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托签约家庭医生的老年人长期居家照护模式将长期护理保险中的居家照护形式与签约家庭医生相结合,具有"双线管理""双重保障"、减轻经济负担、有效应对疾病谱变化的优势,也存在服务专业性不足、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等劣势;具有国家政策支持、长期照护需求上涨、现代科技助力发展机会;也面临有效应对法律不健全、长期护理服务资源缺乏和支付机制不成熟等挑战。应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加快制度建设,积极培养照护人员、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激励"互联网+"探索、推进智慧居家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中国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医养分离问题,老年人医疗卫生与长期照护服务需求不能同时兼顾。通过分析我国医养分离的根本原因及原因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医养整合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与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的现状出发,梳理相关政策,在明确各类服务机构服务内容和功能定位的情况下剖析医养分离问题产生的原因,推导其形成机制。结论卫生与民政体系独立且分离、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统一需求评估和出入院标准缺失以及长期照护服务保障的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存在,导致老年人选择性地涌入医疗卫生机构并长期占有床位,引发服务利用不公平和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3.
日本长期照护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日本长期照护政策的发展历程、现状、成就和挑战,为我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提供借鉴。日本长期照护保险覆盖65岁及以上老年人,申请人通过需要照护水平的认证后可获得居家和机构照护两种服务。保险筹资包括政府财政投入、保费筹集和使用者共付三大来源。日本长期照护保险最主要的特点是实现了全面覆盖,但随着日本老龄化和需照护老年人的增多,日本长期照护保险面临费用持续上涨等挑战。最后,建议借鉴日本经验,我国应该建立覆盖所有老年人、以居家照护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长期照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快,养老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家庭或一般养老机构难以解决老年人的医疗照护问题。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是未来应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危机的根本出路。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转型,对老年人口的照护服务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总结归纳国内外照护体系的模式,结合宁波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中国特有的人口政策,提出问题和挑战,旨在为构建适合宁波市整合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医养分离问题,致使老年人的医疗卫生与长期照护需求的满足限制重重。文章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与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现状出发,梳理相关政策,系统总结各类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与功能定位,剖析并明确医养分离问题的现状及社会影响,力争为我国医养整合体系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台湾长期照护体系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注重软环境的建设,让民众接纳并参与到长期照护事业中,达成社会共识;以减少社会震荡为原则,分步整合资源,从服务体系建设到保障制度建设;以老人需求为导向,设置适宜的照护服务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贯彻“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青岛等13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和北京市海淀区已出台的长期照护保险相关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各地长期照护保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对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的福利化与市场化、长期照护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关系、具体实施方案等问题的初步思考。根据各试点地区和海淀区已出台文件中有关长期照护保险的基本内容,发现它们在保障对象、筹资来源、评定和保障方式、保障金额、保障内容等方面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本文认为,虽然各试点地区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已初步建立,但在监督管理、护理服务提供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还有待论证;此外,各地还需要不断扩大长期照护保险的受益范围,做好长期照护保险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协调与衔接,合理配置医疗、养老和照护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失能群体尤其是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照护服务政策经历了雏形时期的初探、培育时期的探索与转型、进入政策视野时期的正规化发展、完善体系时期的井喷发展四个阶段。长期照护服务制度定位从依附型走向独立型,理念从保基本到赋能与独立,覆盖范围从补缺型到普惠型、从普通型到特殊型,社会化与在地养老程度不断提高。文章认为把握服务发展逻辑的同时,要正确认识长期照护服务的理念与定位,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需要国家、社会、市场与家庭协同担责,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准度,促进非正式化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老年人对专业化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突出。然而现有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却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长期照护服务能力不足、内容单一,老年人对长期照护服务的利用率不高,为有效应对老龄化问题,本文提出了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如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支持各类长期照护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等,还应采取措施着力提高长期照护服务的利用率,积极培育老年人长期照护行业协会,配合政府进行行业规范和监督,促进长期照护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儿童早期发展养育照护体系由儿童健康、足够的营养、安全和保障、回应性照护以及早期学习机会五大内容组成。其中回应性照护是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回应性照护的内涵、面临的挑战、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总结回顾,探讨回应性照护对儿童早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荷兰卫生服务体系概况,重点阐述了荷兰新医改后的全科医生首诊制度、"有管理的竞争模型"健康保险体系、长期照护体系典型政策范例。