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问世以来 ,一直是心脏介入治疗的研究热点。 2 0 0 0年 ,美国心脏协会 73届大会对其临床试验做了最新总结。1 支架术的评价1.1  BENESITEN和 STRESS试验 [1] :这两项随机试验都已证明 ,直径 3~ 4毫米的冠脉血管在支架术后3~ 6个月 ,经冠脉造影检查 ,可发现其再狭窄率比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 (PTCA)要低 30 %。并且由于支架有防止血管收缩和机械支撑作用 ,支架术后的管腔直径要比 PTCA大。试验同时发现支架术后的血栓并发症较高 ,这些危险又常伴发较高的出血和血管并发症。这使人们不得不联合应用高效抗血小板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对冠状动脉循环中肾上腺髓质素 (ADM)及内皮素 (ET 1)水平的影响。方法 :33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即刻、球囊扩张后即刻、支架置入后即刻、术后 10min采集冠状静脉窦血 ,与此同时采集股动脉血 ,采用放免法测定ADM、ET 1的浓度。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前后ADM及ET 1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球囊扩张后即刻冠状窦内ADM与ET 1明显升高 (P <0 0 1) ;支架后即刻ADM与ET 1有上升趋势 (P >0 0 5 ) ;术后 10minADM降至术前水平 ,ET 1仍明显高于造影前水平。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循环血管活性物质基本不影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循环中ADM与ET 1明显升高 ,可能与球囊损伤内皮、支架对管壁的机械压迫及刺激有关。二者可能参与了PTCA及支架术后急性闭塞、再狭窄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 8(IL 8)的变化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观察 12 1例冠心病患者PCI中和PCI后 30d内并发症 ,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 8和血清C 反应蛋白(CRP) ,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 β2 黏合素Mac 1(CD11b/CD18)受体表达。结果 :12 1例中 16例出现早期并发症。16例早期并发症患者PCI前、后血浆IL 8、CRP、CD11b/CD18差值水平明显高于无早期并发症患者(均P <0 .0 5 )。随着IL 8、CRP、CD11b/CD18三分层由低到高 ,早期并发症明显增高 (均P <0 .0 5 )。经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PCI前IL 8、糖尿病对早期并发症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CI后早期并发症组血浆IL 8差值与CD11b/CD18差值之间呈明显正相关 (r =0 .776 ,P <0 .0 1)。结论 :PCI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PCI前存在的炎性反应程度有关。血浆IL 8水平正常者对PCI后早期并发症具有独立的阴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经皮冠脉血管重建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 ,PCI)至今已走过2 0余年的岁月,其间新技术、新器械、新思想、新观点层出不尽,但PCI术后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如影相随、挥之不去”。单纯球囊扩张的术后再狭窄率高达30 %~5 0 % ,研究发现其中70 %可能与血管弹性回缩有关,30 %为细胞过度增殖及血管再塑型(remodel ing)。为解决PTCA术后再狭窄,人们尝试过冠状动脉内支架术(STENT)、定向冠状动脉内膜切除术(DCA)、高速冠状动脉内膜旋磨术及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等技术,在评价手术即刻和远期效果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 MB)的变化了解介入术后心肌微损伤情况,并观察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 对象:选择稳定型心绞痛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者,术前经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并除外术  相似文献   

6.
