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冯鹏  李光来  王飞 《中医药研究》2008,6(3):292-29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体内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16只健康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上清液低浓度组、上清液高浓度组。模型制作24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后7d脑组织Brdu、Brdu+NSE、BedU+GFAP阳性细胞数。结果脑梗死后7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BrdU、BrdU+NSE、BrdU4-GFAP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多,上清液高浓度组的上述阳性细瞧放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和低浓度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可以促进脑梗死大鼠损伤原位内源性衬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发生(neurogenesi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分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气组、活血组,缺血后24h灌胃给药,连续14天。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1次,天,连续14天。在缺血后第1、7、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实验评价神经功能;缺血后第14天,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GFAP免疫阳性细胞,Westernblot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及补气组大鼠mNSS评分降低和右转次数减少(P〈0.05,P〈0.01),侧脑室下区BrdU/Nestin免疫阳性细胞、缺血皮层周边区BrdU/NeuN和BrdU/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P〈0.01),BDNF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P〈0.01);但补气组BrdU/GF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比较,补气组和活血组大鼠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GFAP免疫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BDNF和VEGF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VEGF蛋白有关,方中补气药和活血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示踪时效及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椎间盘后存活及细胞增殖情况。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兔BMSCs;使用模拟人后外侧入路针吸髓核法建立兔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注入经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第2、4、8、12周观察MSCs的增殖情况及5-BrdU示踪情况。结果:经体外标记的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率>90%;BrdU标记的BMSC移植于退变的椎间盘2周、4周、8周和12周后,在实验椎间盘内均可见BrdU染色的阳性细胞,随着时间推移,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且排列逐渐规则。结论:5-BrdU完全能够满足移植细胞的标记需要。5-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所移植的椎间盘内存活及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以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复制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选取1日作为开始治疗的时间点,分别施以电针、rTMS和电针加rTMS方法处理,大鼠在各相应时间点处死前12h内每4小时腹腔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1次,分别于治疗第7、14、28日进行BrdU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鼠脑梗死面积以及鼠脑BrdU阳性细胞数,并在治疗前后对大鼠行电跳台评测。结果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梗死侧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SGZ)、室管膜下层(SVZ)周围BrdU在第7、14日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尤其以电针加rTMS组明显,第28日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电针组、rTMS组和电针加rTMS组第7、14、28日电跳台实验评分均较模型组改善(P〈0.05),尤以电针加rTMS组明显。结论电针结合rTMS治疗能促进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瘦素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照组选择正常孕妇15例,试验组选择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例、子痫前期轻度组10例、子痫前期重度组10例。采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胎盘组织瘦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子痫前期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平均动脉压。结果:(1)子痫前期重度组、轻度组患者胎盘组织瘦素表达水平分别为0.507±0.036、0.476±0.02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1;t=3.12,P〈0.01)。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胎盘组织瘦素表达水平为0.465±0.0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2)子痫前期轻度组及重度组胎盘组织瘦素表达与患者尿蛋白及平均动脉压(MAP)有正相关关系(P〈0.05)。(3)子痫前期早发组与晚发组比较,胎盘组织瘦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瘦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瘦素表达水平与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持续压力对体外藻酸盐串珠培养的兔内外层纤维环细胞线粒体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体外藻酸盐串珠培养的兔纤维环细胞分为4组,分别进行持续压力干预:OA1组,外层纤维环细胞,不加压;OA2组,外层纤维环细胞,1MPa压力干预24h;IA1组,内层纤维环细胞,不加压;OA2组,内层纤维环细胞,1MPa压力干预24h。加压完成后,荧光酶标仪检测ATP产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线粒体膜电位(ΔΨm)、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兔纤维环细胞经1MPa压力作用24h后,与各对照组相比,内外层纤维环细胞均可见ATP产量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膜电位ΔΨm明显下降(P<0.05),线粒体超微结构呈现损伤的病理改变。外层纤维环细胞的ATP产量和ΔΨm下降幅度较大,线粒体损伤更为明显。结论:过度压力负荷损害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功能,并使线粒体形态结构发生明显病理改变,这可能是从能量代谢角度研究椎间盘退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烟酰胺对椎间盘Ⅰ、Ⅱ型胶原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烟酰胺对白介素-1β诱导的体外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中Ⅰ、Ⅱ型胶原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构建兔腰椎间盘组织凝胶培养模型,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烟酰胺对照组(加入0.5mg/ml烟酰胺),退变组(加入10ng/mlIL-1β)和3个烟酰胺治疗组(加入IL-1β的同时,并分别加入0.5mg/ml,0.25mg/ml和0.05mg/ml烟酰胺)。培养3天及1周时取各组髓核和纤维环分别行Ⅰ、Ⅱ型胶原基因RT—PCR检测,培养2周时行Ⅰ、Ⅱ型胶原、iN—OS、TGF—J31及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①RT—PCR显示3天及1周时,各治疗组Ⅰ、Ⅱ型胶原表达均强于退变组,烟酰胺的保护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②Ⅰ、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显示,各治疗组椎间盘正常结构和胶原含量均优于退变组,以大剂量烟酰胺治疗组最显著。③iNOS、Caspase--3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阳性细胞染色率均低于退变组(P〈0.01)。TGF—β1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阳性细胞染色率高于退变组(P〈0.01)。结论:烟酰胺能够抑制IL-1β诱发的椎间盘Ⅰ、Ⅱ型胶原表达及含量的下降,这种保护机制与其抑制iNOS、Caspase--3表达和维持TGF-β1表达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延军 《新中医》2012,(12):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4月间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轻度痴呆5例,中度痴呆18例,重度痴呆11例;对照组轻度痴呆6例,中度痴呆19例,重度痴呆9例。2组治疗前痴呆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经治疗后观察组轻度痴呆15例,中度痴呆18例,重度痴呆1例,轻度痴呆比例为44.12%,重度痴呆比例为2.94%;对照组轻度痴呆8例,中度痴呆16例,重度痴呆10例,轻度痴呆比例为23.53%,重度痴呆比例为29.41%,2组轻度痴呆比例、重度痴呆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O.05)。