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蒿芩清胆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胃黏膜IL-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影响,探讨其对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按体重、性别随机抽取10只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小鼠采用幽门螺杆菌(HP)标准菌株(SS1)布氏肉汤液灌胃造模。造模成功后,50只模型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为模型组、丽珠维三联组(0.25 g·kg-1)、蒿芩清胆汤低、中、高剂量组(4,8,16 g·kg-1)。灌胃容积10 mL·kg-1,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2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IL-8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IL-8,NF-κB p65的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蒿芩清胆汤能显著降低HAG小鼠胃黏膜炎症面积和平均灰度(P<0.01);蒿芩清胆汤明显降低HAG小鼠血清IL-8含量(P<0.01);蒿芩清胆汤能明显降低HAG小鼠胃黏膜IL-8,NF-κB p65的表达(P<0.05)。 结论: 蒿芩清胆汤对HAG小鼠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 p65的激活、下调IL-8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小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C57小鼠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Hp灌胃后建立Hp感染模型,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分别给予半夏泻心汤全方、清热解毒组分、扶正补益组分干预。干预后检测Hp根除情况、TLRs/NF-κB信号通路及下游炎症介质的表达量。结果: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高于模型组,且干预A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高于干预B组和干预C组,干预B组与干预C组间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小鼠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A组、干预B组、干预C组小鼠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且干预A组小鼠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干预B组、干预C组,干预B组与干预C组间胃黏膜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8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及各组分均能根除Hp并抑制TLRs/NF-κB信号通路,且全方的疗效优于各组分。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7,(1)
目的评价清热化湿方(黄连、栀子、蒲公英等)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的杀菌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p65、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4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热化湿方组、西药三联组(甲硝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小鼠均采用短期免疫抑制联合经口感染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小鼠均于给药4周后处死,通过快速尿素酶(RUT)及组织学染色判断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程度和胃黏膜炎症情况;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法测定胃黏膜NF-κB p65、IL-1β、IL-8、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模型对照组0/10、清热化湿方组3/10、西药三联组7/10。光镜下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幽门螺杆菌定植量显著增加,存在局部炎症细胞聚集;西药三联组幽门螺杆菌呈局部少量聚集,多数无炎症细胞浸润;清热化湿方组幽门螺杆菌在局部聚集相对较多,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西药三联组和清热化湿方组Il1b、Il8、Tnfa、Nfkb p65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西药三联、模型对照、清热化湿方3组间NF-κB p65核/浆光密度比值差异不显著。结论清热化湿方对感染小鼠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作用有限,但可明显改善胃黏膜炎症。清热化湿方组与西药三联组Il1b、Il8、Tnfa和Nfkb p65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表达趋势较为相似,可能与蛋白水平抑制所致的负反馈作用相关,从而影响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模型进行治疗,并探索其中可能存在信号通路,为评价其作用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单纯病毒感染)、模型组(高脂饮食+湿热环境+病毒感染)、阳性药物组(模型组+病毒唑)、蒿芩清胆汤组(模型组+蒿芩清胆汤)。造模成功后取小鼠肺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切片NF-κB阳性光密度值;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用RT-PCR的方法检测其NF-κBmRNA的表达,测定各组小鼠肺指数并计算肺指数抑制率,再进行比较。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蒿芩清胆汤组的小鼠肺病变程度明显好转,肺组织NF-κB的阳性表达及腹腔巨噬细胞NF-κBm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症疗效显著,而它是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来干预肺泡内炎症反应,减少肺组织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方对N-甲基-N-亚硝基脲(MNU)联合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癌组织中CD14、NF-κB及IL-6表达的影响,探讨清热化湿方防治胃癌可能的机制。方法取90只雄性5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热化湿方治疗组(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共6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MNU联合幽门螺杆菌灌胃法制备胃癌模型。幽门螺杆菌定植成功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低、中、高剂量清热化湿方药液灌胃,对照组予西药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给药至第38周末后取材,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分别检测胃黏膜CD14、NF-κB、IL-6蛋白及mRNA的表达,ELISA测定其表达量。结果模型组镜下见正常黏膜局部脱失,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不规则异型腺体增生,呈中分化腺癌改变。治疗组见不同程度黏膜上皮细胞排列不整、缺失,呈散在溃疡改变,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未见异型细胞。模型组CD14、NF-κB蛋白及mRNA的表达上升,治疗组表达下降(P0.05),而各组间IL-6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D14、NF-κB、IL-6的含量表达上升,治疗组表达下降(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可能通过下调CD14、NF-κB的表达以达到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黏膜IL-8、IL-10、IL-12及NF-κB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168例H.pylori阳性和46例H.pylori阴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以及30例正常对照者的胃黏膜IL-8、IL-10、IL-12及NF-κB mRNA含量,H.pylori阳性患者清除H.pylori后复查。