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氟喹诺酮C-3酰腙的合成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氟喹诺酮C-3位羧基被酰腙替代对其抗菌活性影响,为进一步扩大结构修饰提供新的途径。方法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为起始原料,经肼解成其相应的酰肼,然后分别与芳香醛进行缩合得系列C-3酰腙目标化合物。用琼脂稀释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体外对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29213)、大肠埃希氏菌(E. coli ATCC25922)、铜绿假单孢菌(P. aeruginosa ATCC2785)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12个新的目标酰腙化合物,体外活性结果表明,氧氟沙星类酰腙化合物表现出较弱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128 μg·mL-1),而多数环丙沙星类酰腙化合物却表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8 μg·mL-1),尤其是香草醛环丙酰腙(5d)对S. aureusE. coli的MIC≥0.5 μg·mL-1,对P. aeruginosa的MIC≥1.0 μg·mL-1,其抗菌活性与对照环丙沙星相当(MIC≥0.5 μg·mL-1),而优于氧氟沙星(MIC≥2.0 μg·mL-1)。结论 抗菌药氟喹诺酮C-3位羧基被其他取代基替代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复方黄柏液涂剂(FFHBFP)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毒力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发现FFHBFP对MRSA的抗菌作用,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 首先采用微量稀释法和时间-生长曲线测定FFHBFP和万古霉素(VAN)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而后选择亚抑菌浓度(sub-MIC)分别观察FFHBFP和VAN对MRSA毒力因子脂肪酶的抑制能力和恢复过氧化氢(H2O2)敏感性能力;采用微孔板法检测FFHBFP和VAN对MRSA生物膜形成期和成熟期的抑制能力;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给药前后成熟生物膜在细菌形态方面的变化;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生药质量浓度50.600 g·L-1 FFHBFP对MRSA毒力基因crtM和生物膜形成基因fnbA、icaA表达的影响,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FFHBFP中潜在抗菌有效成分与MRSA毒力和生物膜的作用靶点机制。结果 VAN的MIC为2 mg·L-1,在1 mg·L-1以下时不影响MRSA生长,而FFHBFP无法测定出MIC,在生药质量浓度101.200~202.400 g·L-1时对生长有抑制作用;相比于空白组和VAN组,sub-MIC(生药质量浓度25.300~50.600 g·L-1)具有显著抑制脂肪酶和恢复MRSA对H2O2敏感(P<0.01);微孔板法结果显示FFHBFP(生药质量浓度25.300~202.400 g·L-1)对生物膜形成期和成熟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SEM显示FFHBFP使生物膜结构疏松,菌体大小不一;生药质量浓度50.600 g·L-1质量浓度FFHBFP能显著抑制相关的毒力基因和生物膜形成基因的表达(P<0.05,P<0.01),同时分子对接结果也显示FFHBFP主要抗菌活性成分对作用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FFHBFP对MRSA没有直接杀灭的能力,而是通过削弱毒力表达和生物膜形成等致病能力来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地龙注射液对细胞哮喘模型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表达的影响,探讨地龙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价值。方法 给予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BEP2D(HBE)以不同的干预和治疗,分为:单纯培养组即对照组(A组),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p1)(10 μg·mL-1)组(B组),Derp1(10 μg·mL-1)+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1×10-6mol·L-1)组(C组),Derp1(10 μg·mL-1)+地龙注射液(0.9 mg·mL-1)组(D组),Derp1(10 μg·mL-1)+地龙注射液(9 mg·mL-1)组(E组), Derp1(10 μg·mL-1)+地龙注射液(18 mg·mL-1)组(F组),培养72 h,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1 mRNA, Smad2 mRNA 表达;并收集以上各组上清液,作用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72 h,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结果 B组TGF-β1mRNA, Smad2 mRNA表达较A组明显升高(P<0.01);各地龙组及C组,TGF-β1 mRNA、Smad2 mRNA表达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HLF中FN表达与HBE各对应组TGF-β1 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 地龙注射液有抑制哮喘气道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线叶菊黄酮滴丸抗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作用。方法 利用标准试管倍比稀释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腹腔注射细菌悬液制作感染动物模型,以动物的存活率为指标,观察其体内抗菌活性;用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调节,进行免疫试验。