PTCA支架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后血清肌钙蛋白 I(c Tn I)和磷酸肌酸激酶 (CK)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分别测定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 85例 PTCA支架术前及术后 2 4 h的 c Tn I和 CK水平 ,并分组比较。结果 :稳定型心绞痛 16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4 1例 ,陈旧性心肌梗死 2 8例 PTCA支架术后 ,c Tn I水平均较术前升高 (P<0 .0 1) ;而 CK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P>0 .0 5 )。 c Tn I升高组的扩张时间、扩张压、扩张次数、支架术、手术血管严重狭窄 (≥ 95 % )的比例高于未升高组 (P<0 .0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组术后c Tn I升高的比例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 (P<0 .0 1)。结论 :PTCA支架术可造成心肌的轻度损伤。c Tn I升高可能与扩张的时间、压力、次数、置入支架数量、原来血管狭窄程度、临床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 同工酶 (CK MB)的变化 ,了解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后心肌微损伤情况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 83例经造影证实为单支血管病变的稳定型心绞痛行PTCA和支架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者。测定术前 ,术后 6、12、2 4及 4 8h血清cTnI、CK MB的水平 ,并随访观察术后 4~ 5周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 ,以及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前和术后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术后 2 3例出现cTnI或 (和 )CK MB阳性者 ,其中支架组 2 1例 ,球囊组 2例。cTnI阳性检出率 (2 4 .1% )明显高于CK MB阳性检出率 (6 .0 % ) (P <0 .0 1)。cTnI和 (或 )CK MB阳性 (损伤组 )术中球囊扩张的总时间、单次扩张最长时间以及分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TnI和 (或 )CK MB阴性 (未损伤组 ) (分别为P <0 .0 5、P <0 .0 1、P <0 .0 1) ,而球囊扩张次数和扩张的最大压力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随访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左室功能的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PTCA及支架术后心肌微损伤并不少见 ,尤以支架术后发生率高。这种微损伤对近期预后的影响不大。检测这种微损伤的指标以cTnI明显优于CK MB。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MT)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对 174例UPLMT行PCI,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12 1例 ,支架术 5 3例。其中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血管造影成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 16例 (9 2 % ) ,15 8例 (90 8% )获操作成功。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 17例 (9 8%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4 6 % ) ,均发生于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组。半年内有 15 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有 36例 (2 3 7% )行血管重建。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生存率 (免于死亡 )分别为 89 7%、84 5 % ,术后 1年、3年免于心脏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 6 3 8%、5 7 5 %。结论 对UPLMT ,尤其是开口部、体部病变 ,PCI的近期疗效可以接受 ,但术后主要心脏事件 (如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死亡等 )有待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9.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 8例发病在1 5~ 6 5小时的AMI患者行直接PTCA术 ,其中 2 2例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成功率 1 0 0 %。梗塞相关血管 (IRA)的TIMI 3级血流恢复率 96 4 % ,无住院死亡。 2例合并出血 ,2例术后急性左心衰。 1 8例术后出院前重复冠脉造影示IRA无血栓形成。术后随访 1 0 1 6个月 ,3例因多支病变再次行PTCA术 ,5例 ( 1 7 8% )复发心绞痛 ,无死亡病例。结论 AMI的直接冠脉内支架术是安全有效的 ,可以改善病人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状态下 ,紧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挽救患者生命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15例 ,平均年龄 (70 1± 8 4)岁 ,动脉血压 <85 / 6 0mmHg(1mmHg=0 133kPa) ,心动超声检查射血分数 (EF) <42 % ,伴有明确的急性泵衰竭征象。患者发病 2 4h内紧急行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支架术 ,其中 4例同时行右冠状动脉内支架术 ,3例行回旋支冠状动脉内支架术。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观察血压、心率 ,应用心动超声测定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5例患者支架术后完全阻塞的左前降支血管再通良好 ,术后 30min血压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收缩压 (10 6 0± 11 8)vs (76 2± 4 9)mmHg ,P <0 0 1;舒张压 (82 4± 9 7)vs (5 6 2± 6 1)mmHg ,P<0 0 1];心率明显下降 [(79 2± 8 4)vs (10 9 2± 9 1)次 /分 ,P <0 0 1]。术后 4h ,心动超声测定心功能明显改善 [EF(48 8± 4 7) %vs (34 3± 4 5 ) % ,P <0 0 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状态时 ,尤其是年老患者 ,治疗的关键是尽早使完全阻塞的血管再通 ,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十分有效和较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与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有选择性的对 37例患者行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 ,观察其疗效和血管并发症。