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辛挥发油对过敏性鼻炎(AR)豚鼠行为学指标、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液组胺含量的影响。方法:将FMMU豚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R模型组、辛芩颗粒组、细辛挥发油组,每组10只。采用鸡卵清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豚鼠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辛芩颗粒组给予辛芩颗粒4.65g·kg-1,细辛挥发油组给予细辛挥发油按生药量计0.45 g·kg-1,观察豚鼠行为学指标和鼻黏膜病理形态的变化,测定血液组胺含量。结果:细辛挥发油组鼻痒、喷嚏、清涕等行为学指标及鼻黏膜炎症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血液组胺含量明显降低。结论:细辛挥发油能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局部症状,降低血液组胺含量,改善鼻黏膜炎症的局部浸润,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制附子总碱对过敏性鼻炎(AR)豚鼠行为学指标、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液组胺含量的影响,同时测定制附子总碱的半数致死量(LD50),对其临床应用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40只FMMU豚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R模型组、辛芩颗粒组、制附子总碱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豚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AR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辛芩颗粒组每天给予辛芩颗粒4.65g/kg,制附子总碱组每天给予总碱提取物按生药量计1.13g/kg,观察豚鼠行为学指标和鼻黏膜病理形态的变化,测定血液组胺含量;对制附子总碱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制附子总碱组鼻痒、喷嚏、清涕等行为学指标及鼻黏膜炎症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血液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制附子总碱的LD50为56.3g/kg制附子。结论:制附子总碱在临床用药方面是安全的;制附子总碱能有效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降低血液组胺含量,改善鼻黏膜炎症的局部浸润,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辛芩片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余彦  杜俊蓉  况国成  张蓉  白波  李欣 《中成药》2004,26(5):401-404
目的:研究辛芩片剂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抗血清致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和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模型,研究辛芩片剂(细辛、荆芥、抗风、白芷等)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并与辛芩颗粒剂进行同步比较.结果:与空白溶媒组比较,辛芩片剂(3g生药·kg-1)能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小鼠耳肿胀和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5),而辛芩片剂(6g生药·kg-1)能明显抑制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小鼠耳异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小鼠耳肿胀和组胺致大鼠鼻粘膜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P<0.01),同时辛芩片剂与辛芩颗粒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没有差异(P>0.05).结论:辛芩片剂具有明显的抗过敏、抑制炎性水肿和拮抗组胺的作用,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以变应性鼻炎豚鼠为模型,观察到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颗粒可明显降低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组织中NGFmRNA基因表达水平,与西药对照药比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千柏鼻炎片及其有效成分对小鼠过敏性鼻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雄性小鼠在实验第1,7,14天ip 200 μL 0.5 g·L-1卵清白蛋白(OVA)以及20 g·L-1氢氧化铝.从第22天起每只小鼠鼻腔滴注50 g·L-1OVA溶液20 μL,连续滴注10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代替OVA.除对照组外,取造模成功的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其中鼻炎模型组连续7d鼻腔滴注50 g·L-1 OVA溶液10 μL;千柏鼻炎片组、绿原酸组和对羟基肉桂酸组在OVA滴注前10 min ig给药,剂量分别17.2 g·kg-1,260,30 mg·kg-1;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在OVA滴注前30 min sc 5 mg·kg-1;对照组则继续用生理盐水滴注.测定各组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组胺的含量,并取小鼠鼻黏膜HE染色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千柏鼻炎片、绿原酸和地塞米松明显抑制过敏性鼻炎导致的喷嚏、搔鼻和流清涕等典型症状(P <0.001),并使鼻黏膜充血、水肿和炎性损伤减轻.干柏鼻炎片、绿原酸和地塞米松还能够显著地抑制由过敏性鼻炎引起的血清中IgE和组胺含量的增加(P<0.001).结论:千柏鼻炎片对过敏性鼻炎有治疗作用,绿原酸可能是千柏鼻炎片的药效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c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按按体质量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苯那敏组和麻黄细辛附子汤组,每组8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制作变应性鼻炎模型。麻黄细辛附子汤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灌胃(0.4 g),氯苯那敏组灌胃0.01%氯苯那敏溶液,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次/d,共21 d。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IL-6、TNF-α水平。结果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喷嚏[(2.4±0.9)次/30 min比(18.5±3.6)次/30 min]、鼻抓痒[(4.2±1.5)次/30 min比(31.2±3.7)次/30 min]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 均<0.05)。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血浆 IL-6[(153.00±13.87)pg/ml 比(230.38±33.92)pg/ml]、TNF-α[(21.25±4.62)pg/ml 比(56.38±7.93)pg/ml]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降低血浆IL-6与TNF-α水平,减轻大鼠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7.
