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屏边三七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今后与三七开展远缘杂交提供参考.方法:定株、定时观察记录屏边三七开花的群体、花序和小花,统计其群体的开花物候期、花序的生长动态及授粉和结实、小花的开花过程及周期、开花和散粉规律.结果和结论:屏边三七群体的花期为60 d左右.伞形花序的小花平均为44~47朵,自然授粉率平均为73.32%~95.39%,结实率平均为35.65%~51.76%,花序生长最快的时期是3月25日至4月4日,10 d内花序直径、花序高、花茎长分别增加44.65%,42.19%,106.25%,至5月初基本定型.屏边三七每朵小花从花瓣开裂至花瓣萎蔫,一般需要36~48 h,有60%的小花当日内完成花药散粉,有40%的小花到次日才完成散粉.14:00-15:00是屏边三七开花高峰期和散粉高峰期,占总开花数的28.48%和总散粉数的38.63%,高温(20~30℃)和低湿(<60%)有利于其开花和散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X线片评估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单束解剖重建术股骨隧道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57例因ACL断裂接受ACL单束解剖重建术的患者,在术后患侧膝关节标准正位片上测量股骨髁长度ML、移植物股骨止点至股骨外髁外缘的距离NL及膝关节线与股骨隧道中心线的夹角α,在侧位片上测量Blumensaat线的长度BL、移植物股骨止点至股骨髁间凹顶的距离AL及股骨干长轴与股骨隧道中心线的夹角β,以X线片上移植物股骨端在髁间窝处的中心点作为移植物股骨止点。为消除X线片放大率的影响,将所测得的长度转换成百分数,以NL/ML×100%表示移植物股骨止点在正位片上的位置,AL/BL×100%表示移植物股骨止点在侧位片上的位置。将所测数据(解剖重建组)与我们以往采用ACL单束解剖重建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患者的数据进行比较;47例患者均已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韧带损伤评分量表评定疗效,其中38例IKDC评分>90分(IKDC>90分组),9例IKDC评分<90分(IKDC<90分组)。结果:解剖重建组NL/ML×100%、AL/BL×100%、α角及β角分别为(55.71±4.78)%、(30.13±5.26)%、47.90°±3.57°、29.50°±4.52°。解剖重建组和IKDC>90分组NL/ML×100%、AL/BL×100%、α角及β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01,P=0.233;t=0.389,P=0.698;t=1.879,P=0.063;t=1.803,P=0.075)。解剖重建组与IKDC<90分组的NL/ML×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1,P=0.136);解剖重建组的AL/BL×100%、α角及β角均小于IKDC<90分组(t=9.067,P=0.000;t=15.361,P=0.000;t=6.967,P=0.000)。结论:通过在术后X线片上进行测量,可评估ACL单束解剖重建术股骨隧道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肘内翻的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肘内翻是肘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但对这一术语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查阅文献,有以携物角变小称肘内翻者,有以患侧携物角比健侧减小6°以上称肘内翻者,又有以携物角少于5°作为诊断标准者。总之,认识很不一致,有必要提出加以讨论。笔者不揣卑陋,浅论如下,期与同道共商。我们知道,携物角的大小,可因人而异。一般儿童和女性较大,但携物角为0°者在儿童也常有所见。因此,不能单纯以携物角的大小或减少多少度来作为限定肘内翻的义界。而凡是因骨折或其它因素,导致患肢在伸肘前臂旋后位时,前臂纵轴轴线与上臂纵轴线的夹角小于健侧,甚至与上臂纵轴线的尺侧成角者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人正常股骨远端旋转对线各个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志愿者160个正常膝关节,按性别分为2组,并按侧别为左、右侧组。然后采用MRI扫描膝关节,依据Dalury方法获取胫骨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将图像输入电脑建立股骨远端三维重建图像;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4条轴线及4条轴线所形成的5个夹角。分别比较男、女组及左、右侧组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髁扭转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股骨后髁角。结果:男性组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均大于女性组[3.26°±0.47°;2.76°±1.51°,t=4.125,P=0.000;6.21°±0.73°,5.71°±0.92°,t=4.125,P=0.000;0.32°±0.63°,1.18°±0.59°,t=5.165,P=0.000];男性组与女性组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0.61°,4.27°±0.27°,t=1.389,P=0.141;2.64°±0.51°,2.98°±0.78°,t=1.821,P=0.078]。