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育对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为高校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某非医学高校10个班级的378名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193名)接受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对照组(185名)不接受混合式健康素养教育,两组研究对象其他健康教育活动均不受限制.于健康教育前后对所有大学生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总分、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技能得分分别为(54.34±6.03)(23.91±2.44)(12.39±2.32)分,6类健康问题中的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健康信息得分分别为(5.59±1.34)(10.17± 1.57) (12.88±1.55) (6.33±1.5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0,2.50,3.94,2.50,2.79,2.48,2.12,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健康素养水平为71.5%(138/193),对照组为51.9%(96/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0,P<0.01).结论 微信和参与式课堂相结合的教育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可为高校开展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束莉  周强  赵文红  李婷  胡停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719-1721
了解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情况及营养教育干预效果,为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选取蚌埠医学院1 373名大一、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的760名学生进行营养教育、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等综合营养干预措施,对照组的613名学生不采取任何营养教育手段.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价营养教育前后研究对象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变化.结果 在校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情况为一般,干预后干预组营养KAP得分为(40.74±7.60)分,对照组营养KAP得分为(36.96±8.18)分(t=-5.346,P<0.05).干预后不同性别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月饮食支出学生的营养态度和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显著提高(x2=-7.768,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KAP知晓率变化不大(x2 =-0.845,P>0.05).结论 大学生掌握的营养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应采取营养宣教、加开营养选修课等多种形式进行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六年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效果,为中小学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筛选标准招募遵义市汇川区第二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2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1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青春期性心理健康量表》对两组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前测、后测及追踪测试.结果 在性心理健康总分及生理知识、性知识因子上,实验组干预后及追踪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15,4.88,2.30;2.92,5.65,2.53,P值均<0.05).在性心理健康总分及生理知识、性知识、性态度因子上,实验组干预前、干预后及追踪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29,26.54,7.29,4.07,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及追踪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六年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评估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学生洗手行为的改变,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洗手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于2016年上海市17个区各选择1所中小学作为干预校,并同时各选择1所学校作为对照,共有17所干预学校和17所对照学校,每所学校分别观察20名学生.干预学校从硬件改造、制度的建立和卫生管理、健康教育3个方面开展干预.用非参与式观察法观察学生的洗手行为并记录,分别在2016年5,11,12月和2017年5月开展4次观察(分别视为基线、评估1、评估2、评估3).采用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基线时干预组便后洗手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在评估1、评估2、评估3时便后洗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0,24.23,38.88,21.71,P值均<0.05).基线时干预组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后洗手、课后洗手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在评估1、评估2、评估3时课后洗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2,33.79,54.64,13.99,P值均<0.05).基线时干预组与对照组饭前洗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在评估1、评估2、评估3时饭前洗手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5.01,42.19,27.82,P值均<0.05.).结论 综合干预之后在不同的季节干预效果显著,并且干预的效果持续1年之后仍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健康干预模式对医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干预效果,为提高医学生健康素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新生127名,按班级随机分为传统干预组(32名)、同伴教育组(31名)、混合干预组(31名)和对照组(33名),开展为期6个月的健康干预,应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调查表》评估健康干预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4组医学生健康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0,P<0.01),混合组总得分>传统组/同伴教育组>对照组.3个干预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但仅混合干预组干预后健康行为得分高于干预前(t=3.703,P<0.01).干预后3个干预组饮食与营养、生活习惯、故意/非故意伤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F值分别为13.83,11.72,9.05,P值均<0.01),但均为混合干预组得分最高.