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分析医保差异化报销政策下北京市居民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为促进与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550位参保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差异化医保报销下居民就医选择偏好及影响因素。结果:若参保人因常见病或多发病就医,门诊或者住院实施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时,分别有63.82%和59.09%的参保人认为该政策会影响其门诊或住院行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层服务能力对居民在差异化医保报销政策下的就医选择行为有显著作用(P<0.05)。结论:差异化医保补偿方式对居民基层就诊和住院有一定引导作用,但鉴于目前医保报销比例差距不明显,且易受个体经济状况、倾向特征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异质性的影响,该政策不足以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浙江省玉环市为例,分析居民选择就医地点的影响因素,为全面提高国内各县级地区的县域内就诊率提供参考借鉴。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入户调查,对所抽取的家庭进行医疗服务利用与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玉环市居民日常市内就诊率为91.42%,最近一次市内基层就诊率为74.20%。距离近和价格低是引导居民在市内就诊的重要因素,而优质的医疗服务质量是吸引居民前往市外就医的重要因素。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满意度高于县级医院,其中就诊感受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医保政策对居民的就医流向作用有限,县级医疗机构仍需不断改善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服务体验,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就医首选医疗单位类型,分析影响居民选择医院的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推动分级诊疗提供相关参考意见。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广州市3个代表市区,每个区随机选取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3个,每个医疗机构随机选取50个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有效问卷927份。结果 59.2%的居民选择非基层医院,决策树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医保、月收入水平、是否有慢性病、医务人员水平对居民首诊医疗机构选择有影响,其中居民文化程度和是否注重医务人员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医保为商业保险(OR = 4.57,P≤0.05)、自费(OR = 2.50,P≤0.01)的居民倾向于选择非基层医院。结论 鼓励居民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定完善的医保政策,加大各级医院医保报销比例差距,引导居民合理分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的实施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使用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2011年和2013年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实施前后保险办理地点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结果: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实施后,卫生服务利用概率显著提高。结论:医保异地结算政策能有效提高医保可接续性,降低人群异地就医障碍,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湖北省不同参保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改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收集医改相关建议,为下一步医改工作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对湖北省1268家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普查,分析不同参保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服务态度及医改成效满意度情况,收集归纳各项医改建议。结果不同参保人群对看病开药费用下降“满意”比例均高于90.0%;居民医保对报销比例满意度最低(45.1%);新医改成效满意度与报销比例相关(r=0.560,P 〈0.001);收集建议集中于“扩大基药目录”、“药物配备到位”。结论不同参保人群对新医改工作满意的认同感高度一致,对医保报销比例满意度差异明显;医改建议以基本药物制度相关建议为主,“增加目录”、“配备到位”呼声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在患病时就医机构选择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卫生资源的利用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调查数据,采用离散选择模型中混合Logit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居民支付能力越强、健康状况越差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到大医院就诊(P<0.05)。在同等条件下,居民往往会选择到价格水平较低、医疗质量较高的机构就医(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均会对我国农村居民就医机构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居民的支付水平、健康状况、医疗服务价格与质量同样是影响患者选择就医机构的重要因素,医保对引导患者合理就医的作用仍不够明显,诊所在我国基层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黑诊所周边居民调查研究,进一步分析无证行医存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建立完善非法行医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提供政策咨询。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到黑诊所周边居民561份调查信息。数据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561个调查问卷中,有52.9%的人有过黑诊所就医经历。其选择黑诊所就医原因中,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离家近方便、正规医院收费高和个人收入低;51.6%的人知晓开展诊疗行为应有行医资质,单因素分析显示对行医资质知晓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为职业、学历和月收入;居民对黑诊所危害性知晓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为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和居住地;对是否选择黑诊所就医多因素分析显示学历、职业和月收入等特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居民对行医资质不知晓、对黑诊所危害性认识不足是其选择到黑诊所就医的重要原因[1],在今后的打击非法行医中要注重对群众行医资质的宣传,增强其对黑诊所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其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居民健康环境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市民对北京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健康环境以及自身健康状态的满意程度,为奥运健康影响研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以有奖问答的形式通过大众媒体开展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信息、对健康环境指标的满意度评分及对自身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评分。结果北京居民对城市绿化、公共健身设施、饮用水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59.9%,53.2%,45.5%。对公众卫生习惯、交通状况、居民文明程度以及日常就医环境,满意度为17.2%,19.8%,23.2%和28.5%;偏相关分析显示,生活总体满意度与健康环境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规律性体力活动均为自身生活满意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居民对北京市城市绿化及公众健身设施建设的满意度较高,对其他领域的满意度较低;居民认可空气质量的改善,但对改善程度尚不满意;健康环境会影响居民自身生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 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前、后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 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次,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社区护士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 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的助手作用。方法选取1 200例社区居民进行研究,均签约"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引入社区护士前后对签约家庭医生的利用情况、年就诊次数和月复诊次数等。结果引入后签约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有效利用率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居民就诊频次明显少于引入前、月复诊次数明显低于引入前(P0.05)。引入后社区居民年均药费为(2 351.84±127.93)元,明显少于引入前的(2 579.72±226.41)元(P0.05)。引入后签约居民满意度明显高于引入前(P0.05)。结论社区护士在"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适合农村地区慢性肾脏病(CKD)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对农村居民和基层医务人员CKD知识情况的调查,由肾科专家及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协商制订并建立基层卫生院-综合医院CKD一体化管理模式,内容主要有:CKD分层管理制度,知识培训,健康宣传教育,CKD筛查、转诊和治疗等。观察实施期间转诊的126例CK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人均总费用、人均药费、再住院率和病情恶化率。结果实施管理前后居民CKD知识知晓率提高,就医满意度由73.75%升至92.75%(P0.05)。管理前后基层医务人员CKD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P0.05)。CK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6±1.2)d,人均总费用(3023±176)元,再住院率17.92%,病情恶化率4.76%,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稳定后转回率为80.95%。结论建立CKD的基层卫生院-综合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提高CKD知晓率,是解决农村看病难的一种方法 。  相似文献   

12.