应用免疫组化检测IL-8、IL-10、IL-12与NF-κB在胃黏膜组织的表达。结果H.pylori阳性组胃黏膜IL-8I、L-12及NF-κBmRNA含量较H.pylori阴性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00);H.pylori阳性患者清除H.pylori后胃黏膜IL-8、IL-12及NF-κB mRNA含量降低(P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pylori阳性组较H.pylori阴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IL-8、IL-12、NF-κB表达明显增强(P均<0.05)。结论H.pylori感染可以诱导胃黏膜合成和释放IL-8、IL-12及NF-κB,它们是引起PU炎症以及进一步病理损害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灭幽汤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小鼠胃黏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ylori菌液灌胃法造模,将造模成功的小鼠按体重分为模型组、灭幽汤组、三九胃泰组、丽珠胃三联组,除模型组每日予生理盐水外,其余组分别予灭幽汤、三九胃泰、丽珠胃三联给药。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黏膜组织NF-κB和IκBα蛋白的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的病理组织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胃黏膜细胞胞浆有少量NF-κB蛋白表达,胞核内无表达,而模型组NF-κB主要位于细胞核内。与模型组比较,灭幽汤组明显抑制胃组织细胞内NF-κB的核移位,灭幽汤组IκBα的磷酸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灭幽汤可能通过对降低IκBα的磷酸化程度,抑制NF-κB蛋白表达,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对病毒性肺炎湿热证小鼠流感病毒H1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蒿芩清胆汤对小鼠免疫炎症的调节机制。方法:将8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证模型组、利巴韦林组及蒿芩清胆汤高、中、低剂量组,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分别予蒿芩清胆汤高、中、低剂量及利巴韦林灌胃,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死亡率,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TNF-αmRNA、IL-6mRNA及肺组织H1N1mRNA含量。结果:湿热证模型组动物死亡率最高,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动物死亡率最低。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肺组织病变最轻,各组病理形态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在下调H1N1mR-NA、TNF-αmRNA、IL-6mRNA方面,与湿热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下调TNF-αmRNA、IL-6mRNA的表达,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黏膜炎症的内在机制。方法:用幽门螺杆菌菌液给小鼠灌胃造模,然后随机分成10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的形态学改变及血清中NO和IL-8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NO、IL-8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各治疗组NO、IL-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半夏泻心汤组、苦寒组、半夏加苦寒组、苦寒加甘温组降低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通过降低血清中NO、IL-8的含量而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香砂六君子汤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AG)大鼠的疗效及其对Toll样受体(Toll likereceptors,TLR)信号通路的影响。将60只清洁级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香砂六君子汤组(低、中、高剂量3组)以及抑制剂(SB203580)组。通过采用幽门螺杆菌(HP)灌胃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组织病理检测胃黏膜组织的病变情况;ELISA检测TNF-α,IL-6含量以及iNOS的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QPCR,Western-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TLR2,TLR4,P38MAPK,NF-κB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鼠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胃黏膜组织TLR2,TLR4,p-P38MAPK蛋白以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香砂六君子汤组大鼠胃黏膜TLR2,TLR4,p-P38MAPK蛋白以及细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逐渐降低,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1),且HP根除率逐渐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逐渐减轻。结果表明,在大鼠模型中,HP通过激活TLR2,TLR4/MAPK/NF-κB/iNOS/NO信号通路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香砂六君子汤能根除HP,可减轻HP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黏膜炎症反应。该中药方剂治疗HP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既安全又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对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及NF-κB的干预作用,以期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通过气候仓、肥甘饮食加流感病毒滴鼻感染造模成功后,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组以相应中药干预,比较各组肺指数、光镜下病变程度半定量、肺组织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蒿芩清胆汤及其拆方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肺指数、肺部病理改变及NF-κB mRNA表达水平,其中全方效果最佳。结论:蒿芩清胆汤具有抗湿热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活化从而减少其下游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截断"炎症瀑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alpha(TG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及正常对照组胃窦黏膜内 NF-κB、TGF-α。结果:脾胃湿热组 Hp 感染率(72.73%)明显高于脾胃气虚组(24%,P<0.01);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的 NF-κB和 TGF-α在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部呈弱表达,脾胃湿热组 NF-κB和 TGF-α呈高表达,与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 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患者有较高的 Hp 感染率,NF-κB和 TGF-α的表达较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强。  相似文献   

13.
