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甘肃省流感流行预警方法探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适合甘肃省流感流行的预警方法。方法 分别用简单控制图法、移动百分位数法、指数平滑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对2014-2015年度甘肃省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结合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Kappa值等指标,比较和评价4种方法的预警效果。结果 2014-2015年度甘肃省流感流行高峰起始时间为2014年第50周,流行高峰持续6周。4种预警方法中以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效果最优,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93.48%。结论 累积和控制图法适合甘肃省流感流行高峰预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气温对浙江省不同城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滞后效应,并探讨其异质性来源,找出脆弱人群。方法 收集2014-2016年浙江省其他感染性腹泻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两阶段模型,首先在各个市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价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滞后效应,然后采用多变量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再通过Meta回归进一步探索其异质性来源。结果 研究期间浙江省共发生其他感染性腹泻301 593例。在全省水平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最低时对应的温度为16.7℃,以16.7℃作为参照温度,发病风险最高时对应的温度为6.2℃(RR=2.298,95% CI:1.527~3.459)。以日平均气温的P5P95分别代表低温和高温,低温时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滞后2 d显现,第5天时风险最高(RR=1.057,95% CI:1.030~1.084),然后持续降低至第23天。高温对应的发病风险当天就会出现(RR=1.081,95% CI:1.045~1.118),并逐渐减小至第8天。不同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风险差异的异质性来源有城市纬度及人口老龄化率。结论 高温或低温均会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低温时应加强对高纬度地区人群及老年人群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17-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趋势,探讨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在江西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为开展其他感染性腹泻预测和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江西省2017-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建立ARIMA模型对202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7-2022年江西省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为204 84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74.32/10万。全年龄段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存在冬春季(1-3月)和夏秋季(7-9月)两个发病高峰,且冬春季峰值较高。ARIMA(0,1,2)(2,1,0)12和ARIMA(1,0,0)(2,1,0)12模型的各项参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贝叶斯信息准则值最小分别为13.83和9.12,残差系列均为白噪声(P>0.0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为吻合,预测趋势与实际趋势一致,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结论 2017-2022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仍居江西省法定传染病发病前列,防控形势不可忽视,应在流行季加强对防控重点人群≤3岁儿童和散居儿童家庭的疾病监测和健康宣教工作。ARIMA模型可用于江西省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短期预测和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度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 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基于气象因素的上海市感染性腹泻逐H发病例数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上海市2005-2008年感染性腹泻逐日发病例数与同期气象资料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气压、日照时数、风速,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选出与感染性腹泻相关的气象因素,用主成分分析(PCA)去除气象因素间的共线性影响。利用MatLabR2012b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感染性腹泻日发病例数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拟合效果、外推预测能力和等级预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日感染性腹泻与前两天的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最低相对湿度、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P<0.01)。输入PCA提取的4个气象主成分构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训练和预测样本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决定系数分别为4.7811、6.8921、0.7918、0.8418和5.8163、7.8062、0。7202、0.8180。模型预测值对2008年实际发病数的年平均误差率为5,30%,对感染性腹泻的等级预报正确率为95.63%+H26。结论 温度和气压对感染性腹泻日发病例数影响较大。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及预测误差较小,预报正确率较高,预报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新疆手足口病的预警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8年新疆手足口病疫情个案数据和同期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气象数据来源于天气后报网(http://www.tianqihoubao.com)。采用Excel 2007、SPSS 17.0软件对新疆手足口病发病数和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ArcGIS 10.2软件绘制手足口病空间分布图。