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医院管理》2020,(3):13-16
目的了解济南市远郊县农村居民的就诊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有序就医、落实分级诊疗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远郊县农村居民进行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远郊县农村居民就诊的因素。结果远郊县农村居民基层就诊率为81. 82%,就诊行为受到年龄、对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满意度、到基层医疗机构时间、人均年收入及人均年卫生支出的影响(P <0. 05)。结论济南市远郊县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较高,但略低于基层就诊意愿,通过加快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医保报销政策,改善农村居民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情况,形成合理的就医秩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医改前后我国居民门诊服务就医行为的变化,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对就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和201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家户数据和各调查县(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数据对接,采用两水平零膨胀负二项回归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对居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行为的影响,采用两水平多项logit模型分析医疗卫生体系对居民门诊医疗机构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卫生院(社区中心)和县(区)千人口执业医师的增加会提高患者的就诊次数,卫生院(社区中心)的作用更大。卫生院(社区中心)卫生资源的增加,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率。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资源投入,对改善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合理引导居民就医机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宁夏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人群特征,对提升基层就诊率提出思考建议。方法:以1 171位城乡居民为研究对象,针对基层就诊人群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关联规则挖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基层就诊人群的显著性变量包括个体特征因素(7个)、健康需要因素(4个)、医疗机构因素(12个)和政策认知因素(6个);关联规则挖掘分析提示,有配偶、初中及以下学历、关注就医距离近、偏好候诊时间短的人群更倾向于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其支持度为20.15%,置信度为88.14%。结论: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效引导居民基层就诊,从而提高基层就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湖北省居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34 144名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表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结果7 047例两周患病者回答了就诊状况,两周内就诊量为3 354人次,两周就诊率为9.8%(3 354/34 144),其中城市9.6%、农村10.0%;两周患病首诊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为78.1%,就诊比例随着医疗机构等级提高而降低;两周患病未就诊率为21.3%(1 498/7 047),未治疗比例为8.2%(576/7 047),未就诊和未治疗的主要原因为"自感病轻""无有效措施"和"经济困难"。结论湖北省居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增加,以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为主;经济困难对居民就诊行为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高血压患者利用基层卫生服务以及分级诊疗试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监测中江苏、湖北、四川、广东4个省8个县1 597例高血压患者的调查数据,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1 597例高血压患者中,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患者611例,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为38.2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中学及以上、家庭年均收入≥4万元和居住在农村的高血压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率较低。结论高血压患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较低,尤其是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较高和居住在农村的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2020年全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Stata 17.0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和Shapley值分解。结果 13 570名调查对象中,城乡居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的比例分别为43.01%和65.61%,选择医院的比例分别为56.99%和34.3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年工作收入、自评健康状况、半年内是否有慢性疾病、就医条件满意度、就医点医疗水平和医保报销比例是影响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共同因素(P<0.05)。结论 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存在差异,农村居民基层就诊率更高。政府需关注不同群体之间的就医差距,提供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建议对农村居民定期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从媒体层面加强城镇居民对分级诊疗的宣传力度,改变城乡居民就医观念;继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差距,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差异化激励。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市中老年(40岁以上)居民医疗需求、利用现状和患病后就医方式,探讨影响就医方式选择的因素,以期引导中老年居民形成正确的就医模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将某市6个行政村(居委会)766名年龄≥40岁的户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描述中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患病后就医方式选择行为并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74.5%,两周患病率为47.7%,两周就诊率为12.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26.3%。患病后有161人选择医院就诊(21%),有455人选择自我医疗(59.4%),有150人选择不做任何治疗(19.6%)。经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态、体检、健康档案、获取健康知识频率和医疗类型偏好等因素影响着中老年居民的就医方式。结论中老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量较大但卫生服务利用率不足,患病不就医现象严重,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居民合理就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纵向随访数据分析四川省城乡居民的就医路径特征和就医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四川省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样本区(县)中抽取1个城市点和1个农村点,监测居民3个月的卫生服务利用行为,定性描述居民就医路径特征,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就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病后,城市点以遵医嘱治疗为主,农村点则以就诊为主;就诊时,城市以县(市、区)级医疗机构为主,农村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影响就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因素有就业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疾病。结论 四川省城乡居民就医路径特征不同,城市居民就诊机构的流向存在不合理分布。应加强城市点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规范城市居民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县域尺度社会经济数据和1882份家庭层面问卷调查数据,依据Andersen医疗服务使用行为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借助多层次模型求解,对青藏高原居民医疗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1)89.96%的受访居民对医疗服务表示满意,选择医疗机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看病效果好和距离近,就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不熟悉就医流程和不熟悉医疗费用报销流程,基层巡回诊疗主要带来了免费体检以预防疾病和不出远门就能看病两项便利;(2)在个体层面上,居住地、是否有基层巡回诊疗、是否熟悉医疗费用报销流程、能否与医生顺利交流病情、是否符合风俗习惯和自评健康状况等是医疗服务满意度的显著影响因素;(3)在县区层面,万人卫生院数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结论:个体因素和区域因素均对居民的就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巡回诊疗、语言沟通和风俗习惯是影响青藏高原就医满意度的独特因素。建议通过加强基层巡回诊疗,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并简化其报销流程,提升就医过程的便利性,增加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和优化医疗服务机构布局等措施进一步改善青...  相似文献   

10.
