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2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浙江省8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治疗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1~2002年浙江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药物治疗状况。方法调查浙江省23所医院2001—2002年间出院诊断为AMI的806份病史资料。结果男性占72·2%。平均年龄为67·4岁,从胸痛发生至到达医院平均时间为11h。总静脉溶栓率仅为19·2%,适宜溶栓却未进行溶栓治疗者106例(45·9%)。β受体阻滞剂(B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实际使用率分别为49·4%、65·4%。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他汀类使用率较高,分别为88·2%、73·7%、71·5%。结论浙江省的AMI西医药治疗基本上遵循了指南推荐策略,但与指南要求仍存在差距,尤其是静脉溶栓率偏低。  相似文献   
2.
阿替洛尔和地尔硫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阿替洛尔片和地尔硫缓释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患者的降压、减少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73例轻中度高血压病合并SMI患者被随机分成 2组 ,分别服用阿替洛尔片 (阿替洛尔组 )和地尔硫缓释胶囊 (地尔硫组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8周后对心率、坐位血压、动态血压、48h动态心电图 (AECG)中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 服药 8周后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心率分别平均下降 1 1 2次 /min和 8 8次 /min ,坐位血压分别平均下降 2 1 1 /1 9 1mmHg(1mmHg =0 1 33kPa)和 2 8 1 /2 0 7mmHg ,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均有明显的下降。 48hAECG示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缺血次数分别减少 59 9%和 86 6 % ,缺血时间分别减少 44 9%和 84 7% ,缺血时间减少两组间比较P <0 0 5。阿替洛尔组和地尔硫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1 6 %和 1 1 1 %。结论 阿替洛尔和地尔硫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阿替洛尔减慢心率作用强于地尔硫 ,地尔硫减少心肌缺血的作用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3.
经静脉植入心脏复律起搏除颤器1例陈君柱,陶谦民,朱建华(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杭州310003)沙振球,谢培怡,袁顺达,胡玉卿,房溶娟(浙江绍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男性,34岁。50余天前因突发晕厥和阿-斯综合征入院。此次因少量饮酒后突发心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前瞻性地测定了 16例正常人外周静脉血清 IGF1水平和 16例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清的 IGF1水平 ,且把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清 IGF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分别为 (2 5 .39± 13.32 )μg/ l和 (4 8.0 2± 33.4 3)μg/ l,(P<0 .0 5 ) ;但其冠状静脉窦血清 IGF1水平明显高于其外周静脉血清 IGF1水平 ,分别为 (4 4 .17± 15 .5 8)μg/ l和 (2 5 .39± 13.32 )μg/ l(P<0 .0 1)。冠心病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 IGF1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r=0 .5 37,P<0 .0 5 )。结论  IGF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复方替米沙坦在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时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试验.经1周安慰剂筛选期,69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期.345例对替米沙坦单药开放治疗8周无充分反应[平均坐位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进入为期8周的随机双盲治疗期.175例患者进入复方替米沙坦治疗组(80 mg替米沙坦加12.5 mg氢氯噻嗪),170例进入80 mg替米沙坦单药治疗组.每次随访测量坐位和立位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谷值,记录不良事件.筛选期以及开放和随机双盲治疗期结束时进行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结果 (1)与开放治疗期结束(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舒张压谷值平均下降10.1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7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17.复方替米沙坦组坐位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14.2 mm Hg,替米沙坦单药组平均下降7.4 mm Hg,两组间比较P<0.0001.(2)与基线比较,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立位舒张压和收缩压谷值平均下降幅度大于替米沙坦单药组,两组间比较P=0.0350和P<0.0001.(3)按照平均坐位舒张压谷值<90 mm Hg和(或)与基线值相比降低≥10 mm Hg评价,随机双盲治疗8周后,复方替米沙坦组有效率为74.6%(129例患者),替米沙坦单药组为59.2%(100例患者),两组间比较P=0.0016.(4)在随机双盲期,两组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5%和3.6%,两组间比较P>0.05.结论 替米沙坦单药治疗无充分反应的中国高血压患者,复方替米沙坦每日口服一次能够进一步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下称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美国约有250万人患有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临床试验中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与Framingham心脏研究对于脑卒中危险的评价一致,不行抗栓治疗的患者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4.5%.心房颤动使所有年龄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增加4~5倍.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在临床上遇见3例冠状动脉痉挛合并晕厥的病例,发作时无明确的心绞痛症状,均以发作性晕厥为突出的临床表现,除有典型的心电图ST段抬高的变化,病人表现为窦性停搏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无器质性狭窄,冠脉内注入麦角新碱...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Cx)40、43表达的改变,探讨Cx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39例接受开胸手术者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手术时取右心耳及左心房各约100mg,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心房肌Cx40、Cx43表达量与分布的改变。结果:房颤组Cx40表达量在左心房、右心耳较窦性心律组高,Cx43表达量在左心房较窦性心律组高,在右心耳无差异。免疫组化显示房颤组Cx40、Cx43均分布紊乱,聚集于胞浆或核周。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Cx40、Cx43表达增高,且分布异常,提示心房肌Cx40、Cx43表达改变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冠心病 (CHD)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数量和功能的改变。方法 :选择CHD患者和非CHD患者各 2 0例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 ,培养 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化学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荆豆凝血素Ⅰ和DiI 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采用二苯基四氮唑嗅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黏附能力。 结果 :CH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明显减少 [(31.8± 7.7)∶(5 9.5± 10 .6 )EPC/视野 (× 2 0 0 ) ,P <0 .0 5 ],且CHD患者外周血EPC的黏附能力、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也明显受损。结论 :CHD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减少、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3 7岁。驾驶吉普车不幸与迎面驶来的货车相撞 ,当即人事不省 ,被送到当地医院急救。急诊CT检查发现纵隔增宽 ,左侧胸腔大量积血 ,左髋关节粉碎性骨折。入院第 7天 ,在无任何诱因下 ,患者发生胸痛 ,随即突然出现心室颤动 ,经除颤复律 ,心电图检查发现胸前V1 ~V5导联ST段抬高 ,出现Q波 ,心肌酶谱明显增高 ,CK 3 974U/L ,CK MB4 6 9U/L。心脏超声示心脏前壁无收缩 ,射血分数 3 6 %。因诊断不明 ,并且合并有血胸、纵隔血肿 ,未予溶栓剂治疗。心肌梗死发生后一周 ,转入本院进行心脏导管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