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基线血压水平对远期衰弱发生的影响,为老年高血压的科学化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6月在北京市某社区接受老年综合评估且资料完整的老年非衰弱高血压患者,并于2023年1月1日至2月14日期间进行电话随访,最终共有372名老年高血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FRAIL量表进行衰弱评估,随访结局指标的定义:衰弱发生:基线调查时研究对象为无衰弱(0分)或衰弱前期(1~2分),在随访调查时衰弱评估为衰弱(≥3分)。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输入法)计算基线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与远期衰弱发生的(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建立3个调整模型进行逐步分析;使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对基线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与远期衰弱发生的剂量反应关系进行平滑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1)在调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文化程度、营养状况、Charlson共病指数、降压药使用情况、基线衰弱状态后,基线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与衰弱发生无显著关联,基线脉压水平与衰弱发生呈负相关,OR(95%CI)为0.983 (0.968, 0.998)(P<0.05);(2)基线收缩压水平与衰弱发生呈U型曲线关系,U型曲线的拐点在140 mmHg,当收缩压<140mmHg时,OR(95%CI)为0.957 (0.925, 0.990)(P<0.05),当收缩压>140mmHg时,OR(95%CI)为1.006 (0.985, 1.028)(P>0.05);对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得到一致结果。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基线收缩压水平对远期衰弱发生存在影响,呈U型曲线关系,U型曲线的拐点为140 mmH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影响。方法:72例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常规降压治疗)与阿托伐他汀组(36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压[收缩压(132.45±10.34)mmHg比(128.55±9.22)mmHg,舒张压(88.24±8.66)mmHg比(85.18±8.25)mmHg]及血清TNF-α[(9.43±2.02)ng/L比(7.92±2.13)ng/L]和IL-6[(20.12±3.55)ng/L比(16.65±3.27)ng/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能协同降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同时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时间截至2020年5月。搜索与RDN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试验组为行RDN治疗高血压的患者,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或者假手术组,血压的评估方法包括24h动态血压或诊室血压,收集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记录每个研究中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最终纳入13项研究,共1841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不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显著下降,试验组的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平均降低了3.97 mm Hg(95%CI–5.15~–2.79,P0.00001;1mm Hg=0.133k Pa),诊室收缩压降低了8.82mm Hg(95%CI–13.03~–4.61,P 0.0001),24h动态血压舒张压平均降低了1.95mm Hg(95%CI–2.70~–1.20,P0.00001),诊室舒张压降低了4.39 mm Hg(95%CI–6.05~–2.73,P0.00001)。试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6.7%)与对照组(1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24 h动态血压收缩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对基线心率≥72次/分、服用降压药物数目5种者RDN降压效果更明显,但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 RDN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控制不达标类型以及血压分级等血压特点及其与脑卒中患病情况的关系。方法:2012年3月至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门诊及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筛查血压控制不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共收集血压控制不达标高血压患者3909人。结果:研究对象男性占49.4%,女性占50.6%。62.2%患者服用一种降压药,37.8%联合用药。144例患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为3.68%。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和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未控制的患者相比,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者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低,OR=0.339(95%CI:0.124-0.923)。和收缩压<140 mmHg者相比,收缩压高于150mm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收缩压150~159mmHg以及≥160mmHg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532 (95%CI:1.266-5.067),和2.004(95%CI:1.010-3.979)。而脉压差、平均动脉压、舒张压以及血压分级在多因素分析中均为显示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关系。结论: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类型以及收缩压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相关。