左侧组股骨后髁角、髁扭转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前后轴线的垂线与后髁轴线夹角、临床上髁轴线与外科上髁轴线夹角与右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22°±0.88°,3.43°±1.02°,t=0.081,P=0.930;6.18°±1.25°,6.41°±1.53°,t=0.035,P=1.105;4.37°±0.46°,4.12°±0.61°,t=0.000,P=0.815;0.85°±0.62°,0.81°±0.56°,t=0.497,P=0.926;2.69°±0.71°,2.72°±0.79°,t=0.121,P=0.835]。结论:国人正常股骨远端旋转对线标志存性别差异,但不存在侧别差异;这提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股骨远端旋转对线的轴线,以确保患者在术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会阴超声观察女性前盆腔脏器脱垂器官运动及角量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前盆腔脱垂患者100例(脱垂组)和正常妇女70例(对照组),会阴超声观察其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val动作时前盆腔脏器的活动情况,测量不同时期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的距离(BSD)、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中轴线的夹角(α角)、膀胱尿道后角(β角)等角量参数。结果:脱垂组与对照组前盆腔器官运动方向一致,两组病人在不同时期膀胱颈下降度(BND)和α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β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超声能动态观察前盆腔脱垂脏器的异常运动,间接反映盆底支持组织的功能状态,为前盆腔脱垂的诊断及功能评估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子间斜行截骨结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髋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13例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髋内翻畸形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23~58岁,中位数42岁;左侧5例,右侧8例。转子间骨折8例,其中EvansⅣ型5例、Ⅴ型3例;转子下骨折5例,其中Russell-TaylorⅠB型2例、ⅡA型2例、ⅡB型1例。初次手术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10例,股骨远端微创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倒置内固定治疗3例。患侧颈干角70°~80°6例、80°~90°5例、90°~100°2例;患侧下肢较健侧短缩2~3 cm 8例、短缩3~4 cm 5例。初次手术至此次手术时间8~12周,中位数9周。采用转子间斜行截骨、自体髂骨植骨结合PFNA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所有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初次手术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的10例患者颈干角由82.44°±6.25°恢复至128.00°±4.44°,肢体短缩由(3.27±0.47)cm减小至(1.12±0.81)cm;初次手术采用股骨远端LISS倒置内固定治疗的3例患者颈干角由85.67°±9.50°恢复至131.31°±3.51°,肢体短缩由(3.30±0.42)cm减小至(1.60±0.14)cm;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1例、可1例。结论:转子间斜行截骨结合PFNA固定可有效纠正股骨近端骨折术后的髋内翻畸形,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纳入KOA患者72例,男34例、女38例,左侧33例、右侧39例,年龄(62. 8±7. 2)岁,病程(12. 54±6. 37)年。拍摄负重位膝关节X线片,测量患侧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并进行步态分析测试,记录步速及患侧步长、步角、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等步态参数。分别依据膝关节面夹角和股胫角测量结果将患者分组,对各组患者的步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者,患侧膝关节面夹角0. 2°~7. 8°,中位数3. 1°(1. 0°13例,1. 0°~3. 5°34例,3. 6°~8. 0°25例);股胫角170°~186°,中位数178°(170°~176°18例,177°~180°31例,181°~187°23例)。不同膝关节面夹角患者的步角、步速、步长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 28°±3. 43°,15. 43°±3. 83°,20. 50°±2. 72°,F=18. 571,P=0. 000;(70. 59±9. 88) cm·s~(-1),(62. 15±11. 47) cm·s~(-1),(41. 10±7. 90) cm·s~(-1),F=27. 621,P=0. 000;(55. 71±4. 87) cm,(51. 94±4. 17) cm,(36. 78±7. 14) cm,F=40. 272,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患者的步角小于膝关节面夹角1. 0°~3. 5°和3. 6°~8. 0°的患者(P=0. 030,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3. 