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缘起、规划、成效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照护需求增加、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的背景下,德国在原有健康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于1994年推出了具有全民性与强制性、公私混合给付的长期照护保险运行模式。对长期照护保险关系、申请资格、给付条件、筹资机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在社会保险中的份额和贡献逐渐提升、投保人与受益群体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在服务质量、申请条件和内容、筹资机制等方面仍面临许多争议。德国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长期照护质量、完善筹资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资金筹集为切入点,从筹资方式、渠道和水平三个层面,对青岛等试点城市和北京市海淀区的相关文件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目前各地以不同的划拨标准,将符合条件的医保参与人员自动纳入长期照护保险范畴;虽然不少地方的老年人已开始受益,但存在代际不公平、民众参与感低、对医疗保险依赖过度等问题,尚未形成可在全国推广的经验。为此,必须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确保稳定的资金来源;明确政府、单位与个人角色,合理分担照护责任;采取定额筹资和按比例筹资相结合的形式,科学厘定筹资水平,以保障长期照护保险基金的持续运营。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梳理15个试点城市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方案,分别从政策概况、筹资概况、保险待遇概况、服务提供概况四个方面进行政策分析,探讨各试点地区长期照护保险政策的实践经验,并通过梳理试点城市的长期照护保险政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介绍欧洲典型国家长期照护现金支付的多样性,为我国发展长期照护现金支付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已有研究,构建三维分析框架(由谁、如何、在哪),采用比较视角分析欧洲九个国家长期照护的现金支付规则。结果:欧洲各国对长期照护现金支付的选择有不同的理解,现金支付对象具有普遍性,现金支付的成功实施需要有合理的制度设计和规则。结论:我国应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设计现金支付受益规则,为失能人员提供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最早的国家,其经验对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在简要介绍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主要框架,分别从公共保障计划和商业保险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美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层次性、照护资源体系的完善性及给付方式的灵活性为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本文在构建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险体系、优化护理服务资源、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的双重背景下,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养老照护逐渐走向社会化,其中供给模式是落实老年照护服务的关键环节。美国、日本和瑞典三个国家分别代表了私营型、公私合作型和公营型供给模式,分析和比较三种模式的特点、优点和缺点,对建立我国老年照护服务供给模式具有一定启示,具体包括发展以公营为基础、公私合作为主、私营为补充的多元老年照护供给模式;明确界定政府在老年照护服务中的角色与功能;充分发挥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在老年照护服务中的中坚力量;正确把握老年照护服务供给市场化和家庭化的尺度;建立健全老年照护供给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美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服务机构、服务方式和服务提供者及其角色。美国长期照护服务机构可提供长期入住照护、短期入住照护、成人日间照护及居家照护服务,服务方式逐渐从机构服务向居家与社区服务转变。长期照护服务由正式照料者和非正式照料者共同提供,正式照料者提供有偿服务,非正式家庭照料者以女儿(29.3%)和配偶(21.2%)为主,随着居家和社区服务可用性增加,家庭照料者与有偿的正式照料者分担长期照护的可能性更大。美国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结构完善,准入机制严格且系统,强调服务质量和效果评价,且重视老年人个人意愿,尊重其服务偏好和选择权利。基于美国的经验,我国在探索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时,应以居家和社区照护为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注重服务机构和内容的多样化,建立完善和详细的服务使用评估标准,强调服务质量的有效性评价,体现人性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台湾长期照护体系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注重软环境的建设,让民众接纳并参与到长期照护事业中,达成社会共识;以减少社会震荡为原则,分步整合资源,从服务体系建设到保障制度建设;以老人需求为导向,设置适宜的照护服务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贯彻“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失能群体尤其是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期照护服务政策经历了雏形时期的初探、培育时期的探索与转型、进入政策视野时期的正规化发展、完善体系时期的井喷发展四个阶段。长期照护服务制度定位从依附型走向独立型,理念从保基本到赋能与独立,覆盖范围从补缺型到普惠型、从普通型到特殊型,社会化与在地养老程度不断提高。