结果 体外抑菌试验显示线叶菊黄酮滴丸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6.25 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1。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线叶菊黄酮滴丸中剂量组对感染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和高剂量组对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均为70%;线叶菊黄酮滴丸还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小鼠死亡,测得其MTD值为16 g·kg-1结论 该药毒性极低,体内、外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可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和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娟  孙宇  徐晓琴  卿德刚 《中国现代中药》2021,23(10):1710-1716
目的 从甘草黄酮中筛选活性亚组分及黄酮单体,考察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硅胶柱色谱法制备甘草黄酮亚组分;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IEC-6并以TNF-α诱导炎症反应,分别以甘草黄酮亚组分(20 μg·mL–1)提前干预,CCK-8法检测正常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炎症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水平,获得活性亚组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认活性亚组分的主要成分,进而以TNF-α诱导的Caco-2单层细胞肠道屏障损伤模型分别考察活性亚组分GCH15(5、10、20 μg·mL–1)和甘草黄酮C(LicoC,5、10、20 μmol·mL–1)对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ELISA检测IL-6和IL-8分泌水平,电阻仪检测单层细胞跨上皮电阻(TEER),以异硫氰酸荧光素-右旋糖酐(FD-40)相对通过水平评估细胞旁通透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闭合小环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结果 制备得到甘草黄酮亚组分GCH1~GCH20;GCH2、GCH4、GCH8、GCH15和GCH19 20 μg·mL–1均可显著抑制IL-6分泌(P<0.05),且以GCH15的细胞毒性最小;通过HPLC确认了GCH15的主要成分是LicoC;以TNF-α刺激Caco-2细胞,可明显促进IL-6和IL-8分泌(P<0.01),降低TEER值(P<0.01),提高FD-40相对通过水平(P<0.01),下调ZO-1和Occludin表达(P<0.01),促进MLCK表达(P<0.01)。以GCH15和LicoC提前干预则可抑制IL-6和IL-8分泌(P<0.01),增加Caco-2单层细胞TEER值(P<0.01),降低FD-40相对通过水平(P<0.01),并呈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说明两者可以逆转TNF-α引起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屏障功能紊乱。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CH15 20 μg·mL–1和LicoC 20 μmol·mL–1均能促进ZO-1和Occludin表达(P<0.05,P<0.01),抑制MLCK表达(P<0.01)。结论 GCH15和LicoC均可明显缓解TNF-α引起的Caco-2细胞炎症反应及屏障功能紊乱,两者对屏障功能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LCK通路,进而促进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丹酚酸B及其磷脂复合物在SD大鼠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SD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方法,观察丹酚酸B磷脂化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改变。方法 将随机分组的SD大鼠分别灌胃给丹酚酸B及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药液,剂量2 g·kg-1,HPLC测定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1.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丹酚酸B与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口服后在大鼠体内均为单室开放模型,丹酚酸B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46.044±11.341)μg·h·mL-1,(11.35±2.078)μg·mL-1,(0.642±0.113)h,而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74.959±17.493)μg·h·mL-1,(17.94±2.541)μg·mL-1,(0.887±0.176)h,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80%。结论 丹酚酸B磷脂化后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生物药剂学性质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白芍总苷在急性CCl4 肝损伤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异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HPLC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不同时间点的Pae和Alb的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在模型组大鼠体内,白芍总苷中芍药苷(Pae)和芍药内酯苷(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分别为 5.02、4.52、4.91 h;5.22、5.04、5.05 h。