结论 结合不同年级的健康需求是促进学生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了解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干预效果,探索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技能培养的最佳时期,为学校有效开展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郑州市教学水平中等的城、乡学校中,分别抽取中、小学校各3所,共12所.依据要求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干预组,聘请专业人士对于预组进行为期1 a干预,以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及抽取部分学生现场模拟考核方式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1、对照组2、干预组知识知晓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1.6%,13.1%,29.4%,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态度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1.9%,2.2%,各组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向行为平均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6%,-2.7%,6.9%,仅干预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现场考核知信行综合得分分别为(18.14±6.43)、(18.10±5.85)、(20.13±7.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1,P<0.01).小学低年级3组间现场考核得分无明显差异,小学高年级和初中3组间现场考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现场考核得分分级比较,得分≥60分的比率性别、城乡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级干预组均高于其他2个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安全教育干预能够大幅度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并使正向行为有效改善.安全意识培养越早越好,安全技能应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注重培养,初中阶段加大培养力度,特别是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旨在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中的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观察组进行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通道干预,对比2组抢救效果、不同诊疗时间指标、2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抢救室平均停留时间、完善CT时间、到达科室时间和急诊绿色通道救治时间比对照组短(2组差值分别为18.76±0.87、2.92±0.63、3.82±0.15、23.00±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1,2.665,4.248,8.545,P<0.001,=0.009,<0.001,<0.001);干预后2组中枢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差值分别为6 h时为2.49±0.08、1 d时为3.22±0.35、1周时为2.36±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6.132,F时间=4.983,F交互=5.477,P均<0.001);观察组致残率8%和病死率2%均低于对照组(χ2=9.524,7.680,P=0.003,0.006)。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干预中,采用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干预,对提高患者抢救效果、改善神经损伤、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了解沙盘游戏联合体育锻炼对维吾尔族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和考试焦虑的干预效果,为降低维吾尔族高职学生考试焦虑水平,保障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整群选取新疆某高职院校大二和大三年级的维吾尔族学生,采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148名存在考试焦虑的维吾尔族高职学生并分为对照组(74名)和干预组(74名),对干预组进行8周沙盘游戏及体育锻炼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并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测试.结果 维吾尔族高职学生干预前对照组TAS总分、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干预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TAS总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34,7.001,P值均<0.01),与干预前得分相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21,8.543,P值均<0.01).干预后及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学生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干预前得分相比较,除偏执因子外(P值均>0.05),其他各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沙盘游戏联合体育锻炼对降低维吾尔族高职学生考试焦虑、改善心理健康水平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并且保持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综合治疗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干预效果,以期为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矫正提供有益借鉴。  方法  使用青少年暴力风险评估量表(VRS-YV)在石家庄廉北中学选取120名有暴力行为或暴力倾向的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综合治疗。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暴力行为、暴力风险、冲动行为、外显攻击行为变化。  结果  观察组学生干预后的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攻击他人、自虐行为、自杀意念、严重暴力维度评分及总暴力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t值分别为6.32,7.88,10.05,7.05,9.27,8.01,P值均 < 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评分均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35,0.24,1.01,0.78,0.49,0.53,P值均>0.05)。观察组学生干预后的人格侮辱、关系攻击、攻击他人、自虐行为、自杀意念、严重暴力维度评分及总暴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65,6.95,10.54,9.77,6.54,4.28,16.20,P值均 < 0.05)。观察组干预后的VRS-YV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干预后VRS-YV评分≥27分者占比比干预前更低(χ2=80.00,P < 0.05)。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干预后VRS-YV评分≥27分者占比低于对照组(χ2=59.61,P < 0.05)。  结论  对有暴力行为倾向的青少年实施认知行为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其共情能力,降低暴力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0.