结果 新疆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5、6月是发病人数最多的月份;气温与新疆手足口病的发病呈正相关(r=0.370,P<0.01),降水量与手足口病的发病呈显著正相关(r=0.747,P<0.01);适宜新疆手足口病发病的气温阈值为5℃~35℃。新疆手足口病发病高峰和降水量高峰错峰1个月;降水量与手足口病发病数呈幂函数关系y=0.009 4x2.332 9,R2=0.898 9。结论 2011-2018年新疆手足口病发病与气温、降水量相关,可以考虑作为手足口病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甘肃省武威市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碘营养水平及甲状腺功能。方法 于2009年4月至2010年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甘肃省武威市城市和农村8~10岁儿童、18~45岁成年人(不包括哺乳期妇女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孕妇进行调查,采集样本人群一次随机尿样及空腹血样。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游离三碘腺原氨酸(FT3);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尿碘、TSH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FT4、FT3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甘肃省武威市城市和农村儿童、成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尿碘M(μg/L)分别为358.6、189.0、255.4、239.5和387.6、258.5、172.8、215.3,城市18~45岁成年人尿碘水平低于农村(Z=-4.020,P=0.000),孕妇尿碘水平高于农村(Z=1.424,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城市相比较,农村孕妇、哺乳期妇女FT3水平偏高(t=-3.933,P=0.000;t=-2.259,P=0.026);18~45岁成年人FT4水平偏低(t=3.539,P=0.001)。农村孕妇TGAb、TMAb阳性率分别为43.6%、56.4%,哺乳期妇女TGAb、TMAb阳性率分别为33.3%、35.6%,均高于相应的城市人群。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甲状腺功能紊乱主要以亚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不同人群各类型甲状腺功能紊乱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省武威市城市、农村各人群碘营养均处于充足状态,其中儿童碘营养过剩。城市、农村成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存在碘营养水平或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广东省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运行现状.方法 分析CIDARS三种预警方法的预警信号数与响应时间,并比较调整前后的预警信号阳性率、错误预警率.结果 2008年4月2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广东省共发出114 585条预警信号,平均响应时间为1.35 h.其中固定阈值法发出12 394条预警信号,阳性率为7.96%;移动百分位数法发出85727条预警信号,阳性率为0.85%;累积和控制图法发出16 464条预警信号,阳性率为1.82%.报告病例数与预警信号数呈正相关(r=0.924,P<0.01).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CIDARS调整后,广东省预警信号阳性率从1.48%升至2.14%,甲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等8种传染病的错误预警率下降.结论 CIDARS预警信号响应及时,运行状况良好;CIDARS调整后预警效能提高,但-些功能和参数仍需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8-2018年我国≤5岁儿童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减少死亡病例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8-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人群特征、空间分布、诊断和报告情况及病原构成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008-2018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岁儿童死亡病例3 646例,男性多于女性(1.82:1),以≤2岁儿童为主(87.71%)。2010年之后全国≤5岁儿童报告手足口病调整后的死亡率由0.8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0.11/10万(APC=-23.20%)。2 523例实验室确诊的死亡病例中,2 323例(92.07%)为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但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呈现增加趋势。死亡病例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2(P25P75:2~4)d,发病至死亡时间间隔M=3(P25P75:2~4)d。0~1岁、EV-A71感染、发病诊断时间间隔较长和居住地为农村是手足口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年后,我国手足口病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死亡病例中优势病原仍为EV-A71,应加强死亡病例中非EV-A71和非CV-A16肠道病毒基因分型;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和小年龄组病例应当加强EV 71灭活疫苗接种宣传,提高诊断、救治及时性,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描述2013年山东省致猩红热及无症状携带者A群链球菌(GAS)分子分型特征,探讨各分型方法与emm型别的关联.方法 自猩红热、无症状携带者咽拭分离获得GAS 72株,利用emm、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超抗原(SAg)基因(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meZ、ssa、speK、speM、speL)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72株GAS中,以emm1型(41.67%)和emm12型(56.94%)为主;共检出两种ST型别,其中ST28型31株(43.06%),ST36型41株(56.94%);ST28型与emm1相关(P<0.05),而ST36型与emm12相关(P<0.05);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meZ、ssa的检出率分别为38.89%、95.83%、97.22%、38.89%、54.17%、41.67%、100.00%、100.00%,speK、speM、speL未检出;emm1型菌株倾向于含有speA、speJ,不含有speH、speI(P<0.05);emm12恰好相反,倾向于含有speH、speI,不含有speA、speJ(P<0.05);PFGE共检出20种型别.结论 2013年山东省致猩红热和无症状携带者中GAS型别分布较为单一,emm型别以emm1和emm12为主;ST型别主要为ST28和ST36,超抗原基因携带以speC、speG、smeZ、ssa为主.各分型方法间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1.