ρmax分别为22.54、14.52、5.49 μg·mL-1;9.02、5.04、2.34 μg·mL-1。AUC0-t分别为(146.55±7.52)、(84.14±7.84)、(31.62±2.97)μg·h·mL-1;(56.56±8.70)、(32.18±3.49)、(13.48±1.66) μg ·h·mL-1tmax 均为 2 h。在正常大鼠体内,Pae和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 t1/2 分别为3.95、3.69、3.95 h;3.74、3.98、3.79 h。ρmax分别为19.16、11.60、4.46 μg·mL-1;7.16、4.00、1.93 μg·mL-1。AUC0-t 分别为(116.26.6±19.99)、(67.74±12.79)、(25.01±2.62) μg·h·mL-1;(45.03±5.84)、(27.26±3.57)、(10.59±1.86)μg·h· mL-1tmax为 2.5 h。结论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ρmax、AUC0-t 显著增大,t1/2延长,tmax明显缩短。模型组和正常组的tmax和t1/2不受白芍总苷剂量影响,但剂量与ρmax和AUC0-t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冰片对灯盏乙素在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的促透作用。方法 完成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检测灯盏乙素药物浓度的方法学开发和验证;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并用Transwell建立视网膜内皮细胞屏障模型;在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模型的上室中给予含有不同比例冰片的灯盏溶液,分时段提取透屏障后的HBSS液,采用HPLC-MS/MS检测透屏障的下室HBSS液中灯盏乙素浓度。结果 ①自建HPLC-MS/MS检测灯盏乙素的方法特异性好,准确度、灵敏度高,各项方法学验证均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第四部中《9012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要求。②建立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模型成功,在体外内皮细胞屏障模型中,上室灯盏乙素浓度为100 μg·mL-1,在2 h后,上室中未添加冰片的下室灯盏乙素药物透过浓度为8.82 μg·mL-1,上室添加冰片分别为60 μg·mL-1、120 μg·mL-1、240 μg·mL-1、480 μg·mL-1的下室中的灯盏乙素药物浓度分别为9.50 μg·mL-1、9.57 μg·mL-1、11.30 μg·mL-1、12 μg·mL-1。在冰片浓度为480 μg·mL-1时,下室中灯盏乙素的能达到最大浓度为12 μg·mL-1结论 ①灯盏乙素在HBSS中的含量检测方法学验证成功;②冰片可能具备促进灯盏乙素透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模型的作用;③在上室的冰片药物浓度达到480 μg·mL-1时,本研究灯盏乙素透过体外血-视网膜内屏障模型达到最大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重楼皂苷Ⅰ对乳腺癌细胞凋亡、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20、50、80、110、140 μg·mL-1)处理乳腺癌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CCK-8)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最适浓度80 μg·mL-1。JN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联合重楼皂苷Ⅰ处理乳腺癌细胞,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锭(Annexin V- PI)双染法检测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不同处理方式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caspase 3,cle.cap.3)、B淋巴细胞瘤相关的2蛋白(B lymphocytoma-2-associated X protein,Bax),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 Ⅰ(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Ⅰ,LC3Ⅰ)、LC3Ⅱ、自噬相关基因(Beclin),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JNK(phosphorylation JNK,p-JNK)、JNK。结果 从20、50、80、110、140 μg·mL-1重楼皂苷中筛选最适浓度80 μg·mL-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cle.cap.3、Bax、LC3Ⅱ、Beclin、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JNK、LC3Ⅰ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实验+DMSO组相比,实验+SP组癌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cle.cap.3、Bax、LC3Ⅱ、Beclin、下调(P<0.05),p-JNK、LC3Ⅰ上调(P<0.05)。