探讨肥胖、消瘦儿童的个性化营养干预模式效果,为推广适宜学生群体的营养改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小学44名肥胖学生和43名消瘦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2人)和对照组(45人),对干预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9个月的个性化营养干预,营养干预措施包括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跟踪随访、三餐的干预、微文推送及在线营养咨询等,并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学生、家长的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和学生体质测量.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较对照组均有提升,分别提高了0.66,0.96和1.66分(Z值分别为-2.274,-2.850,-2.120,P值均<0.05).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学生BMI和体脂率有一定的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肥胖学生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下降(t值分别为2.491,2.149,P值均<0.05),而消瘦学生增加(t值分别为-2.674,-2.752,P值均<0.05).干预组学生的家长营养态度、行为得分干预后也有提升,分别提高了0.88,0.54分(Z值分别为-2.874,-2.902,P值均<0.05).结论 个性化营养干预对肥胖、消瘦的学生有一定效果,该模式可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了解大学生的抑郁状态,探讨心理干预技术对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哈尔滨6所高校各专业大学生5 240名,用贝克抑郁量表筛选出有抑郁情绪的大学生355名,随机分为干预组(180名)和对照组(175名),对干预组大学生进行12周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只进行阶段性的电话随访.结果 干预前、后大学生抑郁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效应(F=301.357,P<0.01)、时间与组别的交互作用(F=10.713,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0.043,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抑郁得分分别为(15.96±7.84) (14.66±7.39)分,干预后降低为(7.02±5.85) (8.55±5.75)分(F值分别为215.90,97.838,P值均<0.01);干预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抑郁得分(F=6.24,P<0.01).结论 心理干预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了解营养教育干预对新疆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学新生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干预效果,为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对整群选取的新疆农业大学1 684名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一新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42名.干预组进行为期8周的多种形式营养教育、咨询和膳食指导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采用自行编制的营养KAP调查问卷进行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营养KAP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营养KAP总分除每月伙食支出500元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3.24,P<0.01),其他方面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营养KAP总分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不及格、一般、良好、优秀等级分布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18,0.03,0.06,0.02,P>0.05),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31,152.61,76.16,71.64,P值均<0.05).结论 对新疆农牧区生源维吾尔族大学新生开展多形式综合性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教育取得较好效果,应在高校加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评价食品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效果,为探讨中学生营养标签认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上海市闵行区公立学校中抽取2所初中和2所高中,随机均分为干预组(428人)和对照组(562人).对干预组开展营养标签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知一信一行水平与对照组及干预前相比均有提高(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对食品营养标签的总体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9%上升到96.6%(x2=45.730,P=0.000);认为营养标签有必要标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81.9%上升到95.7%(x2=19.938,P<0.01);购物时经常阅读和参考营养标签的比例从干预前的41.6%和32.1%分别上升到59.9%,42.5%(x2值分别为14.279,4.937,P值均<0.05).结论 学校开展多形式的营养标签健康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营养标签知识、态度、行为水平积极有效.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久坐引起的肩颈、腰背疼痛的改善效果,为防治大学生肩颈腰背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桂林市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350名有肩颈或腰背疼痛问题的大学生分为两组(n=175),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处方干预,干预组进行为期12周的太极拳练习.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椎JOA评分、VAS评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t值分别为21.87,18.39,19.40,21.00,18.53,39.08,P值均<0.0l),且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干预后的VAS评分为(1.51±0.63),低于对照组(3.49±0.75)(t=26.74,P<0.05).研究组大学生的疼痛频率降低、疼痛时间缩短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大学生的总有效率为86.86%,高于对照组的4.00%(x2=242.31,P<0.05).结论 对于大学生久坐引起的肩颈、腰背疼痛,坚持进行太极拳练习能够有效放松肩颈腰背肌肉,活动各部位关节,缓解肩、颈、腰、背各部位疼痛,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丁以标  益莉萍  刘红  佘茜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479-1481
观察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影响效果,为社区口腔保健提出有意义的建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辖区内小学中抽取1所公办和1所民办学校,通过口腔卫生检查,共检查出947名患龋学生,再将患龋学生按班级整群随机分为干预组(460人)和对照组(487人).对干预组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社区口腔卫生管理,比较干预组、对照组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的情况变化.结果 治疗率、充填率、窝沟封闭率干预后干预组(分别为56.30%,56.18%,16.96%)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06%,36.15%,4.52%)和干预前(分别为30.87%,30.1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后对照组治疗率和窝沟封闭率与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2.12,0.02,P值均>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对患龋小学生接受口腔治疗有促进作用,可以运用于社区口腔卫生保健中.  相似文献   

16.
