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索哈尔滨市及城郊室内空气质量,并分析其对学龄儿童肺功能指数的影响,为预防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在采暖季对哈尔滨市及城郊80户学龄儿童室内环境中的CO2、甲醛、苯、PM10、细菌总数进行监测,应用层次分析模型(IAAH)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室内空气质量与学龄儿童肺功能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哈尔滨城郊室内监测空气污染物中CO2体积百分比、PM10质量浓度及细菌总数高于市区(t值分别为5.86,4.92,21.16,P值均 < 0.05);采用IAAH模型分析城郊家庭室内空气质量发现,37.5%家庭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20.0%家庭空气质量存在严重污染。多重线性回归在排除混杂影响因素后,室内空气质量IAAH值与小学生肺功能指数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75%)和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均存有相关性(β值分别为-0.17,-0.34,-0.43,P值均 < 0.05)。  结论  哈尔滨市采暖季城郊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应引起重视,以防学龄儿童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三明市区9~11岁小学生的肺功能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三明市三元区和梅列区两所小学634名9~11岁健康小学生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结果 634名学生中,男生246人,女生288人。9岁、11岁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25%)、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FEF75%),男生均高于女生;10岁组FEF75%女生高于男生,FVC、FEV1、PEF、FEF25%和FEF75%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VC、FEV1、PEF、FEF25%、FEF75%与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FVC、FEV1、PEF、FEF25%与性别呈负相关。结论三明市区9~11岁小学生肺功能指标受年龄、身高、体重和性别的影响,但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PM2.5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肺活量关联及其超重肥胖修饰效应,为中小学生合理安排室外活动和加强空气污染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201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年度健康体检数据中数据合格的学生1 036 273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出研究对象所处区域的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估计PM2.5短期暴露对肺活量7 d内的单独滞后效应与平均滞后效应,分析超重肥胖对PM2.5的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肺活量关联的修饰效应。  结果  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PM2.5平均质量体积浓度为66.36 μg/m3;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3.38%,平均肺活量为(2 286.72±956.77)mL。PM2.5对肺活量的单独滞后效应lag6时最大,即PM2.5日均浓度每增长10 μg/m3与儿童青少年肺活量降低2.81(95%CI=2.60~3.03) mL显著相关。PM2.5对肺活量的平均滞后效应lag07时最大,即PM2.5滑动平均质量体积浓度每增长10 μg/m3与儿童青少年肺活量降低5.82(95%CI=5.37~6.27) mL显著相关。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对PM2.5短期暴露引起的肺活量下降易感性更高(P<0.01)。  结论  PM2.5短期暴露与儿童青少年肺活量呈负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在PM2.5短期暴露后肺活量下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刘倩  张锋  赵永钢  刘萍 《中国校医》2023,(5):362-364
目的 探讨西安市大气PM2.5短期暴露对小学生肺功能的影响,为空气污染治理及保护儿童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在西安市雁塔区(轻污染区)和莲湖区(重污染区)2个国家监测点内各选择1所小学(A校与B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三~五年级小学生,分别于采暖前后开展一次肺功能检测。同时收集检测当天及前29 d的PM2.5日均浓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M2.5暴露对小学生肺功能指数的影响。结果 2所小学采暖期PM2.5的日均浓度分别为132.80μg/m3和110.00μg/m3,均超过二级浓度限值;采暖期PM2.5的日均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P<0.05)。在控制性别、年龄等影响因素后,PM2.5暴露对B校学生肺功能指数FVC和FEV1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暖期肺功能指数FVC相较于非采暖期平均降低0.080,肺功能指数FEV1平均降低0.056;PM2.5...