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结合《黄帝内经》中天癸学说的科学内涵,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特点。方法 基于医院住院病历病案首页提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市38家三级中、西医院初次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信息,首先按性别将患者进行分组,男性以8岁为一个天癸段,女性以7岁为一个天癸段,分析不同天癸段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其次,将患者按照天癸竭与未竭进行分组,探讨天癸竭与不竭对结直肠癌发病特点的影响。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特征采用描述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纳入分析的23 7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值集中在64岁,其中男性患者在第8个天癸段(64岁)出现发病峰值,女性患者在第9个天癸段(63岁)出现发病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将天癸竭否和结直肠癌发病特点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结直肠癌天癸竭与不竭在性别、发病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且天癸竭的患者在女性(54.36%)、发病部位为左半结肠(71.08%)、分化程度为中分化(50.03%)、肿瘤分期为早中期(39.00%)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结论 天癸段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天癸竭时结直肠癌的发病特点可能以女性、左半结肠癌、中分化、早中期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Ⅲ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术后患者症状负担及中医症状群分布。方法 使用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等国内10家三甲医院收集的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进行症状评估,描述统计及探索性因子分析探讨症状负担及中医症状群分布。结果 在140例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症状发生率前5位的症状依次是神疲乏力(79%)、大便规律改变(65%)、腹胀(59%)、疼痛(57%)、胁肋胀痛(53%),44%的患者存在2个及以上症状评分≥2分的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症状群,分别为气虚症状群、阳虚症状群、气滞症状群、排泄相关症状群,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症状发生率高,同时存在多个症状共表达。不同症状相互关联形成多种症状群,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刀筋结松解结合拉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乐葆结合拉伸疗法治疗,西乐葆0.2 g口服,1次/天;拉伸疗法,1次/周,共治疗4 w。试验组予针刀筋结松解结合拉伸疗法治疗,在膝关节周围选择6个筋结点行针刀松解治疗,针刀治疗后立即结合拉伸疗法,1次/周,共治疗4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 w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4 w后VAS评分及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筋结松解结合拉伸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解毒化癥汤对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给予解毒化癥汤口服,对照组给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糖类抗原125(CA125)、痛经症状积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小于治疗前,亦小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低于治疗前,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90.8%,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解毒化癥汤对瘀热互结证子宫腺肌病痛经有较好疗效,能有效改善痛经症状,降低血清CA125、减小子宫体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指导下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乡村中西并重癌症防控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2007年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要求,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北京市某乡村符合纳排标准的常住村民进行高危人群问卷筛查。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利用χ2检验分析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相关因素筛查结果,P < 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指导下对北京市某乡村1717例常住人口进行筛查。实际有效问卷筛查共计1174份,经初筛高危人群问卷评估阳性者118人(阳性率10.1%);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在不同年龄段、年收入以及饮食荤素搭配、吃水果习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阳性指标中“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阳性率最高为4.2%;根据近3个月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中医症状频数统计主要以腰酸、脾气急躁或情绪低落、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为主;结论 “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能够充分将中医早期干预方法纳入其中,在提高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效率和早诊率的同时,进一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真实世界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为恒古骨伤愈合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病例注册登记系统”资料,采用SPSS 26.0对638例应用过恒古骨伤愈合剂的KOA病例数据进行分析。临床数据来源于全国20家医院共同收集,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疗程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变化。并采用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v2.0对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的核心靶标进行关联网络分析。收集2022年10月至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KOA患者作为治疗组,共计20例,接受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另招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相应的指标以验证网络分析结果。结果 使用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患者共638例,其中单用组429例(67.24%),多于联用组209例(32.76%)。女性415例(65.05%),多于男性223例(34.95%),平均年龄(63.48±13.5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4.09±2.98)kg·m-2,平均疗程(15.78±9.66) d;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以Ⅱ级(46.24%)、Ⅲ级(34.64%)为主,临床分期分布以缓解期为主(82.45%)为主,临床分期与K-L分级不显著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证型归纳为气滞血瘀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总体临床疗效评价显示,VAS评分治疗前(6.01±0.85)分,治疗后(2.54±1.73)分,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WOMAC评分治疗前(93.25±25.91)分,治疗后(50.73±25.14)分,WOMAC明显降低(P<0.05)。