探索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干预措施,为制订学龄前儿童口腔疾病防治策略和儿童口腔保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遵义市3所幼儿园大班的全部314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A组(教育家长)、干预B组(教育教师及园医)及对照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以同样问卷调查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并比较.结果 干预前儿童的刷牙行为、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2个干预组儿童每日刷牙行为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儿童每天2次刷牙率增加,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7.933,7.441,P值均<0.05);对照组刷牙行为3个月无明显改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74,P>0.05).2个干预组儿童睡前进甜食行为有明显减少,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116,2.353,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1,P>0.05).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干预后A组儿童教育后大部分不良饮食习惯得以改善,表现在软食、精细食物、甜食及无喜好方面,B组儿童在喜肉类及喜甜食方面,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不良口腔行为习惯中,A组儿童睡前含奶嘴干预后有改善,无不良口腔行为的人数明显增多,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B组儿童咬手指及添唇行为、无不良习惯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KAP理论的健康教育方式能改善儿童的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构化健康教育对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社区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54)和观察组(n=154),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为期6个月的结构化健康教育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及健康素养总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17,9.139,5.788,5.399,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50,4.853,8.688,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饮食营养、运动与体重、血糖和足部监测、药物治疗及自我效能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331,7.930,6.098,7.175,9.232,P值均0.05)。结论:结构化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和自我效能,从而有效控制患者血糖。  相似文献   

18.
了解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系统干预效果,为探讨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海德堡大学小学生数学基本能力测试量表”翻译版,对整群分层抽取的贵阳城区823名二~六年级小学生进行团体测试,对量表得分等级为中下及较差的59名学生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数学能力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6,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学生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与空间-视觉能力和总数学能力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1.979,38.636,62.819,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数学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干预方法能有效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项目对不同人群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养成率的干预效果,为实行分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甘孜藏族自治州包虫病综合防治监测点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14-2017年资料。基于类实验设计,运用SPSS 23.0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双因素(时间和处理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处理和时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017年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在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0.66%、90.14%、86.06%和86.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干部、中小学生、僧侣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养成率均显著提高(F=12.36, F=14.89, F=12.29, F=10.03, P<0.01)。试点乡中小学生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8.89, F=8.97, P<0.05),试点乡僧侣和农牧民在各时间点上的健康行为养成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乡(F=10.17, F=8.34, P<0.05)。干部、中小学生和农牧民的包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健康行为养成率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 r=0.55, r=0.34, P<0.05)。结论 中小学生和干部的干预效果具有正外部性,可将健康的生活理念、知识和行为主动传播给其他人群。农牧民为减轻包虫病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参与专项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强,配合度高,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为提高群众参与包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注重发挥中介效应,即对健康教育认同程度,以促进认知向健康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孙锋  羌霞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2):250-253
探索中学校园欺凌现况及社会生态学影响因素,为中学校园欺凌的防控与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南通市主城区抽取1 16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校园欺凌问卷及自编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被欺凌和欺凌得分高于高中生(t值分别为3.61,2.53,P值均<0.05),普通中学学生得分高于重点中学学生(f值分别为12.52,8.34,P值均<0.01),同伴关系较差学生得分高于较好学生(F值分别为8.98,25.89,P值均<0.01),校园纪律较差学生得分高于关系较好学生(F值分别为8.50,10.00,P值均<0.01),校园欺凌防治政策欠缺学生得分高于政策完善学校学生(F值分别为8.30,2.67,P值均<0.05),父母教育方式为干涉型和忽视型学生得分高于商讨型学生(F=3.66,P<0.05).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学段、重点中学、同伴关系较好、商讨型教育方式、校园学风纪律较好、校园欺凌防治政策完善是中学生校园欺凌的保护因素(OR=1.68~4.28,P值均<0.05),性别、独生子女与否是中学生校园欺凌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4,1.68,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中学校园欺凌的路径是以中学生个体因素为中心,通过与人际、组织、政策等层面因素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结论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从中学生个体、人际、组织、政策等社会生态学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预防和干预,构建安全健康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