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制,腰突症的诊断思路,病变部位的定位,针刀操作技巧及手法治疗的方法 等方面探讨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刀治疗思路,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的适应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筋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的常用方法。虽然包括手法在内的非手术和手术治疗腰突症的方法各有所长,但对其适应症的掌握往往失之偏颇。为了更好地提高手法治疗腰突症的疗效,笔者结合60例临床报告对手法的适应证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为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复合手法组50例、旋转复位组50例和传统手法组50例.结果:复合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6%、旋转复位组88%、传统手法组86%,复合手法组疗效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复合手法治疗腰突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上应用骶管内滴注药物(简称骶滴)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能迅速缓解疼痛,但许多患者不能根本消除肢体远端痛麻不适症状.我们对45例骶滴后遗留症状的腰突症患者运用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未有复发.因而作者认为骶滴配合手法治疗腰突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症。旋转手法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常用手法之一,近年来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就近年来该手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与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提高该法治疗腰突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腰突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腰突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分别治疗20次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9%,有效率88.0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腰突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吕立江应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阐述筋骨平衡理论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筋骨失衡的发病机理,对吕师的筋骨评估方法、创新的杠杆定位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探析,同时对吕师运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附一例验案佐证。结果:吕师认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基于“筋骨平衡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筋骨失衡关系密切,筋骨失衡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失衡的主要因素,强调诊疗过程中筋骨评估的重要性,指出推拿手法在筋骨平衡理论指导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性。应用生物力学原理研究杠杆定位手法在临床作用的机理,详述杠杆定位手法的操作要领。结论: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省力、定位准确、疗效理想等优点,能实现“以巧代力”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整复技术的生物力学作用分析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200032)邓士强杨时*张勇**主题词腰突症整复技术生物力学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系临床常见病,发病率约占骨伤科门诊人数15%,整复腰突症,首选手法抑或导术,如何筛选、优化现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述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的有关文献,从牵引、手法、药物注射、理疗、髓核溶解等多种疗法,依据临床机理,总结保守治疗腰突症的研究进展。[结果]保守治疗腰突症方法多,操作安全、简单、疗效比较确切、可靠、副作用小等优点。[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疗效显著,深入研究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有助于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从而提高疗效。保守疗法在治疗腰突症中具有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长短杠杆相结合的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长短杠杆相结合的治疗组和斜板法治疗的对照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长短杠杆相结合的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斜板法临床疗效显著,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采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结合常规西医药物疗法,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SF-36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药物基础上应用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积极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且有利于降低复发率,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杠杆定位正骨手法与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2例,采用杠杆定位正骨手法治疗;Ⅱ组185例,采用一般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Ⅰ组膨出型、突出型、游离型患者疗效均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杠杆定位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平面用力推拿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整脊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法,临床上应用的整脊操作方法各不相同,疗效也各有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究整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从整脊疗法的发展及整脊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对整脊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腰腿疼痛疾患。本文基于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力学研究从椎间盘结构与功能、力学特性、生物力学研究、椎间盘退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等4个方面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发现椎间盘退变作为诱发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营养障碍、细胞凋亡、力学载荷、免疫炎症因子等危险因素对椎间盘的渐进性损害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潜在病理因素。由此期望对临床工作者深入了解本病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医综合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文章通过浅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作用机制,为中医综合疗法进一步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 2 4例正常人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他们血小板膜 CD6 2 P表达水平。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D6 2 P含量平均值为 7.2 8% ,而正常组为 2 .78%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t=3.1 9P<0 .0 1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存在血小板的异常活化 ,血小板 CD6 2 P的含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推拿按摩、理疗并配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照组采用推拿、按摩、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推拿、按摩、理疗并配合口服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6.0%。[结论]综合疗法可调整全身状态,达到补益肝肾、通络止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中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20例患者经中医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采用综合手法、器械牵引、口服中成药,对照组45例仅采用器械牵引配合口服中成药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纽治愈30例,好转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循经点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9月~2011年9月间在我院治疗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采用循经点按手法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牵引加上药物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3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循经点按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疾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