结论 重楼皂苷Ⅰ促进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和自噬,JNK信号通路的活性参与药物的调控作用,为重楼皂苷Ⅰ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健脾活骨方(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蛋白激酶B/c-Jun氨基末端激酶/p38 MAPK(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鸡胚尿囊膜实验、胸主动脉环实验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迁移、侵袭、黏附和管腔形成实验,在有或无酒精诱导条件下,观察JPHGP不同质量浓度8、16、32 μg·L-1对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UVEC中Akt、JNK、p38 MAPK等磷酸化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目及长度均减少,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降低(P<0.05,P<0.01);JPHGP 16、32 μg·L-1组作用后能明显升高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长度(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能浓度依赖地增加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数量(P<0.05,P<0.01),JPHGP 32 μg·L-1组能升高胸主动脉环周围微血管长度(P<0.05);JPHGP 16、32 μg·L-1组均能增强HUVEC的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JNK/JNK、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JPHGP 8、16、32 μg·L-1组的p-p38 MAPK/p38 MAPK、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JPHGP 16、32 μg·L-1组的p-JNK/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JPHGP对酒精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kt/JNK/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将为JPHGP“健脾活血”功效阐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β-榄香烯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β-榄香烯低、中、高剂量组(10 μg·mL-1、25 μg·mL-1、50 μg·mL-1)、顺铂(Cisplatin,CDDP,20 μmol/L)组。根据分组,分别用对应的药物处理细胞。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Western blot检测E-钙粘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rylate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PI3K)与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β-榄香烯高剂量组A549细胞出现凋亡现象,各β-榄香烯组的A549细胞迁移数量均显著减少(P < 0.05),β-榄香烯中、高剂量组A549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5),Vimentin、p-PI3K与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 0.05)。结论 β-榄香烯能诱导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进而减弱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 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含5 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外标法测定。结果 4个成分在2~25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在20 ng·mL–1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75.7%、112.0%、105.4%,RSD为2.8%~6.1%,方法定量限为0.002~0.100 μg·g–1。7批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马兜铃酸Ⅰ检出量为0.09~0.41 μg·g–1,马兜铃内酰胺Ⅰ检出量为0.62~1.30 μg·g–1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为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防己黄芪汤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增殖、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的作用。方法 VEGF(20 μg·L-1)体外诱导HUVECs,加入不同质量浓度防己黄芪汤(0.25,0.5,1 g·L-1)作用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划痕修复实验、转移小室(transwell)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实验检测防己黄芪汤对VEGF诱导的HUVECs功能的影响。提取HUVECs中的蛋白,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anus激酶1(p-JA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VEGF(20 μg·L-1)能显著增加HUVECs细胞的增殖、划痕修复,transwell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的能力(P<0.01);与VEGF组比较,防己黄芪汤(0.25,0.5,1 g·L-1)作用24 h对VEGF诱导的HUVECs增殖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作用24 h内能明显降低VEGF诱导升高的HUVECs划痕修复,transwell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的能力(P<0.05)。与空白组比较,VEGF能显著诱导p-JAK1在HUVECs中的异常升高(P<0.01),防己黄芪汤(0.25,0.5,1 g·L-1)能明显降低p-JAK1的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防己黄芪汤能够降低VEGF诱导的HUVECs划痕修复,transwell迁移、黏附、侵袭及管腔形成的能力,而其机制可能与JAK1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生药厚朴提取物(MOCE)及其主要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于常见口腔致病菌生长和黏附的影响。