观察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5.34±1.98)分,治疗后为(20.23±2.31)分;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4.12±1.57)分,治疗后为(17.43±2.09)分。2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痴呆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兔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凋亡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椎间盘退变的防治作用。方法:参照文献"异常应力负荷及椎间失稳法"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用病理切片确认造模是否成功。将造模后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予生理盐水和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后1、2月各处死4只兔取腰4/5椎间盘下位软骨终板,RT-PCR测定其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2个月,椎间盘病理切片见纤维环结构破坏、髓核突出,证明造模成功。模型组软骨终板内Fas/FasL的表达逐渐增强,治疗组软骨终板内Fas/FasL的表达逐渐减少;与模型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防治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抑制Fas/FasL基因在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中的过度表达,抑制软骨终板内细胞凋亡是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与程度。方法:选择8月龄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月、5月、7月3个对照组,3月、5月、7月3个模型组,每组10只。在建立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基础上(对照组为不作手术的正常大鼠),组织形态学评判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并检测前列腺素E2(PGE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胶原酶(MMP-1)活性。结果:(1)3月模型组可见颈椎间盘纤维环出现裂隙,排列轻度不规则,髓核出现皱缩或变小,少数间盘可见髓核轻度突出;5月模型组大鼠椎间盘髓核完全纤维化,7月模型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形成。(2)与同期对照组比较,5月和7月模型组大鼠MMP-1活性明显升高(P<0.05);PGE2和6-keto-PGF1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3)模型组组间比较,5月和7月组大鼠MMP-1活性比3月组升高(P<0.05);5月组6-keto-PGF1α较3月组升高(P<0.05)。结论:颈椎间盘退变是一渐进性的过程,通过破坏大鼠颈部动静力平衡系统,可以加快颈椎间盘退变进程,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颈椎病病机学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前路针刺损伤椎间盘建立腰椎间盘损伤大鼠模型,观察该模型是否伴有腰大肌被动拉伸张力变化以及点拨腰大肌对模型的影响。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通过前路手术损伤椎间盘造模。治疗组行点拨腰大肌干预,隔日1次,共10次。观察大鼠行为学、腰椎间盘形态学、IL-1β阳性表达以及腰大肌被动拉伸张力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垂直方向活动度减少(P〈0.05),椎间盘纤维环、髓核损伤明显,椎间盘IL-1β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增高(P〈0.01),腰大肌弹性模量降低(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病理变化有所好转,IL-1β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降低(P〈0.01),腰大肌弹性模量有所提高。结论:前路椎间盘损伤大鼠模型的腰大肌弹性模量有所降低,点拨腰大肌可使其有所恢复,同时可有效改善大鼠椎间盘形态,降低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痹通胶囊对兔退变腰椎间盘Ⅱ型胶原含量和TNF-α、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纤维环针刺法复制兔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腰痹通、腰痛宁、美洛昔康、模型对照组4组,给药6周,处死后取退变的腰椎间盘,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Ⅱ型胶原含量,RT-PCR法检测TNF-α、IL-1β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腰痹通、腰痛宁组Ⅱ型胶原的含量较美洛昔康和模型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1,P=0.008〈0.01)。与模型组比较,腰痹通、腰痛宁、美洛昔康组TNF-α、IL-1βmRNA的表达均下调(F=10.32,P:0.006〈0.01);腰痹通、腰痛宁、美洛昔康组TNF-α、IL-1β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3.26,P=0.086〉0.05)。结论:腰痹通胶囊提高了椎间盘中Ⅱ型胶原的含量,并下调了TNF-α、IL-1βmRNA的表达,减少了炎症介质的合成,这可能是腰痹通胶囊减缓椎间盘退变,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家兔颈椎病模型的建立,了解颈椎间盘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基因治疗对家兔退变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用25只4个月龄新西兰兔,体质量2~3kg,雌雄不分。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基因治疗全层组。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7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8个月后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基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基因治疗能对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P38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角度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组及P38阻断剂组,每组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纤维环体表穿刺法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8d后提取各组实验兔含药血清低温保存备用,于造模8周后分别用这些血清刺激培养的椎间盘纤维环细胞,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结果:各组纤维环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19,P=0.085).各组纤维环细胞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37,P=0.007),进一步两两比较:模型组大于独活寄生汤组、P38阻断剂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09,P=0.005,P=0.003);独活寄生汤组大于P38阻断剂组及正常对照组(P=0.007,P=0.004);P38阻断剂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7).结论:独活寄生汤可通过降低纤维环细胞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减缓由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软骨细胞凋亡进程,从而达到治疗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踩跷法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推拿手法,比较两组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踩跷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踩跷法渗透性强、镇痛作用独特,对腰椎间隙的挤压调节作用能有效降低椎间隙内压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结合龙氏手法)与对照组(单纯针刺法),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结合龙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2个月JOA简化评分、腰痛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随访2年患者复发率、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IOA简化评分、腰痛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1%vs21.1%,P0.05),首次复发时间及平均复发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并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远红外热断层扫描成像系统观察温针关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针刺取穴大肠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阿是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温针关元,四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愈显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7-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TTM显示腰部温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下腹部温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应在背部取位,还应加用腹部温针治疗以补肾气,并阴中求阳,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