网络分析发现,恒古骨伤愈合剂可能通过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实验验证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F-β1水平显著升高(P<0.01),核转录因子-κB p65(REL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超家族成员1A(TNFRSF1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这些相互协同的作用共同为KOA治疗提供了一种多维度和全面的疗效,从而有效地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KOA疗效显著,可能通过多途径参与关节软骨代谢调节和炎症过程,为阐明其治疗KOA的多靶点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收治的 60 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使用 ICG 荧光 影技术,将患者分为 ICG 组(27 例)和非 ICG 组(33 例)。ICG 组为使用 ICG 荧光显影技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 非 ICG 组为使用传统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淋巴结清 扫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均无术中副损伤、无联合脏器切除。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CG 组患者清扫的直径< 5 mm 淋巴结数、 淋巴结总数高于非 ICG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ICG 荧光显影技术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能 清扫更多的淋巴结,且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临床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仙连解毒方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糖酵解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仙连解毒方处理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后的存活率,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葡萄糖试剂盒检测仙连解毒方处理结直肠癌HCT-116细胞48 h葡萄糖摄取量的变化,乳酸试剂盒检测仙连解毒方处理结直肠癌HCT-116细胞48 h乳酸生成量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乳酸脱氢酶(LDHA)等糖酵解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糖酵解过程的影响。结果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82 g·L-1;克隆形成实验和EDU细胞增殖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625、3.25、6.50 g·L-1)均能明显抑制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增殖(P<0.05,P<0.01);葡萄糖检测和乳酸检测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625、3.25、6.50 g·L-1)能有效抑制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P<0.05,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仙连解毒方(1.625、3.25、6.50 g·L-1)均能下调p-mTOR/mTOR、LDHA、GLUT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且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 仙连解毒方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糖酵解中的瓦博格效应(Warburg)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信号通路,下调LDHA、GLUT1等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和酶类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痰瘀毒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为急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患者,将其分为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瘀毒互结证。结果 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痰阻心脉证43例、气滞血瘀证38例、痰瘀互结证42例和瘀毒互结证45例。瘀毒内蕴组斑块的斑块负荷、脂质池面积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大(P<0.05),痰阻心脉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平均血管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最小(P<0.05),气滞血瘀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最大且其脂质池占斑块面积比最小(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瘀毒内蕴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以斑块负荷高、脂质池面积大、脂质池面积占斑块面积比多及纤维帽薄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佩佩  刘小娟  黄质诚  刘茹  刘烨 《中草药》2022,53(21):6805-6809
目的 观察甜梦口服液联合舍曲林对改善脑功能减退患者认知功能、焦虑情绪及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的80例伴有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的脑功能减退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甜梦口服液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口服舍曲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差异,以及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记忆力水平均得以提升(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的各项目的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睡眠质量改善总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5)。治疗后,试验组情绪改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P<0.05)。结论 对脑功能减退合并焦虑及失眠的患者,选用甜梦口服液联合舍曲林治疗比单用舍曲林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近三十年来,我团队致力于结直肠癌研究,初步建立防治保康中西并重模式,并付诸实践。应用中医之道:从建立多学科肿瘤治疗团队向建立多学科肿瘤康复团队的转变;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推进肠镜检查为结局,最终找出高危人群进行二级预防为目标;应用中医之术:以健脾补肾解毒为大法的结直肠癌全程治疗策略和多学科合作模式,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治疗,为单病种中西并重防治保康做出示范。借助于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和大数据创新实验室进行实践,在预防上积极探索以慢病管理APP为抓手,乡村干部、镇卫生院、区中医院为三级联动的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预防模式并向其他慢病扩展。在治疗方面,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在结直肠癌中西并重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中取得进展。在我院开展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多学科门诊模式标志着我国肿瘤康复事业前进了一大步。而在大数据分析上:团队对北京市三甲中西医医院住院病历的探讨,则能够从侧面看到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系列组稿将从多方面展现上述命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蛋白组学技术的兴起,为大肠癌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以期为大肠癌中医药的现代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蛋白组学”、“大肠癌”为关键词在SinoMed、知网、维普、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近年的文献。