的纤溶系统亢进,而对凝血系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方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 4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 0例于体外循环后行改良超滤即超滤组和 2 0例未行超滤即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结束 ,体外循环后 15m in,6 0 m in和 12 0 m in测量心率、血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和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结果 :未发现与改良超滤有关的并发症。在体外循环后 6 0 m in和 12 0 m in,超滤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 93.5± 10 .3) m m Hg和 ( 84 .7±8.6 ) m m Hg,而对照组 ( 6 4.2± 9.1) m m Hg和 ( 6 8.7± 11.3) m m Hg,前者体循环压力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发现改良超滤组病例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红细胞压积 ,术后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超滤是一种能有效减轻机体水负荷 ,改善心肺功能 ,降低输血所带来的感染危险和早日拔除胸腔引流管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持续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持续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实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持续超滤,观察患儿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血浆浓度、红细胞压积(HCT)、白蛋白浓度、肺功能及术后恢复时间等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体外循环后IL-6、TNF血浆浓度明显降低,HCT和血白蛋白浓度明显升高,肺功能损害减轻,术后恢复时间缩短(P均<0.05)。 结论  体外循环采用持续超滤,可有效排除部分炎症介质,浓缩血液,减轻肺水肿和肺损伤,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例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置换20例,双瓣置换10例,男,15例;女,23例,随机分为2组,A组19例,B组19例,A组为超滤组,B组为对照组。结果:A组即超滤组的患者无肺水肿发生,B组即对照组的患者有2例发生肺水肿。结论:超滤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浓缩血液、排除体内过多水分及代谢产物的方法。应在体外循环中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7.
改良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 (CPB)中作用及效果。方法  4 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各 2 4例 ,超滤组于CPB停机后 ,待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 ,使体内血液经动脉供血管经超滤器超滤后进入右房。对照组不行改良动、静脉超滤。结果 术后输入库血量对照组 5 90ml,超滤组 310ml(P <0 .0 1)。超滤组平均滤出液5 4 0ml,术后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浆蛋白、纤维蛋白与超滤前比速度增高 (P <0 .0 1)。结论 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有利于术后多余水分排出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输血量 ,适用于小体重、血液稀释度大的婴幼儿和长时间CPB者。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进行超滤的临床应用价值,2005年1月~2009年4月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362例,其中62例在体外循环中应用常规超滤(CUF)方式,超滤在体外循环转流平稳后或开始复温时进行.结果全组病例超滤滤出液体量550~5500(1933.61±925.42)mL.经超滤后红细胞压积(Hct)及血红蛋白(Hb)均有明显提高,血钾浓度达到正常.在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超滤,可有效排出体内多余水份,快速浓缩血液,提高红细胞压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降低较高的血钾浓度,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符合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0例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改良超滤组和复合超滤组,其中对照组在整个体外循环术过程中不使用超滤,改良超滤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采用改良超滤,复合超滤组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用平衡超滤,体外循环结束后开始运用改良超滤,比较三组患儿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min(T2)、术后2h(T3)、术后6h(T4)、术后12h(T5)及术后24h(T6)时的潮气量(TV)、呼吸停顿压(Ppause)、气道峰压值(Ppeak)、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在测定以上6个时间点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术前,肺泡一动脉氧分压(AaDO2)显著高于术前,P<0.05。复合超滤组在T4、T5的Cstat、O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P<0.05,改良超滤组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超滤组在T4、T5的AaD0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P<0.05,改良超滤组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的IL-6、TNF-α显著高于术前,P<0.05。复合超滤组在T2、T3、T4、T5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P<0.05。结论:复合超滤能够改善患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有效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使患儿能在术后尽早脱机,减少CPB术后并发症,保护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20例心肺转流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了超滤法,并另用10例作为对照。超滤组超滤时间为24.7±9.6mm(12~49min),滤出液量为1433.5±482.6ml(650~2 350ml)。结果:超滤组与对照组的投入液量无明显差别,超滤组的排除液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血液超滤后,血球压积、血浆白蛋白、总蛋白分别提高了33.8%、34.7%和26.0%(P<0.01)。同时,超滤法未引起血液粘度的异常增高,也无其他副作用发现。  相似文献   

