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年6月~1995年5月间采用Pacifico法手术治疗小儿部分性房室隔缺损35例,全部存活,围术期和术后远期随访均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作者认为Pacifico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选择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各13例。用药组于术前和主动脉开放前两个时点经气管插管注入天然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总量150mg/kg),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测定两组患儿围术期肺循环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丙二醛的含量、肺内中性粒细胞隔离计数、肺泡氧合指数。结果显示,用药组肺循环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丙二醛的含量、中性粒细胞计数、肺泡氧合指数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提示预防性应用外源性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减轻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程度,对术后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报告小儿主动脉缩窄7例,占同期心血管病手术0.5%。导管前型4例,均伴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其中1例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导管后型3例,伴有PDA及VSD各1例。5例采用缩窄段切开和人造血管补片主动脉成形术,采用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术及左锁骨下动脉片翻转吻合主动脉成形术各1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对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双腔右心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月至1994年3月,手术治疗双腔右心室33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31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及单纯性各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效果满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本病的术前诊断。并从病理解剖学角度对右心室异常肌束进行讨论,提出诊断与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细小的动脉导管未闭(PDA)(直径≤1.5mm)用Gianturco圈经导管闭塞成功已有3例报道,本文系作者1992年4月~1993年4月间临床应用24例的经验。年龄中位数4.2岁(8个月~30岁),导管直径1.7±0.8mm,最大3.3mm。 方法和结果 经皮穿刺股动静脉经路,主动脉造影测得PDA的最小直径,用5FJud-kins右冠状动脉插管逆行经降主动脉穿经PDA进入肺总动脉,然后在导管内推入螺旋形圈至肺动脉内后退出并闭塞PDA。由于最初4例中2例圈脱落致肺动脉内栓塞,不得不再经导管取出后手术关闭PDA,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先天性心脏患儿体外循环术后静脉-动脉改良超滤(V-A MUF)和动脉-静脉改良超滤(A-V MUF)两种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在体外循环术后行10 min改良超滤.分别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体外循环后10、30 min,记录心率、血压和中心静脉压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血细胞压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后壁收缩期(LVPWs)和舒张期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术期容积(ESV)和射血分数(EF)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 V-A MUF患儿在体外循环术后10 min和30 min比术后即刻能维持更好的动脉收缩压.体外循环术后两组患儿EF均显著下降(P<0.05).V-A MUF组EF值在CPB术后10 min(60%)和30 min(46%)较CPB术后即刻显著升高(P<0.001).A-V MUF组EF值无上升.V-A MUF组左心室后壁厚度较A-VMUF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在围术期血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脉-动脉改良超滤是一种安全有效改善患儿心脏术后血流动力学的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venous-arterial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 on hemodynamics compared to arterial-venous in children undergoing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for repair of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Methods Forty patients underwent MUF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V-A MUF (n =20) and group A-V MUF (n =20) for 10 min after CPB. They were studied before CPB, after CPB, 10 min after CPB, and 30 min after CPB. Haemodynamic data including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and hematocrit were recorded. Transoesophaegeal echocardiography determined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in end-systole ( LVPWs) and end-diastole (LVPWd) , end diastolic volume (EDV) , end systolic volume (ESV) and ejection fraction (EF)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Patients in V-A MUF maintained better systolic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t 10 min and 30 min compared with 0 min values after CPB.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EF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immediately after CPB ( P < 0.05 ).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EF was observed at 10 min (60% ) and 30 min (46% ) after CPB compared with 0 min value after bypass in V-A MUF (P <0.001 ). In A-V MUF, no such increase in EF was observed. EF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10 min and 30 min in V-A MUF as compared with A-V MUF (P < 0. 001). There was als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in V-A MUF (P <0.05). Haematocrit values were not different in duration of postoperative between two groups. Conclusion Veno-arterial modified ultrafiltration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of improving hemodynamics in children following cardiac surgery.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随时提供种子细胞,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离、体外培养、传代及鉴定方法进行研究,并研究其冻存技术,探讨建立脐带血管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新鲜脐带49务,脐静脉内灌注消化酶消化,获得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酶消化结果及所获内皮细胞贴壁生长规律;采用VⅢ因子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获内皮细胞及其纯度;加入冻存液,置于液氮进行保存,复苏后,分别进行台酚蓝拒染试验及MTT还原试验,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血管内灌注消化液法可获得取高纯度的内皮细胞,胰酶和胶原酶混合灌注法消化结果优于单纯胰酶及胰酶和EDTA组,各组消化时间均以10~15min为佳;混合酶消化组细胞获得率及贴壁结果均较其他二组为优.与未冻存细胞相比,复苏的细胞活力保持在95%以上.复苏后的内皮细胞的生长曲线与未冻存细胞的生长曲线无差异.结论脐静脉灌注酶消化法可获取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混合酶消化法消化效果最佳,经体外培养扩增后,可提供足够数量及纯度的内皮细胞.冻存的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能及时提供制备组织工程学血管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瘤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年间手术治疗小儿室间隔膜部瘤26例,占同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692例的3.8%;其中真性膜部瘤5例,假性21例,全部存活.术后平均随访5年9个月,效果满意.并对本病的诊断、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本院心血管外科1990,2009年收治的480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治疗过程,总结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本院于1990~1999年以及2000~2009年两个时间段分别收治41例和439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比较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及总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后十年病例数及复杂病例所占百分比较前十年明显增加,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均有所降低,呼吸机辅助时间、CICU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近10年来,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在术前诊断、外科手术、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及术后监护技术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对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复杂性CHD患者95例,年龄0.3~15.6岁(平均4.3岁),均在体外循环前后进行TEE检查。结果术前TEE首要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100%,其中仅7例(7.4%)TEE次要诊断与手术诊断不符。TEE对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做出补充或修正9例(9.5%),其中6例(6.3%)由于TEE的发现而作出手术方案改变或相应处理。术后TEE成功显示率95.8%(91/95),在91例显示成功患者中,达到预期效果且无残余问题63例(69.2%),发现残余问题28例(30.8%),其中2例(2.2%)由于TEE的发现立即予以处理。结论术前TEE可准确诊断儿童复杂性CHD,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术后TEE可及时发现残余问题,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