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目的:比较芒针与毫针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34例)和毫针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骨科常规治疗和膀胱功能训练,芒针组采用芒针针刺秩边、水道穴,毫针组采用毫针针刺秩边和水道穴,两组针刺均隔日1次,共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指标(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压力)和安全性指标,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膀胱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均P0.01),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压力明显改善(均P0.01);在治疗1个月和2个月时,芒针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低于毫针组(均P0.01),芒针组患者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压力的改善均优于毫针组(均P0.01)。芒针组总有效率为94.1%(32/34),高于毫针组的71.9%(23/32,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肾功能损害,无晕针或断针现象出现。结论:芒针在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方面疗效优于毫针针刺,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腹部腧穴(中极穴、曲骨穴、水道穴、气海穴)对脑梗死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梗死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电针腹部腧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估各项尿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尿动力学储尿期,电针组治疗后的初尿感容量、初次急迫膀胱容量、强烈急迫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测量容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压力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膀胱顺应性的作用不明显(P0.05);在尿动力学排尿期,电针组治疗后的排尿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改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方面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电针腹部腧穴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膀胱储尿期及排尿期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提高膀胱的充盈感觉且增加膀胱容量,缓解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量减少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不同电针波形治疗高尿道压型FUS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电针波形 ,以及临床上证明治疗高尿道压型女性尿道综合征 (FUS)有效的穴位组合 ,并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 ,探讨不同电针波形对排尿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 ,3组电针 ,不同波形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不同 ,连续波容易使机体产生适应而作用最小 ,疏密波更接近人体生物电其作用最大 ,断续波兴奋神经、肌肉作用最强 ,在改善膀胱无力方面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不同针刺方法对女性尿道综合征膀胱容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不同针刺方法对尿道综合征患者膀胱容量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1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手法针刺组,采用膀胱容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等指标评价,并于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增量较手法针刺组显著(P<0.05),而最大尿流率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和手法针刺均可通过增加膀胱容量和尿流率而改善排尿状况。电针加手法针刺方法对膀胱功能的改善较手法针刺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计划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刺俞募穴配合艾灸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尿动力学、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膀胱初感觉容量、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俞募穴配合艾灸法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和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电针刺激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分为两组,均选双肾俞穴,双会阳穴,常规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结果 电针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后电针组对指标改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结论 电针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及尿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明显,但是研究中发现有许多问题仍难以解决,需进一步完善,才能在以后治疗当中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脊髓损伤后OAB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尿道膀胱镜下膀胱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八髎穴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每次排尿量变化,尿动力学变化,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表(OABSS)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日间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及每日漏尿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每次排尿量增加(P0.05),尿动力学参数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及膀胱顺应性升高(P0.05),充盈末期逼尿肌压力降低(P0.05),I-QOL评分升高(P0.05),OABSS评分下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脊髓损伤后OAB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尿动力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29-1330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配合艾灸疗法治疗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进行比较治疗,对照组采用间歇导尿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及艾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积及尿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能促进多发性硬化神经源性膀胱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肾虚型不稳定膀胱患者膀胱容量及排尿状况,将161例不稳定膀胱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手法针刺组(观察组)、手法针刺组(对照组)。治疗10次后,观察2组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I PSS主要症状积分等。结果:2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I PSS主要症状积分等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增量、I PSS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P<0.05),而最大尿流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和手法针刺均可改善肾虚型不稳定膀胱状况,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取穴"骶四穴",对照组予以传统针灸穴位进行治疗,取穴:中极、关元、膀胱俞和次髎。