1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在心内直视纠治术中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2002年100例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PB手术,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50例,中度38例,重度12例。CPB采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高流量。转流中常规使用硝普钠,部分婴幼儿使用超滤技术。结果 CPB22~161min,阻断主动脉10~112min,血气分析、电解质监测正常。全部患儿心脏自动复苏,无死亡和并发症。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高压CPB转流中,应特别注意心肌保护、肺保护、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纠正和扩血管药物以及超滤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耿玉六  张保友  李安  王腾飞 《海南医学》2014,(21):3153-3156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0例成人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手术死亡率为1.7%(2/120),并发症发生率为31.7%(38/120);(2)发生与未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输血量≥2 000 ml共5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体外循环时间≥2 h、输血量≥2 000 ml是围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患者术前吸烟、伴发高血糖、术中体外循环时间≥2 h以及输血量≥2 000 ml是成人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循环在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11年2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危重患者21例,3例使用鼓泡氧合器,18例使用膜肺。预充液:早期以乳酸林格液+白蛋白为主,后期采用勃迈力A、万汶+白蛋白为主。对于急性大出血病例可在安装机器时首先安装心内血液回收系统,以便全身肝素化后回收失血。2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16例采用亚低温、中高流量转流,3例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转流。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转流18例,左房、股动脉转流3例。术中采用4:1温血间断灌注,顺灌+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综合应用超滤、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全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15 min,体外循环时间56~18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35 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17例,自动复跳率89%。21例中存活19例,存活率90.5%,死亡2例,其中1例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协助停机2d后死亡,1例法洛四联征心内纠治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应用亚低温,应用膜肺,增加胶体预充及调整预充液成分,加强心肌保护,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等综合急诊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机器人辅助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ECC)建立与灌注管理策略.方法 2007.01~2008.10使用达芬奇S(da Vinci.S)机器人在ECC下完成心脏手术71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9例,二尖瓣成形13例,左房黏液瘤摘除8例,右房黏液瘤摘除1例.除1例二尖瓣成形术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ECC外,其余手术均经股动脉、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管建立ECC.ECC采用浅低温、中流量灌注,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控制负压在-30~60mmHg),连续血气监测(CDI-500)及超滤.10例二尖瓣成形手术使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进行心肌保护,其余手术均采用4:1含血停搏液(St.Thomas液)经升主动脉顺行、间断灌注.结果 71例患者ECC时间45~206(116.1±35.5)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27~132(58.5±23.6)min,ECC转流中尿量200~1900(825.5±447.5)ml,超滤液量800~4800(2571.1±885.9)ml,9例患者ECC液体量为零平衡,58例患者ECC液体量为负平衡200~2100(835.8±524.0)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17(10.1±5.3)h,术后24h引流量80~680(217.5±167.8)ml,全组病例均无并发症出院.结论 机器人心脏手术必需经外周建立ECC,灌注技术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需要手术团队之间的密切交流,灌注中使用VAVD、连续血气监测和加强ECC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anagement of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 for robotically assisted cardiac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71 patients underwent cardiac surgeries using da Vinci S robotic surgical system, including 49 undergoing atrial septal defect repair (ASDR), 13 undergoing mitral valvuloplasty (MVP), 8 receiving left atrial myxoma excision and 1 having right atrial myxoma excision. For most of the patients, ECC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femoral arterial cannula, femoral venous cannula and right internal jugular venous cannula, with only 1 patient undergoing MVP with femorai arterial cannula and femoral venous cannula. In all the cases, vacuum-assisted venous drainage (VAVD), continuous blood gas monitoring and ultrafiltration were used during ECC. Myocardial protection was managed with 4:1 blood cardioplegic solution (61 cases) or HTK solution (10 cases receiving MVP). Results The mean ECC time and aortic cross-clamp time was 116.1 ± 35.5 min (range 45-206 min) and 58.5±23.6 min (range 27-132 min) in these patients, respectively. During ECC, the mean urine volume was 825.5±447.3 ml (200-1900 ml) and ultrafiltration volume was 2571.1 ± 885.9 ml (800-4800 ml) with subzero-balanced (58 cases) or zero-balanced (9 cases) total fluid balance. The mean postoperative intubation time was 10.1± 5.3 h (7-17 h) and drainage volume within 24 h postoperatively was 217.5±167.8 ml (80-680 ml).