结果 :1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 93 8% (有 2例失败 )。 2 1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1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2 6处存在≥ 70 %的狭窄病变 ,适合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2 6处病变有 4处PTCA疗效满意 ,2 2处行PTCA +支架术 ,植入支架 31只。狭窄从 (81± 12 ) %降低至 (10 6± 7 4 ) % ,最小血管直径由 (0 86± 0 12 )mm增加至 (3 0 8± 0 32 )mm。 6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 所有患者术后即拔导管鞘 ,局部压迫 4h。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3 3% (1例术后的桡动脉闭塞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可行 ,其具有穿刺部位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可选择性的应用于某些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的急性血管闭塞。为此 ,本文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了评价。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来源 :1999年 9月至 2 0 0 1年 11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病人 16例 ,包括男性 12例、女性 4例 ,平均年龄 (6 1± 10 )岁。其中 ,心功能Killip分级为 2级 1例 ,3级 8例 ,4级 7例。2 方法 :术前合并低血压者 (7例 )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3例 )者植入临时起搏电极。按照Gru entzig方法进行PTCA加支架置入术。术后静脉滴注肝…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仅可以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心功能,还能降低死亡率.特别是老年AMI患者直接PTCA比慢性闭塞血管病变PCI成功率更高[1].现对我院89例老年AMI患者采取急诊PTCA 支架术,取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对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44例冠心病患者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通者纳入研究。术前一周内及术后 48h内分别记录体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测量QTd及QTc离散度 (QTcd)。为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QTd及QTcd可能产生的影响 ,我们还测量了同期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QTd及QTcd。结果  (1) 10 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及其亚组 (术前QTd延长组、正常组 ,QTcd延长组、正常组 ,单支病变组 ,二支病变组 )手术前后QTd及QTcd差异均无显著性 ;(2 )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手术前后QTd差异也无显著性 ,但QTcd却从术前的 (5 8 9± 33 3)ms缩短至术后的 (4 7 6± 2 0 9)ms(P <0 0 5 )。亚组分析表明 :术前QTd延长组 (75 4± 2 5 2 )ms术后明显缩短 (4 7 5± 19 6 )ms,P <0 0 1;术前QTcd延长组 (95 3± 30 3)ms术后也明显改善 (5 2 5± 2 5 6 )ms ,P <0 0 1;单支病变组手术后QTd(4 1 6± 16 9)ms及QTcd(4 4 3± 18 2 )ms均较术前 [QTd及QTcd分别为 (5 5 5± 2 6 4)ms及 (6 0 3± 31 1)ms]明显缩短 (P均 <0 0 5 ) ;而术前QTc或QTcd正常组、二支病变组手术后QTc及QTcd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PTCA及支架术可明显缩短QTcd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中血浆内皮素 (ET- 1)及血管紧张素 (AT )的变化。方法 :4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冠脉造影组 (10例 )和 PTCA加支架组 (34例 ) ,共植入支架 48个 ,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 2 4h内不同时间点采集冠状静脉窦血及股动脉血 ,采用放免法测定 ET- 1及 AT 的浓度。结果 :冠脉造影前后 ET- 1及 AT 无显著变化 (P>0 .0 5 ) ;PTCA及支架组在球囊预扩张即刻 ET- 1轻度增高 (P<0 .0 5 ) ,AT 显著增高 (P<0 .0 1) ;支架后即刻 ET- 1及 AT 明显降低 (P<0 .0 5 ) ;支架后 10 min ET- 1及 AT 又有回升。术后12 h出现外周血 ET- 1及 AT 的升高。结论 :冠脉造影对冠脉循环血管活性物质无显著影响 ;PTCA加支架术中存在血管活性物质的波动 ,支架植入后即刻 ,冠脉循环血中 ET- 1及 Ang- 的降低与支架植入后局部血流改善有关 ,ET- 1及 Ang- 的延迟释放可能是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TCA)明胶酶的变化;方法:15例确诊为单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PTCA术前及术后5分钟内冠状动脉窦内取抗凝血2ml,利用Gelatin—PAGE法测冠状动脉内明胶酶的活性表达;结果:在术后明胶酶A比术前高(P〈0.05),明胶酶B与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明胶酶可能参与支架术后再狭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和心肌梗死微循环再灌注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 YJ  Ding WH  Gao W  Hong T  Huo Y  Qi LT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102-10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 (IRA)开通前后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组织水平灌注状态的关系。方法  (1)测定 8例健康人和 2 2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前即刻 ,术后 12、2 4h ,血浆白细胞介素 (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α、IL 10的变化。 (2 )按照再灌注后 2h心电图ST段回落是否 >70 % ,将 2 2例AMI患者分为 :A组 (ST回落≥ 70 % )12例和B组 (ST回落 <70 % ) 10例 ,比较两组患者IL 1β、TNFα、IL 10的变化幅度。 结果  (1)治疗前A、B两组AMI患者血浆TNFα、IL 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IL 1β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再灌注后 12、2 4hA、B两组血浆IL 1β和TNFα均较术前显著增高 (P <0 0 1,P <0 0 5 ) ,B组血浆IL 10较术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A组则无此变化 (P >0 0 5 )。 (2 )A、B两组间比较 ,治疗前TNFα、IL 1β、IL 10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成功PCI、IRA血流达TIMI 3级者 ,B组患者血浆IL 1β、TNFα、IL 10 ,在再灌注 12h显著高于A组 (P <0 0 1,P <0 0 5 ,P <0 0 5 ) ,再灌注 2 4h ,IL 1β、IL 10仍然高于A组 (P <0 0 5 )。 (3)A、B两组患者抗炎因子IL 10的升高幅度均显著低于致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支架术都可有效的恢复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异常。采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评价PTCA及支架在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作用上的特点及差异。方法 冠心病患者 2 1例 (男 18例 ,女 3例 ) ,平均年龄 (6 4.1± 5 .4)岁 ,对 2 3支狭窄的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15支 ,右冠状动脉 6支 ,左回旋支 2支 )行PTCA之后置入支架 2 1枚。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及PTCA术后、支架术后采用多普勒导丝描记技术分别记录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 (averagepeakvelocity ,APV) ,狭窄近、远端血流速度比 (proximalanddistalratioofpeakvelocity,p/DVR)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flowreserve ,CFR)。结果  2 3支冠状动脉的平均狭窄率PTCA术前为 88.5 % (6 0 .3%~ 97.5 % ) ,术后为 37.2 % (17.5 %~ 6 8.3% ) ,置入支架 (2 1支冠状动脉 )后为 0 .7% (- 2 .1%~ 7.4% )。 2 0支冠状动脉获得完整的多普勒导丝检查资料 ,结果显示 :PTCA术后狭窄远端APV及充分血相APV、CFR明显高于术前 [(2 0 .7± 6 .4)cm/svs (12 .8± 6 .0 )cm/s,(31.8± 15 .4)cm/svs (14.6± 9.1)cm/s ,1.8± 0 .4vs1.3± 0 .4,P均 <0 .0 5 ],狭窄近端APV、P/DVR较术前分别有增高或下降趋势 ,但差别均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 观察我院 1997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所纳入的 2 90例小血管支架患者的 2 99支血管 30 4处病变共 316个小血管支架 (支架直径 <3 0mm)术后的手术成功率 ,术后即刻效果 ,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 1个月至 4年 ,其中 12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 89%± 12 %改善至术后的 5 %± 5 % (直径法 ) ,术后 1个月随访 2 0 2例( 6 9 7% ) ,存活 197例 ,5例于术后 3h~ 7d死亡。 2例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 ,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 ,2例猝死。 180例随访 5个月至 4年 ,无事件存活率 (NES) 73 3% ( 132 / 180 )。其中 12 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39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30 3% ) ,37例二次行PCI,2例行CABG ,再狭窄患者中 2例二次PCI后再次发作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例行第 3次PTCA ,1例行CABG。 1例患者术后 2年死于心衰 ,1例术后 3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为支架术相关动脉 )。结论 小血管支架术手术成功率高 ,术后即刻效果好 ,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 (死亡、AMI及TLR)未增高 ,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 ,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在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手术高危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 MT)患者中的应用及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3年 2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对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 CABG或手术高危的 UPL MT进行了 PCI治疗 ,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4 8例 ,支架术 37例。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技术成功(术后残余直径狭窄 <5 0 % ,且获得 TIMI3级血流 )。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共 12例 (14 .1% ) :死亡9例 (10 .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3例 (3.5 % ) ;再次 PCI术 3例 (3.5 % ) ;无 Q波心肌梗死、急诊 CABG。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共 15例 (17.6 %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9.4 % ) ;半年内共有 7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对19例 (2 6 .8% )进行了靶血管重建 ;对资料完整的 6 4例患者作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 :PCI术后 (3或 /和 6个月 ) L VEF较术前显著改善 (5 .5± 8.7% ,P<0 .0 5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 (免于死亡 )的生存率为 81.2 %、76 .5 % ,免于心源性死亡的生存率为 90 .6 %、89.4 % ,免于心脏事件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