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umber Needed to be Treated,NNT)"指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脾阳虚证型)的中西药治疗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脾阳虚证型)病例分两组即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予以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西药常规治疗,以"反酸"为治疗时间终点结局事件,计算NNT及其相关指标。结果 NNT=8。每治疗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中药组要比西药组多预防1例反酸事件的发生,但中药组和西药组的治疗效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NNT作为疗效比较和评价的指标之一,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容易被临床医生理解,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领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改善脾阳虚证腹泻、食少、体重减轻等症状的机制。方法建立脾阳虚模型大鼠,分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5组。采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在体大鼠空肠肌活动变化,检测血清瘦素(Lp)和神经肽Y(NPY)水平,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慢波频率显著下降(P<0.01),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增高(P<0.05或P<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增大(P<0.01),血清Lp水平显著升高(P<0.01),NPY水平显著降低(P<0.01)。和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慢波频率上升(P<0.05),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减小(P<0.05或P<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减小(P<0.05),血清Lp水平降低(P<0.05),NPY水平升高(P<0.05);高剂量组慢波频率显著上升(P<0.01),快波出现频率、最大振幅、每丛快波数均显著减小(P均<0.01),纵肌收缩力振幅和环肌收缩力振幅均显著减小(P<0.01),血清Lp水平显著降低(P<0.01),NPY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Lp和NPY对小肠电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附子理中汤通过调节Lp和NPY水平可能是其发挥止泻增重功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脾阳虚证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和解偶联 蛋白1关联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探讨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高脂饮食和中药干预在实验动物能量代谢中的关联性和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①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d70~d98每天按10 g.kg-1体重生理盐水ig。d98检测刺激性产热,观察2 h肛温变化曲线和温度峰值,计算温度曲线下面积;②阳虚组:d42手术切除肩胛间BAT,余同①组;③脾阳虚组:d49~d98高脂饲料(83%普通饲料,15%甘油三酯,2%胆固醇)喂养;隔日19℃环境喂养,余同②组;④中药组:d70~d98每天按4 g.kg-1体重附子理中汤ig。余同③组。每周测体重1次。以效能体重增长率、效能产热温度峰值、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为参考指标。取BAT测UCP1表达量。结果:①效能体重增长率,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减慢(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加快(P<0.01)。②效能产热温度峰值,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升高(P<0.01);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效能体重增长率与效能产热温度峰值变化程度呈正相关。③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脾阳虚组与阳虚组相比产热曲线下面积增加(P<0.05);中药组与脾阳虚组相比,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增加(P<0.01)。效能体重增长率与产热温度曲线下面积变化程度呈正相关。中药组上调UCP1表达量,和阳虚组以及脾阳虚组相比,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温阳健脾中药促使高脂饮食转化为BAT并提高其产热活性。温阳健脾中药上调UCP1在BAT中的表达,通过UCP1的解偶联作用,使BAT分解产热而改善阳虚畏寒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水通道蛋白4(AQP4)的影响,探讨附子理中汤止泻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附子理中汤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在模型组基础上,低剂量组按10g·kg-1ig,中剂量组按20 g·kg-1 ig,高剂量组按40 g·kg-1 ig,每天1次,连续4周.取结肠标本,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AQP4含量,RT-PCR法检测AQP4 mRNA表达.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AQP4含量(13.25 ±4.22) ng·L-1.AQP4mRNA相对表达量(0.38±0.11)均降低(P<0.01或P<0.05).和模型组比较,附子理中汤中剂量组的AQP4含量(23.84±5.68) ng·L-1,AQP4 mRNA相对表达量(0.54±0.26)均升高(P<0.05).和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的AQP4含量(28.98±6.12) ng·L-1,AQP4 mRNA相对表达量(0.62±0.32)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能恢复脾阳虚大鼠AQP4含量和AQP4 mRNA正常表达,以高剂量的恢复作用较明显,附子理中汤可能通过上调AQP4表达,促进胃肠道黏膜对水液的重吸收而起到止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影响壮医体质类型的因素,为应用壮医体质学理论进行保健预防和疾病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壮医体质问卷调查表,应用比较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从年龄、职业和学历构成分析840例壮族群众壮医体质类型的特点。结果火型体质占40.00%,湿型体质、寒型体质和郁型体质分别占32.02%、14.05%、13.93%。随着年龄的增长,寒型体质和郁型体质所占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公务员以湿型体质居多(40.00%),离退休人员以郁型体质者居多(50.00%),从事工业生产者以火型体质居多(50.00%)。受教育程度较高者火型体质类型居多(61.11%)。结论壮医偏颇体质的形成和差异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天因素的内容很多,年龄、职业和学历仅是其中部分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注重终结性评价,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这种评价方式忽略了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1])。形成性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进展进行持续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将本科医学教育提出的根本任务和要求贯穿于免疫学的教学始终,浅谈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理念,培养团结合作、和谐发展的良好品德,注重与临床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方法以提高护理人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医学发展趋势的需要。在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中,尝试情景模拟法(scene simulation method,SSM)和基于团体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T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学习和协作,在设置特定场景和表演中,团队的成员得到了人际沟通能力的实训。实践表明,引入SSM和TBL相结合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对休克大鼠肺损伤和中性粒细胞脂蛋白(NGAL)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18只分为三组:正常组、限制组与大量组,每组6只大鼠,正常组不制作休克模型,限制组与大量组建立了休克模型。限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大量组给予大量液体复苏。记录三组大鼠的失血量和输液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NGAL水平;记录复苏后3 d、5 d与7 d肺组织病理评分、凋亡指数。结果所有大鼠在实验过程中均存活,限制组失血量与大量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限制组的输液量显著低于大量组(P 0.05)。限制组、大量组复苏后7 d的血清NGAL含量均显著低于复苏前(P 0.05),限制组也显著低于大量组(P 0.05),且均高于正常组(P 0.05)。复苏后3 d、5 d与7 d限制组、大量组的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限制组评分显著低于大量组(P 0.05)。复苏后3 d、5 d与7 d限制组、大量组的肺组织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限制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大量组(P 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休克大鼠的应用能减轻肺损伤,抑制血清NGAL的表达,减少输液量,抑制大鼠肺组织凋亡,有很好的基础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并观察中乌头碱对模型动物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10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乌头碱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5组,每组20只。模型组采用BAT切除术,术后以高脂饲料喂养、隔日寒冷环境刺激连续21 d,从第22天开始脑垂体后叶素(10 U·kg-1)皮下注射1次/d,连续7 d。第29天开始,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在模型组基础上,以中乌头碱分别按1,5,10 mg·kg-1ig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大鼠心功能、单向动作电位、体质量和体温等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类似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以及脾阳虚证形寒肢冷、纳少、消瘦、便溏及腹泻表现。与正常组和中剂量、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高度显著(P0.01)。中乌头碱剂量依赖性延长APD和升高APA,使之趋向于正常组。结论通过本方法建立的冠心病心脾阳虚证动物模型对病证结合动物造模可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中乌头碱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