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金乾  李莹  群培  向海燕  刘圆 《中草药》2018,49(4):919-927
目的在甘松野生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其全草是否可等同药典中规定的根及根茎入药,探讨市场流通的甘松药材为全草的科学性。方法收集全国4省区的31批样品,常规方法测定植株根长、株高、干质量、挥发油含量、水溶性浸出物、甘松新酮含量、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等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回归分析法以及主成分分析(PCA)、层序聚类分析(HCA)法对反映药材质量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综合评价野生甘松"全草"和"根及根茎"的药材质量。结果甘松药材质量优劣主要与根及根茎挥发油含量、根及根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甘松药材的根及根茎、全草具有差异的8个自变量中,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2个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P0.01)。结论通过多维统计分析法对甘松全草、根及根茎的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甘松全草与根及根茎的挥发油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再次证实甘松仍然以历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根及根茎入药为佳;表明甘松全草不能完全替代甘松的根及根茎入药。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长期甘松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不同生长期甘松地上和地下部分22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调查该药材的重金属含量。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分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Pb和Cd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Hg和As含量。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Cu,P,S,K,Na,Ca,Mg,Fe,Mn等其他元素含量,等离子体射频发射功率1.20kW,等离子气流量15.0L·min-1,雾化器流量0.75L·min-1,辅助气流量1.50L·min-1,观察高度10mm,一次读数时间3.0s,稳定时间15s。结果:甘松不同部位中Pb,Cd,Hg,As,Cu含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K,Mg,P,Ca,S,Ba含量较丰富,Al,Fe,Na次之,微量元素Li,Mn,Sr,Ti,V,Zn含量均较低,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出Mo。结论:甘松不同部位中22种无机元素含量与药材生长期、生长环境均有一定联系,为该药材的规范化栽培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对比不同产地甘松中的挥发油及浸出物含量,为控制甘松药材的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考《中国药典》附录中挥发油及浸出物测定方法。结果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甘松挥发油含量存在差异,体积分数范围为2.0~5.2%(ml·g-1);采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法的浸出物含量最高,且不同产地甘松浸出物含量也存在差异,含量范围为14.2%~37.7%。结论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甘松中挥发油和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大,浸出物含量可以作为评价甘松药材质量的指标之一,该研究为完善甘松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的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探究不同产地甘松化学成分差异,评价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甘松药材的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甘肃、青海、四川16批次甘松的指纹图谱,并对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16批次甘松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到60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绿原酸、丁香酸、蒙花苷、甘松新酮、马兜铃酮5个色谱峰,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943~0.999。16批次甘松样品中绿原酸、丁香酸、蒙花苷、甘松新酮、马兜铃酮含量测定变化范围分别为1.046 5~4.975 3、0.028 4~0.108 7、0.016 7~0.157 4、7.442 1~37.869 1、0.673 7~4.306 5 mg/g,5种成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HCA将16批次甘松分为3类;PCA得不同批次甘松质量差异较大;经OPLS-DA筛选出了绿原酸、丁香酸、甘松新酮、马兜铃酮等31个差异成分。指纹图谱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4、S7、S10甘松样本质量较好。结论 确定了绿原酸、丁香酸、甘松新酮、马兜铃酮4种指标成分作为评价甘松质量差异的潜在标志性成分,建立的甘松HPLC指纹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为甘松药材的质量控制、综合评价和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同时测定78批黄芪药材中37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了解不同产地无机元素的差异,通过多元统计分析黄芪的差异性元素和产地关联性。方法:收集甘肃省内黄芪47份、省外黄芪31份。采用微波消解法,通过ICP-MS对黄芪中所含元素进行含量测定,经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并通过危害指数评价法进行评价。结果:各无机元素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产地判别中2组黄芪的差异性无机元素为Sr、Ba、Ni、Cd和Cr;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要因子F1、F2、F3及综合得分Y,进行产地排名和危害指数(HI)评价。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黄芪中多种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不同来源的黄芪中无机元素存在地域差异,可用多元统计分析进行产地区分,有助于合理选择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其根际土壤中无机元素,探讨其内在关系。