以变应性鼻炎豚鼠为模型,观察到加味麻黄附子细辛颗粒可明显降低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组织中NGFmRNA基因表达水平,与西药对照药比较有明显差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免疫应答启动分子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刺激树突状细胞后对Th1/Th2失衡的影响,探究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能的作用靶点及药理机制。方法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7天培养成功后,设空白组、TSLP组、麻黄细辛附子汤组。TSLP组与麻黄细辛附子汤组的树突状细胞均用TSLP刺激,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同时用麻黄细辛附子汤进行干预,24小时后收集细胞,检测IL-4 mRNA、IFN-γ mRNA表达水平;收集实验各组细胞上清,检测细胞因子IL-13、IFN-γ的含量。结果 (1)与空白组比较,TSLP组IL-4 m RNA表达显著增多(P0.05),而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表达显著减少(P0.05),麻黄细辛附子汤组IL-4 mRNA表达较TSLP组显著减少(P0.01);(2)与空白组比较,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及TSLP组IFN-γ mRNA表达较均显著增多(P0.05),且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较TSLP组升高更明显(P0.01);(3)与空白组比较,TSLP组IFN-γ m RNA/IL-4 mRNA无明显差异(P0.05),而麻黄细辛附子汤组较TSLP干预组与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4)与空白组比较,TSLP组分泌IL-13显著增多(P0.05),而IFN-γ显著减少(P0.01),麻黄细辛附子汤组分泌IL-13含量较TSLP干预组及空白组均显著减少(P0.05),麻黄细辛附子汤组IFN-γ含量较空白组无差异(P0.05),与TSLP组相比显著增多(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汤能上调TSLP刺激树突状细胞后IFN-γm RNA的表达,下调IL-4 mRNA,升高IFN-γ mRNA/IL-4 mRNA比值并抑制TSLP刺后激树突状细胞分泌IL-13,促进IFN-γ的分泌,对T细胞Th2分化进行调控,恢复Th1/Th2失衡,可对过敏性疾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INF-γ与IL-13的影响,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A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采用随机区组法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扑尔敏治疗组、麻黄细辛附子汤低剂量组、麻黄细辛附子汤高剂量组,每组8只,造模分为2个阶段,即基础致敏与鼻内激发。基础致敏:实验组使用5%OVA混悬液致敏,腹腔注射,日1次,共7次;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5%OVA混悬液,方法和步骤同实验组。鼻内激发:实验组从第15天起,以5%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混悬液100μL双侧滴鼻,每侧50μL,日1次,共7次;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5%OVA混悬液,方法和步骤同实验组。麻黄细辛附子汤低剂量组: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2 m L·次~(-1)(每毫升含生药0.2 g),1日2次灌胃,共21 d。麻黄细辛附子汤高剂量组:以麻黄细辛附子汤2 m L·次~(-1)(每毫升含生药0.4 g),一日2次灌胃,共21 d。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2 m L·次~(-1),日2次灌胃,共21 d。扑尔敏治疗组:0.01%扑尔敏溶液2 m L·次~(-1),日2次灌胃,共21 d。检测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后血浆INF-γ与IL-13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NF-γ含量(17.4±2.7)μg·L-1显著降低,IL-13(50.3±2.6)μg·L-1显著升高,治疗后麻黄细辛附子汤低剂量组和麻黄细辛附子汤高剂量组INF-γ含量(22.6±3.0;20.4±2.5)μg·L-1含量升高,IL-13(35.0±3.0;34.2±3.3)μg·L-1含量降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组、扑尔敏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AR大鼠INF-γ含量较低,而IL-13含量较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黄细辛附子汤可以调节免疫失衡功能,通过使INF-γ含量升高,使IL-13含量降低纠正体内Thl和Th2表达失衡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龙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机制.方法:将自由喂养1周大鼠,按雌雄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肺气虚型AR模型组,芪龙颗粒组,阳性药物辛芩颗粒组,每组15只.用刨花烟熏的基础上,以卵清蛋白致敏造成肺气虚型AR大鼠模型,予以芪龙颗粒(20 g·kg-1)、辛芩颗粒(20 g·kg-1)治疗2周,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血清IL-1,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IL-4[ (127.67 ±4.58),(106.87±2.04)ng·L-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芪龙组IL-1,IL-4[( 86.95±4.54),(74.35±2.63)ng·L-1],辛芩组[(104.61±3.85),(88.67±2.06)ng·L-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芪龙组水平明显低于辛芩组(P<0.01).结论:芪龙颗粒可降低肺气虚型AR大鼠血清IL-1,IL-4水平,可能是治疗肺气虚型AR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改善肺癌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沈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肺癌疼痛患者48例,采用双盲法的分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行氨酚差异考酮和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QOL等评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总改善率70.83%(17/34)高于对照组41.67%(10/2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常规状态、日常活动、行走能力、睡眠情况、情绪、社交以及娱乐干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平均用时、起效用时以及稳态时间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疼痛感强烈患者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后,疼痛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2.