文章认为把握服务发展逻辑的同时,要正确认识长期照护服务的理念与定位,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需要国家、社会、市场与家庭协同担责,不断提高服务的精准度,促进非正式化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长护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世界各国纷纷在配置使用公共长护资金时,有侧重地进行待遇设计,以规范、引导长期护理需求,发展居家社区护理。本文基于服务购买理论,将典型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障待遇模式总结为“机构待遇资格限定型”与“居家待遇水平倾斜型”两类,并介绍了其待遇设计。我国长期护理保险正处于起步阶段,应通过公共保险购买机制优化服务利用结构、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有机结合待遇资格限定、差异化待遇水平、额外支持等多元待遇设计,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多层次长护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使用宏观与微观数据,建立马尔可夫模型,预测2021—2030年全国失能老人规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校准缩减误差率。基于试点政策测算第二批8城长护险试点方案的筹资负担,探究长护险筹资方案的完善方向。发现2021—2030年同期重度失能老人规模在校准后增加5%~7%,支出压力上涨6%,收不抵支节点的出现提前1—2年。针对此情况提出北京、开封方案需设置动态筹资增长率,以社会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为基础的南宁、福州方案考虑调整筹资比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德日韩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模式、渠道、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的比较发现,三国筹资政策符合本国国情与制度传统,实行多渠道独立筹资,但三国经验亦表明,筹资责任要各方合理分担,现收现付筹资模式也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多地相继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实践,从筹资渠道、方式、责任分担和筹资水平四个维度对我国13个地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存在诸多争议,未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筹资还需要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荷兰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自1968年建立实施以来,由于经济危机、人口年龄结构、家庭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的影响,先后经历了扩张性和收缩性的改革,其经验教训对即将开展扩大长期护理试点工作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通过详细梳理荷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框架内容,结合我国当前的长期护理保险模式发展特点,提出有益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基层政府为保险人,以全部老年人群和部分非老年人群为被保险人,费用通过"政府+社会+个人"的方式实行分摊,支付通过机构、社区和居家等进行细分。自建立以来,制度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预防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社区养老的地位不断凸显,和相关产业的联动不断加强。但与此同时,伴随着制度的运行成本不断增长,制度的持续发展也面临转型压力。我国护理保障制度建设在借鉴日本有益经验的同时,也应该尽力避免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与不断增加的长期护理需求,对长期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我国目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全面质量监管体系。德国已建立了成熟的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监管制度,包括相对完善的监管体系、科学规范的监管标准与活动、独立专业的第三方监管机制和及时有效的质量信息社会公示制度等。我国可借鉴德国的经验,探索并完善我国长期护理服务质量监管制度,更好地保障服务对象权益,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完善老年服务和长期护理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元福利体系已经建成。本文认为与医疗有关的长期护理应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与生活有关的长期照料属私人事务,当私人在经济上和服务上不能提供有效供给时,政府需要"兜底线",瞄准对象,建立长期照护津贴制度,为弱势家庭提供长期生活照料的帮助;财政支出政策应由"补供方"为主转向"补需方"为主。文章认为现阶段社会长期护理保险不适合中国国情,建议完善健康养老、积极养老政策降低失能概率;构建"支持和维护家庭"的养老和长期照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湖北省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制度构建及近年运行状况,以期为长护险制度优化提供建议。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基于荆门市长护险基本运行情况的半结构式访谈和2017年7月-2019年6月8 712名长护险受益人赔付数据,整理政策内容和运行状况,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荆门市长护险采用制度全民覆盖,等级评定重度失能(<40分)为准入标准,差异化待遇支付和以全日居家护理为主的照护模式;受益人群中,73.2%选择全日居家护理服务,17.0%选择非全日居家护理服务,2017年7月-2019年5月人均护理费用支出为13 756.0元,其中人均保险统筹支出为11 086.0元(80.6%),人均自付费用为2670.0元(19.4%)。结论:荆门市长护险试点工作运行平稳,建议该试点在细化资金筹集标准,建立多样化服务给付体系和分级护理体系规范化等方面持续探索,以实现长护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