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CC system through peripheral vessels, certain learning curve of perfusion technique and clos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urgical team are the key points of ECC for totally robotically assisted cardiac surgery, and VAVD and continuous blood gas monitoring are essential during EC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结合超滤一体化连接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 3例重症心脏病患者,年龄57-78(69)岁,体重63-89(73.6)kg。采用Medtronic ECMO管路行ECMO心功能支持,ECMO前及ECMO期间无尿、组织脏器水肿,在ECMO管路三通板处与离心泵接负压处连接超滤。结果 3例患者在ECMO过程中滤水5 750-14 850 ml,2例患者经过ECMO辅助联合超滤治疗后36 h、42 h尿量逐渐恢复,心功能恢复后撤除ECMO,后康复出院,另1例患者ECMO辅助48 h,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ECMO中结合超滤连接方法简便,排气方便彻底,滤水效果良好、安全,适合ECMO过程中同期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1月~11月我院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65例。随机分为改良超滤(MUF)组(n=89)和无超滤对照组(n=76),动态观察体外循环(CPB)前、CPB停时及MUF结束时(对照组为CPB停后15min)3个时间点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MUF组患者超滤时间为35~115min,滤出液量600~1800ml。所有患者在停ECC时血细胞比容得到提高(〉28%),关胸时术野渗血明显减少,MUF组超滤后CO、CI均较CPB停时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停CPB时与CPB停后15min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UF组超滤结束后与对照组CPB停后15min相比,CI升高显著(P〈0.05)。且MUF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6~10h,对照组呼吸机辅助时间8~18h,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MUF组为2~4d,对照组为3~6d。结论 ECC中应用改良超滤方法可迅速排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和中小分子炎性因子等有害成分,能迅速浓缩血液,同时减轻患者术后各脏器水肿,减少术后各脏器并发症,有利于心、肺及全身各脏器功能的恢复,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监护室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20例10 kg以下婴幼儿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体会。方法20例年龄在6个月-1岁5个月,体重5.8-10 kg的婴幼儿在浅低温或中度低温ECC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预充液为菲克雪浓(聚明胶肽注射液),红细胞,血浆等,ECC中常规加入甲强龙30 mg/kg,适量加入碳酸氢钠,甘露醇,氯化钾,硫酸镁,氯化钙,速尿等,ECC中维持灌注流量150-200 ml/(kg·min),平均动脉压(MAP)30 mmHg以上,心肌保护采用主动脉根部灌注冷晶体高钾液10-15 ml/kg,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ECC时间33-104 min,升主动脉阻断6-61 min,ECC过程平稳,术后安返ICU,无死亡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合理的预充、确切的心肌保护、维持较高的灌注流量、行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是对低体重婴幼儿的ECC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温式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心脏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同一外科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配对法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停止后开始超滤。改良超滤组血液未经变温直接进入右房;变温式改良超滤组血液变温后汇入右房。观察两组患儿超滤前后的体温和红细胞比积(Hct)、超滤量、超滤时间、术后出血量、红细胞悬液和血浆用量、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20例患儿无一例死亡。超滤后体温在改良超滤组显著下降(P〈0.01),而变温式改良超滤组与超滤前无差异,显著高于改良超滤组(P〈0.01)。变温式改良超滤组的超滤时间、术后出血量、血浆及红细胞悬液用量和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均显著低于改良超滤组(P〈0.05)。结论变温式改良超滤能保持体温恒定,缩短超滤时间,减少术后出血和输血量,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138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匡红英  姜鲜  税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9):1421-1422,1424
目的 总结138例法洛四联症(ter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体外循环转流(cardiopulrnonary brpass,CPB)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通过实施低温,中深度血液稀释,维持合理胶渗压,超滤和药物处理等技术,保护患者心、脑、肺、肾、血液等功能.结果 该组患者体外循环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血气电解质维持在正常范围,6例停机后血压难以维持,经超时低流量辅助后顺利脱机.全组死亡6例,死亡率4.3%.3例死于术后严重低心排综合征,2例死于肺部并发症,1例死于术后高热,其余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中深度血液稀释,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良好的心肺和血液保护是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进行改良超滤技术(静脉-动脉通路)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6月在240例婴幼儿ECC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静脉-动脉通路)。观察全组患者改良超滤的时间、滤出液量、术中红细胞压积(Hct)、改良超滤结束时Hct、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输入库血量。结果240例患儿未发现同ECC有关的并发症,ECC时间为49-184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7-110 min,改良超滤滤出液体150-400 ml,全组患者术中Hct维持0.16-0.20,改良超滤结束Hct为0.30-0.39,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6-72 h,24 h胸腔引流量30-110ml,术后输入库血量100-200 ml。结论改良超滤(静脉-动脉通路)具有迅速滤出体内多余水份,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作用,并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输血量,有利于婴幼儿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