胡少林  黄乐平 《光明中医》2016,(16):2317-2318
目的探究并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已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随机应用三磷酸腺苷、卡托普利以及肠溶性阿司匹林等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心率改变、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74.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心率均显著加快(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疗效高,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穴位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并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用穴———大椎穴和神阙穴为给药部位,考察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物穴位贴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麻黄附子细辛汤非穴位组镇痛作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鼻炎康片组及麻黄附子细辛汤各穴位给药组抗炎及镇痛作用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非穴位组比较,麻黄附子细辛汤大椎穴组抗炎及镇痛作用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附子细辛汤神阙穴组及大椎穴+神阙穴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经皮给药(穴位贴敷或非穴位贴敷)均有抗炎镇痛作用;穴位贴敷有利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发挥,并以大椎穴为佳。  相似文献   

14.
观察针刺五联疗法配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把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五联疗法合腰痛宁胶囊。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73.3%,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治愈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五联疗法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3):270-27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阴兼表证(即肾阳虚外感)的经典方剂,近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相当广泛,为了更好地研究古方,现对近年来麻黄附子细辛汤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16.
Liang SY  Tan XM  Chen FL  Luo JB 《中药材》2011,34(6):896-901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组方药材组成复方前后挥发油成分和比例的变化。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及其组方药材麻黄、附子、细辛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4个成分,其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麻黄和细辛;麻黄、附子、细辛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68、8、39个成分;麻黄附子细辛汤挥发油中成分与单味药材挥发油中成分的种类与比例有较大差异。结论:在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组成复方的汤剂中,不仅存在挥发性成分量的变化,还存在一系列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导致质的变化,由此可能导致了疗效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多指标正交试验优选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以麻黄碱、伪麻黄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和干浸膏得率为检测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最佳提取工艺为16倍量pH 2.0盐酸提取2次,每次2.5h.结论:多指标综合评定优化提取工艺更符合中医用药的整体观,优化的提取工艺方法合理可行,稳定可靠,具可操作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影响,探讨附子理中汤止泻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在模型组基础上,低剂量组按10g·kg-1ig,中剂量组按20 g·kg-1 ig,高剂量组按40 g·kg-1 ig,每天1次,连续4周.取结肠标本,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AQP4含量,RT-PCR法检测AQP4 mRNA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QP4含量(13.25 ±4.22) ng·L-1.AQP4mRNA相对表达量(0.38±0.11)均降低(P<0.01或P<0.05).和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中剂量组的AQP4含量(23.84±5.68) ng·L-1,AQP4 mRNA相对表达量(0.54±0.26)均升高(P<0.05).和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的AQP4含量(28.98±6.12) ng·L-1,AQP4 mRNA相对表达量(0.62±0.32)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能恢复脾阳虚大鼠AQP4含量和AQP4 mRNA正常表达,以高剂量的恢复作用较明显,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上调AQP4表达,促进胃肠道黏膜对水液的重吸收而起到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不同汤方中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药对主要有效成分在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麻黄附子甘草汤中的含量差异,为方剂配伍的科学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麻黄-附子药对麻黄的有效成分去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及附子的有效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结果:药对及2种汤剂中5种麻黄生物碱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附子中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麻黄-附子药对主要药效成分在不同方剂中含量的差异与其临床应用相关,但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舒胃汤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胃排空、P物质(substance P,sP)和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探讨舒胃汤治疗FD的机制.方法:60只SPF级SD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舒胃汤低剂量组(舒低组)、舒胃汤高剂量组(舒高组)、中成药组(木香顺气丸组)、莫沙必利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舒低组、舒高组分别给予舒胃汤7.67 g·kg-1,30.68 g·kg -1,木香顺气丸组予木香顺气丸1.65 g·kg-1、莫沙必利组予莫沙必利1.37 mg·kg-1,采用夹尾刺激方法制造功能性消化不良造模7d,造模后第3d各组给予相应药液ig,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予以蒸馏水( 10 mL·kg-1 )ig,均为每日1次,持续14 d.检测大鼠胃排空、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SP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Cajal间质细胞的结构变化.结果:大鼠模型组胃排空(48.12±10.17)%与空白组(89.00±7.59)%比较延迟(P<0.05),血浆SP模型组(5.32±2.12)ng·L-1与空白组(19.56±5.01 )ng·L-1比较,显著降低(P<0.05).大鼠胃排空中成药组(58.35±8.71)%、莫沙必利组(78.17±10.74)%、舒低组(60.39±3.48)%、舒高组(76.80±6.96)%与模型组(48.12±10.17)%比较改善(均P<0.05);血浆SP含量中成药组(12.89±2.10)ng·L-1、莫沙必利组(17.86±3.56)ng·L-1、舒低组(8.03±2.51)ng·L-1、舒高组(13.79±2.58)ng·L-1与模型组(5.32±2.12)ng·L-1比较明显增加(均P <0.05),胃窦部Cajal间质细胞结构改善.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运动抑制,舒胃汤能够提高SP水平,改善胃窦ICC细胞结构功能,促进胃排空,恢复胃肠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