借鉴荷兰改革经验,提出推进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实践的策略。建议:以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作为改革起点,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先行,筑牢改革根基;立法先行、以市场机制作为改革抓手,搭建公共政策规制与市场激励相容的改革框架,形成一套富有管理的、有竞争性、有活力的中国健康保险体系;在积极健康老龄化背景下,以整合理念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体系;承接我国移动互联领域的资源基础,依托智慧治理破解医改难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历程,从资源数量增加和质量水平提高、公平性与可及性增强、服务体系结构优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提升、群众健康水平改善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从健康需求的增长和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以及仍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推动优质高效、协同整合的新型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我国医疗领域掀起对"医疗供给侧改革"的讨论热潮.阐述我国实施医疗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策略;"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下我国医疗服务供给体系将面临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供给侧改革思路将从构建能够合理分流患者的有序就医格局、以公立医院改革提高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质效、引入社会办医力量发展健康服务业三个方面入手引领中国医疗服务体系重构,同时支付制度改革引入预付制、卫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互联网医疗兴起都将配套医疗服务体系的供给侧改革,从而将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转变为全面涵盖预防、体检、治疗、康复、健康管理等多环节、多流程的整合型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德日韩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渠道、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的比较发现,三国筹资政策符合本国国情与制度传统,实行多渠道独立筹资,但三国经验亦表明,筹资责任要各方合理分担,现收现付筹资模式也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实践,从筹资渠道、方式、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四个维度对我国13个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存在诸多争议,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早期长期护理保险的自发探索中,各地普遍对长期护理服务采取按床日付费方式。这一相对简易的方式,无法有效体现各个病例服务消耗的资源,也导致部分地区和机构由于患者少难以开展相应业务或"患者挑选"的收治行为异化的情况。而从美国经验看,付费方式可进一步精细和科学化。因此,本研究借鉴美国医疗照顾和医疗援助制度相关付费方式经验,结合我国实践,提出应尽力实现护理服务个案的资源消耗与付费标准之间的匹配,建立费用结算额与护理服务效果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健康。针对不同时期人民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不断推进卫生改革发展,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构建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不断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使群众从“不得病、少得病”到“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生改革发展道路,为全球健康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卫生改革发展要坚持党的领导和与时俱进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立足国情,预防为主,卫生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随着新时代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经济社会转型、人口疾病状况转变、医改进入深水区等一系列形势和挑战,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理论、路径和方法,为人民健康更好地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同时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更多的智慧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荷兰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1968年建立实施以来,由于经济危机、人口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的影响,先后经历了扩张性和收缩性的改革,其经验教训对即将开展扩大长期护理试点工作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详细梳理荷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框架内容,结合我国当前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发展特点,提出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投入等相关数据,回顾了70年来卫生投入的基本情况。结合文献分析,从卫生投入的规模与结构、世界排位、卫生投入政策的发展变化等方面,系统总结了卫生投入取得的成绩,着重分析了2009年新医改以来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的突出特点。分析发现,我国在卫生投入结构、政府卫生投入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对新时代下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进行了研判。预测显示,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卫生系统高质量发展,未来一定时期我国卫生投入仍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到2030年我国卫生投入规模将达到15.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9.2%。为此,建议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完善老年服务和长期护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元福利体系已经建成。本文认为与医疗有关的长期护理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与生活有关的长期照料属私人事务,当私人在经济上和服务上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时,政府需要"兜底线",瞄准对象,建立长期照护津贴制度,为弱势家庭提供长期生活照料的帮助;财政支出政策应由"补供方"为主转向"补需方"为主。文章认为现阶段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不适合中国国情,建议完善健康养老、积极养老政策降低失能概率;构建"支持和维护家庭"的养老和长期照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