方法 选取2种致龋菌和2种牙周病致病菌作为实验菌株,用杯碟法和溶液稀释法分别考察其对4种口腔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考察杀菌速率;另建立黏附实验模型,考察药物对于致龋菌的黏附抑制作用,及其对已形成黏附的脱附作用。结果 MOCE对于4种实验菌株的MIC、MBC值均小于100 μg·mL-1,而且具有突出的速效杀菌特点:1 mg·mL-1MOCE 30 s内速效杀菌达99%以上,在MBC浓度下仅5 min 即已表现出明显杀菌作用(>90%);对于致龋菌的黏附抑制,最小有效浓度为6.25~25 μg·mL-1(随菌种的不同而不同),且该浓度下对已形成的黏附具有脱附作用。结论 MOCE对4种口腔致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速效杀菌,并对致龋菌的黏附具有抑制形成和促进瓦解的双效作用,在口腔用药和保健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pCFTRinh-A是猪CFTR特异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特点。方法 按20 mg·kg-1腹腔注射给药,采用HPLC测定生物样品中pCFTRinh-A浓度。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pCFTRinh-A后5 min即可测到药物存在,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α、 t1/2α 、t1/2β、tmax、AUC、ρmaxCL(s)分别为(2.089±0.481),(21.576±0.761),(155.424±28.723),(11.32±1.006) min、(489.055±12.538) μg·min·mL-1、(7.461±0.143) μg·mL-1和(0.041±0.001) L·min-1。药动学特征表现为:pCFTRinh-A在小鼠体内吸收分布迅速,达峰时间快,消除缓慢,生物利用度较高。药物分布具有一定组织分布特异性,主要分布于肝、肾、肺组织,其次为心、脾、肠组织,脑组织中分布最少。结论 pCFTRinh-A在小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点的研究为建立人类囊性纤维化病变的大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金边蚂蟥活性成分水蛭素对大鼠NRK-52E细胞尿酸盐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0.01、0.1、1、5和10 mg·mL-1)水蛭素处理大鼠NRK-52E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水蛭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将细胞分为正常组、黄嘌呤组(200 μmol·L-1)、水蛭素低(0.01 mg·mL-1)、中(0.1 mg·mL-1)、高浓度组(5 mg·mL-1),培养24 h后,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 GLUT9)、有机阴离子运输蛋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1,OAT1)和尿酸盐转运体1(Urate transporter 1,URAT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水蛭素对大鼠NRK-52E细胞毒性作用较小。与正常组比较,黄嘌呤组细胞碎片增多,细胞中GLUT9和URA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 < 0.05),而OA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5)。与黄嘌呤组比较,水蛭素组细胞碎片减少,GLUT9和URAT1表达显著降低(P < 0.05),OAT1表达显著升高(P < 0.05),且高浓度组比低浓度组更明显(P < 0.05)。结论 水蛭素可能通过调节肾细胞尿酸盐转运体(GLUT9、URAT1、OAT1)的表达对尿酸排泄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木脂素(schisandra lignin,SCL)中的活性成分之一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CFb)增殖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乳鼠CFb为实验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AngⅡ模型(10-1μmol·L-1)组、Sch B 1,10,30 μmol·L-1 3个剂量组。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CFb,MTT法测定CFb增殖活力;分光光度计测定CFb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ΔΨ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结果:AngⅡ组SOD 活力(122.72±21.59) U·mL-1低于对照组(135.81±26.62)U·mL-1,P<0.01,MDA水平(2.82±0.14) μmol·L-1高于对照组(1.17±0.06) μmol·L-1,P<0.01。SchB 1~30 μmol·L-1能显著提高CFb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与AngⅡ相比(P<0.05或P<0.01);AngⅡ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587.6±55.2)ΔΨm,钙离子水平升高(335.6±28.3),与对照组比较(3 069.2±282.4)ΔΨm,(50.7±4.6),P<0.01或P<0.001,给予Sch B处理后ΔΨm升高(Sch B 10,30 μmol·L-1),钙离子水平下降(SchB 1~30 μmol·L-1),与AngⅡ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Sch B通过提高CFb SOD活力、降低MDA水平、增加清除自由基能力抑制CFb增殖,其作用与其升高线性体膜电位水平,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少促进CFb增殖的氧化物质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不同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的含量。