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郊区学校儿童的肺功能基本情况. [方法]对上海市某郊区小学的3~5年级学生进行肺功能检查. [结果]男女生肺功能主要指标如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肺活量(FEV1.0)、峰值呼气流速(PEF)、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吸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吸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吸流速(FEF75%)等与身高、体重和年龄均呈密切正相关,且与身高的关系最为密切;男生FVC、FEV1.0、PEF、FEF25%高于女生;有17.9%者显示肺通气功能受损,另有6.6%者可能发生早期小气道病变.[结论]肺功能测定是儿童呼吸系统的重要检测手段;儿童肺功能检测中,小气道指标对肺功能早期改变的意义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空气污染程度区域小学生肺功能差异。方法从不同空气污染程度的两区各选取一所小学,选择3~5年级各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303名,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轻污染区A校学生与重污染区B校学生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内所呼出的最大气量(FEV1)、呼气峰流速(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7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组后,10岁~年龄段A、B两校学生FVC分别为(2.20±0.33)L、(2.07±0.32)L;FEV1分别为(1.92±0.28)L、(1.80±0.29)L;PEF分别为(3.58±0.79)L/s、(3.28±0.65)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气污染和小学生肺功能降低有关,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哮喘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攀枝花市中心医院2013-2016年收治的100例哮喘儿童资料。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的54例患儿设为观察组,肺炎支原体感染阴性的46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入院治疗后1周进行肺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参数。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为(8.9±1.4)d,治疗时间为(7.4±1.3)d;对照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为(6.4±0.8)d,治疗时间为(5.2±0.9)d。观察组患儿咳嗽、喘息缓解时间、治疗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率(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25%肺活量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呼气流速(FEF75%)、用力中段呼气流速(FEF25%~7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肺炎支原体抗体不同滴度肺功能参数,发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能够降低哮喘患儿肺功能,以小气道阻塞性病变为主,但其严重程度与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在采暖和非采暖期天津市周边区域居民社区不同时段空气中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的污染和来源差异。  方法  采集市郊某社区2015-2016年间每日昼夜两时段的PM2.5样品,分别检测PM2.5样品的质量浓度,金属元素,多环芳烃和无机水溶性离子浓度,并运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分析社区不同时段空气中PM2.5的金属元素,多环芳烃和无机水溶性离子的来源差异。  结果  在采暖期城市周边居民社区部分金属元素日间时段浓度高于夜间时段,在非采暖期部分多环芳烃和无机水溶性离子浓度夜间时段高于日间时段,而部分金属元素日间时段浓度高于夜间时段,采暖期城市周边居民社区空气PM2.5日间时段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排放,来源贡献率为50.1%,夜间时段的主要来源分别为二次气溶胶和汽、柴油车燃料燃烧排放,来源贡献率分别为41.0%和35.9%。非采暖期城市周边居民社区空气PM2.5日间时段的主要来源为室内活动排放,夜间时段主要来源为二次气溶胶,来源贡献率分别为29.8%和31.1%。  结论  城市周边区域居民社区空气PM2.5的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不同采暖期和不同时段的污染来源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阳市城区儿童肺功能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方法按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学校500名6~13岁健康儿童,其中男295例,女205例,检测其肺功能主要指标:呼气峰流速(P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用力呼气流量(FEF),分别取25%、50%、7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性别儿童肺功能与身高、年龄、体重的关系;且经由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生长发育指标对肺功能的影响。结果男生FVC显著高于女生,FEF25%低于女生(P<0.05);儿童肺功能主要指标PEF、FEV1、FVC、FEF25%、FEF50%、FEF75%均与年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P<0.05);身高对儿童肺功能主要指标均有影响,且较体重和年龄影响大;体重对FVC、FEV1、PEF影响较大,年龄对FEF50%和FEF75%影响较大。结论身高对儿童肺功能影响最大,年龄、体重其次。  相似文献   

10.