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国内4个主产区太子参药材及其土壤中2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传统产区太子参药材中铁、铝含量远高于栽培基地药材,且对钙有富集作用;相关分析表明,传统产区太子参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显著相关,栽培基地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基本不相关。结论:太子参药材所含无机元素可能与其地道性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为认识太子参的地道性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采集了安徽亳州、湖北荆门和四川西昌3个何首乌产区的70个药材样本,通过稳定同位素质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3种稳定同位素比率及44种元素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和决策树CHAID等3种判别方法对何首乌进行产地判别。结果表明,稳定同位素比值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可以有效的区分何首乌产地;结合元素分析数据,可以进一步提高溯源模型检验准确率,外部验证样本的正确判别率均可达到90%以上。不同产地何首乌的稳定同位素比和元素分析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有效对何首乌进行产地溯源;该分析方法在中药材产地鉴别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前景,可望为中药材产地溯源技术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吉产不同生长年限药食同源中药桔梗中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E及无机元素含量,揭示其对桔梗质量的影响,为桔梗的采收加工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及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桔梗皂苷D及桔梗皂苷E的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桔梗中17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采用SIMCA14.1统计软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 桔梗皂苷D含量为0.0792%~0.2608%,桔梗皂苷E含量为0.0084%~0.0681%;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桔梗皂苷E及四种无机元素(Cu、Ca、Sr、Cr)含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吉产不同生长年限桔梗中桔梗皂苷D、桔梗皂苷E及无机元素含量差异明显,该研究可为吉林省内桔梗的质量控制、安全评价以及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20,(1)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金花葵中尿嘧啶、胞苷、尿苷、腺嘌呤、鸟苷、2′-脱氧鸟苷、β-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的含量,比较不同产地样品间的差异,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方法:色谱柱:Venusil MP C_(18)(2)(25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不同产地的金花葵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聚类分析将22个产地的金花葵样品分为4类;主成分分析中综合得分最高样品产自山东烟台,最低样品产自河南濮阳;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发现鸟苷对产地划分贡献程度最大。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与化学计量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反映金花葵的质量,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及加工方式对穿心莲药材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穿心莲的生长期、产地加工、营养器官和全草分段等因素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为穿心莲优质药材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78份样品中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D)、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NAD)、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14-DAD)和脱水穿心莲内酯(dehydroandrographolide,DHAD)的含量,并分别采用直观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结果表明:穿心莲按照快速生长期(Ⅰ期)、枝叶茂盛期(Ⅱ期)、花蕾期(Ⅲ期)、花盛期(Ⅳ期)、盛果期(Ⅴ期)和果期后期(Ⅵ期)6个生长期来划分,4种二萜内酯总量(TC)在Ⅰ~Ⅲ期内较为稳定,Ⅳ期开始下降,Ⅴ期下降最为迅速,Ⅵ期降至最低,因此穿心莲药材的采收期以花蕾期为最佳。产地加工时,尽管晒干和阴干对TC的影响较小,但与晒干比较,阴干样品中AD含量降低,DHAD和NAD含量升高,即阴干过程可以导致AD的分解和转化。因此,在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地加工尽量采用晒干法进行干燥。AD,DHAD和TC在穿心莲不同全草分段和营养器官的分布分别为:全草上部>全草中部≈全草>全草下部,叶>全草>茎,且4种二萜内酯在叶和全草中的含量远高于茎,建议药材采收时以全草的上部和中部或含叶以上部位为佳,以保证其叶的占比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ITS1和ITS2序列,对来自四川、青海、甘肃和西藏不同地区的甘松属植物甘松Nardostachys chinensis、匙叶甘松N. jatamansi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及分子鉴定。方法 通过PCR扩增获得甘松ITS1、ITS2序列,采用MEGA软件进行多重序列比对,用DNA EditSeq软件进行剪切、拼接和统计等分析,运用Kimura two-parameter(K2-P)模型进行遗传距离分析,运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和差异性分析,利用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DNAsp V5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ITS1序列长度范围为687~689 bp,仅2 bp差异;ITS2序列长度高度保守,均为468 bp。