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法(GC)测定挥发油中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乙酸龙脑酯和榄香烯6个成分含量:采用HP-1701石英毛细管色谱柱(30 m×320 μm×1 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30 ℃,检测器温度为250 ℃,柱温以60 ℃为起始温度,以10 ℃·min–1升温至125 ℃,保持5 min,再以10 ℃·min–1升至150 ℃,保持2 min;载气为氮气,流速为0.9 mL·min–1;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0∶1;进样量为1 μL。采用SPSSPRO在线数据处理软件,以五味子种子中6个挥发油成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各产地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6个成分含量差异较大,α-蒎烯为14.378 8~231.394 2 μg·g–1,β-蒎烯为6.559 1~86.622 4 μg·g–1,月桂烯为11.873 4~143.526 3 μg·g–1,柠檬烯为11.251 2~113.370 5 μg·g–1,乙酸龙脑酯为122.831 8~722.365 1 μg·g–1,榄香烯为11.783 0~72.360 7 μg·g–1。五味子种子挥发油中6个成分含量排序为乙酸龙脑酯>α-蒎烯>月桂烯>柠檬烯>榄香烯>β-蒎烯。结论 采用GC和SPSSPRO软件主成分分析法可以评价五味子的质量,25个产地仅以挥发油为评价指标,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区的五味子质量较好,吉林省敦化市大蒲柴河镇的五味子质量较差。辽宁省的五味子质量整体优于吉林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散结镇痛胶囊(Sanjie Zhentong capsule,SJZTC)对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及钙离子的影响。方法 未孕小鼠皮下注射雌二醇5 mg·kg-1,分离子宫置于装有20 mL乐氏液恒温浴槽中,给 1.0 g的负荷,待肌条自发收缩稳定后,采用加倍累加给药法(浓度分别为0.0625 mg·mL-1、0.125 mg·mL-1、0.25 mg·mL-1、0.5 mg·mL-1、1.0 mg·mL-1),观察SJZTC对子宫自发收缩及诱导剂(PGF 1 mg·L-1、Ach 1 μM、Oxytocin 5IU·L-1、BayK8644 1 μM)引起子宫收缩的影响。培养子宫平滑肌细胞,观察SJZTC对缩宫素引起子宫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释放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SJZTC均能减小子宫自发收缩及诱导剂引起子宫收缩幅值,随着浓度的增加,对子宫收缩幅值抑制作用越明显;与溶媒组比较,SJZTC不同浓度组 (0.0625 mg·mL-1、0.125 mg·mL-1、0.25 mg·mL-1、0.5 mg·mL-1、1.0 mg·mL-1)对子宫收缩幅值的抑制率均有显著差异(P < 0.01)。与模型组比较,SJZTC能显著抑制缩宫素诱导子宫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P < 0.05或P < 0.01)含量。结论 SJZTC对小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机制与抑制钙离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实验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且成膜能力最强的大肠埃希菌,探讨新加达原散(MDYS)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对其生物膜状态下的干预作用。方法 通过纸片扩散、结晶紫染色法鉴定临床分离的19株耐药大肠埃希菌产酶及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情况,筛出产酶且成膜能力最强大肠埃希菌。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MDYS组和IPM组最低抑菌浓度后,四唑鎓盐(XTT)比色法检测1/2、1/4、1/8 MDYS水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与1/2、1/4、1/8 IPM MIC单独及联合用药效果筛选最佳用药浓度,BioFlux动态观察所选取最佳联合用药浓度对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内细菌数量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菌/死菌的分布。最后通过扫描电镜静态观察药物治疗后细菌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E5E7菌株为产ESBL且成膜能力最强大肠埃希菌。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IPM、MDYS水提物对E5E7菌株的MIC值分别为1 mg·L-1、250 g·L-1,X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1/2、1/4、1/8 MDYS水提物MIC及联合用药组可显著减少生物膜活菌量(P<0.01),随IPM浓度减小,抑制作用减弱。与单用相同浓度的IPM组比较,联合用药组协同抑制生物膜活菌量显著增强(P<0.01)。与单用相同浓度的MDYS组比较,1/2 IPM MIC联合1/2、1/4、1/8 MDYS MIC,1/4 IPM MIC联合1/2、1/4 MIC MDYS,1/8 IPM MIC联合1/2、1/4 MDYS MIC活菌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1/8 IPM MIC、1/2 IPM MIC对细菌解聚解黏附作用不明显。当使用1/2、1/4 MDYS水提取物MIC时膜面积明显减小。在IPM与MDYS联合用药时,与空白组或者单用IPM组比较,膜面积变小。共聚焦结果显示,空白组活菌生力旺盛。IPM与MDYS联合用药及MDYS单独使用时可以观察到细菌大多呈红色染色,细菌代谢能力弱,为死菌;在1/2、1/8 IPM MIC时,可观察到代谢活性较强的浮游菌。扫描电镜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和IPM组比较,IPM和MDYS联合用药作用下,分裂周期明显长于空白组,且联合用药组分裂期长度高于单独用药组。结论 体外研究揭示了MDYS联合常用抗生素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生物膜状态具有抑制作用,MDYS具有增敏和协同抗生素抑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