两组患者治疗时间45 min/次,每周3次,疗程8周(24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残余尿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症状评分(10. 83±5. 56)与对照组(17. 83±5. 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残余尿(80. 38±24. 91)与对照组残余尿(150. 63±49. 93)及尿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临床有效率73. 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 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能够更有效地调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秩边透水道"针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中风后恢复期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中风后尿失禁的患者随机分配,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加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两组患者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B超测定膀胱最大容量及膀胱残余尿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失禁程度、膀胱最大容量、膀胱残余尿量改善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秩边透水道"针法配合普通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尿失禁症状,其临床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观察针灸对女性尿道综合征尿流率的影响。方法针灸补肾温阳法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104例,并作针灸治疗前后尿流率测定。结果针灸治疗后最大尿流率从18.69±8.60ml/s提高至21.11±10.46ml/s(P<0.001);平均尿流率从12.61±7.34ml/s提高至14.41±8.20ml/s(P<0.01)。结论针灸补肾温阳法能够解除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下尿路梗阻,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腹部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腹部电针和西药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中风后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40例。电针组用电针刺激大横、腹结、天枢、水道等穴位,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药物组口服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2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药物组的72.5%(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电针组症状改善程度较药物组显著(P〈0.05)。结论:腹部电针对于促进中风后便秘患者的胃肠蠕动、缓解便秘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新方法 Pves-Po/Qm ax诊断膀胱出口梗阻 ( BOO)的优越性。方法 :采用德国进口 WIEST尿动力学仪 ,对 5 3例患者应用新方法 Pves-Po/Qm ax测定诊断 BOO,同时应用 ICS标准方法 Pves-Po/Qm ax测定诊断 BOO。根据逼尿肌低压低流、高压高流和正常逼尿肌压或高压伴低流或伴正常流率的不同排尿类型 ,分别应用两种方法判别 BOO进行自身对比。结果 :逼尿肌低压低流或高压高流 18例患者 ,应用 ICS标准方法 Pves-Pabd/Q max测定不能明确诊断有否BOO,但应用新方法 Pves-Po/Q max测定能明确诊断。逼尿肌高压伴低流或伴正常流率或正常逼尿肌压伴正常尿流率的 35例患者 ,分别应用两种方法诊断有否 BOO,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应用新方法比 ICS标准方法要优越 ,特别在逼尿肌低压低流或高压高流病例中能明确判定有否 BOO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脐疗结合腹针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放化疗导致白细胞减少的乳腺癌患者120例,予脐疗、腹针治疗,脐疗3天1次,每次1.5~2小时,10次1疗程;腹针选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肓腧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30次1疗程。结果脐疗结合腹针组有效率92.5%、腹针组有效率75%、脐疗组有效率82.5%,脐疗结合腹针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疗结合腹针治疗放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疗效优于单纯脐疗组或腹针组,能更早的升高白细胞、更好的改善中医临床症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Urinaryincontinenceisreferredtothattheagedpatientisunabletocontrolmicturation ,ex periencingdribblingurinationandinvoluntarybed wetting .Itoftenresultsfromdysfunctionsofthesphinctermuscleofurethraandtherelatednerveorfromtraumaticinjuryofthespinalcord.Fr…  相似文献   

17.
隔药饼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小路  鲍春龄  侯文光  周艳丽  李璟 《河北中医》2010,32(10):1516-1518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在患者神阙、大赫(双)、足三里(双)3个穴位、5个穴点上施以隔药饼灸,对照组20例施以隔姜灸。2组均每周治疗5次,2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利用改良的Kupperman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并观察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Kupperman指数(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I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TC、LDL-C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P0.05)。2组治疗后TC、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HDL-C、LDL-C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结论隔药饼灸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症状,调整血脂,与隔姜灸相比有进步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6,(9):802-806
目的 :对比针刺与卡托普利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西药组予口服卡托普利片。针刺组取穴阴陵泉(双侧)、足三里(双侧)、中脘、丰隆(双侧)、太白(双侧)、太渊(双侧)、水道(双侧)、气海。结果:两组血压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第21天针刺组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效果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且在治疗第28天针刺组降低舒张压效果有优于西药组的趋势;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1),在治疗后的每一记录时点上针刺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少于西药组。结论:针刺治疗痰湿壅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降压更平稳,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更佳,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混合痔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干预后尿动力学结果、干预前后泌尿症状困扰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最大尿流量、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力等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治疗混合痔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潴留,能显著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