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同型半胱氨酸(Hcy)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再使用1 mmol/L Hcy与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共同作用HUVEC。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ip、CHOP蛋白表达水平、PKR内质网激酶(PERK)及内质网核信号转导蛋白1α(IRE1α)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y组细胞存活率降低,Bip和CHOP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升高,PERK和IRE1α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与Hcy组比较,高浓度红景天苷(300μmol/L)与Hcy共同作用后细胞存活率升高,Bip和CHOP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ERK和IRE1α的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HUV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发生(neurogenesi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分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气组、活血组,缺血后24h灌胃给药,连续14天。并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1次,天,连续14天。在缺血后第1、7、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实验评价神经功能;缺血后第14天,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检测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GFAP免疫阳性细胞,Westernblot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及补气组大鼠mNSS评分降低和右转次数减少(P〈0.05,P〈0.01),侧脑室下区BrdU/Nestin免疫阳性细胞、缺血皮层周边区BrdU/NeuN和BrdU/GFAP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P〈0.01),BDNF和VEGF蛋白表达增加(P〈0.01);但补气组BrdU/GF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比较,补气组和活血组大鼠BrdU/Nestin、BrdU/NeuN和BrdU/GFAP免疫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1),BDNF和VEGF蛋白表达下降(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发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VEGF蛋白有关,方中补气药和活血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拆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5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全方组、补气组、活血组,每组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以首次Longa神经功能评分1~3分者为造模成功。补阳还五汤全方由黄芪120.0 g、当归6.0 g、赤芍4.5 g、川芎3.0 g、地龙3.0 g、红花3.0 g、桃仁3.0 g组成,补气方由黄芪120.0 g组成,活血方由当归6.0 g、赤芍4.5 g、川芎3.0 g、地龙3.0 g、红花3.0 g、桃仁3.0 g组成。术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全方组、补气组、活血组灌胃剂量分别为13.1、10.8、2.2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灌服等容量的等渗盐水,1次/d,连续14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50 mg/kg),1次/d,连续14 d。在术后第1、7、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m NSS)和角实验评价感觉运动功能。术后第14天,采用Brd U和大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缺血周边区血管生成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 NSS评分较低[(6.8±1.0)分比(8.5±1.1)分、(6.1±0.8)分比(8.0±1.4)分,均P0.01],全方组右转次数减少[(7.1±0.6)次比(8.6±1.2)次、(6.1±0.8)次比(7.9±1.1)次,均P0.01],补气组右转次数减少[(7.5±0.5)次比(8.6±1.2)次、(6.2±1.0)次比(7.9±1.1)次,均P0.01];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 U/v WF标记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8)个/mm2比(24±7)个/mm2,P0.01],VEGF蛋白表达增加[(0.33±0.01)比(0.30±0.01),P0.01]。(2)与补气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 NSS评分较低[补气组分别为(8.2±1.3)、(7.5±0.9)分,均P0.05],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 U/v WF免疫阳性细胞增多[补气组为(26±5)个/mm2,P0.05],VEGF蛋白表达增加[补气组为(0.31±0.01),P0.01]。(3)与活血组比较,术后第7、14天,全方组大鼠m NSS评分较低[活血组分别为(8.5±0.9)、(7.6±0.7)分,均P0.05],右转次数减少[活血组分别为(8.5±0.8)、(7.6±0.9)次,均P0.05],术后第14天,全方组缺血周边区Brd U/v WF免疫阳性细胞增多[活血组为(26±6)个/mm2,P0.05],VEGF相对表达水平升高[活血组为(0.31±0.01),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和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蛋白有关,方中补气药和活血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缺血后24h开始灌胃补阳还五汤(13g.kg-1),1次/d,缺血后第5~7天腹腔注射Br-dU(50mg.kg-1,2次/d,间隔8h),分别在缺血后第8和35天处死,免疫组化检测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后第8、35天,补阳还五汤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诱导脑缺血后血管生成对侧脑室下区神经母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线栓法诱导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30 min,分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和内皮抑素组.补阳还五汤组缺血后24 h开始灌胃补阳还五汤(20 g·kg-1),内皮抑素组在灌胃补阳还五汤同时皮下注射内皮抑素(10 μg/只),每天1次,连续14 d.缺血后第14天,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缺血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和神经母细胞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缺血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和神经母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SDF-1和BDNF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P<0.01);与补阳还五汤组比较,内皮抑素组小鼠缺血周边区微血管密度和神经母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SDF-1和BDN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 结论: 补阳还五汤促进脑缺血后血管生成有助于侧脑室下区神经母细胞向缺血周边区迁移,机制可能与上调SDF-1和BDN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 PAR)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病变程度及冠心病预测之间的关系。方法 149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ELISA检测血浆su PAR水平,比较各组血浆su PAR水平,分析血浆su PAR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并绘制su PAR预测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确定最佳界值。结果 ACS组、SAP组血浆su PA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血浆su PAR水平高于SAP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su PAR水平相应增加(P0.05),且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02,P0.05);简单及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su PAR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 PAR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05,P0.01);根据ROC曲线获得su PAR预测冠心病发生的最佳界值为1.771μg/L,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1~0.828,P0.001)。结论 su PAR作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能对粥样斑块稳定性具有提示性,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su PAR界值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病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后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4 h后分别ig黄芪剂量为120, 60, 30, 15 g的补阳还五汤(剂量分别为13.07, 7.61, 4.88, 3.55 g·kg-1),并ip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50 mg·kg-1),1次/d,连续14 d。在缺血后第1, 7, 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角实验评价感觉运动功能;缺血后第14天,采用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在缺血后第7, 14天,黄芪剂量为120, 60 g组的补阳还五汤显著改善神经症状评分和减少大鼠右转次数(P<0.01或P<0.05);缺血后第14天,黄芪剂量为120, 60 g组的补阳还五汤显著促进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P<0.01)。 结论: 大剂量黄芪组方的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后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功能恢复,以黄芪剂量为120 g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VitB_(12)、叶酸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124例有效的研究对象分为四个组别,其中未干预组32例,叶酸组28例,VitB_(12)组34例,叶酸+VitB_(12)组30例,各个组别均给予不同的干预措施,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未干预组干预前后叶酸、维生素B_(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各指标水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糖尿病患者给予叶酸、VitB_(12)进行干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联合干预措施,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载脂蛋白M(ApoM)基因rs707921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荧光标记探针技术检测111例CHD患者及248例对照组的ApoM rs70792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结果 ApoM rs707921位点3种基因型(AA型、AC型和CC型)在CHD组中分布频率为1.8%、13.5%和84.7%,在对照组中分布频率为2.0%、25.4%和7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poM rs707921位点A、C等位基因的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8.6%、91.4%和14.7%、8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CHD组中AC+AA基因型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CC基因型者(P=0.043)。CHD组rs707921位点多态性不同基因型间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M基因rs707921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降低CHD的发病风险,但与CHD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