武一曼  任彦  葛振华  柯晓  周凡  王若愚 《中医杂志》2005,46(6):449-450,453
目的:探讨脾胃湿热证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转化生长因子-alpha(TGF-α)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胃湿热组、脾胃气虚组及正常对照组胃窦黏膜内NF-κB、TGF-α.结果:脾胃湿热组Hp感染率(72.73%)明显高于脾胃气虚组(24%,P<0.01);正常对照组胃黏膜内的NF-κB和TGF-α在上皮和腺上皮细胞基部呈弱表达,脾胃湿热组NF-κB和TGF-α呈高表达,与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脾胃湿热证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NF-κB和TGF-α的表达较脾胃气虚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黏膜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mRNA、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mRNA转录水平表达,探讨其与脾胃湿热证发生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慢性胃炎患者51例(包括脾胃湿热证36例,脾气虚证15例),另设健康人8名作为对照。胃镜下取胃窦黏膜,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胃黏膜炎症,快速尿素酶和甲苯胺蓝法检测Hp感染,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胃黏膜NF-κB mRNA和HSP70 mRNA表达水平。结果HSP70 mRNA表达:脾胃湿热证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Hp阴性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健康对照组表达高;脾胃湿热Hp阳性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mRNA表达:脾胃湿热证组表达高于脾气虚证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组及脾胃湿热Hp阴性者HSP70 mRNA与NF-κB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NF-κB和HSP70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机体邪气和正气的力量,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两者的高表达可能部分体现了"邪正交争"剧烈的状态;而代表正气和邪气力量的HSP70和NF-κB在交争过程中均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抗纤灵方对慢性肾衰模型小鼠酪氨酸磷酸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p65(p38MAPK/NF-κBp65)介导的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5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余46只采用5/6肾切除制备慢性肾衰模型,2周后将造模成功的33只小鼠按照肌酐水平分层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及抗纤灵方组,每组11只。雷帕霉素、抗纤灵方组每日分别给予雷帕霉素(0.13 mg/100 g)及抗纤灵方组(2 g/100 g)各0.5 m L灌胃治疗,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灌胃等量蒸馏水,连续用药8周后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中性粒细胞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组织p38MAPK、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数增多,p38MAPK、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雷帕霉素及抗纤灵方组中性粒细胞阳性细胞数减少,p38MAPK、NF-κBp65蛋白及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雷帕霉素除在降低p38MAPK蛋白表达方面优于抗纤灵方组(P0.05)外,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纤灵方参与p38MAPK/NF-κBp65介导的炎症因子的调控,对肾纤维化所致的肾衰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清热祛湿类代表方甘露消毒丹干预病毒性肝炎湿热证小鼠,通过研究Toll受体通路中TLR2、TLR4、NF-κBp65的表达变化,探讨清热祛湿法干预温病湿热证的药效机制及可能作用靶点.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环境+病毒MHV-A59感染造模)、治疗组(模型组使用甘露消毒丹干预)、安慰剂组(模型组使用生理盐水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TLR2、TLR4、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LR2、TLR4、NF-κBp65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 甘露消毒丹能降低湿热证小鼠体温,增加小鼠耗食量、饮水量,对TLR2、TLR4、NF-κBp65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清热化湿法能够抑制TLR2、TLR4、NF-κBp65的表达,通过保护细胞膜,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温病湿热证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戊己丸对胃溃疡模型溃疡面积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模型,随机分组,分别给药,采用ELISA法检测IL-6、IL-8含量与表达。结果戊己丸能缩小Hp感染致胃溃疡模型溃疡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能降低模型动物血清炎症因子IL-6、IL-8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戊己丸能明显改善幽门螺杆菌致胃溃疡模型大鼠胃溃疡黏膜面积,明显下调IL-6、IL-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4,(3):123-127