李晨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4-587
目的探讨2005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流行状况。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5年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结果2005年学龄前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4种2779例,无死亡病例。总发病率为1000.99/10万,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猩红热、淋病、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在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中,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65.13%。结论,肠道传染病是南京市儿童流行的一类主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近年来上升较为明显,防治肠道传染病,及时开展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仍是南京市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阈值的筛选标准.结果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阈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剧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 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 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阈值的筛选标准.结果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阈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剧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 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 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t thresholds of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for outbreak detection in the China Infectious Diseases Automated-alert and Response System (CIDARS). Methods The thresholds of P50, P60, P70, P80 and P90 were respectively adopted as the candidates of early warning thresholds on the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Aberration was detected through the reported cases of 19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s nationwide from July 1,2008 to June 30,2010. Number of outbreaks and time to detection were recorded and the amount of signals acted as the indicators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hreshold of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in CIDARS. Results The optimal threshold for bacillary and amebic dysentery was P50. For non-cholera infectious diarrhea,dysentery,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and epidemic mumps, it was P60. As for hepatitis A, influenza and rubella, the threshold was P70, but for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it was P80. For the following diseses as scarlet fever, typhoid and paratyphoid, hepatitis E,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malaria,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meningococcal meningitis, leptospirosis, dengue fever, epidemic endemic typhus,hepatitis C and measles, it was P90. When adopting the adjusted optimal threshold for 19 infectious diseases respectively, 64 840(12.20%)signals had a decrease, comparing to the adoption of the former defaulted threshold(P50)during the 2 years. However, it did not reduce the number of outbreaks being detected as well as the time to detection, in the two year period. Conclusion The optimal thresholds of moving percentile metho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diseases were different.Adoption of the right optimal threshold for a specific disease could further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outbreak detection for CIDA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采用不同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P50、P60、P70、P80和P90 5个阈值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的候选预警阈值,对全国范围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期间报告的19种法定传染病病例数进行暴发探测和结果的比较.以暴发探测起数最多、暴发探测时间最短和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移动百分位数法最优阈值的筛选标准.结果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的最优阈值为P50,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的最优阈值为P60,甲型肝炎、流行性感冒和风疹的最优阈值为P70,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优阈值为P80,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丙型肝炎和麻疹12种疾病的最优阈值为P90;对19种传染病分别采用最优剧值进行探测,与所有疾病均采用P50作为阈值相比,2年可减少64 840条(12.20%)预警信号,而暴发探测起数与暴发探测时间没有变化.结论 不同传染病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进行暴发探测的最优阈值不同,CIDARS可进一步优化各病种的预警阈值,从而在确保暴发探测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减少预警信号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03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统计、分析2003年学龄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结果 2003年学龄前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23种38771例,总发病率为865.44/10万,发病率居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风疹、出血性结膜炎?在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中,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66.60%。死亡病种为11种,189例,总死亡率为4.22/10万。主要死亡病种为狂犬病、乙型脑炎和新生儿破伤风,这3种病的死亡数占学龄前儿童法定传染病总死亡数的85.71%?结论 肠道传染病仍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流行的一类主要传染病,控制肠道传染病应是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宁波市鄞州区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时间聚集性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聚类分析和圆形分布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宁波市鄞州区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时间聚集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得出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均具有时间聚集性,发病高峰期依次为7~8月、1~2月、7~8月;圆形分布法得出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均具有时间聚集性(P<0.01),发病聚集倾向时间依次为8月23日、2月11日、8月8日,流行高峰期依次为6月5日~11月3日、上年11月6日~5月20日、4月9日~9月28日。结论 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具有一定的时间聚集性;伤寒副伤寒的流行高峰期早于国内有关研究报道;应根据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时间聚集性特征,在疾病发病高峰期之前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6~24岁人群(简称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6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91.75/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4%,各年发病率分别为684.06/10万、404,96/10万、398.82/10万、960.33/10万、517.4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691.01,女性为487.43;6~9岁为1220.40,10~14岁为669.26,15~19岁为344.14,20~24岁为450.62;流感为140.67,流行性腮腺炎为96.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75.63,肺结核为63.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39.39,病毒性肝炎为22.67,梅毒为22.06,淋病为21.62,麻疹为8.93,痢疾为4.73,风疹为4.29,猩红热为2.80,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为2.10,登革热为1.66,伤寒和副伤寒为1.49,流行性出血热为0.26,乙脑为0.09,手足口病为36.35(2008-2010年),甲型H1NI流感为158.07(2009~2010年)。[结论]2006-2010年学龄人群传染病发病率,甲型HINI流感和流感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92~2005年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1992~2005年军队传染病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染病发病状况,为部队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军疾病监测中心的疫情报告数据库,用FoxPro、Epiinfo、Excel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2~2005年军队报告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7‰,总体下降幅度为24.3%。2005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1992年下降近60%,其构成比也由65.3%降至35.3%。呼吸道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超过70%,其构成也于最近几年超过肠道传染病,跃居第1位。血源和性传播疾病构成有所升高,其中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明显升高,并出现了艾滋病病例。每年报告前3位的病种均是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但序位有变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伤寒和副伤寒、麻疹4种疾病一直居第4~10位中。甲型肝炎、痢疾发病率明显下降,麻疹、伤寒和副伤寒、肺结核等疾病明显上升,血吸虫病出现反弹。结论近十几年来,军队传染病总体发病趋势略有下降,肠道传染病明显降低,而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上升。仍以病毒性肝炎、痢疾和肺结核居发病前3位。麻疹、伤寒等发病升高,戊型肝炎、AIDS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因此,军队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为重点、防范新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 1 992~ 2 0 0 1年某市居民传染病发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调查 1 0年间该市各县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科和专科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为首次就诊者 )病历资料 ,并进行统计。结果  1 0年来该市居民支原体肺炎、结核病等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P <0 .0 5 ) ;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肾综合征出血热、乙型脑炎等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P <0 .0 0 1 ) ;麻疹、伤寒与副伤寒等发病率则成波动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1 0年来该市居民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远未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