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四气五味和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反映药物能量的 ,而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和能量有关 ,因此可以用广义酸碱原则和前线分子轨道理论中的电子得失来解释中药四气五味 ,探寻中药四气五味的规律、电子得失是中药现代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论中药四气五味的宏观化学成分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药四气五味研究上提出假说之二:中药宏观化学成分说。使最复杂的中药化学成分变得简单易辨,使分析中药四气五味的化学成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再论用电子鼻、电子舌检测中西药共同药效物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种中西药物同治一病的物质基础,按照西医药观点,它们是生物电子等排体;按照中医药观点,它们具有相同相近的四气五味,按照笔者假说,即具有相同相近的阳-气-酸、阴-味-碱。用电子鼻、电子舌可以检测中西药的宏观化学成分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4.
中药四气五味的量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反映药物电子得失能量的 ,即量化其阴阳和大小的。四气反映阳—受电体—酸的能量 ,五味反映阴—给电体—碱的能量 ,四气、五味均可量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的四气五味进行量化,运用数据分析半夏泻心汤的组方规律。方法:设定四气五味指数,对中药剂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即计算相对剂量;对相对剂量与四气五味指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四气五味的作用度。结果:1四气量化:偏热性中药作用度为163.2,偏寒性中药作用度为-79.6;2五味量化:酸占0%、苦占30.56%、甘占37.62%、辛占31.82%、咸占0%。结论:半夏泻心汤偏于热性,且较平和;五味以甘、辛、苦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性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剖析传统中药药性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机体电磁辐射表征中医之气的观点,提出中药药性量子假说,即四气、归经是中药药性的核心内容和基础指标。四气是调节机体电磁辐射量子叠加态的量度,归经表征的是药物和机体作用产生的电磁辐射与机体经络(电磁聚束频率)的吻合匹配,五味、升降沉浮则是药性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02-1303
目的:通过对血府逐瘀汤四气五味进行量化,运用数据分析血府逐瘀汤组方。方法:设定四气五味指数,对中药剂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即计算相对剂量;对相对剂量与四气五味指数进行加权处理,得到四气五味作用度。结果:1四气量化:偏热性中药作用度为98,偏寒性中药作用度为-28.1;2五味量化:酸4.52%、苦34.5%、甘28.9%、辛32.08%、咸0。结论:血府逐瘀汤偏于热性,且较平和;五味以苦、甘、辛为主,苦以清热坚阴,防其过于辛温;辛以行气活血,为本方主要功效;甘以滋养阴血,防其过于辛散耗血。  相似文献   

8.
"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用现代仿生技术阐释中药性味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子舌、电子鼻等仿生技术是判定滋味、气味等的客观方法,基于中药"五味"的滋味、气味内涵,对电子鼻、电子舌等仿生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方法以及在中药性味物质基础的辨识,中药基原品种、产地、生长时期、储藏年限以及炮制工艺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本课题组对中药五味药性表征的实践,提出中药五味药性物质基础界定和表征的基本研究模式,为中药五味药性研究提供可参照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四气五味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临床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尤可教授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善于运用中药四气五味特性灵活组方,其组方用药方法别具特色,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拟就尤可教授对中药四气五味的认识,及其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中药肝毒性与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关系.以文献和专著中报道的肝毒性中药为研究对象,以《中药大辞典》记载的药性理论内容为主要依据,统计分析肝毒性中药在四气、五味及归经方面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①肝毒性中药和一般中药在四气归属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均为寒、温、平、凉和热性.二者在四气归属上有相似的分布规律,中药肝毒性与四气归属无相关性;②肝毒性中药在五味归属方面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为苦、辛、甘、酸、涩、咸和淡味;一般中药在五味归属方面亦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为苦、甘、辛、咸、涩、酸和淡味.中药肝毒性与五味归属有一定相关性(P <0.05,rp=0.137).③肝毒性中药和一般中药在归经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由高到低排序均为肝、肺、胃、脾、肾、心、大肠、膀胱、胆、小肠、心包和三焦经.二者在归经上有相似的分布规律,中药肝毒性与归经无相关性.肝毒性中药在四气、五味归属和归经方面有明显差别,但与一般中药比较,中药肝毒性与四气归属和归经无相关性,与五味归属则有一定相关性,但为弱相关.  相似文献   