结果 本文从“辨证”、“论治”两个角度对蛋白组学的大肠癌中医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蛋白组学整体的、系统的解析生命过程的特点与中医药“整体观”、“动态性”的理念贴合,使得传统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微观”机制研究多了一层重要的技术支持,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2到6月在本院治疗的6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1例患者和研究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FOLFOX6化疗方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自拟复方中药治疗.治疗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评分(NRS)、生活质量评分(FACT).以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疗效(84.3%)明显高于对照组(64.5%),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研究组疼痛评分(NRS)下降、生活质量评分(FACT)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血清CEA,CA199比较,研究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术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疾病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0273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住院相关信息,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以住院费用的不同分位数为基准,划分为低、中、高三组分位费用组,描述解释相关变量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住院年份、机构类型、年龄、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对三个分位组的住院费用均有正向影响;使用中医药类治疗手段在三个住院费用分位组均呈现负向影响;医疗付款方式在中分位费用组呈现负向影响,手术方式则在低分位费用组呈现负向影响,而在中、高分位费用组为正向影响。结论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需定期体检,早筛早诊至关重要,从减少费用角度,建议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病情及经济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并鼓励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中医药类治疗手段,合理安排检查检验,减少住院天数,以降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居民自我诊疗意识的增强,家庭常备药品以备不时之需的情况已经十分常见。随着中医药知识科普工作的开展,相较于西药,居民家庭常备中药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为了解居民家庭中药常备情况,研究通过预试验和封闭式调查问卷2种方法对北京朝阳区居民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排除了有医学背景的居民,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其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并为相关部门进行中药科普工作和推动中药市场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解析真实世界中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人群特征、诊断特征、中西医用药特征,为乳腺癌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02年2月至2015年5月全国60家三级甲等医 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出院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用药信息,采用SAS9.3统计软件,对人口学信息、诊断信息、医嘱用药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9798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50.93者,平均年龄)岁;多以门诊入院,入院病情以“一般”为主;合并疾病主要为高血压,骨肿瘤,联用西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治疗并发症、缓解放化疗不良反应为主;中医辨证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肝气淤滞证,脾气亏虚证型最为常见,临床清热解毒剂、益气扶正剂,活血化瘀剂应用较多。结论 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联用药物广泛,临床治疗基本符合临床指南。  相似文献   

17.
真实世界大数据冠心病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及分析真实世界中冠心病患者的中西药使用情况,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全国17家三甲医院中第一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采集其药物信息,使用频数及关联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4 697人中男性47564人,女性32 882人,患者年龄中位数为71岁。76 172人有用药记录,包括278种西药和331种中药。西药使用最多的为阿司匹林,共51 132例(67.08%),其次为硝酸异山梨酯(46 291例,占60.72%)、氯吡格雷(34 030例,占44.64%)等;中成药使用最多者为丹红注射液,共15 174例(19.92%),其次为疏血通注射液(10 166例,占13.35%)。药物归类后,西药位于前列者为抗血小板药、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中药使用最多的为活血化瘀注射液,其次为活血化瘀口服药、扶正类口服药、通腑药等。进行关联规则后显示冠心病西药间联合用药最为常见,中西药联合使用中活血化瘀口服药、活血化瘀注射液与西药间的联合用药更为常见,尤其是与抗血小板药、硝酸酸类药物。结论:冠心病的西药治疗符合指南推荐,但使用率较低;中药逐渐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活血化瘀是冠心病中药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收治80例新生儿黄疸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70例单用西医治疗。结果:以中医为主结合西医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医治疗,黄疸消退时间,总胆红素的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住院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本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强的优势,大多患儿不需住院,不需特殊的医疗仪器,药物价格低廉,减轻了广大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基于HIS真实世界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实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王连心  谢雁鸣  杨薇  唐浩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10-2713
目的:基于"HIS"真实世界研究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实际情况。方法:对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HIS"中使用参麦注射液的患者信息进行分析,涵盖年龄、性别、职业、入院病情、住院天数、中西医诊断、用药剂量、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多项指标。结果:患者年龄以46~65岁之间为最多,住院天数以15~28 d居多,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是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较常见的疾病,约97.55%的医嘱记录符合说明书给药途径,并分析出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肿瘤、休克、冠心病等联合用药。结论:参麦注射液是临床应用较多且适应症较广的一种中药注射剂,基于"HIS"得出的研究结果客观真实,为前瞻性研究及临床实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