单纯舒张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以及收缩压高于150 mmHg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是否对伴高脂血症的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方法 52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瑞舒伐他汀10 mg/d+坎地沙坦8 mg/d,对照组仅使用坎地沙坦8 mg/d,观察6个月,进行血压控制的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收缩压平均下降10.2 mmHg,对照组平均下降7.5 mmHg(P<0.05);治疗组脉压差平均下降6 mmHg,对照组平均下降3mmHg(P <0.05);治疗组舒张压平均下降4.9mmHg,对照组平均下降4.2 mmHg(P >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坎地沙坦合用比单用坎地沙坦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但对舒张压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可乐定透皮控释贴片(C-TTS)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门诊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单用C-TTS(0.1mg/片),第2组为C-TTs加用双氢克尿塞6.25mg。每周根据诊室血压下降情况调整贴片用量,治疗前后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第1组在治疗后应用1~3贴C-TTS血压降至目标血压者9例(45%),第2组应用1~3贴血压降至目标血压者12例(60%),平均52%。两组未达标者治疗后血压与基线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各周末诊室血压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加用利尿剂组降压幅度较大,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C-TTS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好的降压效果,治疗依从性好,与利尿剂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及血压(B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血清Hcy水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Hcy≥15μmol/L,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仅服用降压、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不服用叶酸等影响Hcy的药物)、干预组(33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 250μg/d口服)。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W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测量患者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所有数据应用STATA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干预组患者Hcy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002);4W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BP及DBP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SBP及DBP值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000)。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的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联合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单纯降压组及调脂联合降压组,各60例.单纯降压组患者接受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治疗,调脂联合降压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qn po)调脂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两组分别进行血脂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和平均舒张压(24 h DBP),计算24h收缩、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脉压(PP)、脉压指数(PPI),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及个6月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控制良好.与单纯降压组相比,调脂联合降压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降低,PP及PPI明显降低(P<0.05),而SISBP和SIDBP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调脂联合降压治疗能更加有效降低≥2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PP及PPI,并且明显提高血压平滑指数,能有效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降压治疗对老年人动态血压及其平滑指数(SI)的影响。方法:180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被随机分为贝那普利降压组和调脂降压联合治疗组,调脂降压联合治疗组在贝那普利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1次/d,所有病人均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行血脂及动态血压检查,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24h平均舒张压(24hDBP),计算24h收缩、舒张压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及脉压(PP)、脉压指数(PPI),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动态血压值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5.79±0.5)mmol/L比(3.78±0.11)mmol/L]、甘油三酯[(1.81±0.27)mmol/L比(1.22±0.1)m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单纯降压组比较,PP[(51±10)mmHg比(45±8)mmHg]及PPI[(0.38±0.05)mmHg比(0.35±0.08)mmHg]明显降低(P〈0.05),而SISBP[(1.26±0.2)mmol/L比(1.37±0.16)mmol/L]和SIDBP[(1.18±0.23)mmol/L比(1.28±0.14)mmol/L]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降压协同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能更降低动态血压的脉压及脉压指数,并且明显提高血压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干预对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压及异常代谢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将患者随机分配接受5个月CPAP治疗或者5个月假性CPAP。在每种干预之前和之后,检测受试者的血压、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脂谱、糖化血红蛋白及人体测量学参数等指标。结果共128例完成研究。CPAP治疗与下列指标平均值的显著降低相关:收缩压(6.1mmHg;95%可信区间[CI]:1.3~6.2,P=0.001),舒张压(4.5mmHg;95%CI:0.8~4.2,P〈0.001),血清总胆固醇(16.5mg/dl;95%CI:5.2~21.4,P=0.005),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1mg/dl;95%CI:4.7~21.9,P=0.00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8mg/dl;95%CI:2.4~16.9,P=0.007),甘油三酯(21.9mg/dl;95%CI:4.2~42.1,P=0.03)和糖化血红蛋白(0.4%;95%CI:0.1~0.5,P=0.004)。CPAP治疗后代谢综合征显著好转(128例患者中23例逆转[18%]vs.假性CPAP治疗后仅3例逆转[2%])。结论在有中重度OSAS的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CPAP治疗5个月可降低血压并改善伴随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1.
