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44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甲基麻黄碱与麻黄碱镇咳平喘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琳  邓康颖  罗佳波 《中药材》2008,31(3):416-417
目的对甲基麻黄碱和麻黄碱在镇咳平喘作用方面的起效时间、达效高峰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和作用强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豚鼠枸橼酸引咳法和整体动物药物引喘法,研究二者镇咳平喘作用.结果对整体动物哮喘模型,麻黄碱达效高峰时间为服药后135~150 min,药效维持时间为30 min;甲基麻黄碱达效高峰时间为服药后150~175 min,药效维持时间为45 min.对枸橼酸引咳模型,麻黄碱达效高峰时间为服药后135 min,药效维持时间为30 min;甲基麻黄碱达效高峰时间为服药后175 min,药效维持时间为45 min.结论二者均具有显著的镇咳平喘作用,与麻黄碱相比,甲基麻黄碱具有起效较慢、药效维持时间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粉针剂化学成分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黄连粉针剂药效物质基础,为双黄连粉针剂更合理的应用和更广泛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方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利用色谱和光谱技术鉴定所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结果从双黄连粉针剂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连翘环己醇(rengyol,Ⅰ)、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熊果酸(ursolic acid,Ⅲ)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结论经文献核实,该4种化合物均系从该制剂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3.
双黄连制剂剂型多样,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双黄连制剂在彰显疗效的同时也伴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旨在对双黄连制剂的研究概况及其临床应用做出总结和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提出建议,使其发挥最佳效用,为广大患者服务,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最佳提取、精制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苦杏仁苷的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提取条件;及不同结晶时间、乙醇用量对苦杏仁提取物精制的影响。结果:影响因素最大的是提取次数,其次是提取时间,再次是乙醇用量。最佳提取工艺确定为:6倍量95%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所得粗品用无水乙醇(1∶30固液比)重结晶三次,得到含量为92.47%的苦杏仁苷纯品,苦杏仁苷转移率为45.92%。结论:此工艺步骤简单、经济可行,适用于苦杏仁苷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生理盐水组,盐酸麻黄碱组,麻黄高、中、低剂量,炙麻黄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液6d,末次灌胃后45min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睡眠情况,记录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与麻黄高、中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麻黄低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杏石甘汤中、低剂量组的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8组的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炙麻黄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为指标,与等剂量的生麻黄相比,炙麻黄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无降低中枢兴奋作用,而麻杏石甘汤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有显著降低中枢兴奋作用,且有量效负相关关系,其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并测定葛根芩连方药中黄连生物碱。方法 通过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60%的磷酸盐(60mmol/L,pH=8.0)与40%甲醇为缓冲液,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为内标,紫外254nm检测,分离并测定葛根芩连汤水提物及微丸中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含量。结果 黄连中生物碱在6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5%、98.70%和97.7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12%、1.85%和1.95%。结论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席和回收率,可作为黄连制剂的研究提供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 袋泡剂(日本称泡袋剂)作为汤剂的改进,我所已经开展了系列研究,去年全国炮制、制剂会议上曾有报道,部分产品已销售到国内外。袋泡剂是在我国古代煮散和“焗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国时期《灵枢·寿夭则柔》中有“(口父)咀”的记载,所谓(口父)咀,就是把药材加工破碎;汉代《金匮至函经》也有“凡(口父)咀药,欲如大豆,粗则药力不尽。”的论述;到宋、金、元时,煮散颇为盛行,即是把药材锉末,水煎服,药材的破碎度进一步提高,方剂表现为:剂量小,疗效高的优点。后来,为使  相似文献   
9.
<正> 殷商时代,伊尹始创汤剂,以后经历了唐宋元时代的“煮散”、明清时代的“饮片”,沿革至今。近年来,尽管中成药有很大发展,但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汤剂仍然是中医临床的主要用药形式。汤剂具有吸收好、奏效快,能适应中医复方配伍、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的优点,但是,其煎药费时、服用不便、剂量大、浪费药材、不卫生、携带保存不便、临床药效不稳定,这种落后状态,使其越来越不适应中药事业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图新。  相似文献   
10.
白花蛇舌草多糖除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建立白花蛇舌草多糖除蛋白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白花蛇舌草多糖除蛋白工艺,以苯酚硫酸法测定样品多糖含量.结果:白花蛇舌草多糖除蛋白工艺为以1倍量5%三氯乙酸溶液除蛋白1次,静置2h后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