5°患者的步角小于膝关节面夹角3. 6°~8. 0°的患者(P=0. 001)。膝关节面夹角3. 6°~8. 0°患者的步速、步长均小于膝关节面夹角1. 0°和1. 0°~3. 5°的患者(P=0. 000,P=0. 000; P=0. 000,P=0. 000),膝关节面夹角1. 0°患者的步速、步长与膝关节面夹角1°~3. 5°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3,P=0. 154)。不同膝关节面夹角患者的步态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 79±0. 06) s,(0. 86±0. 71) s,(0. 87±0. 12) s,F=0. 811,P=0. 453;(63. 92±6. 34)%,(64. 74±8. 37)%,(66. 74±7. 31)%,F=0. 421,P=0. 660]。不同股胫角患者的步角、步速、步长、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 42°±4. 88°,13. 93°±3. 57°,17. 04°±5. 43°,F=1. 311,P=0. 283;(56. 71±15. 72) cm·s~(-1),(66. 24±11. 13) cm·s~(-1),(55. 38±17. 72) cm·s~(-1),F=1. 983,P=0. 154;(48. 63±9. 92) cm,(53. 51±3. 92) cm,(44. 85±11. 54) cm,F=3. 294,P=0. 051;(0. 90±0. 10) s,(0. 82±0. 08) s,(0. 90±0. 15) s,F=1. 838,P=0. 175;(64. 93±1. 37)%,(64. 54±0. 89)%,(65. 62±1. 64)%,F=1. 851,P=0. 173]。结论:KOA患者患侧膝关节面夹角越大,步角越大、步速越慢、步长越短,步态支撑期时间、支撑期百分数则无明显变化;而股胫角的大小对KOA患者步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翻截骨矫形"裹帘"法外固定后截骨端的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在望京医院就诊的63例(120足)外翻患者的病例资料。均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截骨矫形,术后采用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在其术后即刻、2周、6周、12周拍摄的患足负重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截骨端的角度变化(α、β)和位移(M、N),同时观察截骨端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患足趾固定后不同时间点的角α及距离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30°±1.57°),(7.25°±1.62°),(7.38°±1.66°),(7.32°±1.43°),F=1.005,P=0.390;(10.51±2.22)mm,(10.62±2.15)mm,(10.49±2.93)mm,(10.56±2.08)mm,F=0.389,P=0.761];不同时间点间的角β及距离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00°±3.97°),(12.80°±3.85°),(12.63°±3.85°),(12.67°±4.03°),F=2.958,P=0.032;(10.93±1.44)mm,(10.79±1.63)mm,(10.73±1.62)mm,(10.63±1.49)mm,F=2.685,P=0.047];角β及距离N于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时所有截骨端均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结论:外翻截骨矫形术后以基于"裹帘"法理念设计的"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可以维持截骨端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阳春砂仁GC-MS特征指纹图谱“数字化”信息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阳春砂仁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数字化"信息模式,为阳春砂仁的内在质量评价和鉴定提供一种数字化标准.方法:采用GC-MS分析20批次阳春砂仁的主要成分,同时对1985年以来国内主要研究单位对16批次阳春砂仁的文献报道进行数据挖掘.结果:20批次阳春砂仁均含有α-蒎烯、茨烯、β-蒎烯、β-月桂烯、柠檬烯、芳樟醇、樟脑、异龙脑、龙脑、乙酸龙脑酯等10个主要特征成分,合计相对含量达(86.35±5.69)%,具有一定代表性;近20年来国内10余个主要研究单位报道的阳春砂仁大都含有以上10个特征成分,且相对含量也近似.以此10个特征指标成分计,本试验分析样品的均值与文献报道样品的均值相似度为0.990(夹角余弦法),由此合并数据处理以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阳春砂仁GC-MS特征指纹图谱"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信息在药材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表明,约85%以上阳春产砂仁的质量比较均匀稳定,与16个文献报道阳春砂仁相似度比对的结果显示与原文作者的结论基本一致;在药材品种鉴定中的应用表明,文献报道的10个非阳春砂仁中仅绿壳砂与阳春砂仁非常相似,而缩砂、长太砂、华山姜、山姜、长序砂仁等与阳春砂仁通过数字化模式可以明显区分开来.结论:阳春砂仁GC-MS特征指纹图谱数字化信息模式使在不同时间段(1985-2007)、不同仪器、色谱柱、色谱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可以相互比对,适用于药材的质量评价与鉴定.  相似文献   

10.