探讨年龄,高血压、平均动脉压和晨峰血压等因素对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325例老年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225例)和非高血压组(100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非高血压组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10.82±2.72)mmHg比(14.18±2.98)mmHg]和舒张压变异[(8.12±1.83)mmHg比(9.05±1.94)mmHg]明显增加(P均<0.01);但其收缩压的变异性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t=1.277,P=0.21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晨峰收缩压和收缩压变异呈明显正相关(r=0.342,P<0.05),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变异呈明显的正相关(r=0.323,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是增加的,晨峰血压和平均舒张压是老年收缩压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channelblockers,CCBs)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meinhibitor,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作用的差异。方法按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及其检索策略。通过PubMed、EMBASE、OvidEBMReview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计算机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CCBs和ACEI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用统一的表格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CBs和ACEI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篇RCT,共计226例患者。文献异质性检验显示数据存在异质性(Q=54.80,P〈0.001)。荟萃分析结果显示,ACEI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CC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差:135.01,95%CI:59.87。210.16;Z=3.52,P=O.0004,P〈0.05):但在降低收缩压(标准差=-4.73,95%CI:-9.35—0.12,P〈0.04)和舒张压(标准差=-10.42,95%CI:-19.16—1.69.P〈0.02)方面较CCBs弱;在降低脉压(标准差-6.12,95%CI:-2.3~14.55,P〈O.15)方面与CCB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CEI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CCBs.该作用与其降压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择因STEAMI住院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8例,根据是否发生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n=73)和无复流组(n=15)。采用逐步筛选法选取自变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TEA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结果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率为17.0%。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患者间入院收缩压、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肌钙蛋白T峰值、发病-再灌注时间、球囊扩张次数和靶血管置入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收缩压100 mmHg(OR=1.019,95%CI:1.006~1.032)、合并2型糖尿病(OR=3.016,95%CI:1.984~3.245)、肌钙蛋白T峰值(OR=1.664,95%CI:1.242~1.845)、发病-再灌注时间(OR=2.988,95%CI:1.545~3.345)、球囊扩张次数(OR=1.864,95%CI:1.545~3.345),是急诊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STE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SBP100 mmHg、合并糖尿病、球囊扩张次数及发病-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治疗高血压晨峰血压(MBPS)的疗效。方法:103例原发性高血压MBPS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53例,20 mg/d)和苯磺酸氨氯地平(50例,5 mg/d)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周做24 h动态血压监测,调整药物剂量和观测服药前后清晨血压变化。结果:2组药物治疗8周,24 h、白天、夜间及最后2~4 h平均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奥美沙坦组最后2~4 h舒张压(DBP)的降低幅度大于氨氯地平组(19.3±11.8 vs 9.0±6.6 mmHg,P=0.031)。2组降晨峰血压(MBPS)的幅度相近,△收缩压(15.8±6.7 vs 17.0±6.8 mmHg,P0.05);△舒张压(12.8±5.9 vs 9.3±2.1 mmHg,P0.05)。2组治疗后脉率均稍有上升(3.4±1.8 vs 4.2±1.3次/min,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滑指数(SI)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奥美沙坦酯能有效平稳的控制原发性高血压MBPS,奥美沙坦能强效抑制清晨舒张压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ICU)科室护士诊室血压(OBP)、动态血压监测(ABPM)数据及隐性高血压(MH)患病状况。方法:选择参加2011年解放军第463医院和沈阳军区总医院春季体检中ICU护士,63例及门诊科室护士63例,分别为ICU护士组和门诊对照组,两组进行1:1配对,配对条件为:相同性别、年龄及护龄、目前岗位从业时间、职称、文化程度和人体质量指数。