ITS1与ITS2序列G/C含量均达66.00%以上。系统发育分析发现,ITS序列可将甘松属20个样本分为2支,甘松与匙叶甘松各自为一支,但二者亲缘关系很近。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匙叶甘松综合遗传多样性水平指标大于甘松。结论 据形态学及遗传学分析,甘松属应分为甘松与匙叶甘松2种,且遗传多样性较低,种内遗传变异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忍冬不同器官所含特征性无机元素及与其生境土壤无机元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忍冬不同器官及其生境土壤的无机元素含量;采用SPSS19.0对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忍冬不同器官及生境土壤的特征标识元素;忍冬不同器官对无机元素进行选择性吸收其与生境土壤无机元素未见明显相关。结论:本研究为忍冬不同器官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并比较野生甘松Nardostachys jatamansi与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细菌与内生细菌的种群组成、丰富度、多样性及差异性。方法以野生甘松和仿野生栽培甘松的根际土壤、根及根茎为研究样本,基于Illumina MiSeq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土壤细菌、根及根茎内生细菌的16S rDNA V4-V5区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各组样本基因组经16S测序,细菌群落的所有序列分别进行97%的相似水平下的物种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UT)分类,根际细菌共涉及22门、38纲、69目、119科、254属、268种,内生细菌共涉及16门、29纲、60目、107科、199属、145种。根际、内生细菌群落中共有的序列分别为498个、177个,主成分分析的最主要2类主成分(PC1和PC2)类群的比例综合分别接近70%、60%,其中丰度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他类群的类别及相对丰度存在一定差异。优势细菌差异分析中,各组细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异很大。结论野生甘松和仿野生栽培甘松的优势促生菌群可能...  相似文献   

14.
王伟倩  周东恒  朱英  程汝滨  杨波 《中草药》2016,47(22):3944-3946
目的研究败酱科缬草属植物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色谱、制备型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D,2D NMR、HRMS、I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化学结构。结果从蜘蛛香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1个新的单萜环烯醚酯类成分,命名为蜘蛛香萜C(1)。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单萜环烯醚酯类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瓜馥木中的挥发性成分,比较根、茎、叶和虫瘿中所含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HS-GC-MS)联用技术分析瓜馥木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利用XCMS-ONLINE的组学方法和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包括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辅以保留指数(RI)完成各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共定性出4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根含24种成分,茎含38种成分,叶含35种成分,虫瘿含25种成分,各部位的共有成分19种。结论 瓜馥木挥发性成分主要是烯烃类和脂肪烃衍生物类,不同部位的挥发性成分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将为该药材的质量标准科学制定和民间使用提供依据和借鉴,并为进一步的药效评价、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二者进行判别,以期为不同来源太白米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驯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品和10批栽培品共计20批太白米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野生与栽培品太白米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野生与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6个共有峰,20批太白米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 0. 9。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能对野生与栽培太白米进行明确的区分,表明导致差异的主要化学标记物为对香豆酸等8个成分。结论:该文建立的太白米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和重复性,与模式识别方法结合起来可有效的评价太白米质量以及区分其野生与栽培品,为太白米的质量控制和驯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蜘蛛香总缬草三酯提取物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动态吸附-洗脱试验筛选大孔树脂型号,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上样量、洗脱流速、洗脱溶剂及其用量对总缬草三酯富集纯化工艺的效果.结果:采用ADS-8型大孔吸附树脂,优选的纯化工艺为上样量42.3 mg·g-1,上样液质量浓度1.692 g·L-1,用30%乙醇除杂,用95%乙醇6 BV洗脱,洗脱流速2 mL·min-,总缬草三酯纯度51%,出膏率26%.结论: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联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蜘蛛香中总缬草三酯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积法优选蜘蛛香中总缬草三酯提取工艺,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泡时间、超声时间为自变量,总缬草三酯含量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完全二次响应曲面的回归拟合,利用三维曲面图直观分析总缬草三酯的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5%,液料比10:1,浸泡时间3h,室温超声2次,每次3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便、精度更高、重复性好、预测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