11.
针刺补泻论--针以调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补泻,手法该如何操作,也许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由于操作的轻重、频率和快慢的不同,刺激量肯定有异,但这是否就是补泻的本质所在呢?从<内经>发展到<针灸大成>针刺手法洋洋大观,如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午捣臼、烧山火、透天凉、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凤凰展翅、饿马摇铃、龙虎交战、阳中隐阴、阴中隐阳等等颇使我们后学有望洋兴叹之感;这些形式各异的手法都能起到或补或泻的作用,它们背后是否隐藏着相同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从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因,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病机,从脾胃辨证论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三方面说明了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掌握现有针灸推拿学专业结构规模和招生比例、专业层次等方面内容,能够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课题组设计了6套问卷,从专业设置和结构规模、课程设置及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展了深入调查。通过分析和论证,说明本校针灸推拿学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基本涵盖了所有与针灸推拿相关的专业方向,并重点发展了符合国际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已初步形成了“高层次、国际化、强能力”的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带教中带教老师影响带教质量的因素,寻找改进带教质量的对策。方法:采取护士长及带教组长提出的方法、设置医生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听取护生的意见等,以全面详细的了解临床带教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工作中存在着带教老师只是层次偏低、用力过大、专业思想不稳定、带教内容缺乏规范等问题。结论:带教老师应有责任心、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归纳总结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并与科实通过加大带教老师培训力度,建立资格带致制度,规范带教内容及带教制度的实施并与被带教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局面,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根据咽喉部结核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合诊断治疗效果,为咽候结核患者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近五年来17例咽喉部结核患者在相关医院电子喉镜下进行的病理组织活检及痰涂片得以临床分析和确诊,并按照抗结核药物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治疗.治疗结果:17例咽喉部结核患者,有2例失去随访,其中喉结核1例,咽结核1例.随访的15例治疗1 年后复查,1例喉结核仍有不同程度声嘶,检查见声带增厚、边缘不平,但会厌、声带、室带均正常,5例咽结核检查见咽黏膜光滑,无溃疡面、无充血肿胀.其余8例喉部检查正常.均未见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6.
寒热真假的正确判断在临床和教学工作中均是重点难点所在,本研究在对寒象与热象、真象与假象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真热假寒证与真寒假热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和证候本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归纳了寒热真假的重要鉴别点。  相似文献   

17.
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思想分为三点:补脾固阳以治水泛;甘淡利水以消阴;宁心安神而定悸。苓桂术甘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元气匮乏,阴盛阳衰导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证。叶天士根据苓桂术甘汤的方证特点,提出"外饮治脾,内饮治肾"辨治思路,创立"鼓运转旋脾胃"法。其运用苓桂术甘汤常常去掉甘壅的甘草,加入辛通的生姜,称为苓姜术桂汤。吴鞠通称苓姜术桂汤为苦辛温法,将其广泛运用到寒湿伤脾胃之阳导致的诸多病证。由于,寒湿内伤脾胃之阳,所以药用姜、桂既能温通阳气,又能散表邪,并协同苓、术温补脾胃,祛除寒湿,寒湿去,阳气复,脾胃健。  相似文献   

18.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9.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纷繁复杂。西医学对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认识不够完善,影响了临床诊疗的发展,使得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率、误诊率、致残率居高不下。本文借助五运六气理论,从"天人相应"角度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的病因病机,认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反复发作是由于人体不能适应自然界阴阳的运行规律,使自身阴阳的动态平衡失调所致,提出从"个人体质"和"自然气候"两个角度把握双相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肾暖胞助孕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肾阳虚型不孕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调经促孕丸,观察组给予温肾暖胞助孕丸。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SH较治疗前升高,LH、E2、T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LH、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S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排卵率为33.33%,妊娠率为8.33%,观察组排卵率为63.33%,妊娠率为26.67%,两组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1.66%,观察组有效率为81.66%,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肾暖胞助孕丸治疗脾肾阳虚型不孕症患者,能有效改善中医症状,促进排卵,增加妊娠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