某市参合农民对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参合农民对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为改进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昆明市14个县(市、区)的部分参合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昆明市参合农民对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医技水平、服务态度、医疗收费、医生可信度、设备、所需药品的评价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总体满意度评价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参合农民选择村卫生室的影响因素是医生服务态度、医生可信度、离家路程、总的医疗服务质量、需要的药品和总体满意度,选择乡镇卫生院的影响因素是医技水平、就医方便程度、离家路程及等待的时间。结论昆明市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一般。建议相关部门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加强乡村医疗机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的软硬件建设及管理,以提高乡村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满意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抽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对满意度进行测度、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1)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满意度整体良好,得分为3.11分,得分在2.5分以上的占91.85%;(2)是否住院是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满意度的最大影响因素,其优势比为3.1749,贡献最大。建议:(1)降低"全民免费医疗"的公众抱怨;(2)提高"全民免费医疗"的监督管理和保障水平;(3)加大政府宣传力度、发挥最大政策的效果;(4)提高医疗机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的患儿17例为健康教育组(干预组),其中男、女患儿分别为8例和9例,年龄1至14岁。以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并与综合干预组年龄、性别和疾病等相匹配的患儿为对照组。将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干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和70.5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87,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34,P<0.05)。结论临床上对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患儿家属的重点健康教育,可提高病毒性心肌炎伴有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索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样本住户随机抽取法,对吴江市盛泽镇3600户20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在实施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前后进行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封闭型问卷调查,观察时间1年。结果 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后,包括首诊选择、双向转诊、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康复、基本医疗、社区卫生认知度、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等质量指标有明显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有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三级医院--社区卫生一体化管理模式,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经济、方便的卫生服务,成效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就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方法在石河子市5个街道,选取了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取200名年满18岁的社区就诊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00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7.38%,其中对“就诊的方便性”的满意率最高为98.50%,而对“机构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满意率较低,为39.50%、52.00%。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水平是影响石河子市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关联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医改运行机制的情况,为下一步完善神木县医改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指标体系,对其运行机制进行描述性评价。结果:(1)2009年参保率为95.66%;(2)2009年度基金使用率为66.56%;(3)2009年"全民免费医疗"基金平均补偿比为73.32%;(4)2009年住院人次为24617,比上一年增长107.54%,次均住院费用为5411.87元,比上一年增加30.78%;(5)参保人对"全民免费医疗"的满意率为95.28%。建议:(1)扩宽和稳定筹资来源,确保基金收入稳步增长;(2)建立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基金分配机制;(3)制定合理的补偿机制,构建医疗费用增长和经办服务水平的监控系统;(4)"全民免费医疗"总体运行绩效良好,但应理性认识该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
蒋涌 《卫生软科学》2010,24(3):203-205,208
现阶段医疗卫生的问题集中反映在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上,其实质就是医疗成本的上升。进入21世纪,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平均年增长速度都保持在15%左右,市场机制的导入本来能够提高制度的运作效率,然而医疗服务缺乏相应的有效引导和监督,导致了医疗领域的服务扭曲和低效率,极大的增加了医疗费用及城乡居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实际上问题的症结并不在于市场机制的调节,而是在于市场化在某些领域的不彻底改革以及政府在一些领域的管理不到位,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是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平,为制定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79438名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基本医疗素养问题知晓率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体具备基本医疗素养比例较低,为7.43%。男性和女性人群均对“孕期检查次数”问题知晓率最低,分别为20.72%和24.19%。45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均对“药盒上‘OTC’含义”知晓率最低,分别为21.96%、17.02%和15.55%;不同年龄组人群对各项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10000元收入人群总体掌握基本医疗素养知识较多。不识字人群对“及时就医”知晓率最高(53.23%);小学人群对“止痛药正确理解”知晓率最高(62.15%)。职员和农民工均对“药盒上‘OTC’含义”知晓率最低,分别为17.37%和19.82%;其他职业人群均对“孕期检查次数”知晓率最低,分别为25.26%、25.26%、16.87%和23.12%。结论应针对不同人群实行健康干预,以提高我国居民的基本医疗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熊咏珍  许晓佳    杨海云  潘聪聪  许伟华  杨艳艳  谢培豪    倪进东     《现代预防医学》2016,(18):3353-3357
目的 了解东莞市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东莞市55岁以上中老年人,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卫生服务首诊率和满意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798名中老年人,其中发生疾病时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有16.6%;其中就职单位属性为民营企业的中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首诊率比就职党政机关的高(OR = 3.701,P = 0.023);而享受公费医疗的比使用城镇职工保险低(OR = 0.434,P = 0.025);健康状况一般化、不健康的均比健康人群低(OR = 0.496,P = 0.020,OR = 0.321,P = 0.035);首诊单位选择原因中认为是价格低的比因医保定点单位的高(OR=3.352,P<0.001)。影响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度的因素分析中,健康状况为一般化的中老年人满意度低于健康人群(OR = 0.488,P = 0.016);家庭月收入为15 000~20 000元的低于30 000元以上的(OR = 0.059,P = 0.018)。结论 就职单位属性、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健康自评、选择首诊单位原因是影响中老年人首诊选择社区服务机构的主要因素。健康自评、家庭月收入是影响中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