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骨手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之一,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吕立江等人通过多年临床对比仰卧旋转手法和侧卧斜扳手法2种手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发现侧卧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更满意,并且研究发现一些作旋转手法时的注意事项即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要巧力寸劲。另外也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由于腰椎间盘突大多已经发生退变,腰椎脊柱不稳,腰椎骨质增生,骨质轻度疏松或伴腰椎管狭窄在使用旋转手法与斜扳手法时力度要掌控适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性别、年龄、病程、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和绝对卧硬板床时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麻醉下正骨推拿术后疗效的影响,确定最优功能锻炼开始时间与绝对卧床时间.方法:200例患者均进行麻醉下正骨推拿术,术后随机分成4组;以术后疗效为固变量,以年龄、性别、病程、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和绝对卧床时间为自变量,对200例行麻醉下正骨推拿患者术后疗效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纳入回归模型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和绝对卧床时间根据分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年龄、绝对卧床时间、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三者均纳入回归模型,其中绝对卧床时间标准回归系数最大(0.557 0).四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年龄、绝对卧床时间、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与麻醉下正骨推拿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关系较为密切,其中绝对卧床时间影响最大.麻醉下正骨推拿术后患者第3天开始功能锻炼及绝对卧硬板床4 d,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胸腰椎生理曲度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类型侧弯之间胸腰椎生理曲度的差异。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回顾性分析305例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青少年患者,根据有无侧弯分为正常组和侧弯组。正常组179例,男79例,女100例;年龄10~18(12.84±2.10)岁。侧弯组126例,男33例,女93例;年龄10~18(13.92±2.20)岁。观察并比较两组Risser征、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与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并分析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程度侧弯与不同节段侧弯TK值与LL值。结果:侧弯组在女性比率(P=0.001)、年龄(P<0.001)方面均明显高于正常组;Risser征方面,正常组低级别骨化程度比率明显高于侧弯组(P=0.038)。侧弯组TK值明显小于正常组(P<0.001),而两组L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TK值与L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侧弯TK值明显大于中度侧弯(P<0.05),但LL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侧弯之间TK值与LL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与腰椎生理曲度均与性别无关;AIS患者胸椎生理曲度变小,但是腰椎生理曲度基本不变。轻度AIS患者的胸椎生理曲度大于中度AIS患者,但是腰椎生理曲度在轻中度患者之间几乎无差异,且与正常青少年相似。AIS患者胸腰椎生理曲度变化可能与脊柱前柱相对生长过快有关,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逆电针“足三里”穴对急性跑台运动大鼠的抗疲劳效应及其中枢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n=10)、模型组(n=20)和逆电针组(n=20),后两组又分为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组(各10只).后两组大鼠完成适应性跑台运动后,接受急性跑台运动;逆电针组大鼠于跑台运动前先介入电针治疗(参数为双侧“足三里”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2mA、时间30 min、1次/d、连续6 d).分别于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乳酸水平、下丘脑和纹状体多巴胺(DA)、5-羟色按(5-HT)含量变化,并计算DA/5-HT比值.结果:与安静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乳酸和下丘脑5-HT水平呈升高趋势,下丘脑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纹状体DA和5-HT含量于运动后3h时显著降低(均P<0.01).运动后即刻时,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逆电针组大鼠下丘脑DA和5-HT含量显著升高(均P<0.01),而纹状体则明显下降(均P<0.01);运动后3h时,与同期模型组相比,逆电针组大鼠血浆乳酸水平、下丘脑5-H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下丘脑DA/5-HT比值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逆电针“足三里”穴可促进急性跑台运动大鼠疲劳恢复,可能是通过降低跑台运动大鼠血浆乳酸堆积,提高下丘脑DA/5-HT比值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蛙式四步扳法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收集被确诊为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60例,采用自体牵引,极度屈髋屈膝,蛙式扳法和后伸扳法四步操作,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次数1~7次,平均治疗4.0次。疗效评价治愈50例,好转9例,未愈1例。结论:蛙式四步扳法治疗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针对性强,见效快,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麻醉下正骨推拿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予以麻醉下正骨推拿术与麻醉下常规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直腿抬高试验(SLRT)与腰椎功能评定表。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RS、SLRT及腰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SLRT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腰椎功能评定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下正骨推拿术与常规推拿术均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麻醉下正骨推拿术能更好的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疗法对运动训练大鼠海马、下丘脑内皮素受体A(ETRA)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50只,3月龄,随机分为5组:安静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艾灸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组和穴位注射组,每组10只。除安静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运动训练,每周6次,共7周。艾灸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和穴位注射组大鼠,从第6周开始分别采用艾灸、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注射等方法刺激大鼠足三里穴,连续2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即刻,麻醉状态下处死动物,取海马和下丘脑,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与下丘脑ETRA mRNA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下丘脑ETRA mRNA表达略高于安静对照组,而各治疗组大鼠ETRA mRNA表达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下调趋势,甚至低于安静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动物海马区ETRA mRNA表达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针灸疗法可能通过下调下丘脑ETRA mRNA表达而调节运动时机体的应激状态,进而影响运动能力。针灸和运动训练均不能影响海马区ETRA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杠杆定位正骨手法与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3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Ⅰ组182例,采用杠杆定位正骨手法治疗;Ⅱ组185例,采用一般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Ⅰ组膨出型、突出型、游离型患者疗效均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杠杆定位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平面用力推拿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针灸治疗的文献报道,主要阐明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机制,确信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的疗效,并对今后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