李琼燕 《职业与健康》2010,26(19):2191-2192
目的了解惠州市某区宝石加工作业工人的肺功能损害情况。方法 2009年7月惠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区宝石加工厂接尘工龄1a以上的214名男工进行肺功能测定,其中切石工人127例,打磨工人87例;另选择该厂的61名非接尘男工作为对照组;并对宝石加工厂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该宝石加工厂空气中矽尘浓度超标率超过77%,最高超标为9倍。矽尘中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47.29%。接尘组肺通气功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0)、第1秒用力肺活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0/FVC)、肺活量(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最大呼气25%、50%、75%肺活量时流量(FEF25、FEF50、FEF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宝石加工作业粉尘可致工人肺功能一定程度的损伤,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学校室内PM2.5污染状况和学生暴露水平,为学生健康防护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通过在线环境监测仪对佳木斯8所中小学16间自然通风教室的PM2.5进行为期2个学期的连续监测,同时抓取室外PM2.5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对学生在校期间暴露量进行评价。  结果  春、秋两学期教室内PM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93±24.7)和(31.85±30.37) μg/m3,教室内外PM2.5 I/O值分别为0.92和0.95,存在强相关性。两学期所有教室的全天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28.93±26.85)μg/m3,略高于白天学生在校期间的(27.53±26.53)μg/m3,且工作日质量浓度高于周末。随着楼层升高,室内PM2.5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学生在校期间的累积暴露量,春季学期为28.48 μg /m3,秋季学期为31.87 μg /m3。  结论  教室内PM2.5随时间、水平空间与垂直空间的变化会有所不同,且室内PM2.5的污染程度极大依赖于室外污染源;春、秋两学期学生在校期间PM2.5暴露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华北某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中金属的来源及其浓度的季节性差异,并评价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程度。  方法  采集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大气PM2.5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进行测定,采用富集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元素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元素污染状况。  结果  该市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具有季节性差异,表现出冬季高于春夏秋季的特征。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表明,四季中锑、硒、镉属于极强富集金属,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铬、镍、铍属于无富集金属,来源自然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源主要有交通和工业生产复合污染源、燃烧活动源、燃烧和自然复合污染源。污染程度评价显示,四季中铬、镍、铍可认为无污染;砷、锑、硒、镉、铊、汞、铅的污染程度在中度及以上,但季节变化特征不一致。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砷、铬、镍、铊、汞、铅属于轻微危害,镉元素属于极强危害;综合危害程度属于很强危害。  结论  该市主城区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交通、工业生产、燃烧等人为活动;部分元素的污染程度以冬季最为严重,且具有潜在生态危害。因此,冬季应加强对PM2.5的治理及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PM2.5短期暴露与青少年血压偏高关联及其超重肥胖修饰效应,为学校对学生健康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科学防护空气污染危害提供相关依据。  方法  选取2017—2018年北京市中学生年度健康体检数据中数据合格的初一、高一共148 9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出研究对象所处区域的气象要素与空气质量; 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估计PM2.5短期暴露对收缩压、舒张压7 d内的累积滞后效应,并分析超重肥胖对PM2.5短期暴露与青少年血压偏高关联的修饰效应。  结果  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北京市PM2.5平均质量体积浓度为(56.53±45.85)μg/m3; 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4.22%,血压偏高检出率为8.03%。超重肥胖组PM2.5对收缩压的累积滞后效应lag07时最大,即PM2.5日均质量体积浓度每增长10 μg/m3与青少年收缩压偏高相关(OR=1.05,95%CI=1.03~1.07);非超重肥胖组PM2.5对收缩压的累积滞后效应lag05时最大,即PM2.5日均质量体积浓度每增长10 μg/m3与青少年收缩压偏高相关(OR=1.04,95%CI=1.02~1.06)。PM2.5短期暴露不对青少年舒张压偏高造成影响。超重肥胖的青少年对PM2.5短期暴露引起的血压偏高易感性在累积滞后3日内(lag01~lag03)更高。  结论  PM2.5短期暴露与青少年血压具有正相关,且存在滞后效应,超重肥胖青少年在PM2.5短期暴露后血压偏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大气重污染(heavy air pollution, HAP)对人体健康存在明显危害。基于2017―2020年重污染的特征,归纳重污染成因,为“十四五”规划期间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2017―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重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规律。  结果  从空间上看,2017―2020年,全国54.7%的重污染天数分布在重点区域,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占36.3%、11.1%和7.3%;非重点区域中,乌昌石城市群重污染天数较多,占比为8.7%。