两组均接受了OBP和24h—ABPM检测。结果:OBP测量值:与门诊对照组比较,ICU护士组的OSBP[(131.56±20.38)mmHg比(134.73±21.35)mmHg]和ODBP[(80.73±15.29)mmHg比(84.29±16.40)mmHg]显著升高(P〈0.05);24h—ABPM各类监测指标:与门诊对照组比较,ICU护士组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测量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同时,ICU护士组的MH患病率显著高于门诊对照组(28.57%比11.11%,X^2=6.047,P〈0.05)。结论:大医院ICU科室护士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各类指标显著升高,且隐性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中、重度高血压病126例[收缩压(SBP)≥140 mmHg,舒张压(DBP)≥105 mmHg],每日晨服拉西地平(4~6)mg联合缬沙坦80mg,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病4周后,SBP平均值较服药前降低33.9mmHg,DBP平均值降低25.7mmHg,血压达标(SBP<140mmHg,DBP<90mmHg)率为88.2%,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缬沙坦降压效果明显,安全性好,可作为中、重度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血管高反应性(HCVR)对中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在院疗养男性高血压(1级)患者60例,依照冷加压试验(CPT)将受试者分成高反应组及正常反应组。比较两组相应的临床资料以及动态血压、HRV等。结果(1)与50名正常血压对照者比较,60名高血压患者中HCVR所占比例较高(58.3%vs26.0%,P〈0.01)。(2)与正常反应组比较,高反应组24h平均收缩压(SBP)[(148.9±8.9)vs(143.6±8.5)mmHg,P〈0.05]、24h平均舒张压(DBP)[(94.4±5.7)vs(90.5±6.0)mmHg,P〈0.05]较高;夜间平均SBP[(145.4±9.2)vs(135.2±6.4)mmHg,P〈0.01]、夜间平均DBP[(92.7±5.8)V.g(83.6±5.2)mmHg,P〈0.01]增高更明显;高反应组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非勺型高血压者较正常反应组显著增高(74.3%vs28.0%,P〈0.01)。(3)高反应组与正常反应组相比,HRV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SDNN:(85.8±10.7)vs(118.6±13.8)ms;SDANN:(73.1±14.2)vs(106.1±15.2)ms;RMSD:(14.3±5.5)vs(22.3±9.5)ms;PNN50:(4.9±2.1)%vs(7.0±3.0)%,P〈0.01]。(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CVR(OR=4.53;95%CI1.77~11.60)及HRV(OR=10.28,95%CI3.94±26.86)降低可能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HCVR者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比例较高;高血压合并HCVR者非勺型血压多见,昼夜节律紊乱,心率变异减低,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轮班工作对睡眠和血压昼夜值、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长期在我院工作的29例轮班护士为轮班护士组,以32例白班护士为白班护士对照组(白班对照组),两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与白班对照组比较,PSQI问卷评估显示,轮班护士组的大部分因子分及 PSQI总分[(8.67±2.16)分比(11.98±3.30)分]均显著升高(P<0.05~0.01);24h动态血压监测表明,轮班护士组的平均夜间 SBP [(106.51±12.94)mmHg 比(115.74±13.72)mmHg]和 DBP [(71.23±9.76)mmHg比(74.96±10.68)mmHg]均明显升高(P<0.05);平均SBP下降率[(7.84±1.52)%比(3.66±1.47)%]和DBP下降率[(6.55±1.39)%比(2.83±0.51)%],SBP杓型比例(59.38%比31.03%)和DBP杓型比例(68.75%比27.59%)明显减少,而 SBP非杓型比例(40.63%比68.97%)和 DBP非杓型比例(31.25%比72.41%)均显著增加(P<0.05~<0.01)。结论:轮班护士存在明确的睡眠障碍,并有血压昼夜值和节律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 host、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查时间为2013年10月之前。纳入标准为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脂康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22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脂康组较安慰剂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5,95%CI:-1.67~-0.64,P0.001)、(WMD=-0.51,95%CI:-0.83~-0.20,P=0.002)、(WMD=-0.99,95%CI:-1.38~-0.59,P0.001)],HDL-C明显升高(WMD=0.21,95%CI:0.05~0.38,P=0.01);血脂康组较单纯常规治疗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9,95%CI:-1.45~-0.93,P0.001)、(WMD=-1.19,95%CI:-1.45~-0.93,P0.001)、(WMD=-1.00,95%CI:-1.27~-0.73,P0.001)],HDL-C显著升高(WMD=0.17,95%CI:0.05~0.29,P=0.007)];血脂康与他汀类药物相比TC、TG、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有效调节血脂,与他汀类药物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直立倾斜试验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对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安静环境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持续监测心率和血压变化。结果:140例老年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阳性反应80例(男43例.女37例)。其中血管抑制型39例(男21例,女18例),心脏抑制剂9例(男4例,女5例),混合刑32例(男18例,女14例)。血管抑制型患者晕厥时与晕厥前相比,血压从(122±14/69±15)mm—Hg下降到(82±15/45±10)mmHg(P〈0.01);心脏抑制剂患者晕厥前心率为(95±17)次/min.晕厥时下降至(51土8)次/min(P〈0.01);混合型患者晕厥前心率为(110±21)次/min。晕厥时下降至(63±21)次/min(P〈0.01),血压从(115±18/65±18)mmHg下降到(83±19/46±10)mmHg(P〈0.01)。结论: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老年不明原因晕厥的有效方法,血管抑制型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其阳性率和血流动力学模式分布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