汤小明  李振中  刘光明 《中药材》2012,(7):1078-1080
目的:对素馨花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对素馨花进行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结果:素馨花冠管长1~2cm,花冠上部5裂,呈覆瓦状紧裹,雄蕊2枚,着生于花冠管的上部,花丝短,花药长圆形;花柱细柱状,柱头稍膨大。花粉粒众多,萌发孔3个;花瓣顶端表皮细胞多;非腺毛为单细胞,长而弯曲,壁薄,壁疣少较光滑;柱头表皮细胞呈绒毛状。结论:以上特征可为鉴别素馨花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调腹通络”技术是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临床五迟、五软病康复实践的总结,分为“调腹”与“通络”两部分。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经典整理、溯本求源,从发育迟缓病症、痿软无力病症等,以及对冲脉理论、神阙理论、从阴引阳及从阳引阴理论、解结理论的整理,深入认识五迟、五软与肾、肝、脾的关系,进一步优化“调腹通络”思路与技术的奠定基础,进而科学、合理的指导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上较长时期一直简称为"秦"。陕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秦皮、秦艽、"十大秦药"[子州黄芪、宝鸡柴胡、洋县元胡、商洛丹参、汉中附子、略阳杜仲、宁陕天麻、宁陕猪苓、澄城黄芩、佛坪山茱萸和略阳黄精(并列第10名)]及"太白七药"等大宗品种和特色草药均是"秦药"的代表性品种。"秦药"为陕西及其周边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是陕西具有潜在发展价值与优势的产业之一,也是支撑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秦药"的种质资源、人工栽培、基地建设、品种选育、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等研究进展进行整理与论述,并对"秦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并优化芷芎散鼻用温敏凝胶的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机制和鼻黏膜渗透特性。方法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泊洛沙姆温敏凝胶基质处方,然后经Franz扩散池法考察欧前胡素、阿魏酸的体外释放机制及其离体家兔鼻黏膜渗透特性。结果 最优处方为泊洛沙姆407(P407)20%、泊洛沙姆188(P188)6.5%,欧前胡素接近零级释放模型,阿魏酸接近Higuchi模型,处方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透过鼻黏膜均具有促进作用。结论 优化所得的处方为芷芎散新给药途径制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陈黎明  陈洁  张晓丹 《中草药》2023,54(8):2596-2606
目的 建立运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法快速筛查460份中药材及其中药饮片(43份)中常用的50种农药残留。方法 通过对比《中国药典》2020版中药中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优选中药中50种农药残留的适配性前处理方法。中药样品经乙腈溶剂提取,以Qu ECh ERS法处理,采用GC-MS/MS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在460份检测样品中共检出农药残留66份,总检出率为14.3%,检出禁用农药6份,检出率为1.3%,43份中药饮片中农药残留检出率为11.6%,未检出禁用农药。农残的检出是季节性分布集中出现在第3、4季度,农贸市场和种植地的农残检出率明显高于医院和药店,并且存在农残超标情况。中药中根类和叶类受污染最重,中药材全草类中农药残留最多,检出率为20.4%,其次为叶类18.3%和根茎类16.3%,中药饮片中农残最高为叶类,检出率为15.4%,全草类检出率为11.1%、根茎类检出率为6.2%,全草类、根茎类和叶类存在样品中检出多种农药残留的现象。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快速筛查中药中农药残留,为保障中药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质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干燥技术的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重要环节。冷冻干燥技术可较好地保持物料的原有形态及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获得较高质量的干燥物。介绍了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着重总结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的目的、影响因素,以及冷冻干燥对药材组织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冷冻干燥的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爽  刘宇婧  吴沿胜  曹颖  袁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5):2964-2969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技术是一种准确、高效且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的物种鉴定技术。为了筛选出适合罂粟属的DNA条形码,从GenBank上获得罂粟属植物共69条序列,包括21条ITS序列,10条matK序列,8条psbA-trnH序列,14条rbcL序列和16条trnL-trnF序列。应用Mega 6.0软件分析了罂粟属的ITS,matK,psbA-trnH,rbcL,trnL-trnF序列的特征,通过计算序列的种内、种间距离,评估序列的Barcoding Gap和构建NJ,UPGMA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trnL-trnF不仅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差别最大,而且有明显的barcoding gap,种内变异和种间变异重合较少,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种类的罂粟;所构建的NJ和UPGMA系统发育树,也能将全部物种区分开。综合考虑,建议把trnL-trnF作为鉴定罂粟属植物的核心条形码,结合其他片段作为组合条形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华山参(漏斗泡囊草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手段,对华山参药材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华山参正丁醇部位初步分离得到3个酰胺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甲酰基-N-阿魏酰基-1,4-丁二胺(1)、N-乙酰基-N-顺式阿魏酰基-1,4-丁二胺(2)、N-乙酰基-N-阿魏酰基-1,4-丁二胺(3)。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华山参丁二胺A、华山参丁二胺B;化合物3为首次从泡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半夏曲中4种优势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炮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各样本的黄色素含量,为揭示半夏曲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半夏曲中筛选出的4株优势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ectab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它们的最适宜生长温度、pH值,利用糖类的产酸能力以及产淀粉酶、蛋白酶、黄色素的能力,同时测定半夏曲炮制过程中5个不同时间点样本的黄色素含量。结果枯草芽孢杆菌、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黑曲霉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9℃、29~31℃、39℃,最适pH值分别为7.0、7.0、7.5、7.0。4种菌均具有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能力,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具有产黄色素能力。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的黄色素质量分数分别为69.875、69.875、71.750、119.500、137.875μg/g。结论 4种优势微生物在半夏曲炮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