从时间变化上看,2017―2020年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数减少49.4%~61.5%,乌昌石城市群重污染天数减少4.6%,较重点区域降幅偏小;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重污染多发于11月至次年2月,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les, PM10)重污染集中在3―5月和10―11月的季节交替期,臭氧(ozone, O3)重污染发生于5―7月。从污染物上看,各区域PM2.5重污染占全部重污染天数的87.0%~96.0%,其次为PM10和O3,占比分别为3.0%~12.0%和<3.0%。  结论  2017―2020年重污染天数总体减少,但部分地区和城市重污染形势仍比较严峻。应将持续削减秋冬季PM2.5重污染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加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乌昌石城市群治理力度,切实削减污染排放,提升公众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大气污染物浓度增高对学龄儿童疾病、症状和因病缺课产生的影响,为防止大气污染对学生健康的危害提供参考。  方法  于2014—2017年每年冬季,对杭州某小学792名四年级学生进行健康问卷调查,每日连续开展发病和症状监测。采用基于Pear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单污染物浓度增高引起的健康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居住环境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增加对学生健康的综合影响。  结果  415名(52.4%)小学生有既往病史,265名(33.5%)有过敏史。调查期间,PM2.5、PM10、SO2和NO2的平均质量体积浓度分别为(81.0±2.8)(122.2±3.9)(17.9±0.6)(68.9±1.4)μg/m3。PM2.5、PM10和NO2滞后3 d时对学生发生疾病和因病缺课的影响最为明显,各污染物每增加10 μg/m3,发生疾病风险RR值分别为1.02(1.01~1.02),1.04(1.03~1.06)和1.03(1.02~1.04)。SO2滞后5 d对学生健康影响最为显著。父亲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与小学生冬季发生疾病(OR=0.83)和症状(OR=0.84)呈负相关;1年内家具更换(OR=1.78)、宠物饲养(OR=1.94)、1年内反复呼吸道感染(OR=1.82)、1年前过敏性鼻炎(OR=2.24)、冠心病/高血压家族史(OR=1.46)、室内活动时间(OR=1.02)、大气PM10浓度(OR=1.09)与小学生冬季产生症状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大气污染物浓度增高对小学生发生疾病、症状以及因病缺课有影响且存在滞后效应。父亲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是学生健康的保护因素,室内环境污染和室外大气污染均可导致学生疾病和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了解冬季雾霾天气对某市小学生肺功能影响,为防治小学生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2016年数据,在某市选取PM2.5污染相对较轻和污染相对较重监测点,在监测点附近2 km范围内各选择1所小学,每所小学随机抽取三~五年级各1个班,于供暖期前非雾霾天气和供暖期间雾霾天气分别进行1次肺功能测试.第1次肺功能测试调查362名学生,第2次359名,其中完成2次肺功能测试者338名.结果 2所学校学生身高、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雾霾日,轻污染区小学男生FVC低于重污染区小学男生(P<0.05),轻污染区小学女生PEF高于重污染区小学女生(P<0.05),轻污染区小学总体FEF75高于重污染区小学(P<0.05).轻污染区小学男生的FVC非雾霾日高于雾霾日(P<0.05),女生FEVI,PEF,FEF25,FEF75在非雾霾日均高于雾霾日(P值均<0.05);重污染区小学男生和总体FVC非雾霾日高于雾霾日,FEF75非雾霾日低于雾霾日(P值均<0.05).结论 雾霾天气对小学生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应加大空气污染治理力度,保证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短期暴露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及其所致超额死亡人数。  方法  收集环保、气象、户籍人口和死因监测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得到暴露-反应关系系数,估算因PM2.5短期暴露导致人群超额死亡人数。  结果  在2013―2019年,南京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增加,居民各系统疾病死亡风险随着升高(均有P < 0.05)。PM2.5短期暴露引发的人群非意外总死亡中超额死亡人数为8 479人,占人群非意外总死亡的3.21%;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超额死亡人数及其占所属疾病类型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 202人(4.32%)、1 424人(1.60%)、4 505人(3.94%)、2 613人(3.79%)和1 856人(4.14%)。  结论  2013―2019年南京市PM2.5质量浓度和其造成的居民超额死亡人数呈降低趋势,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健康收益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苏州市PM2.5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苏州市居民人群死亡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数据、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分析PM2.5与居民每日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计算PM2.5质量浓度每上升一个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  结果  2016-2017年苏州市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人数为30 200人,平均为41例/d。PM2.5的日均中位浓度为37.13 μg/m3,IQR为30.75 μg/m3。在最佳滞后条件下,PM2.5浓度每上升一个IQR,苏州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单日死亡效应和平均死亡效应RR值分别为1.017(1.001~1.034)和1.055(1.019~1.09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65岁老年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更高。  结论  苏州市PM2.5浓度的升高可能引起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