目的:研究乳鹿颗粒对大鼠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炎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Hp菌液给大鼠灌胃制备Hp感染性胃炎模型,灌胃给药治疗结束2周后,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中白介素1 beta(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α)及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分析;取胃组织分别进行直接涂片、快速尿素酶及细菌培养实验检测细菌定植情况,光学显微镜观察胃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胃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对应的受体CD74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中MIF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p65。结果:乳鹿颗粒4.0和8.0g/kg可显著改善Hp感染性胃炎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液中促炎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胃组织中MIF、CD74和NF-κBp65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液中抗炎因子IL-4、IL-10的含量,提高Hp的清除率和根除率,减轻Hp和促炎因子对胃粘膜造成损伤。结论:乳鹿颗粒对大鼠Hp感染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抑制MIF/CD74表达和NF-κB的核移位,进而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藏茵陈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LR9/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藏茵陈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4天后造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9,TLR9)、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gene,MyD88)、核转录因子kappa 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 Bp65,NF-κBp65)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IL-1、IL-6、TNF-α及TLR9、MyD88、NF-κBp65的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L-1、IL-6、TNF-α及TLR9、MyD88、NF-κBp65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藏茵陈高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胰腺组织IL-1、IL-6、TNF-α及TLR9、MyD88、NF-κBp65的蛋白和基因表达(P0.05)。结论:藏茵陈能阻断TLR9/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减轻重症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胃炎小鼠模型,探讨新蒲饮与奥美拉唑联用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效果以及对Toll样受体2 (Toll-liκe receptor-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核转录因子κappaB(Nuclear Factor κappa B,NF-κB)信号通路和下游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 (Interleuκin-1β,IL-1β)的干预机制。方法 50只6-8周龄SPF级C57BL/6小鼠(雌雄各半)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标记并按不同性别分笼造模。共分为5组: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新蒲饮组、新蒲饮加奥美拉唑(PPI)组、西药三联组(阿莫西林 + 克拉霉素 + 奥美拉唑)。模型组、新蒲饮组、新蒲饮加PPI组、西药三联组进行HP相关性胃炎造模:适应性饲养1周之后接种幽门螺杆菌菌液,灌胃3次(隔日一次)。定植4周后随机从各组中抽取1只雄鼠和1只雌鼠,用快速尿素酶法以及Giemsa染色法检验造模是否成功。第42天给药组予相应浓度药物灌胃,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次/日,连续2周。灌胃结束4周以后处死所有小鼠。用快速尿素酶法以及Giemsa染色法检测HP根除率,并在光镜下观察HE染色胃黏膜炎症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胃组织中TLR-2、MyD88、NF-κB的蛋白含量表达;Western-Blot技术检测胃组织中TLR-2、MyD88、NF-κB、IκB激酶-α (IκK-α)、磷酸化IκB-α (p-IκB-α)蛋白含量表达;qPCR技术检测胃组织中TLR-2、MyD88、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最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降低,胃黏膜组织炎症情况严重,蛋白表达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基因表达TLR2、MyD88、NF-κB和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升高(P < 0.05);与模型组比较,新蒲饮组、新蒲饮加PPI组及西药三联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升高,胃粘膜组织炎症情况改善,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降低(P < 0.05);与新蒲饮组相比,新蒲饮 + PPI组、西药三联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黏膜组织炎症改善,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降低(P < 0.05);新蒲饮加PPI组与西药三联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黏膜组织炎症情况大致相同,TLR2、MyD88、NF-κB、IκK-α、p-IκB-α以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含量(P > 0.05)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HP相关性胃炎发生的机制可能与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1β释放相关;2、新蒲饮具有杀幽功效,与PPI合用杀幽效果更佳,堪比西药三联,初步猜测可能与PPI抑酸功能有关。3、新蒲饮以及新蒲饮加PPI可能通过抑制TLR-2/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TNF-α、IL-1β的释放而发挥其抗炎作用,而新蒲饮联合PPI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