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川  赵欣  彭丽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380-2382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以了解当前居民就医的流向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为促进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被调查城市的不同级别医院及社区开展现场访谈调查.结果:有过求医行为的被调查对象求医的场所基本上都是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占到65.7%,仅有4.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选择私人诊所的有8.5%.医疗费用负担形式、收入、年龄、文化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选择就诊机构的影响因素,居民选择就诊机构更看重医疗技术,距离远近也是考虑因素之一.结论:合理定位大医院与基层医院的职责,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并使社区居民看到这种技术的提高,合理设置医疗机构是促进居民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西容县3个乡镇6个行政村445户2 283名居民进行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23.8‰,慢性病患病率为16.0%;两周就诊率为32.9%;住院率为7.4%。92.9%的患者就诊时选择村卫生室或乡镇卫生院;57.7%的住院者住院医疗机构选择县级医院。22.9%的未就诊病人与71.4%的未住院病人是缘于经济困难。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和利用程度较高,就医流向基本趋于合理;疾病经济负担仍是影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安德森卫生服务利用行为模型,构建罕见病患者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16年中国罕见病患者生存状况调查数据,重点考察社会支持、社会保障因素与罕见病患者就医选择行为的关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正式社会支持与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就医选择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患者的就诊率、选择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的比例更高。社会保险对罕见病患者的就医行为无显著影响,但是接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患者就诊率更低,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要就医选择。提升罕见病患者健康福祉和完善其防治和保障政策可更多关注改善患者的非正式社会支持水平,提高患者的社会保障待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浙江省绍兴县流动人口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定额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绍兴县581名流动人口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两周患病率为5.67%,两周患者就诊率为66.7%.收入水平、性别、文化程度、有无医疗保障对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有影响,总体而言,流动人口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满意度一般.结论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以提高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后县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考察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初步成效,以期为医院管理者与卫生行政部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对4家县人民医院的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评分为4.09分(满分为5.00分),对服务态度、就医环境、技术水平、等候时间和医疗费用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3、4.29、4.13、3.91和3.82分。对住院患者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是技术水平、医疗费用、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和等待时间。住院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评分较高,但仍有提升空间。总体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疗服务相关因素,技术水平和医疗费用是影响住院患者总体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就医流程有待进一步优化。结论建议: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就诊流程,提升就医便利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基层居民卫生服务现况,为完善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加强就医行为引导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对河南省的乡镇和社区采取整群随即抽样的方法,抽取部分居民进行基层医疗反应性调查。结果村卫生室的比例占到47.31%,高于乡镇卫生院、县级市级省级医院;距离在1 km之内的居民占到78.28%,居民就诊条件方便;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华程度、经济收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就医机构的选择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本地区的就医可及性较好;医疗保障情况较完善;医疗费用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河南省城乡居民两周就诊率,并分析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就诊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表,入户调查河南省居民家庭生活状况、人口学特征、两周病伤及就诊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周就诊的影响因素。 结果 河南省两周就诊率为11.7%,农村比城市高4.0%(χ2=127.213,P<0.05);随着年龄组的增高,城乡居民两周就诊率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无基本医疗保险的居民两周就诊率较低,为7.0%;两周患病首诊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比例较大;农村居民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比城市高3.1%(χ2=40.921,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影响15岁及以上居民两周就诊的因素有城乡、年龄、就业状况、到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及是否为贫困户等。 结论 河南省农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较高,亟待提高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服务均等化水平;相关部门应针对两周就诊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2013年北京市卫生服务调查数据,了解北京市居民对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情况,为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抽样入户问卷调查,问卷使用"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表"中的"家庭调查表",对其中就诊和住院满意度问题按照不同医疗机构级别分组进行描述,并采用!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市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总体满意度为84.5%,显著高于区县级(67.9%)和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61.4%),候诊时间等各项具体指标的满意程度也均高于区县级和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区县级和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各有优劣。住院满意度情况则没有太大差别。与区县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最主要的不满意原因分别为药品种类少和技术水平低;住院最主要的不满意原因分别为技术水平低,而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则为服务态度差和医疗费用高。结论:北京市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就诊满意度情况要显著优于区县级和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增加药品种类,提高技术水平;区县级和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降低医疗费用,缩短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梅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情况,并对基层卫生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梅州市具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经历的居民采用自制的梅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调查596例。结果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得分为(71.46±16.23)分。不同的年龄、身体状况、基层医疗政策熟识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知了解程度等对居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综合评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州市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综合评价呈中等水平,对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对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就医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四川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描述四川省城乡居民两周内患病就诊及就诊机构选择的基本特征,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两周内患病是否就诊以及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 居民两周患病率为41.7%,其中选择就诊的比例为46.4%;影响居民患病后是否就诊以及就诊机构选择的因素主要是居民是否患有慢性病、自感患病伤的严重程度、病伤的持续天数和患者受教育程度(均P<0.05);基本医疗保险类型是就诊机构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居民选择就诊机构并无城乡差异,但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可能性是非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2.627倍(P<0.001)。结论 四川省居民两周患病后就诊的比例较低,应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并加强健康教育,合理规范居民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江苏省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分析江苏省城乡居民就诊选择及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就医、完善医疗保障措施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SPSS 20.0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地区患者第一次就诊多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城乡分类、婚姻状况、医保类型、文化程度、离最近医疗机构距离、医疗支出占家庭支出占比是影响城乡居民就诊选择的因素,不同分类的患者就诊选择倾向有显著差异。结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需要结合居民就诊选择倾向,缩小不同医保类别患者之间的政策效果差距;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药品配备,增加基层首诊人数,留住普通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